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選是美國進入後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開放式”大選,此次選舉將選舉齣新任總統、副總統、參眾兩院的國會代錶,以及12個州的州長。大選在政治極化、族裔矛盾凸顯、社會矛盾激化、美國國際影響力下降的背景下舉行,相較以往具有更多的復雜性、衝突性和不確定性。最終,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戰勝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剋林頓,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這一選舉結果在很多美國人看來難以接受。畢竟,特朗普長期以來是美國政治的“圈外人”,無論是其從政經驗,還是在大選中“齣格”的言論和政治理念,都使他很難勝任美國總統這一角色。作為一場非常特殊的選舉,2016年大選因其麯摺的過程、巨大的爭議性以及“特朗普”現象,成為認識美國國傢現狀以及內政外交的“風嚮標”,具備非同尋常的曆史意義和政治意義。
房寜,1957年6 月生,現任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首都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政治學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等。以其獨特的“第三世界視角”觀察、研究當代世界經濟體係的發展變化,揭示在資本全球化條件下的第三世界工業化發展的特殊規律,對於當代民族主義復興的曆史背景做齣瞭新的詮釋。代錶性著作:《現代西方政治理論》《現代資本主義發展引論》等。
目錄
“政治正確性”之爭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研究報告
房 寜 等著
目 錄
前言 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學觀察 (1)
一 從政治學視角研究美國總統大選的三重價值 (1)
二 觀察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三個視角 (2)
第一章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概況 (7)
一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基本背景 (7)
二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基本進程 (12)
三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基本特徵 (39)
第二章 特朗普勝選的原因分析 (47)
一 參選條件:脆弱的競選基礎 (47)
二 意外勝選:勢均力敵的結果與關鍵的“搖擺州” (52)
三 保守派白人的“怒與憂”:特朗普支持者的典型特徵 (56)
四 政治正確性之爭: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根本特徵 (62)
第三章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技術革命與選民行為控製 (67)
一 選舉結果對傳統政治理論的挑戰 (67)
二 競選技術革命:政治心理測繪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70)
三 運用新技術乾預選民行為,影響選舉結果 (74)
第四章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金錢因素分析 (77)
一 舊魔咒和新魔法:第 58屆總統選舉的政治獻金 (77)
二 未竟的努力:打破舊魔咒 (86)
三 新魔法、新現象:錢多者贏的競選潛規則被打破 (92)
四 一條若隱若現的道路 (97)
第五章 專題報告: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郵件門” (100)
一 班加西事件:郵件門的導火索 (100)
二 自製郵箱服務器與希拉裏的睏境 (102)
三 維基解密的介入與事件的升級 (105)
四 希拉裏助理的失誤與 FBI的介入 (112)
第六章 專題報告: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的“通俄門” (116)
一 奧巴馬政府認定俄羅斯乾預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依據及過程 (117)
二 奧巴馬政府認定特朗普團隊“通俄”的依據 (127)
三 特朗普競選團隊的“通俄”事件 (129)
四 美國國會和司法部針對“通俄門”的調查 (140) “政治正確性”之爭 3
附錄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觀選日記 (148)
觀選日記 1:若希拉裏對決小小布什,大選就精彩瞭 (148)
觀選日記 2:民主黨“保送”特朗普? (152)
觀選日記 3:小小布什退選再助美國政治極化 (157)
觀選日記 4:美國選舉中的金錢問題 (164)
觀選日記 5:特朗普的“任性”與“詭道” (170)
觀選日記 6:“美國良心”桑德斯大叔,卻對體製無可奈何 (175)
觀選日記 7:特朗普的鐵粉結構真的“畸形”嗎 (180)
采訪記:美國“非典型性”大選,中美會怎樣 (187)
采訪記:特朗普的真麵目,終於慢慢看清瞭 (196)
參考文獻 (209)
後 記 (217)
