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畅销杂文集《青春》,至今销售已逾200万册!全书收2009-2011年创作的精选杂文。特别收录韩寒对于中国年内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精辟言论,畅谈自我的叛逆与期许。含名篇《青春》《倒钩案》《荆州挟尸要价》《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等。同时也收录韩寒在最近一年里的赛车、创作动态,以及生活真实记录,如《必须竖中指》《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等随笔。作为一位率性敢言的年轻人,韩寒保有真诚,所思所写出于平凡生活的体会,尤其在《青春》一篇中娓娓道出疼惜同辈年轻人的心。
万千世事,且看未满三十岁的无忌"寒言":
《青春:青春》:"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青春:他人的生活》:"屁民们需要的只是正义和权益而已,从来不是公正和权利。屁民们只是觉得,以前你吃肉,我们吃骨头,我们已经很满足。但现在怎么连骨头都不剩了呢?那当然,主人养狗了嘛。但是,当真的掉下一些骨渣来时,又变成了屁民互掐。"
《青春:建国大业》:"我很喜欢小孩子,我可能无法遵守计划生育,更无法接受计生委的人碰我的女人,所以,如果说我不小心多生了孩子,我就不会是这个国家的国籍了。"
韩寒,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中国有国际知名度的青年之一。他是年少成名的畅销书作家,自本世纪初出道,十八年来始终保持在中国畅销作家TOP3之列,小说、散文作品总销量超2000万,首本长篇小说《三重门》为中国近20年畅销小说,《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青春》等著作,主编《独唱团》畅销500万册;他也是乘风破浪的赛车选手,作为中国职业赛车di一人,并获得中国场地、拉力双冠职业车王殊荣的;他还是是优秀的歌手和词作者,填词主题曲《后会无期》获得第51届金马奖电影原创歌曲奖;而这两年他更是成为了后会有期的电影导演,2014年凭借处女作《后会无期》跨入导演行列,获得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编剧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4年度表彰大会"年度青年导演"提名,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电影票房破10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一名身法飘逸的电竞选手,FPS狂热爱好者,他成为了电竞战队1246创立者和精神领袖,并获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韩寒大事记
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
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
2001年出版文集《零下一度》;
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
2003年出版杂文集《通稿2003》,同年开始职业赛车生涯;
2004年出版《五年文集》、长篇小说《长安乱》;
2005年出版赛车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
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一座城池》;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光荣日》;
2008年出版《杂的文》;
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他的国》、文集《可爱的洪水猛兽》;
2009年拿下场地赛和拉力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2010年4月被评为"全球*影响力一百人"之一,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201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2011年出版文集《青春》;
2013年出版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
2014年拍摄电影《后会无期》;
2016年拍摄电影《乘风破浪》。
青春
他人的生活
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必须抵制法国货
五毛现形记
直辖市小费若干问答
来自某市的神秘公司
山寨立法
燃油税的"九浅一深"
燃油税七问七答
杭州的交通事故
应养成上车就系安全带的习惯
株洲的垮桥事故
系统提醒你,以下内容包含不良信息
建国大业
倒钩案
关于几部影片
爱的代价
G8高速公路
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谷歌侵权门
欢迎谷歌扫描我的图书
为了石油,声讨百度
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
你知道吗
荆州挟尸要价
城市,让生活更糟糕
乞
诸恶与众善
为什么
拍一拍身上的土
给点咸菜吃
2010新年随想
我只是在探索
看《孔子》
你是小明吗
感谢你,孔子
答记者问:送点土特产
春天的故事
关于小书店
被迫盼世博
遗憾的比赛
致徐浪: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
毫无保留
必须竖中指
我回来了
500年前
千万不要带头干坏事
几多事
让中国变成世界上比较快的国家
终于获得了N组的车手总冠军
左小祖咒: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夏安,回见,勿念。
一些琐事
莫名,我就仇恨你
纪念母校--致青春预备役
