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知道答案——发现人体消化之旅

肠胃知道答案——发现人体消化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彬彬 著
图书标签:
  • 肠胃健康
  • 消化系统
  • 人体奥秘
  • 健康科普
  • 饮食养生
  • 肠道菌群
  • 营养学
  • 疾病预防
  • 医学普及
  • 健康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94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4712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1
字数:2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消化界一线科学家共同作序。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医学科普作家联合推荐
◆一本全面解剖消化系统的书,让整个消化系统“可视、可懂”

◆一部医院消化内科的见闻录。一本消化道疾病的故事会

◆覆盖全年龄段,一本书为全家人的健康护航

◆常见的和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都在书中


内容简介

丁彬彬在消化内科临床行医十年,平时擅长用轻松的语言给患者科普消化道疾病的成因、治疗和预防。这本书是作者系统地聊一聊有关消化道的事儿:“消化道癌前疾病有哪些”“消化道疾病越来越青睐年轻人”人体的消化系统复杂且庞大,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直肠、肛门、肝、胆囊、胆道以及胰腺共同组建了消化系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钱包鼓了,日子好了,而消化道也越来越不堪重负,现在很多消化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饱受消化疾病的困扰,一言不合就暴饮暴食,一言不合就不醉不归……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个大脑”“为什么儿童易患异食癖”“大便解不出的感觉,你不会懂”全书用“接地气”的语言科普了消化系统在人体里是怎么工作的。知道了这些,自然就知道怎么辨别谣言、合理地治疗和预防各种消化道疾病。

作者简介

丁彬彬,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工作之余坚持科普创作,共发表科普类文章约300万字。目前为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
平时不喝酒、不抽烟,热爱运动、读书及写作,2016年创立个人自媒体品牌“医学原创故事会”,目前全网点击过4亿,粉丝累及20万。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开启口腔和
食管之旅
第二章
开启胃之旅
食物的消化道之旅 // 2
口腔能反映消化道的健康吗? // 7
咳嗽与消化道疾病有关吗? // 11
那些年我们碰到的消化道异物 // 17
喝醋真的能治疗鱼刺卡喉吗? // 23
干吞药片是刀尖上起舞 // 28
吃土真的是特异功能吗? // 34
胃里的石头怎么出现的,如何消灭? // 42
幽门螺杆菌其“菌” // 48
让人脑洞大开的幽门螺杆菌 // 52
幽门螺杆菌的那些事儿 // 57
杀不死的幽门螺杆菌 // 63
胃镜发现早癌是真还是假? // 68
为什么一定要做胃镜? // 73
你一定要了解的胃癌前疾病 // 79
胃癌前疾病怎样的治疗才正确? // 84
你所不知道的胃癌 // 88
有多少药能够伤胃? // 95
抑酸药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 101
肠胃知道答案.indd 7 2018-01-03 11:02:02
肠胃知道答案——
VIII
发现人体消化之旅
第三章
开启小肠
大肠之旅
第四章
开启肝脏胰腺
胆囊之旅
第五章
开启吃之旅
益生菌和益生元究竟有啥区别? // 110
肠道里的江湖 // 115
抗生素居然导致腹泻 // 120
大便为什么会黏马桶? // 125
粪便移植 // 130
功能性便秘真能这么治吗? // 131
泻药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 136
一根手指就能搞定的检查 // 140
为什么一定要做肠镜? // 145
从大肠息肉到大肠癌究竟有多远? // 150
大肠癌离我们很遥远吗? // 155
阿司匹林真的能预防大肠癌吗? // 160
你一定要知道的肠道寄生虫 // 163
你一定要了解的消化道“黑洞” // 170
性格能决定消化道的健康吗? // 174
脂肪肝真是胖子的专利吗? // 184
乙肝究竟要不要抗病毒治疗? // 190
乙肝传染和预防的那些事儿 // 196
从乙肝到肝癌究竟有多远? // 204
如何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 // 211
胰腺为什么会发炎? // 216
喝酒后千万不能做的五件事 // 224
胆囊里为什么会长东西? // 231
怀孕了究竟该怎么吃? // 240
让你的孩子远离垃圾食品 // 242
食物里也有青春吗? // 244
当我们慢慢老去 // 246
参考文献 // 249
后记 // 259

