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之父、国学大师眼中的三国!
◆一样的人物和故事,不一样的解读和品评。
◆《三国演义》影响深远,品三国老少咸宜。
◆ 装帧精美,带来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几百年间一直受到国人的追捧和热议,而历史上三国时代群雄逐鹿的故事和人物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中国式管理之父、《百家讲坛》主讲人、国学大师曾仕强,以其深厚的国学素养和扎实的管理学功底,深入浅出地剖析三国重要人物: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关羽、赵云、吕布、董卓、周瑜、司马懿……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新鲜、独特的角度,为大家品读出不一样的三国,揭示出在生活中、在职场上、在个人修养方面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人生大智慧。
曾仕强,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培训界泰斗级人物,《百家讲坛》主讲人。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著有《道德经的人生智慧》《老子的人生智慧》《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的奥秘》《中国式管理》等。
第一章 皇叔刘备:戎马半生梦难圆
人性化领导的魅力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仁义之名天下传
进退之间算分明
教化才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第二章 奸雄曹操:老谋深算德行浅
天意冥冥莫可测
因时顺势,乱世崛起
心骄气傲,自取祸道
树敌太多,诚惶诚恐
毁誉参半的一生
德本才末,千古不易
第三章 孙氏昆仲:不见全局一隅安
小霸王勇武平江东
孙仲谋承父兄守基业
做强做大不如做久
缺乏全局观的英雄
第四章 忠武孔明:智计天下难兴汉
躬耕南阳,布衣计定三分天下
初出茅庐,卧龙势要扭转乾坤
赤壁鏖战,奇谋促成三足鼎立
兵行益州,巧计践行隆中对策
危亡之秋,鞠躬尽瘁匡扶汉室
挥师中原,北伐誓要破魏兴汉
陨星归天,好梦难圆抱恨黄泉
第五章 武圣关公:忠义精神百世传
顺天理,得人心
真金不怕火炼
重情重义,不忘初心
刚而自矜留隐患
大意失荆州
忠义精神,百世长存
第六章 常胜赵云:英风锐气此心丹
为义跳槽择明主
丹心一片扶汉室
老实人不吃亏
第七章 乱世群雄:嬉笑怒骂皆人生
德不配位难有善终
生逢乱世的机会与选择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组织管理的智慧
群雄逐鹿时代的为人处世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回顾三国近百年的风云变幻,我们有三点心得,请大家参考:
第一,天作孽,犹可追;自作孽,不可活。
这虽然是一句老话,但历久弥新。一直到现代,仍然是金科玉律,并没有改变。大自然的灾害,从某方面看,给人类造成祸患;从另一方面看,则有相当的好处。譬如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很可能屋倒人亡。然而大家才有水喝,不致缺水,则是它的好处。人为的祸患,那就罪不可赦,必须自作自受,并没有回旋的余地。隐秩序安排司马家族一统天下,属于天作孽。大家若能体谅上天的苦心,好好做出合理的应对,其实很快就能够调整过来。人们在多元化的思潮中,不能建立共识,造成主流文化,则是自作孽,必须自己承受一切的苦难。
第二,对上天不能失望,对人们需要宽容。
年轻人对“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大多充满崇敬与向往,这是人类的可爱与可贵。年纪愈大,往往对这一句话产生动摇, 认为世界上既然没有完人, 天地之间的正气, 也值得怀疑。由此可以证明太多的人,是愈活愈糊涂。现代的老年人,贼多而宝少,成为高龄社会的一大隐忧。隐秩序代表天地正气,恒久不会变质,也不可能丧失。显秩序期待有完人出现,虽然自古迄今,真的没有完人,我们仍然要存有这样的高标准,才能够取法于上,而得其中。刘备、孔明、关羽的思想,值得我们追求。不能在他们手中完成,我们才有努力的余地。我们只要以刘备的仁厚、孔明的诚毅、关羽的忠义作为学习的典范,至于他们的缺失,我们能够谨记在心,引以为戒,也就不需要加以苛责,过多计较了。
第三,世界原本大同小异,人们必须兼顾并重。
21 世纪人类的共同问题, 即在于全球化、本土化的冲突不断,很难获得协调。全球化是不可抵挡的潮流,本土化则是各地区求生存的基本要求。这种情况,和三国时代实在十分相似。曹魏、蜀汉、东吴的努力目标,都在一统天下,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全球化。但是,三个国家各有其不同的特性,似乎很不容易取得协调。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本土化的意识加强,很害怕被外来势力淹没。三国的结局,可以当作现代人类的借鉴。如果不能重视品德修养,人类的未来,实在令人忧心。每一个国家在要求与国际接轨,也就是走向全球化的时候,必定要走出自己独特的方式,才能避免为强势文化所淹没。而强大的国家,也不应该要求全世界都要向他看齐,采取同样的模式,否则便是文化侵略。显秩序既然不能涵盖隐秩序的全部,就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造成彼此的不同。然而显秩序毕竟来自隐秩序,不可能彼此完全不一样。因此各个显秩序之间, 呈现大同小异, 乃是必然的事实。魏、蜀、吴三国,有大同的理想,也有小异的目标。当时的人们缺少以大同包容小异的经验,所以一百年不能解决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21 世纪的人们,最好引以为鉴,走出一条合理的光明大道!求同存异,凡事不应该要求百分之百,差不多就好了,是不是一个可行的途径?“差不多”长久以来,被严重曲解,值得大家深思。我们必须正本清源,把它的真义说出来,那就是“不能差太多”。小异就是不能偏离大同的整体目标,才有资格称为差不多。蜀汉当年,如果明白这种不能差太多的差不多原则,说不定上天垂怜,不致争战这么多年,让好人几乎都死光了,只好让坏人当家。是不是这样?大家不妨自己认定。
……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三国的人生智慧》的书,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历史读物,但我更关注的是它如何能在我日常生活中提供借鉴。阅读之前,我对三国历史知之甚少,只知道刘备、关羽、张飞、曹操这些响亮的名字,以及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然而,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沉浸在枯燥的战役分析中,而是巧妙地将人物的决策、人际关系的微妙以及在逆境中的心态调整,转化为普适性的道理。书中对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不仅仅是忠诚的表现,更是一种对责任的极致追求,这让我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也能够如此坚定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不畏艰难,始终如一。书中还花了大量篇幅描绘了曹操的权谋与决断,虽然他常被塑造成奸雄,但其超凡的战略眼光和敢于打破常规的魄力,却在书中被赋予了新的视角。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知人善用”的讨论,通过对刘备如何笼络人心,以及孙权如何平衡内部势力的分析,我学到了在团队协作中,如何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并加以运用,从而激发团队的最大潜力。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怎么做”的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体悟,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感觉受益匪浅,也更加期待接下来的阅读。
