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是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历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体育与健康真题及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一)师资力量雄厚
本书是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教资研发团队,在多年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课程的基础上,推出的契合大纲、真题的教师资格考试辅导图书。
(二)契合考试大纲
本书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图书体系完备
本书整体使用双色设计,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真题再现、考题预测等板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图书实用高效
本书设置了应试攻略、知识拓展、能力提升训练。
为了回馈广大考生对中公教育始终如一的支持,本书还设有“教师题库”助力考生备考——扫码进入教师考试题库,每日一练+专项练习+线上模考。
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根据教师资格初中体育与健康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模块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是一本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考试重点和考试要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
本书严格依据考试大纲,紧扣真题考点,依照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进行知识构建,并在书中设置真题再现、考题预测、能力提升训练等板块。真题再现为考生呈现了历年有代表性的真题;考题预测重要知识点进行命题预测;能力提升训练选取难度适中、契合真题的练习题,满足考生学练结合的需要。
目录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与能力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运动解剖学(2)
考点梳理(2)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2)
二、常用解剖学术语(4)
三、人体主要器官与系统(6)
第二节运动生理学(36)
考点梳理(36)
一、骨骼肌机能(36)
二、运动与循环机能(44)
三、运动与呼吸(49)
四、运动时的能量代谢(54)
五、运动与内分泌(57)
六、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59)
七、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62)
八、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67)
九、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发展(70)
十、肥胖(72)
十一、运动处方(73)
第三节体育保健学(75)
考点梳理(75)
一、现代健康观(75)
二、运动与环境(75)
三、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78)
四、运动性疲劳(80)
五、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83)
六、运动性病症(87)
七、运动损伤(94)
八、常用按摩手法(112)
第四节运动营养学(114)
考点梳理(114)
一、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114)
二、营养与健身(117)
三、运动员营养(117)
能力提升训练(11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20)
考点聚焦(120)
第一节体育概论(120)
考点梳理(120)
一、体育的概念及本质(120)
二、体育的功能(120)
三、体育的目的与任务(122)
四、体育手段(122)
五、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124)
六、体育文化(124)
第二节学校体育学(127)
考点梳理(127)
一、学校体育概述(127)
二、课外、课余体育活动与体育训练(133)
第三节体育心理学(134)
考点梳理(134)
一、体育心理学的含义(134)
二、运动兴趣(135)
三、运动动机(138)
四、运动归因(141)
五、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142)
六、运动中的心理干预方法(145)
七、动作技能的学习(147)
八、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151)
第四节运动训练学(153)
考点梳理(153)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153)
二、项群训练理论(154)
三、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156)
四、运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161)
五、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169)
六、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173)
七、运动员训练计划与组织(174)
能力提升训练(177)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79)
考点聚焦(179)
第一节田径(179)
考点梳理(179)
一、田径运动概述(179)
二、田径运动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181)
三、田径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与训练方法(188)
第二节篮球(198)
考点梳理(198)
一、篮球运动概述(198)
二、篮球技术(205)
三、篮球战术(211)
四、篮球竞赛方法(适用于足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214)
第三节足球(215)
考点梳理(215)
一、足球运动概述(215)
二、足球基本技术(223)
三、足球战术(230)
第四节排球(233)
考点梳理(233)
一、排球运动概述(233)
二、排球技术与教学(241)
三、排球战术(246)
四、排球竞赛编排(247)
第五节羽毛球(250)
考点梳理(250)
一、羽毛球运动概述(250)
二、羽毛球基本技术(252)
第六节乒乓球(253)
考点梳理(253)
一、乒乓球运动概述(253)
二、乒乓球击球的基本原理与环节(256)
三、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术(257)
第七节体操(260)
考点梳理(260)
一、体操运动概述(260)
二、体操术语(262)
三、保护与帮助(263)
四、体操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与练习方法(264)
第八节武术(275)
考点梳理(275)
一、武术运动概述(275)
二、武术徒手基本动作与方法(279)
三、武术常见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技法与练习方法(285)
第九节健美操(287)
考点梳理(287)
一、健美操运动概述(287)
二、健美操基本动作(288)
能力提升训练(291)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94)
考点聚焦(294)
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94)
考点梳理(294)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294)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295)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296)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96)
第二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297)
考点梳理(297)
一、运动参与(298)
二、运动技能(298)
三、身体健康(298)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298)
第三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299)
考点梳理(299)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01)
考点聚焦(301)
第一节明确教学目标(301)
考点梳理(301)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301)
二、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302)
第二节了解学生的实际(304)
考点梳理(304)
第三节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304)
考点梳理(304)
一、体育知识类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304)
二、运动技能类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305)
三、发展体能类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307)
第四节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308)
考点梳理(308)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概述(308)
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选择(312)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安排(316)
