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帶一路”的實施,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當今世界來說,其意義都非常重大。從對外開放的角度看,“一帶一路”進一步鞏固、擴大瞭我國與中亞、東南亞以及更多發展中國傢和地區的互利閤作,拓寬瞭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同時,“一帶一路”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是在國際政治新環境和國內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將自身産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閤作優勢,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一大創舉;“一帶一路”的實施必將形成世界範圍的全麵區域閤作的新格局。此外,“一帶一路”建設將創造牽引內陸地區及世界經濟增長、繁榮的新物流模式和發展平颱,使沿綫各國的豐富資源得到全麵、閤理開發,增大全球資源供應量,促進各種資源的自由流動,不斷擴大經濟發展規模和總量,造福於沿綫各國人民。可見,“一帶一路”的提齣是黨中央應對全球發展麵臨的新變化、新問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齣的重大決策,符閤當今國際社會各國的利益需求,彰顯瞭人類對美好社會的共同追求,體現瞭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國際閤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和踐行。
傳承絲路花雨,再現古道情緣。“一帶一路”涉及國傢眾多,其沿綫國傢80餘個,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綫國傢50餘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綫國傢30餘個,涵蓋的人口數十億。在未來,“一帶一路”進程中的很多項目涉及的國傢和實體可能更多。對這些熟悉或者陌生的國傢,我們祖先的駝隊曾經一路西行,傳播著友誼、展示著東方文明。在新的曆史時期,我們除瞭要繼續秉承古絲綢之路精神,還要充分認識到相關各國國情不同、自然條件差異大、人文環境復雜、宗教民族矛盾多的現實。“一帶一路”沿綫國傢是世界上典型的多類型國傢,是多民族、多宗教聚居區域,古代“四大文明古國”都誕生於此。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是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一帶一路”是“為己所欲”,便可簡單地“施於人”。對於“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的廣大民眾將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其中,中國大量的企業也將“走齣去”參與建設,這為加強不同國傢、不同民族宗教間的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消除彼此隔閡,增加尊重互信創造瞭條件。“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提是不能不瞭解沿綫各國國情,不能不問文化差異和宗教禁忌。所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讓世界瞭解中國和中國瞭解世界是同等重要的。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走進勇敢樸素的國度:全景濛古國
一、廣袤的天地:濛古國的自然地理
(一)遼闊廣袤的地域
(二)發展變革的區劃
(三)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
(四)分布不均的水資源
(五)特殊的自然地理現象
二、自然的饋贈:濛古國的自然資源
(一)十分豐富的動物資源
(二)種類繁多的植物資源
(三)儲量巨大的礦産資源
(四)極具潛力的農業和畜牧業資源
三、引人入勝:濛古國的旅遊景觀
(一)風景城市
(二)特色景點
(三)自然風光
四、民生與保障:濛古國的國民生活
(一)有所進步的社會保障
(二)不斷完善的醫療體係
(三)循序漸進的現代教育體製
(四)逐漸完備的交通運輸設施
五、紅藍旗與神駿馬:濛古國的國傢象徵
(一)紅藍色國旗
(二)神駿馬國徽
(三)國歌
第二章 草原雄鷹——濛古國政治鳥瞰
一、源遠流長:遊牧政治文明的發展與嬗變
(一)奴隸製政權時代:濛古高原遊牧文明的政治進程
(二)封建軍事化帝國的崛起:一代天驕與馬背民族的興起
(三)北元及清代濛古地區的政治製度概況
二、雄鷹奮起:濛古人民共和國誕生記
(一)大漠烽煙起:民國時期濛古獨立運動始末
(二)曆史轉摺點:濛古人民共和國誕生記
(三)紅色革命記憶:濛古國的社會主義時代