评分初拿到《三国的人生智慧》时,我并没有抱有过高的期望,只是觉得名字听起来挺吸引人。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极大的惊喜。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三国时期的事件,而是从中提炼出适合现代人借鉴的人生哲理。书中对于“舍得”的论述,让我深有感触。从刘备为了复兴汉室,不惜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到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迅速调整战略,继续扩张势力,都体现了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有不同的“舍”与“得”。有时候,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是为了长远的目标;有时候,承担巨大的风险,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回报。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应该“舍”的,又有哪些是我应该“得”的。它让我明白,人生的路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挑战和困境,但正如书中所说,即使是身处绝境,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寻找突破的可能性。其中对“仁德”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单薄的道德说教,而是与领导力、团队凝聚力紧密结合。刘备的仁德,赢得了民心和下属的忠诚,这让我意识到,在任何组织中,真正强大的力量,往往源于内心的善意和对他人的关怀。
评分《三国的人生智慧》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三国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生活的紧迫感巧妙融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变通”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固守旧有的模式,害怕改变,结果被时代淘汰。而书中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分析,比如曹操如何打破常规,建立自己的势力,以及孙权如何根据局势变化,灵活调整自己的策略,都展现了“变通”的重要性。它让我意识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固步自入只会让我们停滞不前。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审时度势,敢于突破,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书中的“用人”之道也让我受益匪浅。并非所有人都具备卓越的才能,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书里对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能力分析,以及刘备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团队管理中,是否能够真正做到“知人善用”。它不只是简单的分配任务,而是要了解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并根据他们的特质,给予最合适的平台和机会。这种细腻的分析,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人,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评分《三国的人生智慧》这本书,用一种非常别致的角度,带领我走进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原本以为会是厚重的历史叙事,没想到它更多地聚焦于人性与策略的交织。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忠义”的探讨。以往理解的忠义,大多是狭隘的,非黑即白。但这本书通过不同人物的塑造,展现了忠义的多面性。比如,关羽的忠义,是对刘备的绝对效忠,甚至不惜生命;而吕蒙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则展现了一种更为灵活和进步的忠诚,是对事业发展的贡献。这种 nuanced 的解读,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忠诚”的定义,它不应该是僵化的,而应该是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为集体创造更大的价值。书中的“权谋”部分也并非冰冷的算计,而是充满了对人心洞察的智慧。曹操在危急关头的决断,孙权的隐忍与等待,以及司马懿的深谋远虑,都揭示了在复杂的局势下,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看透局势,并做出最有利的选择。这对于我在工作中的决策,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时,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启示。它教会我,有时候,耐心和观察比急于求成更为重要,而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在 turbulent 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静与方向。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三国的人生智慧》,这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并非简单地复述历史故事,而是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普遍性人生道理。书中对“坚韧”的刻画,着实让我动容。从刘备的屡败屡战,到诸葛亮在蜀汉国力相对弱小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北伐,这些故事都展现了面对困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对于身处现代社会,常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感到气馁的我来说,是一种强大的鼓舞。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于从不失败,而是来自于一次次跌倒后,依然能够爬起来,继续前行。书中的“智慧”的解读也远超我的想象。它不仅仅是策略和谋略,更是对人性的洞察,对局势的把握,以及对未来的预判。比如,书中对司马懿的分析,他并非像诸葛亮那样显赫,但却能够以一种更为隐忍和长远的方式,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让我意识到,智慧的展现形式是多样的,有时候,沉默和等待,比锋芒毕露更能带来长久的成功。这本书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并从中汲取力量,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很喜欢?看三国,品三国,很享受阅读的过程
评分曾仕强的作品,视角独特,可读性强。
评分都不错哦
评分曾仕强的作品,视角独特,可读性强。
评分好书,值得推荐
评分好v工作条件你好大V就
评分信赖京东,享品质生活~!
评分很喜欢?看三国,品三国,很享受阅读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