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工入门与技巧

汽车维修工入门与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智勇,金艳秋 编
图书标签:
  • 汽车维修
  • 汽车保养
  • 入门教程
  • 维修技巧
  • 汽车知识
  • 汽修
  • DIY维修
  • 汽车故障
  • 汽车维修入门
  • 车辆维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473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004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4
字数:5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主要用于生产一线的汽车修理工日常查阅与学习,也可作为汽车检修相关专业的各类职业院校、各种短训班的教学参考用书,还可供有关汽车检修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温馨“小提示”穿插全文,突出重点和难点。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际出发,根据初学汽车维修人员的需求,介绍了汽车常用材料与工具设备入门、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入门、汽车识别代码(VIN码)与汽车配件质量检验、汽车检修安全操作规程、发动机的检修、发动机机械部分故障诊断与排除、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的维护与调整、底盘的检修、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底盘的维护与调整、汽车电气设备的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电气设备的维护与调整等相关专业知识。
本书主要用于生产一线的汽车修理工日常查阅与学习,也可作为汽车检修相关专业的各类职业院校、各种短训班的教学参考用书,还可供有关汽车检修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汽车修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汽车常用材料与工具设备入门 002
第一节 汽车常用材料入门 002
一、汽车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 002
二、汽车运行材料 005
第二节 认识常用工具 010
一、基本工具 010
二、专用工具 022
三、常用量具 023
第三节 认识常用设备 030
一、跨接线与测试灯(测电笔) 030
二、检测设备 032
第二章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 049
第一节 电路与电路图入门 049
一、电路与电路图 049
二、电路的连接方式 051
第二节 认识基本物理量 052
一、电压、电流与电阻 052
二、欧姆定律与电功率 054
第三节 电磁感应入门 054
一、电磁现象与电磁感应 054
二、电容器与电感器 055
第四节 认识晶体管与集成电路 057
一、二极管与三极管 057
二、集成电路 064
第三章汽车识别代码(VIN码)与汽车配件质量检验 065
第一节 汽车识别代码(VIN码)入门 065
一、汽车识别代码的特点 065
二、汽车识别代码的位置 066
三、VIN码的组成 067
四、部分汽车品牌的VIN码编码规则 070
第二节 汽车配件质量检验入门 076
一、汽车配件的类型 076
二、汽车配件编码规则 078
三、汽车配件的质量检验 082
四、汽车配件材质的检验 085
第四章汽车检修安全操作规程 092
第一节 汽车检修工作准备 092
一、汽车维修工作准备 092
二、车辆的举升 093
第二节 汽车安全操作 095
一、汽车维修安全操作守则 095
二、维修中的作业安全 098
第二篇 发动机
第五章发动机的检修 104
第一节 发动机总体构造 104
一、发动机的类型 104
二、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106
三、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109
第二节 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114
一、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 114
二、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要点 116
第三节 配气机构的检修 123
一、配气机构的结构 123
二、配气机构的检修 129
第四节 冷却系统的检修 139
一、冷却系统的结构 139
二、冷却系统的检修 140
第五节 润滑系统的检修 143
一、润滑系统的结构 143
二、润滑系统的检修 145
第六节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检修 147
一、认识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147
二、空气供给系统的检修 148
三、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 150
四、控制系统的检修 153
第七节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 159
一、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 159
二、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检修 166
第六章发动机机械部分故障诊断与排除 170
第一节 曲柄连杆机构故障诊断与排除 170
一、曲轴主轴承响 170
二、连杆轴承响 171
三、活塞敲缸响 172
四、活塞销响 174
五、活塞环响 175
第二节 配气机构故障诊断与排除 176
一、凸轮轴响 176
二、气门脚响 177
三、气门弹簧响 177
四、气门座圈响 178
第三节 润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78
一、机油压力过低 178
二、机油压力过高 180
三、机油消耗异常 181
四、机油变质 181
第四节 冷却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82
一、冷却液消耗异常 182
二、发动机过热 182
三、发动机工作温度过低 183
第七章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84
第一节 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入门 184
一、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类型 184
二、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流程 188
