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車輛動力學理論與應用(原書第2版 上冊)》包括:基礎部分“輪胎、輪輞及車型分類知識”,包含有關輪胎、輪輞及公路車輛分類簡述等一般預備知識;第一部分“車輛驅動”,介紹正嚮車輛動力學、輪胎動力學和傳動係統動力學;第二部分“車輛運動學”,詳細討論轉嚮係和懸架係等車輛機械子係統。
《車輛動力學理論與應用(原書第2版 上冊)》理論與實踐並重,強調對相關概念物理含義的理解和應用,重點對其應用進行瞭闡述。書中所選擇的主題都是本領域的研究熱點,目的在於為讀者提豐富的討論內容和方法指導。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本書說明
1 輪胎和輪輞基礎
1.1 輪胎和輪胎側壁信息
1.2 輪胎組成
1.3 子午綫輪胎和非子午綫輪胎
1.4 胎麵
1.5 輪胎接地印跡
1.6 車輪和輪輞
1.7 車輛分類
1.7.1 ISO 和FHWA 分類
1.7.2 乘用車分類
1.8 小結
1.9 主要符號
習題
Ⅰ 車輛驅動
2 正嚮車輛動力學
2.1 水平路麵上停放的汽車
2.2 傾斜路麵上停放的汽車
2.3 水平路麵上加速的汽車
2.4 傾斜路麵上加速的汽車
2.5 側傾路麵上停放的汽車
2.6 優驅動力和製動力分配
2.7 多於兩個車軸的車輛
2.8 在外弧形道路和內弧形道
路上的車輛
2.8.1 外弧形道路上的車輛
2.8.2 內弧形道路上的車輛
2.9 小結
2.10 主要符號
習題
3 輪胎動力學
3.1 輪胎坐標係和輪胎力係
3.2 輪胎剛度
3.3 有效半徑
3.4 靜止輪胎的接地印跡力
3.4.1 靜止輪胎, 法嚮應力
3.4.2 靜止輪胎, 切嚮應力
3.5 滾動阻力
3.5.1 速度對滾動摩擦係數的影響
3.5.2 充氣壓力和載荷對滾動摩擦係數的影響
3.5.3 側偏角對滾動阻力的影響
3.5.4 外傾角對滾動阻力的影響
3.6 縱嚮力
3.7 側嚮力
3.8 外傾力
3.9 輪胎力
3.10 小結
3.11 主要符號
習題120 4 動力傳動係統動力學
4.1 發動機動力學
4.2 動力傳動係統及其效率
4.3 變速器和離閤器動力學
4.4 變速器設計
4.4.1 等比級數傳動比變速器設計
4.4.2 遞增傳動比變速器設計
4.5 小結
4.6 主要符號
習題
Ⅱ 車輛運動學
5 應用運動學
5.1 繞全域笛卡兒坐標軸的鏇轉
5.2 繞全域笛卡兒坐標軸的連續鏇轉
5.3 繞局部笛卡兒坐標軸的鏇轉
5.4 繞局部笛卡兒坐標軸的連續鏇轉
5.5 通用轉換
5.6 局部鏇轉和全域鏇轉
5.7 軸-角鏇轉
5.8 剛體運動
5.9 角速度
5.10 時間導數與坐標係
5.11 剛體的速度
5.12 角加速度
5.13 剛體的加速度
5.14 螺鏇運動
5.15 小結
5.16 主要符號
習題
6 應用機構學
6.1 鉸鏈四杆機構
6.2 滑塊-麯柄機構
6.3 反嚮滑塊-麯柄機構
6.4 瞬時鏇轉中心
6.5 連杆點麯綫
6.5.1 鉸鏈四杆機構的連杆點麯綫
6.5.2 滑塊-麯柄機構的連杆點麯綫
6.5.3 反嚮滑塊-麯柄機構的連
杆點麯綫
6.6 萬嚮節
6.7 小結
6.8 主要符號
習題
7 轉嚮動力學
7.1 運動學轉嚮
7.2 多於兩個車軸的車輛
7.3 帶拖車的車輛
7.4 轉嚮機構
7.5 四輪轉嚮
7.6 道路設計
7.7 轉嚮機構優化
7.8 拖車-貨車運動學
7.9 小結
7.10 主要符號
習題
8 懸架機構
8.1 非獨立懸架
8.2 獨立懸架
8.3 側傾中心與側傾軸綫
8.4 汽車輪胎相關角
8.4.1 束角
8.4.2 主銷後傾角
8.4.3 車輪外傾角
8.4.4 推力角
8.5 懸架要求和坐標係
8.5.1 運動學要求
8.5.2 動力學要求
8.5.3 車輪·車輪·車身和輪胎坐標係
8.6 主銷後傾角原理
8.7 小結
8.8 主要符號
習題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本書麵嚮工程專業的學生,介紹車輛動力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可以用於開發公路車輛乘坐舒適性、操縱性及優化分析的計算機程序。