精彩书摘

发现人体消化之旅
食物的消化道之旅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名实习医生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手里拿着医务科
开的实习证明,上面写着,肖杰,男,22岁。
22岁,多么美好的年龄,看到这个朝气蓬勃的学生,我的记忆不由自主又回
到十年前,那时的我也是一名实习医生,第一个实习的科室也是消化内科。
“小伙子,我来问你,消化系统包括哪两方面?”耳旁又回响起老主任的声音。
一切恍然如梦。
然后科主任的声音将我的记忆瞬间斩断,仿佛时空穿越了一般,我一下子又
回到现实里。
“小丁,这个学生就由你来带吧。”科主任一声令下,肖杰就这样成了我的学生。
不怕生,这是我对肖杰的第一印象,交流之后,我又发现了他的诸多优点,
他不但善于思考而且勤学好问,私下里他偷偷告诉我一个秘密,班里的同学都喊
他为“十万君”,正因为他的脑袋里装着各种奇思妙想,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所
以大家才这么叫他。
我嘴上不说,心里却知道自己格外喜欢爱问的学生。
每个医生都是从学生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实习前,学的是
书本上的知识,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是医学知识来源于书本,却又远远高于书
本,医学高深莫测,即便一个人当了一辈子的医生,可能依然存有困惑无数。包
括我,即便工作十年了,但还是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更何况是一个实习医生呢,
当发现现实与理论差别巨大的时候,他的内心便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不
断浮出!
为了让十万君更好地对消化系统有个整体概念,也为了一解他心中的困
惑——人体的消化系统究竟是怎样运转的,我决定为他上一次课。
为了内容不那么生涩难懂,我突发奇想,于是一块红烧肉成了我的教具!我
肠胃知道答案.indd 2 2018-01-03 11:03:38
2
发现人体消化之旅
食物的消化道之旅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名实习医生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手里拿着医务科
开的实习证明,上面写着,肖杰,男,22岁。
22岁,多么美好的年龄,看到这个朝气蓬勃的学生,我的记忆不由自主又回
到十年前,那时的我也是一名实习医生,第一个实习的科室也是消化内科。
“小伙子,我来问你,消化系统包括哪两方面?”耳旁又回响起老主任的声音。
一切恍然如梦。
然后科主任的声音将我的记忆瞬间斩断,仿佛时空穿越了一般,我一下子又
回到现实里。
“小丁,这个学生就由你来带吧。”科主任一声令下,肖杰就这样成了我的学生。
不怕生,这是我对肖杰的第一印象,交流之后,我又发现了他的诸多优点,
他不但善于思考而且勤学好问,私下里他偷偷告诉我一个秘密,班里的同学都喊
他为“十万君”,正因为他的脑袋里装着各种奇思妙想,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所
以大家才这么叫他。
我嘴上不说,心里却知道自己格外喜欢爱问的学生。
每个医生都是从学生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实习前,学的是
书本上的知识,虽说万变不离其宗,但是医学知识来源于书本,却又远远高于书
本,医学高深莫测,即便一个人当了一辈子的医生,可能依然存有困惑无数。包
括我,即便工作十年了,但还是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更何况是一个实习医生呢,
当发现现实与理论差别巨大的时候,他的内心便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不
断浮出!
为了让十万君更好地对消化系统有个整体概念,也为了一解他心中的困
惑——人体的消化系统究竟是怎样运转的,我决定为他上一次课。
为了内容不那么生涩难懂,我突发奇想,于是一块红烧肉成了我的教具!我
肠胃知道答案

前言/序言

十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我的办公室,他说:“院长,我想请您给我的书

写‘序’。”

他叫丁彬彬,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认识他首先是从医院微信公众号开始,他

发表过很多科普文章,有时也会写一些行医感悟,但凡读过他文章的人,都知道

他文笔细腻,文风严谨,无论在同事还是患者那里,都有不错的口碑。

如今,这样一名优秀的医生又要出版一本科普图书,所以我非常高兴接受他

的邀请来给《肠胃知道答案——发现人体消化之旅》这本书作序。

在和彬彬聊天的时候,我对他说,虽然我是院长,但同时也是一名骨科副主

任医师,我也是从一名普通医生过来的,对于医学,我有着自己独特的感触,很

多人觉得医学是冰冷的,这是不对的,医学应该有温度,也需要有温度。

只要有温度,温暖就可以传递,循环,生生不息。

那么,医学的温度如何传递?

