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常见病中医穴位埋线疗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庆文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穴位埋线
  • 常见病
  • 疗法
  • 临床
  • 医学
  • 健康
  • 养生
  • 传统医学
  • 穴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70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875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5
字数:30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临床中医师、针灸师、美容师使用。
穴位埋线疗法适应范围广泛,具有“一次操作,长时针效”的特点,除传统的胃病、呼吸道疾病等埋线疗法优势病种外,目前这种疗法还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征等。适应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现代人。

内容简介

穴位埋线属于针灸疗法,具有“一次操作,长时针效”的特点,随着新工具和材料的广泛应用,穴位埋线的技术操作难度已大大降低。除传统的胃病、呼吸道疾病等埋线疗法优势病种外,目前埋线疗法还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征等各类疾病。
本书以提高临床疗效为要点,系统总结众多医家的经验。分基础篇和临床篇两大部分,基础篇图文并茂,介绍了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证、器具、取穴方法、操作程序等内容,以便读者从零开始掌握埋线疗法。临床篇详细介绍了六十种疾病的埋线疗法具体操作步骤。穴位埋线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一般需要配合其他疗法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本书介绍了配合其他疗法的内容,以更读者学习参考。
本书适合临床中医师、针灸师、美容师使用。

作者简介

朱庆文,男,医学博士,副教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6月留校任教。生于4代中医世家,长于中医脉诊,擅用中药外治。师从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蜀中名医刁本恕教授。
先后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2009年获“全国中医外治学术发展突出贡献奖”,2011年获“全国中医师诵经典学名著活动标兵”称号。发表论文60余篇。兼任《中医外治杂志》常务副主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外治方法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小儿推拿外治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副秘书长等。为国医大师孙光荣工作室学术秘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概述3
第二节 原理简介4
第三节 适应证6
第四节 体位6
第五节 器具11
第六节 取穴原则12
第七节 取穴方法12
第八节 操作程序13
第九节 注意事项15
第十节 术后反应15
第二章 常用穴位介绍17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18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19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21
第四节 足太阴脾经26
第五节 手少阴心经28
第六节 手太阳小肠经29
第七节 足太阳膀胱经32
第八节 足少阴肾经37
第九节 手厥阴心包经39
第十节 手少阳三焦经41
第十一节 足少阳胆经44
第十二节 足厥阴肝经47
第十三节 督脉穴位49
第十四节 任脉穴位52
第十五节 经外奇穴56
临床篇
第一章 内科病症62
第一节 咳嗽63
第二节 哮喘67
第三节 便秘77
第四节 泄泻81
第五节 痢疾83
第六节 头痛87
第七节 三叉神经痛92
第八节 癫痫97
第九节 胸痹112
第十节 胃脘痛116
第十一节 呃逆140
第十二节 胁痛141
第十三节 郁证143
第十四节 痹证144
第十五节 腰痛159
第十六节 中风161
第十七节 面瘫165
第十八节 痿证170
第十九节 消渴171
第二十节 淋证173
第二十一节 眩晕175
第二十二节 不寐178
第二十三节 水肿180
第二十四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82
第二十五节 高脂血症184
第二十六节 单纯性肥胖症186
第二十七节 胆道蛔虫症196
第二十八节 阳痿、早泄、遗精196
第二章 外科病症200
第一节 乳癖201
第二节 肛裂203
第三节 肠痈204
第四节 痔疮205
第五节 脱疽206
第三章 骨科病症208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209
第二节 肩周炎215
第三节 肱骨外上髁炎217
第四章 皮肤科病症219
第一节 荨麻疹220
第二节 皮肤瘙痒症223
第三节 白癜风224
第四节 带状疱疹225
第五节 银屑病227
第六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235
第五章 妇科病症236
第一节 绝经前后诸症237
第二节 痛经239
第三节 不孕症242
第四节 女阴白色病变242
第五节 慢性盆腔炎243
第六章 儿科病症245
第一节 遗尿246
第二节 水疝248
第三节 小儿麻痹症249
第四节 脑瘫250
第五节 小儿哮喘252
第七章 五官科病症253
第一节 鼻炎254
第二节 喉痹260
第三节 耳鸣261
第四节 耳聋262
第五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63
第六节 口腔溃疡263
第七节 视神经萎缩(青盲症)264
第八章 埋线美容266
第一节 痤疮267
第二节 黄褐斑271
第三节 肥胖273

