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史》
本書原名《白話本國史》(全名《自修適用白話本國史》),1923年由商務印書館印刷齣版,是呂思勉先生的史學成名作。本書多次再版重印,流傳很廣,影響深遠。全書分緒論、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現代史、結論六篇,敘述瞭從三皇五帝到20世紀20年代中國曆史的發展大勢。內容上條理清晰,見解新穎、獨到;文字敘述上簡潔流暢,通俗易懂。
《美國簡史》
《美國簡史》一書是由荷蘭裔美國知名曆史學傢、作傢房龍所著,於1927年齣版上市,僅3個月就銷售瞭20萬冊,時至今日多次再版重印,流傳很廣。本書共有五十三章,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寫起,一直寫到20世紀20年代,再現瞭美國的創建和發展的酸甜苦辣曆程。其中對曆史事件、西方文明以及美國的政治生活都有詳細的講述。
房龍這部史書,以通俗生動的寫法,簡潔明瞭的語言,再配以手繪插圖,將枯燥無味的曆史寫得生動活潑、趣味盎然,可謂經久傳世之作!
《英國簡史》
本書是由美國曆史學傢瑪麗·普拉特·帕米利寫的英國簡史。全書共分三個部分——英格蘭簡史,愛爾蘭簡史和蘇格蘭簡史。每一部分都很精簡,但包羅萬象,它們既可以獨立成章,又相互聯係,包含瞭盡可能多的內容。本書追蹤曆史事件的痕跡,看看這些事件是如何促成今日大不列顛的誕生的,並揭露齣19世紀末期英國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起源,如立法、司法和社會等各方麵。內容很廣泛,趣味性很強,讀起來也通俗易懂。
《法國簡史》
《法國簡史》一書,共分19章,從早期的高盧一直寫到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全書每一個事件都很精簡,但包羅萬象。它們既可以獨立成章,又相互聯係,包含瞭盡可能多的內容。雖為曆史書,但非常通俗易懂,是瞭解法國曆史的入門書。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1884年齣生在江蘇常州一個書香之傢,12歲開始讀史書,瞭解中國曆史。16歲自學古史典籍。21歲起,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範專修等校任教。42歲起,任上海光華大學國文係、曆史係教授兼係主任。抗戰期間,歸鄉閉戶著書。抗戰勝利後,重返光華大學。新中國成立後,任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
呂思勉先生一生著有兩部中國通史、四部斷代史、五部專門史,加上在史學界享有盛譽的大量史學劄記,共計1000萬字,在通史著述方麵有開創之功,影響深遠,流傳廣泛。
亨德裏剋?威廉?房龍(1882—1944),荷蘭裔美國知名曆史學傢、作傢,齣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一生緻力於曆史與人文的文化傳播,是一位偉大的文化傳導者。他擅長用文藝手法來寫作,用生動詼諧的文筆來講述枯燥無味、晦澀難懂的曆史,讓讀者能在短時間內輕鬆掌握曆史,因而深受讀者歡迎。他的每一本書都具有驚人的銷售量,他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久不衰!他的著作有《寬容》《人類的傢園》《聖經的故事》《文明的開端》《美國簡史》等。
瑪麗·普拉特·帕米利(1843-1911),1843年齣生在紐約州奧爾巴尼,是一位美國史學傢和作傢。她成功的著作是寫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國彆簡史。這係列的簡史包括法國、俄國、德國、英國等。她擅長的寫作風格是用優雅的故事將該國不同的曆史時刻串起來,內容廣泛,通俗易懂。
目 錄
《中國簡史》
第一編 緒 論
第一章 曆史的定義和價值 / 002
第二章 我國民族的形成 / 005
第三章 中國疆域的沿革 / 008
第四章 本國史時期的劃分 / 011
第二編 上古史
第一章 我國民族的起源 / 016
第二章 太古的文化和社會 / 020
第三章 唐虞的政治 / 023
第四章 夏代的政教 / 026
第五章 商代的政教 / 029
第六章 周初的政治 / 032
第七章 古代的封建製度 / 035
第八章 我國民族的滋大 / 038
第九章 春鞦的霸業 / 041
第十章 戰國的七雄 / 044
第十一章 中原文化的廣播和疆域的拓展 / 047
第十二章 春鞦戰國的學術思想 / 050
第十三章 春鞦戰國的政製改革 / 053
第十四章 上古的社會 / 057
第三編 中古史
第一章 秦之統一及其政策 / 062
第二章 秦漢之際 / 065
第三章 前漢的政治 / 070
第四章 新莽的改製 / 073
第五章 後漢的政治 / 077
第六章 兩漢的製度 / 081
第七章 秦漢的武功 / 084
第八章 兩漢對外的交通 / 088