第五节初中体育教学计划(317)
考点梳理(317)
一、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317)
二、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318)
第六节初中体育教学设计(319)
考点梳理(319)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概念(319)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319)
三、体育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319)
四、初中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320)
能力提升训练(323)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28)
考点聚焦(328)
第一节体育课堂教学概述(328)
考点梳理(328)
一、体育课堂教学的概念(328)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矛盾(328)
第二节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要求(330)
考点梳理(330)
一、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准备阶段的要求(330)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施阶段的要求(331)
第三节初中体育课程与教学(332)
考点梳理(332)
一、体育课程(332)
二、体育教学(332)
三、体育教学原则(333)
四、体育教学模式(334)
第四节初中体育课的组织形式(343)
考点梳理(343)
一、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概念(343)
二、初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343)
三、影响初中体育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因素(344)
四、初中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344)
第五节体育课教学环境的创设(345)
考点梳理(345)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概述(345)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346)
三、体育课场地器材的布置(347)
四、体育课堂常规(347)
五、体育课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应变措施(348)
第六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与调控(350)
考点梳理(350)
一、运动负荷的认识与实践(350)
二、安排和调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策略(351)
三、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基本要求和做法(351)
四、调控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352)
五、体育课的心理负荷(35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53)
考点聚焦(353)
第一节体育教学资源概述(353)
考点梳理(353)
一、体育教学资源的含义(353)
二、体育教学资源的分类(353)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353)
四、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354)
第二节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利用(355)
考点梳理(355)
一、体育锻炼项目的开发与利用(355)
二、体育课件的制作与利用(357)
第三节场地器材的开发与利用(358)
考点梳理(358)
一、挖掘常用体育器材的潜在功能(358)
二、废物利用,制作简易体育器材(359)
三、生活物品的利用(360)
四、改造现有体育场地器材,提高利用率(361)
五、合理布局和设计学校体育场地器材(361)
能力提升训练(362)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66)
考点聚焦(366)
第一节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及其构成(366)
考点梳理(366)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366)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构成(367)
三、体育教学评价流程(368)
第二节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369)
考点梳理(369)
一、按教学评价的功能分类(369)
二、按教学评价的表达方法分类(370)
三、按教学评价的基准分类(371)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73)
考点聚焦(373)
第一节体育学习评价概述(373)
考点梳理(373)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定义与目的(373)
二、体育学习评价的原则(374)
三、体育学习评价的特点(374)
四、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基本要求(375)
第二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376)
考点梳理(376)
第三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377)
考点梳理(377)
一、体育学习评价的类型(377)
二、体育学习评价方法与案例(377)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操作方法(382)
四、体育学习评价结果的反馈(38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385)
考点聚焦(385)
第一节体育教师教学评价概述(385)
考点梳理(385)
一、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与体育教师评价的关系(385)
二、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386)
三、体育教师教学评价内容(386)
四、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87)
五、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配(387)
第二节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案例(388)
考点梳理(388)
一、教师自我评价与案例(388)
二、同行专家评价与案例(388)
三、学生评价与案例(390)
第三节体育教师教学反思(391)
考点梳理(391)
一、体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涵、意义及原则(391)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类型及水平(392)
三、教学反思的过程、策略及方法(393)
能力提升训练(394)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辅导课程(396)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99)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与能力
本部分内容包括三章,分别是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学和体育运动项目。运动人体科学主要由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构成;体育教育学主要由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构成;体育运动项目主要由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健美操等项目构成。该部分内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考生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结合对考试大纲的分析,系统、有重点地学习本部分的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对真题的回顾,以及对课后练习题的练习,检测并强化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考生可以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1.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2.掌握骨骼肌收缩原理、收缩形式与特征、肌纤维类型;熟悉能量代谢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3.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运动性病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内容。
4.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等内容,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
1.本章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2.本章中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以及各器官的结构功能。