前言/序言

穴位埋线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基于传统中医针灸疗法原理发展起来的新兴穴位刺激疗法,是几千年中医传统针灸临床实践的新发展。利用各种方法将羊肠线等异物埋藏于特定穴位,通过针具的即时刺激和羊肠线等异物在穴位内部缓慢、柔和、持久、良性的“针感效应”,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埋线属于针灸疗法,是针灸的延伸和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穴位埋线的方式方法近年来也在不断进步,由于传统埋线疗法创伤面积大,现在已经很少应用。目前,已经有多种一次性菌埋线器问世,线材亦有聚乙丙交酯(PGLA)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胶原蛋白缝合线等在大量应用。随着新工具和材料的广泛应用,穴位埋线的技术操作难度已大大降低,穴位埋线疗法正在飞速普及。
穴位埋线疗法的适应范围广泛,具有“一次操作,长时针效”的特点,除传统的胃病、呼吸道疾病等埋线疗法优势病种外,目前埋线疗法还广泛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痤疮、黄褐斑、肥胖以及人体疲劳综合征等。适合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
为系统总结近三十年来埋线疗法的进展,为埋线疗法向美容、亚健康方向的普及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我们特编写了本书。本书从临床实际出发,强调以提高临床疗效为要点,系统总结众多医家经验,力求反映当代穴位埋线疗法的最新进展。
本书分基础篇和临床篇两大部分,基础篇图文并茂,介绍了穴位埋线疗法的原理、适应证、器具、体位、取穴方法、操作程序、注意事项等内容,以便读者从零开始掌握埋线疗法。临床篇详细介绍了62种疾病的埋线疗法,书中专门介绍了穴位埋线美容的内容。
穴位埋线疗法具有很好的临床作用,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往往需要配合其他疗法才能发挥较好作用,本书以临床实用为目的,在编写过程中也介绍了配合其他疗法的内容,以便读者学习使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全面系统,内容新颖,简明实用,体现出外治的特色。由于我们知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10月于北京
《筋骨调和:从经络认知到现代临床应用的实践探索》 一、 概览与定位 《筋骨调和》一书,旨在为广大医药从业者、养生爱好者以及对传统医学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筋骨调和理论与技术体系。本书不拘泥于某一特定疗法,而是立足于中医整体观,从经络学说的源头出发,层层递进,剖析人体筋骨系统的生理病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调和筋骨的疗法,尤其是着重于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与创新。本书的特色在于其理论的严谨性、内容的广博性、技术的实用性以及临床的指导性,力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读者提供一份有深度、有温度、有价值的筋骨调和知识宝库。 二、 内容深度剖析 第一篇:经络源流与筋骨生息 本篇是全书的基石,我们将引领读者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医经络世界,并将其与人体筋骨系统的生理功能紧密相连。 第一章:经络学说的脉络梳理 1.1 经络的起源与发展: 从《黄帝内经》的“经脉十二,络脉十五”说起,追溯经络理论在历代医家的发展演变,阐释其作为气血运行通道、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传导感邪、调节功能的核心地位。 1.2 经络的组成与功能: 详细介绍十二经脉(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及其循行路径、所属脏腑、阴阳属性。深入解析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的独特功能及其与十二经脉的相互关系。 1.3 经络与脏腑、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强调经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脏腑的生理功能、气血津液的运行代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例如,肝经与肝脏的疏泄功能,脾经与脾的运化功能,肾经与肾的藏精功能等。 1.4 经络的病理变化与传变规律: 阐述经络受邪、经气阻滞、经络空虚等病理状态如何影响脏腑功能,以及疾病在经络系统中的传变规律(如表里传、经络传、脏腑传等)。 第二章:筋骨系统的中医解读 2.1 “筋”、“骨”概念辨析: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筋”常指代筋膜、肌腱,与肝、脾等脏腑密切相关,主司运动、联缀关节;“骨”则指代骨骼,与肾、骨髓相关,主司支撑、藏精。“筋骨”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在中医外治、运动养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2 筋骨与五脏六腑的生理联系: 深入探讨“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等经典论述,揭示筋骨系统的健康与五脏六腑功能的协调息息相关。例如,肝血不足则筋失所养,导致筋挛、抽搐;肾精亏虚则骨失所养,出现骨痿、骨质疏松等。 2.3 气血津液对筋骨的濡养作用: 强调气血是筋骨活动的能量和物质基础。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虚则筋骨失养,津液不足则关节干涩。 2.4 筋骨在人体运动与姿态中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解释筋骨如何协同工作,支撑人体结构,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维持正常的身体姿态。 第二篇:筋骨调和的多元疗法 本篇将系统介绍多种基于中医理论、针对筋骨系统进行调和的疗法,突出其操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及临床应用。 第三章:推拿按摩的筋骨疏导 3.1 推拿基本手法与筋骨作用: 介绍按、摩、推、拿、揉、捏、滚、抖等基本手法,并详细阐述其对筋骨的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放松肌肉的作用。 3.2 经络循行推拿法: 结合经络循行路线,讲解针对特定经脉(如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等)的推拿方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3.3 局部病症推拿: 针对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炎、肌肉劳损等常见筋骨病症,提供详细的局部推拿手法和治疗方案。 3.4 推拿在康复中的应用: 探讨推拿在骨折、脱位、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如何促进组织修复,恢复关节功能。 第四章:艾灸温阳与筋骨舒展 4.1 艾灸的原理与筋骨效益: 阐述艾灸通过温热刺激,温通经络、散寒止痛、活血化瘀、扶阳固脱的功效,特别强调其对寒湿痹阻、阳虚气滞引起的筋骨酸痛、僵硬有显著疗效。 4.2 常用艾灸方法与技巧: 介绍艾炷灸、艾卷灸、艾盒灸等常用方法,以及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等施灸技巧。 4.3 针对筋骨病症的艾灸选穴: 结合常见筋骨病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等),推荐有效的艾灸穴位(如大椎、身柱、肾俞、关元、风池、肩井、足三里、阳陵泉等)及其配伍。 