我曾与很多年轻医生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说到了医患沟通,说到了医者的

仁爱之心,也说到了医生的信念与勇气,但是,我觉得有一点同样很重要,那就

是做好科普。

这一点在与彬彬的谈话中,我感触颇深。

首先,一名年轻医生能利用自己的休闲时间去写科普,这就很难得。医生写

科普,除了要给同行看,给患者看,更重要的受益者还是大众。过去,因为缺少

发达的网络,再加上医生的重点都放在专业学术上,缺少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

一旦某些重大疫情发生时,总是会谣言满天飞,但网络的发展让我们迎来了新媒

序一

肠胃知道答案.indd 1 2018-01-03 11:02:02

肠胃知道答案——

II

发现人体消化之旅

体,如今很多医生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微博,有些粉丝达到了

10 万、20 万,甚至过百万,通过及时更新科普文章,在短短的几小时之内,就可

以获得巨大的阅读量,想想看,这将会为整个社会带来多么大的益处。科普的普

及,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疾病,认识健康,从而更好地做到预防,也有效遏

制了某些以假乱真的谣言,让大众掌握了靠谱的健康知识。

其次,科普的温度来源于科普者的内心。一名优秀的科普工作者往往要具备

耐心、决心和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没有热情也是不行的,正因为

热爱,正因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所以才会一直坚持去做科普。听彬彬说,他

已经坚持科普创作五年,我非常欣慰,正因为这份执着和热情,才使得他写出来

的科普一点都不冰冷,我认为文字是有温度的,它们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跃

然纸上。

最后,有温度的科普文章才能更普及。我与彬彬探讨了学术与科普的区别,

我们一致认为虽然学术对于医生很重要,比如《科学引文索引》(SCI)文章,但

它却无法普及,非医学人士看不懂,有时也难以接触到,但科普文章就不同了,

它以科学为基础,普及才是目的,如果医生像写学术那样写科普,它将失去温度,

大众也不会愿意看,如果医生能够为其穿上“温度”的外衣,则一切截然不同。

好的科普,有温度的科普,不应该是沉闷刻板,它应该生动有趣,也应该能打动

人心,有时我们看到好的科普文章,会哈哈大笑,有时我们看到融入行医手记的

科普文章,也会被其中真挚的感情所打动,这就是有温度的科普文章。

如今,坚持了五年科普创作的彬彬,终于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写了一本消化科

普图书。

我花了很长时间来阅读,一直到今天才动笔,依然还是那个文笔细腻,文

风严谨的彬彬,写出来的东西也是那么真挚,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有诚意的科普

图书。

彬彬用25 万字详细描述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加入了真实的

行医手记,让看似简单的科普文章有了人文精神,我相信,有幸看过这本书的人,

一定会有所收获。

比如他在书中写的有关消化道异物、消化道肿瘤、幽门螺杆菌、肠道益生菌、

食品安全,以及喝酒和如何正确用药等方面的科普知识,都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方

肠胃知道答案.indd 2 2018-01-03 11:02:02

III

序一

式密切相关,用一句流行的话说,非常接地气。

我相信有很多人在读这本书之前还保持着某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自认

为正确其实却是错误的家庭用药、急救知识。我推荐你们来看这本书,相信看完

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作为人体器官最多的系统,消化系统是否正常,直接关系着我们的健康,正

如彬彬所说,他作为消化内科的主治医师,在临床一线工作了很多年,各种疑难

病例、经验积累为他的科普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素材。工作的时候,他耐心与患者

沟通,将复杂的医学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告知患者,他与很多患者长期保

持微信、电话联系,长时间的追踪随访甚至与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而业余时

间创作科普的时候,他又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普,掌握

知识。据我所知,迄今为止,他已经创作科普文章达上百万字,10 万+ 阅读量的

文章数不胜数,而超过百万阅读量的文章也有很多。

温暖是可以传递的,也是可以循环的。医学的温度,就是从一颗心到另一颗

心的温度。两颗心交流碰撞,就会产生巨大的正能量,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正暖流。

正如曾益新院士所言:“医学作为整体,不只是一门科学和技术,还包含着人文精

神,尤其是与人沟通的医术。把更多的疾病知识真诚而透明地传递给大众,对营

造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一名院长,我很欣慰看到医院的职工除了能做好本职工作,还能积极参