第二节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自诊断 193
一、故障码的读取与清除 194
二、基本设定 197
三、控制单元编码 198
四、读取测量数据块(数据流) 199
第三节 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207
一、间歇性故障诊断 207
二、故障码故障诊断 211
三、故障诊断表 211
四、电控系统元件故障诊断 219
第四节 发动机电控系统典型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224
一、发动机不能启动,且着车征兆 224
二、发动机不能启动,但有着车征兆 227
三、发动机怠速不稳,易熄火 230
四、发动机动力不足,加速不良 232
第八章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234
第一节 传统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诊断 234
一、柴油机启动困难,启动时排气管不排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34
二、柴油机动力不足,工作粗暴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35
三、柴油机超速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236
第二节 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常见故障诊断 237
一、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 237
二、发动机过热故障 237
三、发动机动力不足故障 238
四、发动机冒黑烟或深灰色烟故障 238
五、发动机冒浅灰色烟故障 238
第九章发动机的维护与调整 239
第一节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维护 239
一、冷却液泄漏的检查 239
二、检查与更换冷却液 239
三、检查冷却液质量 241
四、检查散热器片是否堵塞 242
五、冷却风扇系统的就车检查 242
第二节 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维护 243
一、检查机油质量 244
二、检查机油压力 244
三、发动机机油液面高度的检查 245
四、发动机机油及机油滤清器的更换 245
第三节 气缸压缩压力和进气系统真空度的检查 248
一、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查 248
二、进气系统真空度的检查 250
第四节 发动机正时齿带与V形带的调整 251
一、发动机正时齿带及V形带的拆卸 251
二、发动机正时齿带及V形带的安装与调整 252
三、齿形带的检查(车上检查) 254
第三篇 底盘
第十章底盘的检修 257
第一节 底盘总体构造入门 257
一、底盘的基本组成 257
二、底盘的总体构造 258
第二节 离合器的检修 261
一、离合器的结构 261
二、离合器的检修 263
第三节 手动变速器的检修 266
一、手动变速器的结构 266
二、手动变速器的检修 274
第四节 自动变速器的检修 275
一、自动变速器的结构 275
二、自动变速器的检修 280
三、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检修 285
第五节 万向传动装置与驱动桥的检修 292
一、万向传动装置 292
二、驱动桥 297
第六节 行驶系统的检修 300
一、行驶系统的结构 300
二、行驶系统的检修 308
第七节 转向系统的检修 310
一、转向系统的结构 310
二、转向系统的检修 318
第八节 制动系统的检修 323
一、制动系统的结构 323
二、制动系统的检修 330
第十一章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 338
第一节 离合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338
一、离合器打滑 338
二、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339
三、起步发抖 340
四、离合器异响 341
第二节 手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342
一、跳挡 342
二、乱挡 343
三、挂挡困难 343
四、变速器异响 344
五、变速器漏油 345
第三节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345
一、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流程 345
二、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自诊断 347
三、自动变速器打滑 348
四、车辆不能行驶 349
五、自动变速器异响 350
六、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过大 351
七、自动变速器升挡过迟 352
八、自动变速器不能升挡 354
九、自动变速器前进挡 355
十、自动变速器锁止 355
十一、自动变速器倒挡 356
十二、自动变速器跳挡 357
第四节 万向传动装置与驱动桥故障诊断与排除 358
一、传动轴动不平衡 358
二、万向节松旷 359
三、中间支承松旷 359
四、传动轴异响 360
五、驱动桥过热 360
六、驱动桥漏油 361
七、驱动桥异响 362
第五节 行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63
一、车桥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63
二、车架与悬架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66
三、车轮总成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68
第六节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371
一、机械式转向系统转向沉重 371
二、机械式转向系统低速摆头 372
三、机械式转向系统高速摆头 373
四、机械式转向系统行驶跑偏 374
五、机械式转向系统单边转向不足 376
六、液压动力转向系统转向沉重 376
七、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有噪声 378
八、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左右转向轻重不同 378
九、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直线行驶转向盘发飘或跑偏 379
十、液压动力转向系统转向时转向盘发抖 380
十一、液压动力转向系统转向盘回正不良 381
十二、电动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81