4.4 艾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强调施灸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以及皮肤破损、高热、孕妇等禁忌人群。 第五章:拔罐走罐的祛邪逐瘀 5.1 拔罐的原理与对筋骨的作用: 解释拔罐通过负压形成,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逐寒除湿,化瘀止痛。 5.2 留罐、走罐、刺络拔罐等方法: 详细介绍不同拔罐方法的适应症、操作要领及效果。 5.3 针对筋骨病症的拔罐选穴与配合: 针对腰背部疼痛、肌肉痉挛、跌打损伤等,讲解拔罐穴位的选择,以及与推拿、艾灸的配合使用。 5.4 拔罐的常见问题与处理: 如皮肤淤青、过敏等,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第六章:中药外治在筋骨调和中的妙用 6.1 中药外治的优势与分类: 阐述中药外治避免了口服药物的肝肾毒性,直接作用于病灶,效果显著。将中药外治分为熏洗、热敷、膏药、药浴等。 6.2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中药方剂: 介绍一些经典的中药药方,如独活寄生汤、桂枝茯苓丸(外用)、消肿止痛散等,并详细阐述其组方原理和药理作用。 6.3 常见筋骨病症的中药外治应用: 熏洗类: 如针对关节炎、跌打损伤的舒筋活血熏洗方。 热敷类: 如针对腰肌劳损、颈椎病的热敷药包配方。 膏药类: 讲解传统膏药的制作原理与现代改良,以及针对骨伤、跌打损伤的经典膏药。 药浴类: 介绍具有疏通经络、缓解疲劳的药浴配方。 6.4 炮制与使用注意事项: 强调中药外治药物的正确炮制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皮肤敏感性测试和局部反应观察。 第三篇:现代临床实践与展望 本篇将视角从传统理论与疗法转向现代临床,探讨筋骨调和疗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创新与发展。 第七章:筋骨调和疗法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7.1 筋骨病症的现代认识: 结合西医对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认识,分析其与中医筋骨理论的对应之处。 7.2 筋骨调和疗法的循证医学探讨: 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初步探讨推拿、艾灸、拔罐、中药外治等疗法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方面的有效性证据。 7.3 筋骨调和疗法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 探讨其在骨科、康复科、疼痛科等科室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康复手段(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的协同作用。 7.4 结合现代科技的创新应用: 探讨如红外热像、超声诊断等辅助诊断手段,如何帮助更精准地定位病变部位,指导推拿、艾灸等操作。 第八章:疑难筋骨病症的辩证施治 8.1 复杂骨关节疾病的辨证思路: 针对如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关节病变、老年性骨关节炎晚期等复杂病症,如何运用中医整体观进行辨证分析。 8.2 慢性疼痛管理中的筋骨调和: 探讨筋骨调和疗法在慢性腰痛、颈源性头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管理中的作用。 8.3 运动损伤的早期干预与后期康复: 针对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常见的肌肉拉伤、韧带扭伤、肌腱炎等,提供中医早期干预和后期康复的综合方案。 8.4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强调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筋骨调和治疗方案。 第九章:筋骨调和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9.1 理论研究的深化: 呼吁对经络实质、筋骨生理病理机制进行更深入的微观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9.2 疗法技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推拿、艾灸等操作手法,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9.3 临床疗效的再评价与推广: 鼓励开展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筋骨调和疗法的有效性,推动其在国内外医疗体系中的普及。 9.4 预防保健与治未病理念的融入: 强调筋骨调和不仅在于治疗,更在于预防。鼓励读者将中医的养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三、 目标读者与阅读价值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中医师、针灸师、推拿师、康复治疗师等医药专业人士: 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帮助其提升专业技能,拓展治疗思路。 医学院校学生: 作为教材或参考书,帮助其建立牢固的中医基础,理解筋骨调和理论的精髓。 对中医养生保健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提供科学、易懂的筋骨调和知识,帮助其学习自我保健方法,预防和缓解常见筋骨不适。 慢性疼痛患者、颈肩腰腿痛患者: 提供有效的非药物治疗选择,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阅读《筋骨调和》,读者将能够: 深入理解中医经络与筋骨系统的内在联系。 掌握多种实用、有效的筋骨调和疗法。 学会辨证施治,为不同病症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认识到筋骨调和在预防保健和治未病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精美的插图和详实的案例,将深奥的中医理论转化为可理解、可操作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汲取知识的养分,又能感受到中医智慧的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中国传统医学充满好奇心的普通人,尤其对那些能够通过非侵入性或者微创的方式来调理身体的方法很感兴趣。我听说过针灸、推拿,也对艾灸有所了解,但穴位埋线疗法对我来说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我之前看到过一些关于穴位埋线治疗的宣传,觉得它似乎是一种更持久、更有效的针灸方式,能够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从而达到持续治疗的效果。因此,我非常渴望能够通过阅读这本《常见病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来系统地了解这项技术。我希望书中能够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介绍穴位埋线疗法的起源、发展,以及它背后的中医理论。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为什么某些穴位适合埋线,埋线之后,药物会在体内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它与传统的针灸有什么不同。我最关心的是,它能够解决哪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比如,感冒后遗症、过敏性鼻炎、痛经、或者一些儿童常见的疾病,是否都可以通过穴位埋线来治疗?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走进穴位埋线的世界,让我明白其中的奥妙,并且知道如何在安全的前提下,去尝试和体验这种疗法。