三、後冷戰時代:濛古國的政治大轉型
(一)權力的重心:大權在握的大呼拉爾議會
(二)政策風嚮標:總統及行政部門概覽
(三)百花齊放的濛古國政黨製度
四、走嚮正軌:初具雛形的濛古國司法及法律體係
(一)走嚮正軌:法院組織體係及其職權
(二)初具雛形:法院的行政管理製度及保障措施鳥瞰
(三)建章立製:濛古國的司法改革前景分析
五、睜眼看世界:蓬勃發展的濛古國政治文化
(一)迷惘與覺醒:轉型期的政治文化
(二)浸潤民主潮流:新政治文化的建立
第三章 跌宕起伏:濛古國經濟解讀
一、前世今生:濛古國經濟製度
(一)畜牧業嚮“農牧業一工業”的轉型
(二)長期的計劃經濟
(三)史無前例的私有化改革
二、盛衰榮辱:濛古國經濟現狀
(一)十年輝煌創造亞洲經濟發展奇跡
(二)五年衰退齣現嚴重經濟下滑危機
三、相機抉擇:濛古國現行經濟政策
(一)財稅政策
(二)貨幣政策
(三)投資政策
(四)産業政策
(五)勞動就業政策
(六)對外貿易政策
第四章 繁榮興盛:濛古國現代文化藝術概覽
一、多題材關照生活的濛古國文學
(一)濛古國現代文學的誕生與發展
(二)情感勃發的濛古國詩歌
(三)題材豐富的濛古國小說
(四)經典迭齣的濛古國戲劇
(五)逐步走嚮成熟的濛古國文學批評
二、傳承悠久的濛古國藝術
(一)草原精神的獨特吟唱
(二)絢麗繽紛的濛古舞颱藝術
(三)蓬勃發展的濛古國電影
三、銳意改革日臻完善的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體育
(一)改革進取的科研體係
(二)嚴謹完備的濛古國教育體製
(三)濛古國著名大學
(四)新聞齣版、廣播電視
四、欣欣嚮榮的醫療衛生、體育
(一)日益完善的醫療衛生
(二)持續繁榮的體育運動
第五章 傳統與現代並行:濛古國的民族與宗教
一、濛古國民族概況
(一)民族成分相對單一的國傢
(二)喀爾喀濛古人
(三)濛古國的“少數民族”——哈薩剋人
(四)文化載體——民族語言文字
(五)國傢有關協調民族關係的政策措施
二、曆史悠久的濛古國禮儀習俗
(一)相見禮儀
(二)服飾禮儀
(三)飲食習慣
(四)婚嫁與喪葬習俗
(五)其他民俗
(六)傳統禁忌
(七)主要節日
三、宗教信仰
(一)傳統宗教與非傳統宗教
(二)多教派交織的濛古國宗教問題
第六章 “多支點”外交:濛古國的對外戰略
一、濛古國外交政策迴顧
(一)冷戰時期:“一邊倒”親蘇外交政策
(二)冷戰後:“多支點”下的均衡外交
二、“等距離”外交:濛古國對周邊國傢的外交布局
(一)對俄羅斯:傳統睦鄰、現實夥伴
(二)對中國:“搭車”與防範心理並存
三、“第三鄰國”:濛古國對美日韓印等國傢關係
(一)與美國:各取所需、突齣軍事
(二)與日本:以政治支持換取經濟援助
(三)與韓國:全麵閤作夥伴關係
(四)與印度:精神鄰居
四、廣泛參與、突齣經濟:對一些國際組織的政策
(一)與聯閤國
(二)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下簡稱北約)
(三)與歐洲安全與閤作組織(以下簡稱歐安組織)
(四)與亞太經閤組織
(五)與上海閤作組織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這兩條絲綢之路古已有之。古絲綢之路,東起古城西安,西至古羅馬都城君士坦丁堡,貫穿瞭河西走廊,連接瞭歐亞大陸,其輝煌曆史始於漢代、盛於唐代;而“海上絲綢之路”始於漢代或更早於漢代,是一條貨物的海路運送通道。這兩條絲綢之路一直是古代連接東西方陸上和海上的交通要道,是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聯係的紐帶,也是古代中國和西方社會文化交流的象徵。有詩為證:“壯誌西行追古蹤,孤煙大漠夕陽中。駝鈴古道絲綢路,鬍馬猶聞唐漢風。”
當曆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古老的絲綢之路迎來瞭充滿希望的春天。2013年9月,習近平同誌訪問哈薩剋斯坦時提齣,為瞭使區域各國經濟聯係更加緊密、相互閤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閤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年10月,習近平同誌在齣訪東盟國傢時再次強調:“中國願同東盟國傢加強海上閤作,發展海洋閤作夥伴關係,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015年3月28日,《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在博鰲亞洲論壇發布。“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構想,強調相關各國要打造互利共贏的“利益共同體”和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如今落雁塵埃遠,不盡天山萬古情。”這一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從曆史深處走來,融通古今、連接中外,順應和平、發展、閤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承載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賦予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涵。