第七节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382
一、气压制动系统制动效能不良,制动力不足 382
二、气压制动系统制动失效 384
三、气压制动系统制动跑偏 385
四、气压制动系统制动拖滞 386
五、液压制动系统制动失效 388
六、液压制动系统制动不灵 389
七、液压制动系统制动跑偏 390
八、液压制动系统制动拖滞 392
九、液压制动系统驻车制动不良 393
十、ABS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94
第十二章底盘的维护与调整 397
第一节 离合器的维护与调整 397
一、离合器储液罐液面高度检查 397
二、离合器液压操纵机构泄漏检查 397
三、离合器踏板检查 397
四、离合器工作情况检查 399
五、离合器液压系统中空气的排出 399
第二节 手动变速器的维护与调整 399
一、手动变速器装配注意事项 399
二、手动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调整 400
第三节 自动变速器的维护与调整 401
一、自动变速器基本检查内容 401
二、自动变速器性能的测试 404
第四节 万向传动装置与驱动桥的维护与调整 407
一、万向传动装置中间支承轴承的调整 407
二、驱动桥单级主减速器的调整 407
第五节 行驶系统的维护与调整 408
一、车轮定位的检查和调整 408
二、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调整部位及调整方法 411
三、电控悬架汽车高度调整功能检查 411
四、车轮与轮胎的维护 412
第六节 转向系统的维护与调整 415
一、转向盘自由行程的检查 415
二、动力转向系统的维护 416
第七节 制动系统的维护与调整 419
一、制动储液罐及制动液液位的检查 419
二、制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 420
三、制动踏板自由高度的调整 420
四、制动灯开关总成与踏板臂间隙的调整 421
五、驻车制动手柄行程的调整 421
六、制动系统的排气 421
第四篇 汽车电气设备
第十三章汽车电气设备的检修 425
第一节 汽车电器基础入门 425
一、汽车电器的组成与特点 425
二、汽车电器设备的布置 426
第二节 蓄电池的检修 427
一、蓄电池的结构 427
二、蓄电池的检修 428
第三节 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检修 431
一、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结构 431
二、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的检修 435
第四节 启动系统的检修 440
一、启动系统的结构 440
二、启动系统的检修 444
第五节 点火系统的检修 450
一、点火系统的结构 450
二、点火系统的检修 455
第六节 照明与信号系统的检修 458
一、照明系统的检修 458
二、信号系统的检修 463
第七节 仪表与报警系统的检修 468
一、仪表系统的检修 468
二、报警系统的检修 476
第八节 空调系统的检修 479
一、空调系统的结构 479
二、空调系统的检修 487
第九节 汽车电路图分析 494
一、汽车电路图特点 494
二、汽车电路图分析 504
第十四章汽车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 511
第一节 充电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511
一、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11
二、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14
第二节 启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519
一、起动机不转动 519
二、起动机转动力 521
三、起动机空转 522
四、电磁开关吸合不牢 522
五、起动机单向离合器不回位 523
六、热车时起动机不转 523
第三节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524
一、点火系统常见故障 524
二、电子点火系统常见故障 525
三、少数气缸不工作的故障诊断 525
四、电子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526
五、计算机控制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527
第四节 照明与信号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531
一、前照灯远、近光均不亮 531
二、前照灯远光或近光不亮 531
三、前照灯发光强度低 533
四、一侧前照灯远光与近光均不亮 534
五、小灯、尾灯工作不正常 535
六、雾灯工作不正常 536
七、转向灯和报警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36
八、制动灯工作不正常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39
九、倒车灯工作不正常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40
十、电喇叭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40
第五节 仪表与报警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541
一、燃油表、冷却液温度表、机油压力表常现故障诊断与排除 541
二、车速里程表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543
三、发动机转速表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544
四、机油压力报警灯电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45
五、制动报警灯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 545
第六节 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546
一、空调系统不制冷 546
二、空调系统风量不足或风 547
三、空调制冷效果差 548
第十五章汽车电气设备的维护与调整 550
第一节 充电系统的维护与调整 550
一、蓄电池的维护与调整 550
二、发电机的维护与调整 554
第二节 启动系统的维护与调整 556
一、起动机的使用与维修注意事项 556
二、起动机的调整 557
第三节 点火系统的维护与调整 557
一、点火正时的检查与调整 557
二、点火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注意事项 559
第四节 灯光的调整 559
一、前照灯光束的调整 559
二、雾灯的调整(以奥迪A6轿车为例) 560
第五节 电喇叭的调整 560
第六节 制冷系统的检漏 561
参考文献 563