评分

我是一名在基层卫生院工作的医生,日常接诊的患者中,有很多是慢性病患者,他们的病程长,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和学习各种非药物疗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穴位埋线疗法,我之前有所耳闻,觉得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手段。我手头上的这本《常见病中医穴位埋线疗法》,单从书名来看,就非常吸引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穴位埋线在治疗常见疾病方面的应用,比如,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疾病,书中是否有明确的治疗方案?治疗的周期大概是多久?效果如何?是否需要配合其他疗法?我更希望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内容,比如,具体的穴位定位方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以及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副反应。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临床操作指导,帮助我更好地将穴位埋线疗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我的患者们带来福音。另外,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埋线材料的选择、消毒以及患者术后的护理等方面的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考虑到的重要环节。

评分

我是一名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师,每天接触到的咨询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饱受各种亚健康问题的困扰,比如睡眠不好、乏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属于大病,但却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我一直坚信“治未病”的理念,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温和而有效的自然疗法来帮助大家改善身体状况。穴位埋线疗法,我一直觉得它是一种非常符合“治未病”思想的方法,能够通过调理身体的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我拿到这本《常见病中医穴位埋线疗法》,非常期待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实用的、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我希望书中能够介绍一些针对常见亚健康状态的穴位埋线方法,比如,针对失眠的穴位组合,针对乏力的穴位组合,针对消化不良的穴位组合等等。我希望书中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配以清晰的穴位图,指导我如何为咨询者进行操作。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穴位埋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操作的安全性,让我能够更加放心地将这种疗法推荐给有需要的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让我能够为咨询者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中医诊所工作的推拿师,我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手法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在工作中,我经常遇到一些推拿效果不明显,或者需要长期反复治疗的患者,这让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有更有效、更持久的辅助治疗方法。穴位埋线疗法,我听闻过,但对其了解并不深入。我手头的这本《常见病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拓展治疗思路的契机。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介绍,对于一些推拿效果不理想的常见病,比如慢性腰腿痛、颈椎病、或者一些内科杂病,穴位埋线疗法是否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与推拿手法相结合的穴位埋线方案?比如,在推拿之后,是否可以选择某些穴位进行埋线,以增强疗效、巩固疗效?我更希望的是,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看到,通过穴位埋线,患者的病情是如何得到改善的。我也想了解,在穴位埋线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哪些感受,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反馈来调整治疗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将现有的推拿技术与穴位埋线疗法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从中受益。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却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我一直对中医的疗法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达到“不药而愈”效果的方法。市面上关于中医的书籍不少,但能系统性地介绍一种具体疗法的却不多见。我之前偶然接触到穴位埋线,觉得它是一种既巧妙又省力的方式,能够让药物在体内持续发挥作用,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我认为会非常有帮助。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哪些常见病可以通过穴位埋线来治疗,具体的穴位选择、埋线深度、注意事项等等。我尤其关心那些不容易治愈、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比如顽固性头痛、慢性胃病、肩周炎、腰腿痛等等,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案例和操作指南,那就太有价值了。我是一个中医的爱好者,但并非专业人士,所以更希望书中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原理,避免过于晦涩的术语,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看得懂。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安全性的问题,毕竟任何疗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禁忌症,书中能够明确地指出哪些人群不适合埋线,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来最大程度地保证疗效和避免风险。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了解和尝试穴位埋线疗法的入门指南,让我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运用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疗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