第九章 兩漢的學術 / 091
第十章 佛教和道教 / 095
第十一章 兩漢的社會 / 098
第十二章 三國的鼎立 / 101
第十三章 晉的統一和內亂 / 106
第十四章 邊徼民族和漢族的同化 / 109
第十五章 南北朝的對峙 / 116
第十六章 魏晉南北朝的製度 / 120
第十七章 魏晉南北朝的文化 / 123
第十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 / 126
第十九章 隋之統一與政治 / 129
第二十章 唐的開國及其盛世 / 133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 / 136
第二十二章 隋唐的對外交通 / 140
第二十三章 隋唐的製度 / 143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學術和文藝 / 146
第二十五章 佛教的分宗和新教的輸入 / 149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觸 / 152
第二十七章 唐中葉以後的政局 / 155
第二十八章 隋唐的社會 / 159
第二十九章 五代的混亂 / 163
第三十章 宋的統一及其初年的政治 / 167
第三十一章 變法和黨爭 / 171
第三十二章 遼夏金的興起 / 174
第三十三章 宋和遼夏的關係 / 178
第三十四章 宋和金的關係 / 181
第三十五章 宋的學術思想和文藝 / 185
第三十六章 宋的製度和社會 / 189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興和各汗國的創建 / 193
第三十八章 中西文化的交通 / 199
第三十九章 元的製度 / 202
第四十章 元帝國的瓦解 / 206
第四十一章 明初的政局 / 211
第四十二章 明和北族的關係 / 214
第四十三章 明朝的殖民事業和外患 / 217
第四十四章 明末的政局 / 221
第四十五章 明的製度 / 225
第四十六章 元明的學術思想和文藝 / 229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會 / 232
第四編 近代史
第一章 明清之際 / 236
第二章 歐人的東略 / 240
第三章 基督教和西方科學的傳入 / 243
第四章 清初的內政 / 247
第五章 清初的外交 / 251
第六章 清代的武功 / 255
第七章 清中葉的內亂 / 260
第八章 鴉片戰爭 / 264
第九章 太平天國和撚黨之役 / 268
第十章 英法聯軍之役 / 273
第十一章 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 / 276
第十二章 西北事變和中俄交涉 / 279
第十三章 晚清的政局 / 283
第十四章 中法戰爭和西南藩屬的喪失 / 287
第十五章 中日戰爭 / 293
第十六章 中俄密約和沿海港灣的租藉 / 297
第十七章 維新運動和戊戌政變 / 300
第十八章 八國聯軍和辛醜條約 / 304
第十九章 遠東國際形勢 / 308
第二十章 日俄戰爭和東三省 / 311
第二十一章 清末的憲政運動 / 315
第二十二章 清代的製度 / 318
第二十三章 清代的學術 / 323
第二十四章 清代的社會 / 327
第五編 現代史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興和孫中山先生 / 332
第二章 清季的革命運動 / 335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成立 / 338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經過 / 341
第五章 民國初年的外交和濛藏問題 / 345
第六章 帝製運動和護國軍 / 349
第七章 二十一條的交涉 / 352
第八章 復闢之役和護法之戰 / 356
第九章 參戰的經過和山東問題 / 361
第十章 華盛頓會議和中國 / 365
第十一章 軍閥的混戰 / 368
第十二章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和國民政府的成立 / 370
第十三章 五卅慘案和中國民族運動的進展 / 374
第十四章 國民革命的經過 / 377
第十五章 五三慘案和對日之交涉 / 380
第十六章 關稅自主的交涉經過 / 382
第十七章 廢除不平等條約的經過 / 385
第十八章 中俄的齟齬 / 388
第十九章 日本的侵略東北 / 391
第二十章 國民政府的政治 / 395
第二十一章 現代的經濟和社會 / 399
第二十二章 現代的教育和學術 / 402
第六編 結 論
第一章 我國民族發展的迴顧 / 406
第二章 中國對於世界的使命 / 409
《美國簡史》
第一章 便宜的香料供不應求 / 001
第二章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 008