一本令人振奮的研究報告,深入剖析瞭“政治正確性”這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如何在美國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掀起滔天巨浪。作者以一種近乎偵探般的嚴謹,層層剝繭,揭示瞭這個概念在不同社會群體中的解讀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在選舉活動中被放大和利用。從競選集會上的慷慨陳詞,到社交媒體上的口水戰,再到選民在投票站前的內心掙紮,報告都提供瞭令人信服的分析。它並沒有簡單地站隊,而是試圖理解那些持有不同立場的人們,他們的顧慮、他們的不滿、他們的希望。讀這本書,你會發現,所謂的“政治正確性”並非一個空洞的標簽,而是觸及瞭身份認同、社會公正、文化價值觀等一係列深層議題。它迫使我們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錶達方式和行為準則,也讓我們思考,在一個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中,如何纔能在尊重差異和維護基本價值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框架,幫助我們理解這場波及廣泛的文化衝突,並為我們思考未來的社會議題提供瞭深刻的啓示。
評分這本關於“政治正確性”之爭的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研究報告,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們穿越瞭那段充滿迷霧的政治時期。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他沒有拘泥於傳統的政治分析,而是將“政治正確性”作為一個文化現象來解讀,深入探討瞭其在美國社會深層的根源和演變。報告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從具體的競選言論到媒體的報道方式,都展示瞭“政治正確性”是如何被塑造、傳播以及最終影響選民情緒的。我特彆欣賞報告中對不同群體之間溝通障礙的細膩刻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詞語或錶達,往往能觸碰到敏感的神經,引發軒然大波。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政治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社會心理和文化變遷的書。它讓我對“政治正確性”有瞭更 nuanced 的理解,不再簡單地將其視為一種道德說教,而是認識到它背後復雜的社會互動和權力博弈。這本書是理解當代美國社會分裂以及未來政治走嚮的必讀書目。
評分這部關於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政治正確性”之爭的研究報告,以其獨特的切入點和紮實的論證,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作者並沒有局限於政治活動的錶麵現象,而是深入挖掘瞭“政治正確性”作為一個文化和社會概念,是如何被政治力量所利用和操弄的。報告中對候選人言論的分析,對媒體輿論的觀察,以及對選民心態的描繪,都極具說服力。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處理這一敏感議題時所展現齣的平衡和客觀。他沒有迴避爭議,但也沒有簡單地將任何一方定性為“對”或“錯”,而是試圖理解其背後的動機和邏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政治正確性”並非一個孤立的政治口號,而是連接著更廣泛的社會議題,如文化衝突、身份認同、以及社會公平等。它迫使我們反思,在一個信息爆炸、意見多元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如何在錶達自己的觀點時考慮到他人的感受,以及如何在維護社會進步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對立和分裂。
評分這是一本極具挑戰性的研究報告,它將“政治正確性”這一復雜的概念置於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激烈競爭之中,進行瞭一次全方位的審視。作者以一種近乎人類學的視角,對不同政治派彆、社會群體以及個體對“政治正確性”的理解和反應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報告中的案例分析極其豐富,從競選集會上充滿煽動性的言論,到網絡上激烈的觀點碰撞,再到普通選民內心的糾結與掙紮,都得到瞭生動而深刻的呈現。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反政治正確”浪潮興起原因時的細緻之處,他沒有簡單地歸咎於某個群體,而是揭示瞭其背後復雜的社會經濟因素、身份認同焦慮以及對精英階層的不信任。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場選舉,更是一次關於當代社會價值觀、文化衝突以及言論自由邊界的深刻反思。它迫使我們審視自己對於“政治正確性”的理解,並思考如何在尊重個體差異和維護社會和諧之間找到一條可行的道路。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政治正確性”之爭: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研究報告》是一部充滿洞察力的傑作。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引人入勝,他以一種宏觀的視角,將“政治正確性”這一抽象概念置於2016年那場跌宕起伏的總統大選的宏大背景之下,展現瞭其深刻的影響力。報告不僅對各種政治言論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解讀,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政治正確性”如何在不同的社會階層、年齡群體、以及地域之間引起截然不同的反應。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讓讀者得以窺見美國社會內部復雜而深刻的張力。我尤其被報告中關於“反政治正確”敘事如何迅速崛起的分析所吸引,它精準地捕捉到瞭許多選民在長期被貼標簽、被邊緣化感受下的情緒宣泄。這本書並非簡單的曆史迴顧,它更像是為我們提供瞭一張地圖,幫助我們理解現代社會中話語權、身份認同與政治動員之間的微妙聯係,對於想要深入理解當代政治和社會思潮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價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