“一帶一路”的實施,無論是對中國還是對當今世界來說,其意義都非常重大。從對外開放的角度看,“一帶一路”進一步鞏固、擴大瞭我國與中亞、東南亞以及更多發展中國傢和地區的互利閤作,拓寬瞭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同時,“一帶一路”將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是在國際政治新環境和國內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將自身産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閤作優勢,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一大創舉;“一帶一路”的實施必將形成世界範圍的全麵區域閤作的新格局。此外,“一帶一路”建設將創造牽引內陸地區及世界經濟增長、繁榮的新物流模式和發展平颱,使沿綫各國的豐富資源得到全麵、閤理開發,增大全球資源供應量,促進各種資源的自由流動,不斷擴大經濟發展規模和總量,造福於沿綫各國人民。可見,“一帶一路”的提齣是黨中央應對全球發展麵臨的新變化、新問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齣的重大決策,符閤當今國際社會各國的利益需求,彰顯瞭人類對美好社會的共同追求,體現瞭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國際閤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和踐行。
傳承絲路花雨,再現古道情緣。“一帶一路”涉及國傢眾多,其沿綫國傢80餘個,其中,“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綫國傢50餘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綫國傢30餘個,涵蓋的人口數十億。在未來,“一帶一路”進程中的很多項目涉及的國傢和實體可能更多。對這些熟悉或者陌生的國傢,我們祖先的駝隊曾經一路西行,傳播著友誼、展示著東方文明。在新的曆史時期,我們除瞭要繼續秉承古絲綢之路精神,還要充分認識到相關各國國情不同、自然條件差異大、人文環境復雜、宗教民族矛盾多的現實。“一帶一路”沿綫國傢是世界上典型的多類型國傢,是多民族、多宗教聚居區域,古代“四大文明古國”都誕生於此。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是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一帶一路”是“為己所欲”,便可簡單地“施於人”。對於“一帶一路”建設,中國的廣大民眾將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其中,中國大量的企業也將“走齣去”參與建設,這為加強不同國傢、不同民族宗教間的人文交流和相互理解,消除彼此隔閡,增加尊重互信創造瞭條件。“一帶一路”建設的前提是不能不瞭解沿綫各國國情,不能不問文化差異和宗教禁忌。所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讓世界瞭解中國和中國瞭解世界是同等重要的。
《絲路新語:濛古國深度觀察》 作者:[作者姓名] 齣版:[齣版社名稱],[齣版年份] ISBN:[ISBN號碼]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對“一帶一路”倡議下濛古國國情的簡單羅列,而是力圖以一種更具深度、更富人文關懷的視角,去剖析這片位於中俄兩大國夾縫中,擁有著悠久曆史與獨特文化的土地。我們試圖擺脫宏大敘事的束縛,深入到濛古國的肌理之中,去理解其地理環境如何塑造瞭國民性格,曆史的傳承如何影響著當下的抉擇,經濟的發展又麵臨著怎樣的挑戰與機遇。 第一部分:草原的呼喚與地理的羈絆 濛古國的地理環境是理解其一切的關鍵。廣袤的草原、險峻的 Gobi 沙漠、巍峨的 Altai 山脈,這些地貌不僅定義瞭濛古國的自然風光,更深刻地影響瞭其人口分布、經濟結構和社會形態。本書將詳細描繪濛古國獨特的地理特徵,從其作為世界第二大內陸國所麵臨的交通和貿易挑戰,到草原文化對牧民生活方式的深刻塑造。我們將探討其多樣的氣候條件如何影響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以及礦産資源豐富的地質條件如何成為其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但也可能帶來環境挑戰。 書中將呈現對濛古國不同區域地理風貌的細緻觀察。從北部的森林草原,到中部的丘陵地帶,再到南部的戈壁沙漠,我們將通過實地考察和曆史文獻梳理,展現各地獨特的生態係統和與之相適應的人類活動。例如,北部地區因其相對豐富的降水,畜牧業更為發達,牧民們世世代代遵循著季節的更迭,逐水草而居。而南部戈壁地區,雖然環境艱苦,卻也孕育瞭獨特的耐旱作物和生存智慧。 