第三章 信仰、黃金與印第安人 / 018
第四章 沒有用處的土地 / 023
第五章 尚普蘭用獨木舟探索新道路 / 026
第六章 加爾文博士研究當今和未來的世界 / 029
第七章 異教徒搖身一變成黑盜 / 032
第八章 神草在印第安 / 038
第九章 新天國零下20度 / 045
第十章 建立一個全新的英格蘭 / 050
第十一章 投資失敗的荷蘭西印度公司 / 054
第十二章 200年前瑞典人就來過美洲瞭 / 062
第十三章 一塊屬於全世界的殖民地 / 066
第十四章 開拓殖民地要靠運氣 / 074
第十五章 一個在國王控製之下的國傢 / 077
第十六章 充滿希望的地方 / 084
第十七章 國王們玩起瞭搶奪土地的遊戲 / 087
第十八章 曆史上的新開端,1769年1月5日 / 092
第十九章 喬治·格倫維爾是“效率專傢” / 094
第二十章 法國糖漿和荷蘭茶葉 / 098
第二十一章 來自邊境上的質樸智慧 / 104
第二十二章 亞當斯和其堂兄薩姆有瞭行動 / 107
第二十三章 殖民軍司令不得不讓國王陛下知道的壞消息 / 111
第二十四章 喬治·華盛頓將軍穿上瞭舊軍裝 / 116
第二十五章 古典教育被托馬斯·傑斐遜證明有優越性 / 120
第二十六章 國王喬治三世儼然成瞭英雄 / 127
第二十七章 被迫保持清醒的諾思爵士 / 131
第二十八章 印刷工富蘭剋林拜見瞭聖路易的後代 / 135
第二十九章 盧梭齣瞭一本書,拉斐德到瞭北美荒原 / 144
第三十章 宗主國和邊境上的人討價還價 / 149
第三十一章 摺中方案建立起瞭一個國傢 / 153
第三十二章 華盛頓歸隱,漢密爾頓主張發展商業 / 159
第三十三章 亞當斯總統認識到革命和革命是有區彆的 / 169
第三十四章 傑斐遜和拿破侖進行瞭一次地産交易 / 175
第三十五章 宗主國的最後來訪 / 182
第三十六章 門羅總統緻意神聖同盟,玻利瓦爾開創新世界 / 190
第三十七章 新信念 / 197
第三十八章 獨裁者 / 201
第三十九章 輕浮的雜耍演員和沒用的吹笛人 / 208
第四十章 墨西哥總統知道瞭一條法則:真空地帶不存在 / 214
第四十一章 冒煙的比利和湯姆大叔 / 220
第四十二章 讓人厭煩的契約 / 230
第四十三章 不齣名的伊利諾斯鄉村律師要接這個案子 / 236
第四十四章 陪審團審理這個案件 / 241
第四十五章 宣判案件 / 246
第四十六章 最後一位徵服者躺在棺材裏迴傢 / 259
第四十七章 一枚金道釘被猶他州打下瞭 / 263
第四十八章 第三次美洲文明的衰落 / 269
第四十九章 普利茅斯礁石和埃利斯島 / 274
第五十章 事物有其規律 / 279
第五十一章 需要更多便宜的原材料 / 289
第五十二章 一個未知的世界 / 294
第五十三章 美國的新獨立宣言 / 297
《英國簡史》
第一章
古英國 / 003
凱撒的入侵 / 004
羅馬帝國行政區大不列顛 / 005
羅馬軍隊撤離 / 007
盎格魯和撒剋遜 / 008
瑟迪剋 / 010
日耳曼入侵 / 012
英王室統一 / 013
第二章
奧古斯丁 / 016
埃德溫 / 017
卡德濛 / 017
貝達 / 018
阿爾弗雷德 / 019
卡努特 / 020
懺悔者愛德華 / 021
哈羅德 / 022
徵服者威廉(威廉一世) / 023
第三章
行業工會和自治郡縣 / 027
威廉二世 / 028
亨利一世 / 029
亨利二世 / 030
貝剋特之死 / 030
理查一世 / 032
約翰 / 033
《自由大憲章》 / 034
第四章
亨利三世 / 036
羅吉爾·培根 / 038
第一個真正的議會 / 038
愛德華一世 / 039
徵服蘇格蘭 / 040
愛德華三世 / 041
威剋立夫 / 043
第五章
蘭開斯特王朝 / 045
亨利四世 / 046
亨利五世 / 047
奧爾良之戰 / 047
玫瑰戰爭 / 049
約剋王朝 / 050
愛德華四世 / 050
理查三世 / 051
亨利七世 / 052
印刷機發明 / 052
第六章
亨利八世 / 054
沃爾西 / 055
愛德華六世 / 058
瑪麗 / 060
第七章
伊麗莎白 / 061
弗吉尼亞殖民 / 064
瑪麗·斯圖亞特的誕生 / 065
瑪麗·斯圖亞特之死 / 067
西班牙“無敵”艦隊 / 068
弗朗西斯·培根 / 069
第八章
詹姆士一世 / 071
新英格蘭第一個殖民地 / 072
火藥陰謀 / 072
《聖經》的翻譯 / 074
查理一世 / 074
勞德大主教 / 075
約翰·漢普登 / 077
《民權宣言》 / 077
《馬薩諸塞憲章》 / 078
斯特拉福德公爵 / 079
“星法院” / 080
第九章
長期議會 / 082
斯特拉福德公爵和勞德大主教之死 / 082
奧利弗·剋倫威爾 / 084
查理一世之死 / 085
長期議會解散 / 086
查理二世 / 087
第十章
《人身保護法法令》 / 088
查理二世之死 / 089
彌爾頓 / 089
詹姆士二世 / 090
威廉和瑪麗 / 091
博因河戰役 / 091
...................
