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起点升本、专科《数学(理工农医类)》应试要求考生掌握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和概率与统计初步五部分内容。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有关组织和命题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内容上紧扣考试大纲,汇编了每一章的概念及理论,并对每一章节典型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对解题方法和要求给考生以针对性的指导,确保知识点的快速切入和迅速消化,有助于帮助考生全面提升解题能力。
第一部分代数
第一章数、式、方程和方程组(预备知识)(1)
第二章集合和简易逻辑(22)
第三章函数(27)
第四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48)
第五章数列(59)
第六章复数(69)
第七章导数(77)
第二部分三角
第八章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89)
第九章三角函数式的变换(96)
第十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12)
第十一章解三角形(122)
第三部分平面解析几何
第十二章平面向量(130)
第十三章直线(140)
第十四章圆锥曲线(151)
第四部分立体几何
第十五章直线和平面(174)
第十六章空间向量(187)
第十七章多面体和旋转体(192)
第五部分概率与统计初步
第十八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200)
第十九章概率与统计初步(208)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高中起点升本、专科·数学(理工农医类)(215)
2016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数学试题(219)
参考答案(221)
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数学试题(223)
参考答案(225)
使用这本书复习数学的过程,有点像是在一个功能齐全但装修朴素的工具房里翻找工具。我注意到,它在章节的末尾都附带了“历年真题对应索引”,这个设计非常实用。我不再需要一本真题集和这本教材两头翻找,直接就能知道某个知识点在过去几年的考试中是如何出现的,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复习效率,真正做到了“带着考点去学习”。它的习题量不算特别大,但贵在精,很多习题都是对同一考点不同角度的变式考察,这有助于我形成对该知识点的“立体认知”。举个例子,讲到概率的独立事件,它会用抛硬币、抽签,甚至一个小工厂的次品率来作为背景,让你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同一个公式。但是,我发现这本书在解析几何的图像绘制方面略显薄弱。解析几何往往需要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图形辅助,书中的配图清晰度一般,有些复杂的双曲线或椭圆的图像,如果读者本身对图像不敏感,很容易看懵。我常常需要借助网络上的动态图来辅助理解书上的静态图形。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称职的“基础夯实者”和“应试策略师”,它帮你把最核心、最常考的知识点打磨得非常牢固,确保你在考场上不会因为基础知识的疏漏而丢分。对于成人高考这种选拔性考试来说,稳扎稳打比追求偏门绝技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定位是精准且有效的。
评分这本数学教材,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全国各类成人高考应试专用”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应试的功利性,我担心它会像很多考前押题书一样,只注重技巧的堆砌,而忽略了数学思维的真正培养。翻开目录,内容覆盖面倒是挺全的,从基础的函数、三角,到微积分的初步概念,再到排列组合这些概率统计的敲门砖,基本都囊括了高中阶段数学的重难点。不过,初看例题的讲解,我发现它在基础概念的阐述上还是比较扎实的,没有那种一上来就抛出复杂公式让你死记硬背的做法。它会先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一个定理的来龙去脉,比如在讲到导数的几何意义时,它没有直接套用极限的定义,而是用了割线斜率趋近于切线斜率这种更直观的图示辅助理解,这对于我们这些离开课堂多年、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困扰考生的“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题型,它会把解题步骤拆解得非常细致,每一步的逻辑推导都清晰可见,生怕你跟不上。如果能多一些类似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精细讲解,而不是仅仅追求“快出结论”,这本书的价值会更高。我希望它在后续的练习题设置上,能更多地结合成人高考近几年的真题风格,进行针对性的难度梯度设计,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简单题和难题的简单堆砌。总的来说,作为入门复习的敲门砖,它算是合格的,但要真正想吃透数学,光靠这本书的理论部分恐怕还不够,还需要大量的自我消化和思考。