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培育工匠精神系列丛书》贴近当前社会热点,介绍了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和方法,从传承工匠精神所需的德育层面,介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路与方法途径。根据我国高职学生群体特点及成因分析,总结、提炼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规律和创新模式。内容涵盖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素质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作者简介
李昌锋(1978年-),男,陕西岐山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2010—2011年度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课题1项、陕西省教育工委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1项,参与陕西省教育工委课题2项,陕西省教育厅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多篇论文获得陕西省教育工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等评选的论文一、二、三等奖。
目录
第一篇 立德树人
一、培育工匠精神
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
三、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模式
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六、创新创业教育
第二篇 “高职”标签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综述
二、我国高职学生群体特点及成因分析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四条规律
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
五、拓展实践育人新渠道,坚持立德树人增实效
六、新时期高职院校传承吃苦奉献精神的若干问题
第三篇 主渠道与主阵地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内实践活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
四、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特色育人新模式
五、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开展教学活动的喜与忧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心是什么
七、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办法改革
第四篇 学生成长引路人
一、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与培养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分析
三、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之路
第五篇 学生为本
一、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三、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的招生及学生资助改革
四、以学生为本,全面育人
第六篇 素质教育
一、职业院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二、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三、高职学生素质内化的三大外部途径
四、高职院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五、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创新途径
六、新时期高校师生党支部之间的协作问题
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创业观念
第七篇 校园文化
一、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问题
三、校园文化——象牙塔的灵与魂
四、校园文化成果案例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培育工匠精神系列丛书》: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宣传与运用问题。既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有趋同性,在手段与方法上也有共性,因此,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便无须“另起炉灶”。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优势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或者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需要的学术专家、理论人才几乎全部汇集在高等院校,他们绝大部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校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专著、期刊等图书资料也最为齐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为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为理论的推广与普及,没有开展活动的客观载体就容易成为一种“运动风”,有始无终,或者达不到理想效果。因此,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必须依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阵地,就可以稳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这项工作的实效。高校的资源、育人机制、环境氛围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可靠的保证。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推广与普及必须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载体,否则这项I作就落不到实处,很难实现。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两个渠道: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宣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二是课外的教育与引导,通过学生的第二课堂(以下简称“二课”)活动、主题班会、公寓管理、平时的养成教育等,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如道德滑坡,少数人存在信仰缺失、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等,只有高校依然被称为“象牙塔”。这一对比说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功不可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必将更好地推进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
综上,高校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沿阵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一项伟大工程,在当前只能将高校作为突破口。利用高校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各方面因素,率先实现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普及和应用。与此同时,高校的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等决定了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就必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紧迫性
尽管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从目前高校的情况来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承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自身的状况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与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认清形势,开拓创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目前,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中央非常重视,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指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许多要求,做出重要部署。在高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同样热情高涨。然而,在我们的教育管理层中,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相当数量的领导只看到品牌专业带给学校的“商机”与经济效益,几乎无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益与根本价值。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刺激,学校的权威、校园生活的吸引力已在学生那里悄悄起了变化。对于少数学生来说,教材中的理论不管用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管用了,教师的说教也不管用了。
这些困难与挑战,大大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宾效性。当然,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细密部署,使上述问题有了解决的坚强后盾。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制约教育教学的瓶颈终将消除。
与应试教育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性质上来说应该属于素质教育。但事实上,当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素质教育。评判一件事情往往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即动机和效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无可争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质,这与中学的应试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高校不存在诸如升学率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也没有理由去搞应试教育。但从效果上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应试教育并无太大差异。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上目前尚无定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究竟是要突出学科性,还是应该突出其教育性?定性问题没有搞清楚,课程改革也只能纸上谈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人为金钱所迷醉,一切“向钱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足轻重,甚至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必开设。他们的理由一般是高校应该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学生将来是靠专业吃饭的,因此其他知识用处不大;自高校扩招以来,教学资源
……
前言/序言
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供给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的重要话题,大国工匠及工匠精神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人才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因而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工匠精神的培育契合度更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其特定内容、自身规律,还需要针对发展变化的学生思想行为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途径开展工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来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方法等是其基本要素,并且每一个要素都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当前,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来自社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外来思潮、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对我国的青少年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现实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作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因素,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课题。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部门和教育者必须廓清这些问题。
在教育中,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这一根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力求务实,避免空洞说教。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来源,但方法途径都不比内容更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指引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结合学生实际,但又不能一味地迎合学生口味。学生爱学的、想学的,只是应当学习的内容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需要教育部门、教育者教给学生。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培育工匠精神系列丛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培育工匠精神系列丛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