青春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之前虽然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但积极健康。毕业以后去找工作,好不容易才找到,给别人加工东西,一个月赚一千五百块。时常加班,有时候有加班工资,有时候没有,合起来一个月能赚两千。他家在二十公里外,买了辆电瓶车,每天早出晚归,刚刚结婚,买不起房子。好在农村当时盖了三层楼,他们把一层和二层都租给了外地来打工的人,每间两百多,一共租出去六间,一个月可以补贴一千五。这些外来打工的人往往一个家庭三个人住一间,每个人的收入是八百多,靠步行和骑车在附近的工厂里上班。附近的工厂是比加工业污染更大的化工业,是当时我们镇招商引资过来的,大部分都倒闭了,没倒闭的略有盈余,但是一旦治理污染,可能就亏损了,一亏损就没办法交税和拉动GDP了,所以政府也不能管。被这些厂污染的河流穿过我家门前,我老家的村里几乎每个农民住宅都住了超过二十个外来务工者。这些农民住宅的房东一般都有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类似我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朋友。我朋友觉得自己混得还算不错,至少娶到了老婆,但每个月的钱差不多都用于基本生存,什么大件都买不了。如果想要换个工作或者自己出去闯闯又不敢,一方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没有社会保障,一方面如果断了一个月的收入,生活就没有办法继续了。他们想去镇上买房子,把自己的户口变成城镇户口,这样以后对小孩子比较好,但是上海郊区镇上的房子一套至少要五十万,他要不吃不喝工作二十五年才可以,而且还是毛坯房,要装修好还得再饿五年。
他的隔壁邻居,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刚大学毕业,工资比我第一个朋友要高一点,但女方要求也高,一定要在市里有一套房子才能结婚。一套市区二手的老公房至少需要两百万,我的朋友需要工作六十年,或者他们家的房子出租给八户外地打工人家,出租一百年才能买得起市里的房子。于是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动迁,就算政府五十万拆了他们的房子,五百万把这块地卖出去都无所谓,至少五十万可以付清市区里那套房子的首付,以后的再说,老婆好歹可以娶进门。至于房子拆了以后父母住哪里,这的确是个问题,也许可以三百元租其他农宅的一间大一点的房间过渡几年再说。我的第一个朋友以前的工作是三班倒,工厂太远,身体出了问题,辞职才换了现在的工作,期盼着少加班和加薪,老板表示明年可以加一百块,后年再加一百块。他上个礼拜告诉我,他的父亲可能要去海外给别人做泥水匠,出去三年就可以赚二十万。我问他,那你怎么打算?他说就这样,还能怎么样。他的母亲在给人拧电灯泡,八百块一个月。这个上海郊区的家庭,孩子二十多岁,生活都能望见五十多岁的自己,而五十多岁的父亲,还要去海外打工。至于那些外地打工者,他们虽然觉得讨厌,把周边工厂的工作额度都挤了,而且还把工资挤压到几百块一个月,整个村里外地人本地人的比例都超过了10∶1,但是又不得不依靠他们,因为他们租了他们的房子,一年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万多的收入。
这就是上海郊区普通人的生活,也许还算是不错的家庭。这就是为什么富士康有这么多人跳楼。机械的劳动,无望的未来,很低的薪水,但去了别的地方薪水更低。很高的物价,除了吃得饱和穿得暖以外,别的什么都做不了。而让你吃饱饭还在被当作对世界人类天大的贡献和政绩宣传,还恨不得拿出远古时代的数据和冰川时代的照片想表明,你能吃饱已经要感谢国家了,你说你能奢望什么。我的那个朋友虽然生活压力大,但是他还有朋友和家庭,在他的二十公里远的地方。绝大部分的年轻打工者,他们的家庭都在几千公里外,而且家庭也未必温暖,你赚了多少钱往往是中国家庭衡量一个小孩在这个世界上价值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个中国的大部分网民都未必熟悉的群体,你看很少有论坛上有现役的富士康员工向大家讲述关于自己员工跳楼的故事和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都没有这个时间甚至能力。外面的灯红酒绿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连对爱情的憧憬都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三者,现实是最大的第三者。也许唯独在跳楼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价值才有所体现,那就是被当作一个生命被提起和记起,可惜现在又变成数字了。
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一打听,同学们混得都更惨,有混得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得好的女同学,那是嫁得好。别人都羡慕你在富士康有社会保障,按时发工资,安排住宿,加班还给钱,你说你像个机器,别人说自己像包屎,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如果将他们的薪水涨十倍,会不会没有人跳楼?只要别通货膨胀十倍,当然没有人再跳楼。当然,老板也不会这么干,就算老板这么干,也会被勒令禁止。无论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封建特色的资本主义,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
刚开始接触《青春(2018新版)》,我以为它会是一部比较沉重的作品,毕竟“青春”这个主题,往往伴随着成长阵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虽然书中确实触及了许多现实的困境和内心的挣扎,但整体基调却是昂扬向上的,充满了希望的光芒。作者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种平实却充满力量的叙事,展现了主人公们在逆境中如何坚韧成长,如何寻找自我价值。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友情的刻画,那种不离不弃,那种互相扶持,在跌倒时伸出的援手,在迷茫时温暖的鼓励,都让我深感共鸣。这种友情,不是塑料的,也不是易碎的,而是经历了时间考验,饱含真心实意的,是青春里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同时,书中也探讨了家庭关系,虽然有些部分读来让人心疼,但最终呈现出的,是理解与和解,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课。这本书让我相信,无论生活抛给我们多少难题,只要心存希望,勇敢前行,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