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好几本不同出版社的成考复习资料,但这一本在排版和视觉引导上做得最让我舒服。我本身是文科生转考理工类,对那些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推导过程有天然的抗拒感。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人性化。首先是字体选择,清晰度和行间距都拿捏得很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其次,关键公式和定理被单独用醒目的色块或者边框框出来,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浏览和提取重点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用费力地在密集的文字中搜索“重点”在哪里。再者,它在引入新概念时,非常注重与生活实例的联系,虽然是理工农医类教材,但它在解释一些基础物理或工程中的数学模型时,会尽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降低了抽象概念的门槛。比如讲解数列求和时,它没有直接套用级数公式,而是通过一个关于“复利”的储蓄模型来阐述其增长规律,这样一来,我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感觉数学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美中不足的是,它对一些基础概念的拓展讨论不够深入,比如在讲到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时,它只是机械地告诉我们如何配方求顶点,但对于为什么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在优化问题中如此重要,并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如果能在“为什么”上下功夫,这本书的价值就能从“应试工具”跃升到“学习伙伴”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中规中矩,实在不出错”。作为一本面向全国考生的通用教材,它必然要照顾到不同地区、不同学习背景的考生。因此,它的内容深度是保守的,既不会偏袒任何某个地方的考纲细节,也不会搞出什么“超纲”的偏难怪题。对于我这种基础薄弱,目标仅仅是及格线以上的考生来说,这套书的难度适中,大部分例题和习题都踩在考试的核心得分点上。我尤其欣赏它对“计算准确性”的强调。成人高考的数学考试中,很多失分点都源于粗心大意的计算错误,这本书里专门设置了“陷阱警示”栏目,列举了十几种常见的计算误区,比如正负号处理失误、根式化简遗漏等。通过反复阅读这些“警示录”,我开始有意识地在做题时进行自我检查,这比单纯刷题更能有效地提高得分率。然而,对于志在冲击高分的考生而言,这本书的局限性就会很明显。它的知识点讲解相对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层面,缺乏“为什么”的深度探究。如果你想在函数单调性证明、复杂三角恒等变换的灵活运用上达到更高的境界,你可能需要搭配更具挑战性的参考书。这本书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清晰的指示牌,告诉你最近的服务区在哪里,怎么走最稳妥,但它不会带你走那些曲折但风景更美的乡间小路,这是一种为了大众化而做出的取舍。
评分我拿到这本《2018年成考数学(理工农医类)》已经快一个月了,说实话,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我觉得不在于它“教”你多少新东西,而在于它如何帮你“整理”那些你曾经学过但已经忘得一干二净的知识点。我一直觉得成考数学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广度——知识点散得太开了,很多你以为自己会的,真放到试卷上就卡住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很清晰,它没有按传统教材的顺序来,而是完全以“考点”为核心来构建章节。比如,它会把三角函数和解析几何中经常联用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讲,这在传统课堂上是很少见的。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不适应这种“跨界”的组合,总觉得知识点之间缺乏了教科书那种严丝合缝的体系感。但是,当我开始做配套的章节小测验时,我才体会到编者的高明之处——高考的出题本来就是跨章节考察的,这种整合性的复习方式,反而能更快地激活我大脑里那些沉睡的关联记忆。不过,我必须吐槽一下它的习题部分,有些例题的答案给得太“简洁”了,尤其是一些选择题的解析,经常就跳过了一大步,留给读者自己去脑补中间的计算过程。对于急于求成的考生来说,这种“默契”可能不太友好,我需要用草稿纸演算好几遍,才能确认我理解的解题思路和书上给出的最终答案是一致的。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高效率的“知识地图”,指引你快速定位薄弱点,但深度的挖掘工作,还是得自己动手,它提供的工具箱虽然丰富,但扳手怎么用,还得靠你自己摸索。
评分不错 但愿可以通过考试 加油加油
评分嗯嗯,应该还可以吧!可以的
评分许久没有看书的我看到这书就是灾难片,完全就是看天书,努力吧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许久没有看书的我看到这书就是灾难片,完全就是看天书,努力吧
评分通过考试
评分包装完好无损,看着不错希望自己能考上。
评分还不错,写的很清楚,印刷也很清晰,很好
评分书本资料内容挺好,但不够全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