前言/序言

我国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都在迅速增大,汽车拥有量大幅度上升。汽车拥有量的急剧增加和汽车技术的快速更新,促使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的服务对象与维修作业形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使得技能型、应用型技术人才非常紧缺。为适应生产一线汽车修理从业人员尤其是初学汽车维修人员日常查阅与学习的需要,不断提高汽车修理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特编写本书。
本书是汽车修理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入门指导,是围绕汽车修理工作实际操作内容的要求而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常用材料与工具设备入门、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知识、汽车识别代码(VIN码)与汽车配件质量检验,汽车检修安全操作规程、发动机的检修、发动机机械部分故障诊断与排除、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的维护与调整、底盘的检修、底盘故障诊断与排除、底盘的维护与调整、汽车电气设备的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电气设备的维护与调整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本书主要用于生产一线的汽车修理工日常查阅与学习,也可作为汽车检修相关专业的各类职业院校、各种短训班的教学参考用书,还可供有关汽车检修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由杨智勇、金艳秋主编,裴春良、党自力和金雷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张磊、杨泽宇、王丽梅、徐维东、边伟、李兵、方晓辉、田立加、康爱琴、张凤云、李培军、程相宽、侯伟、韩伟、王海、田立加、许光君、惠怀策、季成久、刘柱、马军、段连信。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并引用国内外一些汽车厂家的技术资料和有关出版物,在此对参考文献的作者和为本书编写过程提供帮助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机械之心:工业革命的脉动与未来》 这是一本深度探索机械工程之美与力量的书籍,它并非聚焦于某个具体行业的工具使用,而是以宏大的视角,勾勒出机械工程如何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展望其在未来世界中的无限可能。 第一章:文明的基石——机械的黎明 本书开篇便将读者带回工业革命的时代,追溯蒸汽机的轰鸣如何驱动了工厂的运转,齿轮的咬合如何开启了大规模生产的序幕。我们不只关注技术本身,更深入探讨机械原理如何在社会、经济和军事领域引发颠覆性的变革。从纺织机的发明到铁路网的铺设,从蒸汽轮船的远航到早期火炮的精进,每一项伟大的机械突破,都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贸易格局乃至国家的力量对比。我们会深入剖析这些早期机械的核心结构和运作逻辑,以及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让读者理解,机械工程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第二章:钢铁巨兽的交响——现代机械工程的脊梁 随着科学的进步,机械工程进入了更加精细化和复杂化的阶段。本章将带领读者走进内燃机的世界,理解其燃烧室内的能量转化,以及它如何赋予了汽车、飞机和船舶前所未有的动力。我们会详细解析发动机的复杂构造,从活塞的往复运动到曲轴的旋转输出,再到变速器的齿比变化,层层剥开其运作的奥秘。同时,我们也将触及更广泛的工业机械,如发电机、泵、压缩机等,揭示它们在电力传输、水利输送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章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比喻,展现现代机械工程的精密与高效,以及它们如何构筑了我们现代工业的坚实脊梁。 第三章:无形之手与智慧之眼——自动化与智能化浪潮 步入21世纪,机械工程的概念早已超越了纯粹的物理形态。本章将重点探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如何与传统机械深度融合。我们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传感器技术,它们如何像机械的“感官”一样,感知环境、收集数据;解析控制系统,它们如何成为机械的“大脑”,做出决策并执行指令。从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手臂,到精密医疗器械的微调,再到智能家居中的联动设备,我们将看到机械如何变得越来越“聪明”。本章还将展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未来机械设计和运行中的应用,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高效的机械化未来。 第四章:材料的革命与设计的艺术——突破极限的追求 支撑起庞大机械的,是不断发展的材料科学。本章将聚焦于新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探讨高强度合金、轻质复合材料、耐高温陶瓷等如何帮助机械突破性能极限,实现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和更强的耐久性。同时,本章也将强调设计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从最初的草图到精密的CAD建模,再到有限元分析的模拟验证,我们将展现设计师如何运用物理定律和工程美学,创造出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感的机械产品。我们将看到,优秀的机械设计不仅关乎功能,更关乎效率、安全和可持续性。 第五章:绿色脉搏与可持续未来——机械工程的社会责任 在资源日益珍贵的今天,机械工程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提高能效、回收利用等方式,降低机械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将审视新能源技术如何驱动着交通和能源领域的变革,如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设计等。同时,本章也将探讨可持续材料的应用,以及循环经济理念在机械制造和报废处理中的实践。本书最终将落脚于机械工程的社会责任,强调工程师在创造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机械之心:工业革命的脉动与未来》,是一次关于机械工程的哲学思考与科学探索之旅。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触摸工业文明的脉搏,感受现代科技的震撼,并一同眺望那个由智慧与机械共同编织的辉煌未来。这本书适合所有对机械原理、科技发展以及塑造我们世界的强大力量充满好奇的读者。它提供的是一种宏观的视野和深刻的理解,而非单一领域的实用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车辆的传动系统讲解上,可以说是做得非常到位,让我这个之前对变速箱一窍不通的人,也茅塞顿开。从最基本的离合器原理,到手动挡和自动挡的区别,再到更复杂的CVT和双离合变速器,作者都用非常清晰的语言进行了阐述。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动挡的车开起来很方便,但却不知道它背后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本书就详细地解释了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组等关键部件的作用。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分析了不同类型变速箱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驾驶场景下的适用性。比如,作者指出CVT变速箱在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方面有优势,而双离合变速箱在换挡速度上更胜一筹。这让我对汽车的“腿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以后在选车时,能更清楚地了解不同变速箱可能带来的驾驶体验。书中还提到了变速箱油的更换和保养,以及一些常见的变速箱故障的初步判断方法。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延长汽车使用寿命的车主来说,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分