《美國簡史》
第一章
便宜的香料供不應求
一天,歐洲的雜貨供應商們發現自己的香料已經沒有瞭,而人們很喜歡香料,登門來買香料的人絡繹不絕,但都是失望而歸,商人們看到這樣的賺錢機會,卻不知道怎麼辦,於是一個有關香料的故事就開始瞭。
比如說,一個經常去奢華的裏茨飯店吃飯的人,他是不屑於再去那種像傑剋·穆拉利這樣平常的飯店裏吃飯的,盡管這傢店的一些像豆子、鹹肉、洋蔥和鮮魚大雜燴很有名氣。那些很有名氣的經濟教授和威嚴的法官都知道這個道理。這些過慣奢華生活的人在餓得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他們中的很多人會選擇把那些大雜燴吃光。隻是沒有到最後一刻,這些人都會想辦法維持自己看起來高貴的體麵生活。這是人的本性。
在公元1世紀到公元10世紀,歐洲人過著野蠻的生活,沒有什麼品位可談。當時的人很重視物質的數量,對於物質的品質沒有什麼要求。他們生活得很原始,歐洲大陸從冰河世紀以來,土地就沒有變化過,它等待著被開墾。人們可以從這片土地上輕而易舉地得到木凳、大塊動物的肉和取之不盡的水。
在那樣的環境中很多事情等著人去做,隻是當時的人太少瞭,這些人又被生活中的一些維持基本生活的小事搞得很纍。人們花瞭韆年的時間來做齣改變,這纔獲得瞭穩定和安逸的生活。這時,他們終於可以安心地生活瞭,日子也過得安靜與祥和。但是他們的後代並不滿足於前輩們所創造的平靜生活,他們有自己的理想,他們想要去見識這個世界。
經過瞭十個世紀的平靜之後,一次移民熱潮突然爆發瞭,這很容易造成一場動亂,但當時西方齣現瞭一位很有能力的新主人。這位統治者並沒有想要去徵服全世界,但是他寶貴的精神力量就足以讓瑞士雇傭軍消失殆盡。他發齣一道令箭,這道令箭就能穿過最堅固的城堡牆壁。他隻要有一點不開心,就勝過任何一位君主或者是皇帝帶兵作戰的氣勢。
在歐洲最有纔能的政治傢和最有經驗的外交傢的協助下,他把那份不安定的力量轉化成瞭一場對外的戰爭,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十字軍東徵,這引發瞭嚮東移民擴張的熱潮。隻不過這一段曆史因為史詩形式文體的齣現,被披上瞭浪漫主義色彩,讓人們忘記瞭這場戰爭的真實嘴臉,實際上是毫無文學性的殘酷殺戮。
歐洲的曆史實際上是地中海的曆史,因為誰有這片水域的權利,誰就可以主宰整個歐洲。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並不是那些強盜混混之流所能企及的。這些無能之輩隻能騷擾西班牙、希臘、意大利半島的深海灣和摩洛哥、的黎波裏、埃及的前海灣,有時候也能夠暫時霸占一些地方, 但他們並不會有什麼作為。
要想提高自己的力量,那就隻能通過族群聯閤,所謂的族群是指在過去的韆萬年的時間裏,社會、經濟和宗教把一些人凝聚在一起形成民族,這些民族的總稱就是族群。那些想要徵服世界的族群也知道自己所麵對的是危險,因為不管是徵服者還是被徵服者,戰爭都是一場災難。
在歐洲爆發大規模戰亂之前,隻有過兩次小規模的衝突。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世紀的時候,當時的希臘人打敗瞭波斯的入侵者,經過幾場漂亮的戰役,還把波斯人驅趕到印度河畔,希臘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瞭西方霸主;第二次發生在兩百年之後,當時的羅馬人為瞭阻止自己頭上的血光之災,他們拼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傢園,幾乎傾盡國力,在摧毀瞭迦太基人最後的一座城堡之後,自己的傢園也一片荒蕪。
緊接下來的800年,歐洲一直處於和平安靜。公元622年,亞洲齣現瞭一位很有號召力的預言傢。他重新武裝起來自己的國傢,這次兩個大陸之間産生瞭大的碰撞。穆斯林大軍的右翼穿過瞭敘利亞和亞細亞,攻占瞭君士坦丁堡;左翼占領瞭西班牙。這時,基督教的首領意識到瞭危險,最後決定發動一場聖戰。
這場戰爭從軍事意義上來看是一場失敗的戰爭,但它産生的社會影響力是巨大的。羅馬帝國衰敗以後,歐洲大陸第一次知道瞭在各方麵都比自己優越的文明——東方文明。他們都想來分一杯羹,於是他們來到東方殺害異教徒並且搶走瞭他們的財産。
帶著這些戰利品歸來之後,他們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這些聖鬥士們開始瞭極其奢侈的生活,他們覺得自己過去的生活很愚蠢,也厭倦瞭那樣的貧窮和枯燥的生活。
西方人生活的很多方麵,大到建築小到服飾 ,言談舉止、飲食起居和娛樂活動,都受到瞭東方文明的影響,都體現齣瞭他們思想的轉變。
老一輩的歐洲人依然保持著祖先的傳統生活方式,他們還在談論吃苦耐勞的美好品質,年輕人對於這些都是聳聳肩膀,敷衍瞭事。
他們去過東方的大城市,過上瞭舒適的日子。這些年輕人也在等待,等著這些老一代的人離去,他們就會重新裝飾自己的傢園,然後把孩子送去學習,讓自己的孩子以後成為銀行傢或者是製造者,這就讓他們很快得到瞭財富,這些財富是他們的祖先在土地上耕作一韆多年也攢不下來的。
這個時候,教會不開心瞭,他們沒有預料到結果是這樣的。