与科普创作,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我也希望更多优秀的医生能够像彬彬一样,

保持良好的医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做真正有温度的科普。

蔡安烈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院长

2017 年12 月



肠胃知道答案——发现人体消化之旅 一、 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 您是否曾想过,当我们吞下一口食物,它在身体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幻?我们的肚子为何会咕咕作响?为什么有时候会感到胀气或消化不良?这些看似寻常的疑问,背后隐藏着人体最精妙、最复杂的运作机制之一——消化系统。 《肠胃知道答案——发现人体消化之旅》将带您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深入了解我们身体里那个默默奉献、却又至关重要的“消化工厂”。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医学教科书,也不是一篇晦涩的科普文章,而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冒险,一次与您自身身体的深度对话。我们将一起揭开消化系统的神秘面纱,理解那些肠胃发出的“话语”,并从中获得关于健康与活力的宝贵启示。 二、 旅程的起点:口腔中的第一站 我们的消化之旅,始于那张小小的、却蕴含无穷力量的口腔。在这里,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它被牙齿精心磨碎,唾液温柔地包裹,为接下来的旅程做好准备。您知道吗?唾液中蕴含的酶,是消化淀粉的“开端者”,它们在您咀嚼的每一秒,都在悄悄地分解食物。牙齿的形状、数量,都仿佛是进化为食物“量身定制”的完美工具。舌头,这灵活的肌肉,不仅能品尝酸甜苦辣,更承担着将食物送往下一站的重任。 三、 食道:通往胃部的秘密通道 当食物被吞咽,它便踏入了狭长而神奇的食道。这根看似普通的管道,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蠕动”能力。它并非被动地让食物下滑,而是通过有节奏的肌肉收缩,如同波浪般将食物一层层地“推”向胃部。我们或许感受不到它的运作,但正是这股强大的力量,确保了食物即使在仰卧甚至倒立时,也能准确无误地抵达目的地。食道壁上分泌的黏液,则充当了润滑剂的角色,让食物的通行更加顺畅,也保护着食道壁免受损伤。 四、 胃:酸性环境中的“搅拌与分解”大师 胃,这个J形的小袋,是消化旅程中的一个关键枢纽。它以其强大的胃壁肌肉,能够容纳大量的食物,并在其中进行剧烈的“搅拌”。更令人瞩目的是,胃能够分泌出强大的胃酸。这种酸性环境,不仅能杀灭食物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细菌,更能激活一种叫做“胃蛋白酶”的酶,开始分解蛋白质。胃壁上层层叠叠的皱褶,极大地增加了其表面积,使得食物与胃液的混合更加充分,从而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然而,胃部也并非“坚不可摧”,它的内壁有一层特殊的黏膜保护层,抵御着胃酸的侵蚀,维持着自身的健康。 五、 小肠:吸收营养的“黄金地带” 离开胃部,食物进入了漫长而曲折的小肠。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其长度可达数米,表面积更是惊人。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吸收效率,小肠内壁布满了无数的“环形襞”、“绒毛”和“微绒毛”。这些微小的结构,如同无数只“小手”,将食物残渣的表面积扩展到极致,让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接触,并促使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高效地吸收进血液循环。 在这里,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产生的胆汁,以及小肠自身分泌的肠液,共同协作,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彻底分解成身体可以利用的最小单位。例如,脂肪会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下,变得更容易被酶分解;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单糖;蛋白质则被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这些被分解的营养物质,便通过小肠绒毛上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为细胞提供能量和构建材料。 六、 大肠:水分的回收站与菌群的乐园 在小肠完成主要的营养吸收后,剩余的未消化物质和水分便被送往大肠。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剩余的水分和电解质,并将无法消化的食物残渣塑形,最终形成粪便。虽然大肠不直接参与营养的分解,但它却是我们体内一个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肠道菌群的家园。 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在我们的肠道中繁衍生息,其中大部分是益生菌。它们不仅帮助我们分解一些膳食纤维,合成维生素,还能参与免疫系统的调节,甚至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是维持整体健康的关键。当肠道菌群失衡时,便可能引发一系列消化问题,甚至影响全身的健康。 七、 肝脏与胰腺:消化系统的得力助手 在我们的消化旅程中,肝脏和胰腺虽然不直接接触食物,却是不可或缺的“幕后英雄”。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肝脏每天分泌大量的胆汁,储存并释放能量,解毒,合成蛋白质……它在脂肪消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分泌的胆汁能够将大块的脂肪分解成微小的脂肪滴,便于小肠中的酶进行进一步分解。 胰腺:胰腺则分泌含有多种消化酶的胰液,这些酶能够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此外,胰腺还负责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身体能量的平衡。 八、 肠道发出的“语言”:理解身体的信号 我们的肠胃并非沉默的机器,它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传递信息。那些咕咕作响的声音,可能是肠道在蠕动,也可能是在提示我们该进食了;腹胀、胀气,常常是消化不良或肠道菌群失衡的信号;而腹泻或便秘,更是肠道功能紊乱的直接表现。 《肠胃知道答案——发现人体消化之旅》将教您如何“倾听”这些肠道发出的“语言”。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常见症状背后的消化生理学原理,帮助您理解身体的需求,并找到改善这些不适的方法。从食物的选择,到进食的习惯,再到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都将为您提供科学而实用的建议,让您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肠道健康。 九、 探索健康与活力的奥秘 消化系统不仅仅是处理食物的管道,它与我们的整体健康息息相关。一个健康的消化系统,能够高效地吸收营养,为身体提供能量;能够有效地排出废物,维持身体的清洁;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抵御疾病。 通过了解消化之旅的全貌,您将不仅仅是认识了一个器官系统,更是开启了通往健康与活力的钥匙。您将学会如何通过饮食来滋养您的肠道,如何通过生活方式来优化您的消化功能,从而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更充沛的体力,以及更强大的抵抗力。 本书将为您解答: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饥饿? 食物在胃里需要多久才能消化? 小肠的“绒毛”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益生菌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胀气? 如何通过饮食改善消化不良? 如何识别肠道发出的“警告信号”? 消化系统的健康与我们情绪、免疫力之间有什么联系? 《肠胃知道答案——发现人体消化之旅》是一次关于您自身身体的精彩探索,一次关于健康与活力的深度揭秘。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去发现,去理解,去感受,我们身体里那个一直在默默工作的、充满智慧的消化系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的视角简直是太新颖了!我一直以为消化系统就是那么一回事,食物进去,营养出来,然后废物排出。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个过程的理解。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生理知识,而是像一个经验老到的导游,带着我们深入探索这个复杂而迷人的“内部王国”。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微观世界时的生动比喻,仿佛那些肠绒毛、酶分子都活灵活现地在我们眼前跳跃。它把原本枯燥的生物学概念,转化成了一场充满戏剧性的探险。读完之后,我简直对每天吃饭这件事都充满了敬畏感,感觉每一次咀嚼、每一次吞咽,都是一次精密的工业流程。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即便是医学门外汉,也能对自己的身体构造有一个全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成功地将科学的严谨性与故事的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简直停不下来。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并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平铺直叙的章节划分,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线性的“旅行地图”。从口腔的初步接触开始,每一步的推进都充满了逻辑性和连贯性。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复杂信息时的技巧非常高超,他总能在关键节点插入一些历史小知识或者最新的研究发现,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讨论疾病和健康问题时,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既没有过度渲染恐慌,也没有轻描淡写。他提供的是工具和视角,引导我们自己去思考如何更好地关照这个系统。说实话,很多科普书读完之后,知识点转瞬即逝,但这本书留下的“思维框架”是持久的,它改变了我看待健康问题的方式,让我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管理者。