我对汽车的电气系统一直感到非常头疼,这本书的出现,就像给我指明了方向。从最基础的电瓶、发电机,到复杂的ECU(发动机控制单元),这本书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我之前只知道电瓶是给汽车供电的,但不知道它还有什么其他的学问。这本书就详细介绍了电瓶的类型、容量,以及如何判断电瓶是否老化。对于发电机,我更是知之甚少,这本书就清晰地解释了它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汽车提供持续动力的。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ECU的部分,它就像是汽车的大脑,控制着发动机、变速箱等各个系统的运行。这本书通过图示和文字,将ECU的工作原理和一些常见的故障表现解释得非常透彻,让我不再对那些复杂的电子设备感到恐惧。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汽车的灯光系统、音响系统、导航系统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一些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这让我意识到,现代汽车的电气系统是多么的复杂和精密,但也让我觉得,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很多问题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评分

这本书对于汽车的内外饰和车身结构的讲解,让我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汽车工程师,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一辆车。从车身材质的选择,到车身结构的力学分析,这本书都做了深入的浅出的介绍。我之前只觉得汽车的外观好看与否很重要,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车身结构的设计,对于车辆的碰撞安全、空气动力学性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书中讲解了不同类型的车身结构,比如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让我对汽车的“骨骼”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内外饰方面,书中也详细讲解了各种材料的特性,比如塑料、皮革、织物的选择,以及它们对车辆舒适性和豪华感的提升。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涉及到了汽车的座椅调节、空调系统、音响系统等与驾乘舒适性息息相关的部分,以及一些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这让我意识到,一辆车的完美,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

评分

这本书在底盘悬挂系统的讲解上,可以说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从轮胎、轮毂、刹车盘,到减震器、弹簧、转向系统,作者都一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之前对汽车的底盘只有模糊的概念,觉得就是支撑车身的那些金属件。但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底盘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更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悬挂系统,比如麦弗逊式、双叉臂式、多连杆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这让我以后在选择汽车时,能更关注底盘的设计,从而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在刹车系统方面,除了讲解了液压制动原理,还重点介绍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现代汽车重要的安全配置。我之前对这些系统的认识仅限于名称,现在终于明白了它们在紧急情况下是如何工作的。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转向助力系统,以及如何检查和维护轮胎的磨损情况。这些内容对于延长汽车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在汽车诊断和故障排除方面,可以说是我学习过程中的“神器”。我之前最害怕的就是汽车出现故障,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这本书却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及详细的故障代码解读,让我掌握了一套系统的排查方法。它首先介绍了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比如“由简到繁”、“由外到内”等,让我知道该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检查。然后,书中详细讲解了各种故障现象可能对应的原因,比如发动机启动困难,可能是点火系统、燃油系统、甚至是启动马达的问题,作者都会一一列举,并给出相应的检查步骤。更让我觉得实用的是,它还讲解了如何使用OBDII诊断仪,读取和理解故障代码,这对于现代汽车的故障诊断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常见的故障排除技巧,比如如何判断线路是否短路,如何检查传感器是否损坏等。这些内容让我觉得,我不再是那个只能干着急的旁观者,而是能够真正参与到汽车的“诊断”和“治疗”中来。