神啊,這些勝利歸來的人們已經不能像他們的祖先一樣對上帝有熱情瞭,也不那麼虔誠瞭!朋友之間都很瞭解彼此就會産生衊視,而對敵人很瞭解的話就會對其尊重。這樣導緻的後果就是,教堂越來越荒涼,而那些奢華的住宅和輝煌燦爛的政府大樓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在這同一時間裏,地中海彼岸的人們對宗教也不像之前那麼狂熱瞭,熱情度在銳減。一些異教徒用殺戮的數量衡量對真主的忠誠,但是現在他們卻為瞭財富和那些基督教徒們和平相處。於是那些曾經是鐵馬金戈徵戰的道路又得到瞭修補;經過訓練的駱駝再一次馱著沉甸甸的貨物在喀什加和大馬士革之間來迴奔走;熱那亞的大帆船與威尼斯的小帆船也開始和以前一樣在亞曆山大和法馬古塔之間來迴穿梭。
一切開始變得和平安寜起來。這場東方貿易的開啓所創造齣來的利潤是過去的四倍。在這之後,發生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這些小事改變瞭之後的曆史。
……
這套《暢銷套裝:中國簡史+美國簡史+英國簡史+法國簡史(套裝全四冊)》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在提供宏大曆史背景的同時,並沒有忽視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比如,在中國簡史部分,在講述重大曆史事件時,作者常常會穿插一些關於普通百姓生活狀況的描寫,比如當時的衣食住行,人們的娛樂方式,以及在戰亂年代的艱難生存。這種“微觀”的視角,讓冰冷的曆史數據變得有溫度,讓我更容易産生共情。同樣,在閱讀美國簡史時,書中對西部拓荒者的描寫,充滿著艱辛、夢想和對自由的渴望;對奴隸製下的黑人群體的描繪,則充滿瞭壓抑、反抗和對平等的追求。這些細節,使得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名字,而是鮮活的個體,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奮鬥與犧牲,都深深地打動瞭我。英國簡史部分,對我來說,最能體現這種“以人為本”的敘述方式的,是關於工業革命時期工人階級的艱辛生活。書中描述瞭工廠裏的惡劣環境,長時間的勞動,以及疾病的蔓延,這些都讓我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有瞭深刻的認識。而法國簡史,在講述革命時,不僅僅是領袖們的宣言,更有無數普通民眾的呐喊和犧牲,這種底層人民的力量,是推動曆史前進的重要動力。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讓我們從更廣闊的視角,去理解曆史的宏大敘事,同時又不失對個體生命價值的關注。它讓我明白,曆史是由無數個鮮活的生命,共同譜寫而成的。
評分讀完這套《暢銷套裝:中國簡史+美國簡史+英國簡史+法國簡史(套裝全四冊)》,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藉鑒的。在閱讀每一本簡史時,我都會不自覺地將它與其他國傢進行比較,然後發現很多有趣的聯係。比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書中也有提及,這讓我感到自豪。而西方國傢的科技進步,比如文藝復興、啓濛運動,以及後來的工業革命,也深刻地改變瞭世界格局,甚至也對中國産生瞭不可忽視的影響。這本書在處理國傢之間的互動時,做得相當齣色。比如,在講述殖民主義時期,它會從不同國傢的視角來展現這段曆史,既有殖民者的擴張,也有被殖民者的抵抗和反抗。這種多角度的敘述,讓我對曆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麵。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文化交流的描述,比如絲綢之路在古代中國和西方世界之間的交流,以及近代以來西方文化對中國思想的衝擊。這些文化層麵的互動,往往比政治和經濟的聯係更能反映一個國傢文明的特質。這套書讓我認識到,曆史的進程並非簡單的國傢獨立發展,而是充滿瞭復雜的相互作用。它讓我看到瞭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與融閤,也讓我更加理解瞭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評分法國簡史部分,簡直就是一部浪漫與革命交織的史詩。我一直對法國的文化、藝術和哲學情有獨鍾,而這本書則讓我看到瞭這些文化瑰寶背後所承載的厚重曆史。從古老的凱爾特人,到羅馬統治,再到法蘭剋王國,書中的敘述流暢而引人入勝。我特彆著迷於書中對中世紀法國的描繪,騎士精神、哥特式建築的興盛,以及宗教的影響。而當曆史的筆觸轉嚮法國大革命時,那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仿佛透過紙張傳遞齣來。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雅各賓派的恐怖統治,以及拿破侖的崛起,這些耳熟能詳的曆史事件,在這本書中被賦予瞭更生動的細節和更深刻的解讀。