第一节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是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关系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一、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
(一)细胞与细胞间质
人体细胞可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细胞膜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糖类构成,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部的稳定性、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作用。
2.细胞质
细胞质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中心,主要由水、蛋白质、核糖核酸、酶、电解质等组成。细胞质中还悬浮有各种细胞器,其中主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中心体等。
3.细胞核
细胞核由核膜围住,其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核酸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结构。除成熟的红细胞外,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
4.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是指由细胞所产生的并存在于细胞周围的物质,也叫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纤维包括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基质包含复合性糖类、水分和一些代谢产物等。
(二)人体四大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也叫作上皮,它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和囊(如肠、胃、血管、关节囊)的内表面上,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结构特点是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通常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的功能。
2.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其功能是保护、防御、支持、修复和贮存等。细胞均匀分布于细胞间质间,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
3.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个部分。骨骼肌一般通过肌腱附于骨骼上,但也有例外,如食管上部的肌层及面部表情肌并不附于骨骼上。心肌分布于心脏,构成心房、心室壁上的心肌层,也见于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如消化道。心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还具有自律性和传导性。
骨骼肌与心肌的肌纤维均有横纹,又称横纹肌。平滑肌纤维无横纹。肌肉组织具有收缩特性,是躯体和四肢运动,以及体内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过程的动力来源。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4.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也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一,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构成成分。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也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在神经组织中起着支持、保护和营养的作用。
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一般每个神经元都有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几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神经元的突起也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分布到所支配的组织。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沿神经纤维传导兴奋。
二、常用解剖学术语
(一)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是指身体直立,双眼平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拇指在外侧),两足并拢,脚尖向前。
(二)解剖学方位术语
为了准确表达运动的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或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基准,定出下列解剖学方位术语。
(1)上与下
上与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颅顶或足底的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近颅顶者为上,近足底者称为下。
(2)前与后
前与后是指距身体腹侧面或背侧面距离相对远近的术语。靠近腹面称为前,靠近背面称为后。
(3)浅与深
浅与深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距表层皮肤近者为浅,远离表层皮肤者为深。
(4)内侧与外侧
内侧与外侧是描述人体各部位或器官、结构与人体正中矢状面相对距离位置关系的术语,靠近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离人体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5)近侧与远侧
近侧与远侧是描述四肢与躯干距离关系的术语,近侧是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处较近者,远侧指距肢体与躯干的连接较远者。
(6)尺侧与桡侧
尺侧与桡侧是依据前臂的尺骨与桡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尺侧是指前臂的内侧,桡侧是指前臂的外侧。
(7)腓侧与胫侧
腓侧与胫侧是依据小腿的胫骨与腓骨排列的位置关系而规定的。胫侧是指小腿的内侧,腓侧是指小腿的外侧。
(8)内与外
内与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此外,还有左与右、垂直、水平和中央等与一般概念相同。
(三)人体基本切面
1.矢状面
矢状面是指沿身体前后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与水平面及冠状面垂直,其中经过人体正中线的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
冠状面或称额状面,是指沿身体左右径所作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与水平面及矢状面垂直。
3.水平面
水平面或称横切面,是指横切人体,与地面平行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与矢状面及冠状面互相垂直。
(四)人体基本轴
运动解剖学规定人体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人体关节运动时一般都绕这三个轴进行转动(如图1-1-1)。
1.垂直轴
垂直轴是呈上下方向,并与地平面相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要绕垂直轴做旋内或旋外运动。
2.矢状轴
矢状轴是呈前后方向,并与垂直轴呈垂直交叉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矢状轴做外展或内收运动。
3.冠状轴
冠状轴或称额状轴,是呈左右方向,并与前两轴相互垂直的轴,如肱骨在肩关节可绕冠状轴做屈或伸运动。
三、人体主要器官与系统
(一)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概述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的功能。全身各骨借骨连结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如颅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器官。四肢骨则以运动为主。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进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骼产生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为运动的枢纽,而骨骼肌则为运动的动力器官。