评分

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是它成功地将“科学事实”与“个体体验”编织到了一起。它不仅仅告诉你“什么”发生了,更重要的是让你感受到“为什么”这很重要。作者在叙事中穿插了一些非常引人深思的哲学思考,关于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关于我们如何对待身体这个“载体”。它让你在了解生理构造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选择,这种内省的力量是任何纯粹的数据罗列都无法达到的。这种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引导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育情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身体多了一份尊重和感激,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知识获取,变成了一种对自身存在方式的重新校准,感觉整个人都更通透、更健康了一些。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停留在“宏观解剖”的层面,但作者显然对“微观运作”有着极深的钻研。尤其是在描述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复杂互动时,那种细腻的描写和对最新研究成果的整合能力,着实令人印象深刻。他没有回避那些科学界仍在争论的模糊地带,而是坦诚地展示了知识的边界,并引导读者去思考未来的可能性。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却又包裹在引人入胜的叙事外衣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阅读张力。读到某些章节时,我需要放慢速度,反复咀嚼那些信息量极大的段落,这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智力上的小小的挑战,但回报是巨大的,因为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生命复杂性的认知。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种“身体内部旅行”题材的书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难免落入故作高深的窠臼。然而,这本书完全没有那种架子,它的语言风格极其接地气,充满了人情味。仿佛是你的一个博学的朋友,坐在你身边,用最清晰、最幽默的语言向你讲述他自己最近观察到的奇妙现象。作者在解释那些复杂的生化反应时,常常会引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把消化酶比作流水线上的工人,把胃酸比作强力的清洁剂,这种联想让人瞬间就抓住了重点,而且印象深刻。这种亲和力让阅读体验非常放松和愉快,完全没有传统科普读物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对于那些因为害怕科学术语而却步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他们通往理解自身奥秘的一把非常顺手的钥匙。

评分

物流很快,但包装有点随意。

评分

物流很快,但包装有点随意。

评分

商品质量很棒,很喜欢,信赖京东。

评分

物流很快,但包装有点随意。

评分

物流很快,但包装有点随意。

评分

物流很快,但包装有点随意。

评分

物流很快,但包装有点随意。

评分

商品质量很棒,很喜欢,信赖京东。

评分

商品质量很棒,很喜欢,信赖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