作者在分析法國大革命的原因時,不僅僅歸咎於社會矛盾,還深入探討瞭啓濛思想的影響,以及法國王室的失策。它讓我理解瞭法國這個國傢革命精神的根源,以及這種精神如何塑造瞭其現代政治和文化。讀到後麵,關於拿破侖帝國的興衰,以及之後法國在共和製和帝製之間搖擺的麯摺曆史,也讓我對國傢的現代化進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並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試圖去挖掘法國人民的集體意識和民族性格的形成過程。從凡爾賽宮的奢華,到巴黎街頭的革命口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國傢在曆史長河中,理想與現實、光明與黑暗的不斷拉扯。這種對國傢性格的刻畫,讓曆史不再是枯燥的年代事件,而是活生生的人民的故事。
評分英國簡史,在我看來,是一部海洋文明崛起的壯麗史詩。從盎格魯-撒剋遜人的到來,到諾曼徵服,再到都鐸王朝的輝煌,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認識不列顛島國曆史的窗口。最讓我感到驚奇的是,作者如何將如此漫長且復雜的曆史,梳理得如此清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英國政治製度演變的分析,比如《大憲章》的意義,議會製度的逐步形成,以及君主立憲製的建立。這些政治變革,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滿瞭鬥爭、妥協和演變,書中的敘述讓我能夠理解這些製度是如何一點點地鞏固和發展起來的。讀到英國的海外擴張和工業革命部分,更是令人振奮。從蒸汽機的發明,到工廠製度的建立,再到日不落帝國的建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島國如何憑藉其地理優勢和科技創新,成為世界霸主。然而,作者並沒有迴避殖民擴張帶來的負麵影響,以及國內貧富差距的擴大和社會矛盾的激化。這種平衡的視角,讓我對英國的曆史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英國文化象徵的描繪,比如莎士比亞戲劇的影響,以及維多利亞時代的生活方式。這些文化元素,與政治、經濟的變遷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瞭英國獨特的曆史圖景。總的來說,這套書在處理英國曆史時,既有宏觀的曆史視野,也有對細節的把握,讓讀者能夠輕鬆地理解這個偉大國傢的發展脈絡。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民族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不斷地適應和創新,最終屹立於世界之巔。
評分對於這套《暢銷套裝:中國簡史+美國簡史+英國簡史+法國簡史(套裝全四冊)》,我得說,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堆砌,更像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旅行。我特彆喜歡它在敘述不同國傢的曆史時,會不自覺地進行一些有趣的對比。比如,在談到民主製度的演進時,中國和西方國傢的發展路徑就截然不同。中國自秦朝統一以來,經曆瞭漫長的中央集權統治,雖然期間也有開明的君主和開放的時代,但其政治體製的根基與西方國傢有著本質的區彆。而英法美等國,則是在經曆瞭漫長的封建製、君主製,甚至宗教改革等一係列復雜的社會變革後,纔逐漸走嚮瞭現代民主。這本書在處理中國曆史時,尤其注重其文明的連續性和周期性,從王朝更迭到思想流派的傳承,都進行瞭細緻的梳理。而對於西方國傢的曆史,則更側重於其社會結構的變化、科技的突破以及對外擴張的影響。這種處理方式,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在曆史發展中的獨特基因。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闡述,儒傢、道傢、法傢等學派的觀點,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中國的社會治理和文化。在閱讀西方曆史時,我也看到瞭宗教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從基督教的傳播,到宗教改革,再到世俗化的進程,這些都深刻地影響瞭歐洲的政治和社會形態。這種對比閱讀,讓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麼塑造瞭一個民族的性格和國傢的走嚮?這套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導遊,帶著我們穿梭於不同的曆史場景,讓我們在比較中,更深入地理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共通性。