此外,本書還將關注濛古國在全球地緣政治中的獨特位置。夾在中國和俄羅斯兩大強國之間,濛古國在保持自身獨立主權的同時,如何巧妙地在中俄之間尋求平衡,並在國際舞颱上發聲,是本書關注的另一重要方麵。我們將通過曆史案例分析,探討其外交政策的演變,以及這種“不結盟”外交戰略如何為其贏得戰略空間。 第二部分:曆史的迴響與文化的傳承 濛古國的曆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從成吉思汗建立的大帝國,到近代的社會主義時期,再到今天的民主轉型,每一個階段都為這片土地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本書將深入挖掘濛古國豐富的曆史遺産,但並非簡單地陳述曆史事件,而是探討曆史如何塑造瞭當代的濛古國。我們將關注濛古族獨特的遊牧文化,這種文化如何在現代化浪潮中得到傳承與變遷,以及它對濛古國人民的價值觀、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産生的深遠影響。 我們將從曆史的視角審視濛古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從古代的部落聯盟,到帝國的輝煌,再到近代民族國傢的建立,每一步都充滿瞭挑戰與變革。尤其是在20世紀,濛古國經曆瞭從社會主義嚮民主製度的轉型,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書中將深入探討其轉型過程中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變革,以及這些變革對當下濛古國社會帶來的影響。 濛古族獨特的薩滿教、藏傳佛教以及與之相關的民間信仰,也將是本書的重要探討內容。我們將分析這些宗教和信仰如何滲透到濛古國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影響著他們的精神世界和倫理觀念。同時,我們也將關注濛古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與融閤,以及這種融閤對濛古國國傢認同和文化發展的意義。 第三部分:發展的脈搏與未來的願景 在現代化的浪潮中,濛古國正努力尋求一條適閤自身發展的道路。本書將聚焦濛古國的經濟發展現狀,分析其礦産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在“去礦業化”和經濟多元化方麵的努力。我們將探討其農業、旅遊業等新興産業的發展潛力,以及吸引外資、改善基礎設施等方麵的挑戰。 本書並非迴避濛古國經濟發展中麵臨的睏難,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視角下進行審視。例如,對礦産資源的過度依賴,以及如何利用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濛古國麵臨的重大課題。我們將通過數據分析和案例研究,呈現濛古國在經濟結構調整、環境保護、減貧等方麵的政策與實踐。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濛古國在社會發展方麵取得的成就與麵臨的挑戰。教育、醫療、城市化進程、社會公平等議題,都將得到深入的探討。我們將采訪不同階層、不同行業的濛古國人民,聽取他們的聲音,瞭解他們對國傢發展前景的看法和期待。 本書還將展望濛古國的未來。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濛古國將如何繼續維護其國傢利益,如何在區域閤作中發揮作用,以及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全球性挑戰,都將是本書探討的重點。我們相信,通過對濛古國深刻的理解,能夠為理解其未來發展軌跡提供有益的參考。 本書特色: 深度與廣度並存: 既有對濛古國地理、曆史、文化的宏觀把握,又不乏對當下社會經濟現實的微觀洞察。 人文關懷的視角: 強調對濛古國人民的理解和尊重,通過鮮活的故事和人物,展現濛古國的真實麵貌。 批判性思維的審視: 不迴避問題,對濛古國的發展現狀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並提齣建設性的思考。 豐富的案例研究: 結閤實地考察、文獻研究和專傢訪談,提供翔實的研究資料和生動的案例。 流暢的敘事風格: 語言通俗易懂,避免學術術語的堆砌,力求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次愉悅而深刻的閱讀體驗。 《絲路新語:濛古國深度觀察》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真實的濛古國形象,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位於亞洲腹地的神秘國度,以及它在國際舞颱上所扮演的獨特角色。無論您是對地緣政治感興趣的專業人士,還是對世界文化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本書都將為您打開一扇瞭解濛古國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