一次選擇:
在龐大的商業帝國萬達,一個菜鳥職業經理人如何生存?
兩次離職:
見證萬達百貨走嚮商業龍頭地位的關鍵發展曆程
七載奮鬥:
實現企業逆勢增長的操盤者,從普通經理到高管的晉升秘籍
本書是作者講述自己在萬達工作七年的自傳。從被獵頭關注,推薦應聘到萬達,再到中間短暫離開又迴來,再到被獵頭推薦到其他公司,作者非常坦誠真摯地講述瞭自己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在萬達成長的七年曆程,包括心路曆程。書中有情節,有案例,也有心得,文字流暢、生動、精彩,思考深入,值得一讀。
作者:劉文濤,北京華宇時尚購物中心總經理,原萬達集團百貨企劃部總經理,2002年11月進入萬達集團,2015年10月進入華宇時尚購物中心任總經理。本科畢業於煙颱大學。
我從2008年11月進入萬達集團,中間2012年10月曾經離開,再到2015年5月二次迴來,直到2015年10月最終離開,大約在萬達纍計五年多、跨度是七年時間。即便在中間短暫離開的日子裏,也經常會恍惚以為自己還在萬達,拿起電話會脫口而齣‘你好萬達百貨’,當然也沒有中斷與萬達和同事們的各種聯係,由於這七年打上瞭太深的萬達烙印,尤其是短暫離開後又二次入職,使得在萬達的時間能夠得以連貫,所以我願意用此題目來錶示我在萬達的年限—七年。
這期間,中國商業環境發生的變化,可以用波譎雲詭、令人嗔目結舌來形容。其中之一便是房地産的V型反轉!而這也是萬達成就為今天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外部原因,當然我不認為這是最主要原因。
記得我2008年底剛到北京,房價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有瞭大幅下降,CBD地段的陽光100,均價隻需要一萬五韆元一平米,今天則接近六萬!
當時入職萬達,要找附近的房子租住,因為考慮到離公司盡量近、同時又能滿足女兒上幼兒園的需要,最終就選瞭四惠地鐵站邊上的通惠傢園,我們萬達百貨(當時叫萬韆百貨)商品部有位女同事,她在緊挨通惠傢園的壹綫國際買瞭兩套精裝二手房,每平米纔九韆多元!而今天的壹綫國際房價,已達到五萬多元一平方米!也有同事勸我買,不要租,我想北京房價比青島高多瞭,空氣又不好,很多專傢說房價已到頂部,又恰逢美國次貸危機帶來衝擊,一定會跌下來的,那我就等跌下來再買吧!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明明經曆瞭房地産的黃金十年,卻眼睜睜與它擦肩而過。
短短七年時間,帝都房價漲瞭約500%!而大傢都曾跟著一起瘋狂過的股市,卻再也沒摸到2007年的高點!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迴去,我想很多人會跟我一樣,無論砸鍋賣鐵還是找親戚藉錢,一定要多買房子!
2008年的萬達,還隻是一傢房地産為主營業務的企業,號稱南萬科、北萬達,當時商業比重不大,商管公司的年租金收入隻有10億!而我入職的萬韆百貨,則隻有哈爾濱香坊、成都錦華、西安雁塔3傢已開業店,一傢北京石景山籌備店。
王健林董事長在年會上很高興的錶揚瞭大傢2008年的努力,認為公司業績整體良好,集團納稅也破紀錄的接近14億元,被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評委全國A類重點大客戶,而獲得此資格的國內企業隻有不到50傢!
年會上的老闆照例唱瞭歌,豪邁的王健林董事長特彆強調:越是在這樣睏難的時候,就越是萬達彎道超車的機會!
今天的萬達大傢都知道瞭!也是短短七年時間,很多企業煙消雲散瞭,很多原來與萬達同等級彆的企業也被遠遠得拋在瞭後頭。
2015年的萬達,資産已經達到瞭6340億,年收入超過2900億,年納稅達到302億!從納稅的角度看,2015年比2008年的14億增長瞭21倍!
今天的萬達,已經是中國企業的商業熱點和頭條,兒子王思聰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網紅,而董事長王健林也繼續蟬聯亞洲首富。
有人說萬達的發展是趕上四萬億、趕上地産大發展。沒錯,但是毫無疑問,房地産的發展遠低於萬達的發展。你看,七年房價纔增長5倍,而萬達光納稅就增長瞭21倍。
而一個職業經理人在這樣的企業環境下,究竟如何定位自己呢?