評分我個人認為,這套《暢銷套裝:中國簡史+美國簡史+英國簡史+法國簡史(套裝全四冊)》在敘事結構上,有著非常獨到的匠心。它並沒有按照完全綫性的時間順序來講述,而是根據每個國傢的特點,選擇瞭最能體現其曆史進程的切入點。比如,在講到中國曆史時,它會非常注重其政治製度的演變,以及思想文化的發展,因為這兩者是中國文明延續和發展的核心要素。而在講述西方國傢曆史時,它會更多地關注科技的突破、經濟的變革以及其全球擴張的影響,因為這些因素是近代以來西方國傢崛起的重要動力。這種“量體裁衣”的敘事方式,使得每一本簡史都既有其獨立性,又能在宏觀上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一些復雜的曆史事件時,能夠采用“多綫敘事”的手法,比如在講述二戰時,它會從不同國傢的視角來展現事件的全貌,這樣就避免瞭單一視角的局限性,讓讀者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而且,在每一本書的結尾,作者都會對該國的曆史進行一個簡要的總結和展望,這對於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它能幫助我快速地梳理整本書的核心內容,並對該國的未來發展有一個初步的認知。總的來說,這套書的敘事結構非常精巧,既有宏大的曆史視角,又不失細節的打磨,讓我能夠在一個清晰的框架下,深入地瞭解不同國傢的曆史。
評分這套《暢銷套裝:中國簡史+美國簡史+英國簡史+法國簡史(套裝全四冊)》,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說,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易讀性”。我一直覺得曆史書籍很容易寫得枯燥乏味,充滿各種專業術語和晦澀難懂的理論,但這套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看法。作者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就像在講故事一樣,即使是復雜的曆史事件,也能被解釋得淺顯易懂。我特彆喜歡它在描述一些曆史人物時,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比如形容某位皇帝的性格,或者某位政治傢的策略,這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也更容易被讀者記住。而且,書中使用的例子都非常貼切,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曆史概念。比如,在解釋“分封製”時,它會用一個生動的比喻來類比,讓我瞬間就明白瞭其核心要義。再比如,在講述工業革命的進程時,書中詳細地描述瞭蒸汽機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從交通到生産,這種具體的描寫,比乾巴巴的理論陳述要生動得多。我之所以選擇這套書,也是看中瞭它的“簡史”定位,我沒有時間去深入研究每一個朝代的每一個細節,但我想快速地瞭解一個國傢曆史的概貌,這套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就像一本“通識讀本”,讓我能夠快速地建立起對不同國傢曆史的初步認知,為我日後深入閱讀打下瞭基礎。
評分終於把這套《暢銷套裝:中國簡史+美國簡史+英國簡史+法國簡史(套裝全四冊)》讀完瞭,真的收獲良多。當初選擇這套書,純粹是因為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感覺可以快速地對這幾個重要的文明國傢有個大緻的瞭解,避免在閱讀其他更專業的書籍時感到知識斷層。實際閱讀下來,這本書的“簡史”名副其實,它並沒有試圖麵麵俱到地講述每一個朝代、每一個時期的所有細節,而是抓住瞭每個國傢曆史發展的脈絡和關鍵節點。比如中國的曆史,它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開始,一直講到近現代,中間穿插瞭重要的王朝更迭、政治製度的演變、思想文化的重大變革,以及與世界其他地區的關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處理中國曆史的悠久性和復雜性時,能夠用一種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述,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輕鬆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對一些曆史事件的解讀,不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嘗試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和深遠影響。例如,書中對秦朝統一的評價,既肯定瞭其功績,也指齣瞭其暴政的一麵,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覺得非常客觀。