评分

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汽车维修指南,没想到它在细节上的打磨让我惊喜连连。书里对于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简直是新手福音!我之前去汽配城,看到满眼都是各式各样的扳手、钳子,简直头晕眼花,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这本书却清晰地列出了新手必备的几类工具,并且详细讲解了每种工具的用途、材质以及如何正确握持和发力。尤其是一段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螺丝刀的描述,从刀头的类型、尺寸,到手柄的设计,都分析得头头是道,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螺丝拧起来那么费劲,原来是工具不对!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还介绍了一些“土方法”和“小窍门”,比如在拧动生锈的螺丝时,可以先滴一点渗透剂,再用榔头轻轻敲击,这些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那些纸上谈兵的书籍所无法比拟的。书里还穿插了一些维修案例,通过真实的场景,演示了如何一步步排查故障,如何拆卸和安装零件,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实际,读起来引人入胜,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修理厂,正在动手操作。我尤其记得有一个案例是关于更换火花塞的,里面详细说明了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火花塞的型号选择,拧紧的力度,以及在拆卸前需要清理周围的灰尘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是决定维修成败的关键,而这本书恰恰就注重到了这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汽车的整体运行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汽车思维”的启蒙读物。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做”,更会深入到“为什么”。比如,在讲解刹车系统时,作者会解释为什么需要刹车片、刹车盘,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摩擦来减速的,这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这种“追根溯源”式的讲解,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每一个部件的作用,以及它们在整个汽车系统中的地位。书中还强调了“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鼓励读者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和定期的保养习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故障的发生。我之前总以为保养就是换机油、换机滤,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汽车的保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关注到方方面面。它还鼓励读者多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汽车感到陌生和畏惧的人,变成了一个对汽车充满兴趣和自信的爱好者,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能够更自如地与我的爱车沟通,也让我对未来的汽车生活充满了期待。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名对汽车充满好奇但又一窍不通的新手,我一直被汽车复杂的机械结构和琳琅满目的术语吓得不敢靠近。然而,《汽车维修工入门与技巧》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入门”。它没有上来就丢给我一堆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而是从最基础的汽车构成讲起,比如发动机、底盘、变速箱这些我只能在电视上听过的名字,书里都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图解进行了说明。我记得我特别喜欢关于发动机工作原理的那一部分,作者用“就像一个会呼吸和跳动的生命体”来比喻,瞬间让我觉得发动机不再是冰冷的金属疙瘩,而是有灵魂的机器。更棒的是,书里还详细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汽车故障,比如轮胎漏气、刹车异响、启动困难等等,并且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判断方法和初步的解决步骤。我不再是听着“咔咔咔”的声音心里七上八下,而是能大概猜到是哪里出了问题,甚至能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检查,比如自己学会了如何检查胎压、如何查看机油液位。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手把手教你,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满满的分享和鼓励。我之前一直以为汽车维修是非常高深的学问,需要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但这本书让我觉得,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踏上这条探索之路。它不仅教授技术,更传递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让我对汽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评分

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汽车安全和保养的知识,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在学习汽车维修的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我最担心的一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它不仅强调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规范,比如穿戴防护装备、断开电瓶电源等,还列举了许多常见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规避它们。例如,在讲解刹车系统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刹车片磨损的危害,以及制动液的重要性,并教我们如何通过观察刹车片的厚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这让我意识到,日常的检查和保养,远比出现故障后再去修理要重要得多。书里还介绍了汽车的各种油液,比如发动机机油、变速箱油、冷却液等等,它们的作用、更换周期以及如何检查液位,都讲得非常清楚。我之前对这些油液只是模糊的概念,现在终于明白了它们对于汽车的健康运行有多么关键。我甚至学会了如何根据季节和行驶路况,选择合适的机油型号。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汽车保养一无所知的小白,变成了一个能够主动关心爱车健康,并能进行一些基础维护的“半专业人士”。这种成就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

我一直对汽车的动力系统非常好奇,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讲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时,用了非常生动的语言和图示,将一个复杂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我之前总觉得发动机内部的各种零件,比如活塞、曲轴、凸轮轴,听起来就很专业,很难理解它们是如何配合工作的。但是,这本书用“呼吸”、“燃烧”、“排气”这样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我记得有个章节专门讲了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比如直列四缸、V6、水平对置,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让我对汽车的性能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涡轮增压和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区别,以及它们对汽车动力输出的影响。这让我不再是简单地理解“马力大”或者“动力强”,而是能更深入地分析背后的技术原理。此外,书中还讲解了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喷油嘴、火花塞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发动机的效率和排放。这让我对汽车的“心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更能理解为什么汽车的保养需要关注这些细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