评分读完《青春(2018新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所传达的那种“生而为人,本就闪光”的信念。这本书并没有将青春描绘成一帆风顺的坦途,相反,它毫不避讳地展现了那些成长中的迷茫、困惑、甚至是痛苦。然而,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经历,塑造了书中人物独特的个性和坚韧的品格。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微小却动人的瞬间的捕捉,比如一次善意的帮助,一次真诚的道歉,一个坚定的眼神,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物向前。这本书让我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会有微光闪耀,只要我们不放弃寻找,不放弃努力,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它让我相信,青春不一定是要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在平凡生活中,默默地积蓄力量,勇敢地面对挑战,最终活出自己的精彩。这本书,更像是一剂温柔的良药,治愈了那些关于成长的伤痕,也点燃了对未来的希望。
评分这《青春(2018新版)》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不在于它有多么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所营造的那种真实到令人心悸的氛围。作者的文字功力,简直如同魔术师一般,将那些最平凡的生活片段,赋予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里面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摹,那种细致入微,那种时而明媚时而阴郁的心理活动,简直就是我自己的写照。有时候,明明只是一个很小的眼神交流,一次欲言又止的对话,在作者的笔下,却能延展出无穷的张力,让我反复咀嚼,品味其中的深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青春期最真实的一面:不是只有阳光灿烂,也会有阴雨连绵;不是只有无忧无虑,也会有重重压力;不是只有热血沸腾,也会有迷茫彷徨。它没有回避那些青春里必然存在的伤痛和遗憾,反而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姿态,去拥抱它们,去理解它们。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释然,仿佛心中积压已久的情绪得到了释放,那些关于青春的困惑和不安,似乎也找到了出口。
评分《青春(2018新版)》给我带来的,是一种久违的、纯粹的情感共鸣。它并没有追求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也没有刻意设置戏剧化的冲突,而是将笔墨聚焦于一群普通少年少女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和内心挣扎。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那些欲言又止的犹豫,那些小心翼翼的试探,那些不经意间的流露,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每一次阅读,都仿佛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那些曾经埋藏在心底,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书中对于校园生活、家庭关系的描绘,也都真实而鲜活,没有夸张,也没有回避。它让我回忆起那些年,我们如何笨拙地学习爱,如何一次次地受伤又重新站起来,如何在一群朋友的陪伴下,度过那些青涩而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曾经的模样,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拥有。
评分拿到这本《青春(2018新版)》,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青春”这个词,在各种书籍、影视作品里已经被反复咀嚼、翻拍了无数次,总觉得有些套路化,很难再有新鲜感。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一种久违的、却又异常真实的笔触所吸引。它没有刻意去渲染那些轰轰烈烈的爱恋,也没有将人物塑造成完美无缺的偶像。相反,它展现的是一群在懵懂年纪里,对未来充满迷茫,却又倔强地想要抓住些什么的少年少女。那些在课堂上偷偷传递的纸条,那些为了一个小小的误会而争吵红了脸,那些在操场上挥洒汗水,却又在某个黄昏独自品尝失落的瞬间,都如同烙印一般,深刻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细节的精准捕捉,比如微风吹过发梢的触感,比如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度,甚至连空气中飘散的淡淡的青草味,似乎都能从字里行间浮现出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更是一次对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的,那些青涩、笨拙、却又无比珍贵的情感的深刻回溯。它让我想起,原来我们都曾是那样,在跌跌撞撞中学习爱,学习失去,学习勇敢。
评分还行
评分618活动期间购买的,价格实惠,买了好多韩寒的书收藏
评分包装精美,没有磕碰,内容很棒,快递很给力,活动时买的,价格也很令人满意。
评分不错,读书破万卷,推荐,好好!!
评分618的最后一单,囤了好多单够看三四年的了。600-480,400-300今年活动太值了。
评分很不错
评分很薄,网上看看算了,不划算
评分速度非常快就送到了,包装的还是非常的好的,梳子也还不错,买了三本书,因为有优惠券,所以价格还是比较实惠,挺好的
评分这是一本好书,是值得用心去阅读,并且收藏的一本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