毫無疑問,在萬達,隻要你會學習、能執行、懂堅持,成長是肯定的。
王健林說過:在萬達,就是要長(漲)三樣東西,一是漲工資,二是漲本事,三是漲幸福指數。
當初我是深信不疑的,隻是後來,就是第二次進萬達,也就是2015年6月以後,我開始將信將疑。
我第二次離開萬達時候的職務是萬達百貨南區企劃部總經理,也是理論上的總經理級高管瞭(萬達商業上市後,集團內部副總裁級彆以下的高管統稱為高職,從這個角度,更嚴格的說,我的職級應該是高職),這次的離職與2012年10月那次截然不同。當時的各種情感糾結、各種戀戀不捨,甚至是淚灑當場,到這次基本上變成瞭一種淡然接受,雖然心裏也有不平衡,也有不好受,但竟沒有掉過一滴眼淚,甚至竟有一絲愜意一種解脫。
是越長大內心越麻木瞭,還是工作壓力大到認為離開是解脫?我想都不是。
對於職場,對於職業經理人的責任,我自認為還是葆有激情的。迴想起後來在萬達工作,指標變成瞭一切,管控代替瞭創新,僅有的一些精神層麵的成就感,似乎也隻是來源於“我是在萬達集團、在首富公司工作”的虛榮心吧。
近幾年,萬達集團迅速發展引進瞭大量高端職業經理人。像原微軟中國總裁、新聞集團全球副總裁高群耀,原喜達屋大中華區總裁錢進,原深圳證交所的副總經理陸肖馬,原建設銀行投資部總經理王貴亞,原渤海銀行行長趙世剛等等,也都紛紛加入萬達。
當然,這其中的不少人由於種種原因,短暫加盟後再次離開,像原迪士尼副總裁唐軍、原佳品網COO董策、原銀座集團副總裁孫靖寰、原阿裏巴巴技術總監龔義濤等等,基本在萬達不會超過三年。
最讓我吃驚的是,跟隨王健林14年的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葉寜的離職!葉寜分管院綫、影業、發行、華夏時報等多傢文化公司,而2015年年會上,王健林特彆對葉寜的工作提齣錶揚,他說:
“集團要對院綫、影視、發行三傢公司以及分管副總裁葉寜的齣色工作提齣錶揚,年會前已對這三傢公司的總經理給予提拔。萬達有句老話:在萬達工作好就是最好的關係。萬達有人纔管理的五條原則,人際關係簡單化是其中一條,所以在萬達工作好就會被提拔。這裏號召集團所有係統嚮三傢公司學習,萬達年會總結已經好幾年不單獨錶揚公司和個人,但他們的錶現確實非常齣色,所以破例點名錶揚。”
然而,一個月後,葉寜提齣瞭離職,二個月後傳齣消息:葉寜加盟華誼兄弟任CEO!
或許這是職業經理人的宿命!但也反映萬達近些年的確有些腳步快過大腦,大腦又快過靈魂。
當然,萬達戰略轉型的成功開始顯現。房地産不再一枝獨秀,輕資産商業、電影院綫、體育、旅遊、金融、互聯網020等等,幾乎每一項都做到瞭業內第一、或在第一的路上。
有時候我在想,如果我當年入職的不是萬達百貨,而是萬達商管,會不會現在還在?當時的百貨在集團內對商業專業性的認可上,是高於商管的,而現在卻顛倒瞭過來。
但是,曆史沒有假設,職場中也沒有。我從萬達集團百貨總部的一個經理,逐步上升為部門副總經理、區域副總經理,直到部門總經理,雖然今天離開瞭,我依然是心存感念,祈盼萬達的腳步、大腦和靈魂能夠一緻,並祝老東傢真正說到做到,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第一流企業和品牌。
最後,我想藉用曾在朋友圈發過的一條信息作為對這七年的謝意:感恩一切值得的人和事,祝福真心相遇的事和人。
讀罷《我在萬達這七年》,腦海中迴蕩著一個名字,一個不斷嚮前、永不言棄的職業經理人的形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個人職業發展的流水賬,更像是一部生動的商業職場教科書,一本關於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保持清醒頭腦、堅定信念的勵誌篇章。作者以一種近乎自白的方式,娓娓道來他在萬達七年的點滴,從初入職場的青澀懵懂,到經曆無數次決策與考驗後的沉穩老練,每一步都顯得那麼真實可信。書中對於萬達這傢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的描繪,也十分到位,讓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種高強度、快節奏的工作氛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麵對睏難時的態度——不迴避,不退縮,而是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從中學習成長。這種精神,對於任何身處職場的人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這本書讓我深刻理解到,職業晉升並非遙不可及,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付齣持續的努力,是否擁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的能力。那些看似“捷徑”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辛勤耕耘。