再比如,對唐朝盛世的描繪,不僅僅是炫耀其軍事和經濟的強大,還著重強調瞭其開放包容的文化政策,以及對周邊國傢的影響,這讓我對“大唐氣象”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聯想到自己曾經學過的零散的曆史知識,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拼圖,將那些碎片化的信息整閤起來,形成瞭一幅清晰而完整的畫麵。而且,它提供的曆史框架,對於我日後閱讀更專業的曆史著作,無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總的來說,這套書的“簡史”做得非常齣色,它在保持曆史的準確性的同時,又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曆史變得鮮活有趣,觸手可及。
評分這套《暢銷套裝:中國簡史+美國簡史+英國簡史+法國簡史(套裝全四冊)》提供瞭一個非常寶貴的“全景式”視角。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國傢,不能隻看它輝煌的過去,也不能隻看它眼下的成就,而是要將其置於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去審視它的發展軌跡、內在邏輯以及它所麵臨的挑戰。這本書恰恰滿足瞭這一點。比如,在講述中國曆史時,它不僅僅介紹瞭朝代更迭和政治製度,還深入分析瞭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特點,以及其對社會結構和文化思想的影響。在講述美國曆史時,它不僅展現瞭美國的崛起,也指齣瞭其民主製度的演進過程中所麵臨的種種挑戰,比如內戰、種族問題等。在講述英國曆史時,它既描繪瞭其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輝煌,也提及瞭其國內的社會矛盾和轉型。在講述法國曆史時,它則展現瞭法國人民對自由、平等、博愛的追求,以及其在革命與復闢之間搖擺的麯摺道路。這種“全景式”的敘述,讓我能夠跳齣碎片化的信息,去構建一個更完整、更深刻的曆史認知。它讓我明白瞭,每一個國傢都有其獨特的曆史基因和發展路徑,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隻有不同時期的選擇和演變。這套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不同國傢在曆史長河中的身影,也讓我們能夠從中反思我們自身的曆史和未來。
評分這套《暢銷套裝:中國簡史+美國簡史+英國簡史+法國簡史(套裝全四冊)》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對不同國傢曆史敘事的並置和對比。當我讀完中國的部分,再轉嚮美國時,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發展軌跡的差異撲麵而來。美國簡史部分,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年輕的國傢如何從殖民地崛起,經曆獨立戰爭、內戰,再到成為世界強國的跌宕曆程。作者沒有迴避美國曆史中的矛盾和衝突,比如奴隸製的遺留問題、種族歧視的挑戰,以及在擴張過程中對原住民的傷害。這種坦誠的敘述,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普及知識,更在於提供一種反思和批判性的視角。我特彆注意到書中對美國工業革命的描述,以及它如何深刻地改變瞭美國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從農業社會嚮工業社會轉變的巨大陣痛和機遇。而美國走嚮世界舞颱中心的過程,從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到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博弈,都寫得十分清晰。它不像一些宏大敘事那樣,隻是簡單地歌頌勝利,而是更側重於分析國傢崛起背後的驅動力、麵臨的挑戰以及其全球戰略的演變。讀美國簡史,我仿佛能聽到槍聲,感受到拓荒者的艱辛,也能看到資本傢們的野心和政治傢的權謀。這本書讓我理解瞭美國這個國傢的復雜性,它既有理想主義的光輝,也有現實主義的冷酷。這種多維度的解讀,遠超我最初的期待。我發現,通過閱讀不同國傢的簡史,我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今世界的格局,以及各個國傢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這套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思考的框架,讓我們能夠超越簡單的國傢標簽,去探究曆史的深層邏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