点燃育人热情,锻造教学精兵:您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之路,从这里启航 亲爱的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师们,您是否正怀揣着成为一名优秀教育者的梦想,渴望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点燃学生对运动的热情,塑造他们健康的身心?您是否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而紧张备考,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知识、精准把握考点、有效提升能力的备考利器?我们深知,从一名热爱体育的实践者蜕变为一名专业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教学技能以及对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 这本《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并非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为您量身打造的一站式备考解决方案。我们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引,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核心,深度剖析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要求与考查重点,旨在帮助您构建起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掌握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最终以充足的信心和扎实的实力迎接考试的检验。 知识的殿堂:学科素养的基石,引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本教材首先将带您深入探索初中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知识。这不仅仅是关于各种体育项目的规则、技术和训练方法,更是关于体育在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传承民族文化中的独特价值。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为您构建起坚实的知识根基: 运动生理与解剖学基础: 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和结构特点,是科学组织教学、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的前提。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讲解运动负荷与身体反应、能量代谢、心肺功能、肌肉骨骼系统等关键知识点,让您能够从生理学角度理解运动的科学性。 运动训练学原理: 如何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和战术水平?本书将系统阐述训练的负荷、强度、周期性、渐进性等基本原则,并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介绍针对不同项目和体能模块的训练方法,帮助您掌握科学训练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运动心理学与教育学原理: 体育不仅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塑造。我们将深入探讨运动动机、情绪调控、意志品质、合作精神等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让您能够理解学生、激励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体育保健与安全: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是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书将详细介绍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成因、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同时涵盖体育卫生知识、急救常识等,确保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的安全。 体育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 深刻理解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合格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将对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分析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使您能够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站在时代前沿进行教学。 运动项目知识: 本书将系统梳理初中体育教学大纲中所涵盖的各项运动项目,包括田径、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体操、游泳、新兴运动项目等。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项目的基本规则、技术要领、教学方法、比赛组织,并突出每个项目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技术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独特价值。 教学的艺术:技能锤炼的熔炉,点燃课堂的智慧与活力 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将其转化为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本教材的另一大核心板块——教学能力,将为您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教学技能训练体系,让您从容应对课堂上的各种挑战,成为一名富有感染力和智慧的教育者。 教学设计与组织: 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场地器材条件,设计出科学、有趣、富有挑战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我们将为您讲解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具的选用与制作、课堂常规的管理等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您将学会如何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教学实施与方法: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方法的创新与艺术的展现。本书将介绍多种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比赛法、情境教学法等,并结合具体教学场景,分析其适用性与优缺点。您将学习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反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堂管理与评价: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我们将探讨如何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课堂规则,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突发情况,以及如何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与创新: 优秀的教师是不断学习和反思的。我们将引导您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梳理和分析,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并鼓励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和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与模拟演练: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融会贯通。本书精心设计了大量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项目、不同教学难点。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您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智慧,并进行模拟演练,提升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 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我们将为您提供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更好地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备考的利器:精准定位,高效突破,自信迎战 我们深知,您备考国家教师资格证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考试。因此,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始终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力求做到: 精准覆盖考点: 每一章节的内容都经过精挑细选,重点突出,力求全面覆盖考试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要点,不遗漏,不重复。 深度解析难点: 对于一些容易混淆或理解困难的知识点,我们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并提供多种角度的解读,帮助您真正理解和掌握。 强化能力训练: 教学能力部分的训练,我们将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题,让您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提供备考策略: 除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我们还将为您提供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包括如何制定备考计划、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进行模拟演练等,助您高效备考,事半功倍。 踏上讲台,点燃梦想,成就未来 亲爱的未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建设者们,拿起这本教材,就是选择了通往成功的捷径。它将是您知识的灯塔,技能的熔炉,信心的源泉。让我们一起,用热情点燃学生的运动激情,用专业塑造他们的健康身心,用智慧引领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这不仅仅是一本备考用书,更是您踏上教育之路的启明星,是您开启精彩人生篇章的敲门砖。我们期待与您一同,在教育的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