評分《我在萬達這七年》這本書,還沒正式打開閱讀,光是書名就足夠讓人浮想聯翩瞭。“萬達”,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商業帝國的標簽,而“七年”,則仿佛是一個人生濃縮的切麵,充滿瞭時間和故事的厚度。“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晉升之路”,更是精準地抓住瞭讀者的好奇心。我一直對大型企業內部的運作機製,以及普通人如何在其中摸爬滾打、實現自我價值的故事頗感興趣。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視角,讓我得以窺探一個在商業浪潮中乘風破浪的巨頭企業,以及其中一位參與者,他如何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環境中,一步步嚮上攀升。我期待著作者能以一種真實、生動、不加修飾的方式,展現他在萬達七年的經曆。不僅僅是那些光鮮亮麗的成功,更希望能夠看到那些默默付齣的努力,遇到的挫摺,以及從中汲取的經驗教訓。畢竟,真正的成長往往孕育於挑戰之中。這本書的書名,就像一個打開的潘多拉魔盒,裏麵裝滿瞭關於奮鬥、成長、堅持和夢想的可能。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七年裏,他經曆瞭怎樣的跌宕起伏,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更高的平颱。
評分翻開《我在萬達這七年》,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中國商業心髒地帶的窗口。作者以一種坦誠到近乎“暴露”的姿態,分享瞭他七年在萬達的職業曆程。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沒有迴避職場中的那些“潛規則”和“灰色地帶”,而是以一種成熟的視角去觀察和處理,讓讀者能夠更真實地感受到職場生態的復雜性。我被書中關於“領導力”和“影響力”的探討深深吸引,作者如何從一個被動的執行者,成長為一個能夠影響他人、驅動團隊的領導者,這個過程的細節描繪,極具參考價值。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職業成長,是知識、經驗、情商和格局的綜閤體現。它不僅僅關乎個人的能力,更關乎如何與環境互動,如何將個人目標與組織願景對齊。這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所有渴望在職場上有所建樹的人們細細品讀的佳作。
評分《我在萬達這七年》這本書,與其說是在講述一個人的晉升故事,不如說是在解剖一個時代背景下的中國職業經理人生態。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他不僅記錄瞭自己在萬達的七年時光,更巧妙地將個人經曆融入到宏大的商業敘事之中。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被書中描繪的場景所吸引,那些在會議室裏激烈的頭腦風暴,那些在項目現場的通宵達旦,那些在復雜人際關係中的巧妙周鏇,都栩栩如生。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沒有刻意美化成功,也沒有煽情渲染苦難,而是以一種客觀、理性的視角,展現瞭一個職業經理人在真實世界中摸索前行的軌跡。我從中看到瞭決策的藝術,看到瞭團隊的力量,更看到瞭個人價值如何在商業浪潮中被不斷發掘和實現。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成功”的定義,它不是終點,而是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是每一次挑戰之後的升華。
評分《我在萬達這七年》所呈現的,絕不僅僅是“升職加薪”的簡單腳本。它是一幅關於成長、關於蛻變的生動畫捲。我驚喜地發現,作者在敘述過程中,總能將個人情感與商業邏輯巧妙地融閤,使得那些枯燥的商業術語和管理理念,變得鮮活有趣,易於理解。書中對於不同時期萬達的發展戰略、市場變化的敏銳捕捉,以及主人公如何在這種變化中調整自身定位,做齣相應決策的描寫,都讓我大開眼界。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故事,更是對中國商業環境變遷的一種側寫。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關於“復盤”的片段,每一次總結,每一次反思,都像是在為前行的道路打磨銳器。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這種對自我要求的極緻,是成就非凡的關鍵。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職業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隻要方嚮正確,步履不停,終將抵達心中的彼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