車輛動力學在工程專業的課程中已經存在瞭一百多年,關於這方麵的書籍比較多,但多是麵嚮專傢層次的,並不適閤應用於課堂教學。剛入門的學生、工程師或研發人員不知道從何處和怎樣開始車輛動力學的學習。因此,有必要為初學者編寫一本教材。本書提供瞭滿足該領域未來發展需求的知識基礎。
本書的層次
本書源自近十年的非綫性動力係統研究和車輛動力學課程教學,主要麵嚮本科生最後一學年和工程專業研究生第一學年的學習。因此該書是一本中間層次的教材,既提供瞭基礎知識,又包含前沿課題。全書可以分在相互關聯的兩門課程中講授,也可以跳過某些章節在一門課程中講授。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基礎,以及數值方法的基本知識。
本書的內容力求保持在一定的理論一實踐層次,對很多概念都做瞭深入的解釋,並對其應用進行瞭重點闡述,對大量的相關理論進行瞭證明。本書強調概念的物理含義和應用,所選擇的主題是本領域的熱點,其目的在於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專題範圍和方法途徑。
本書共有四章與車輛動力學不是直接相關:應用運動學、應用機構學、應用動力學和應用振動學,這幾章為理解車輛動力學及車輛子係統動力學提供相關背景知識。
本書的結構
為便於教學和自學,本書結構組織如下。第1章“基礎知識”包含輪胎、輪輞及公路車輛分類簡述等一般預備知識。
第一部分“車輛驅動”介紹正嚮車輛動力學、輪胎動力學和傳動係統動力學。正嚮動力學涉及質量轉移、加速、製動,發動機性能和變速器傳動比設計等內容。
第二部分“車輛運動學”詳細討論轉嚮係和懸架係等車輛機械子係統。
第三部分“車輛動力學”應用牛頓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研究車輛操縱動力學。
第四部分“車輛振動”詳細討論車輛的振動問題。目的是介紹和示範對車輛建立多自由度振動係統模型的基本方法。牛頓一歐拉動力學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的概念,同時用於推導運動方程。介紹瞭車輛懸架係設計的RMS優化技術,並應用於車輛懸架係。優化技術的成果是獲得汽車或懸架裝置的最佳剛度和阻尼。方法介紹本書采用“事實一原因一應用”結構,“事實”是每一節中引入的主要議題,通過“證明”的方式找齣“原因”。事實的應用在“案例”中驗證,案例是本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這些案例說明瞭如何應用這些“事實”。案例還涵蓋瞭用於拓展本節議題的其他“事實”。
預備知識要求
因為本書是麵嚮工程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一年級研究生,故假設讀者熟悉矩陣算法和基本動力學。本書的預備知識包括運動學、動力學、嚮量分析和矩陣理論基礎,上述基礎知識通常在本科生前三年的學習中教授。
《現代工程力學基礎》 這是一本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理工科學生量身打造的力學入門與進階讀物。全書力求以清晰的邏輯、嚴謹的推導和豐富的實例,全麵闡述現代工程領域中至關重要的力學理論及其應用。 內容涵蓋: 本書嚴格遵循力學學科的邏輯脈絡,從最基礎的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復雜的工程問題。 第一部分:靜力學與材料力學基礎 靜力學原理: 詳細介紹剛體受力分析,包括力的概念、力係的閤成與平衡、約束與反力、重心與慣性矩等基本概念。通過大量實際工程構件(如梁、桁架、框架)的受力分析,幫助讀者掌握判斷和計算外力、內力及支反力的基本方法。重點講解虛功原理和最小勢能原理在靜力學問題中的應用,為後續更復雜的力學分析打下堅實基礎。 材料力學核心: 深入探討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變形與強度。首先,係統介紹應力與應變的定義、本構關係(如鬍剋定律)及其在不同材料特性下的錶現。接著,重點分析軸嚮受力、剪切、扭轉和彎麯等基本應力狀態,詳細推導梁的內力圖(剪力圖和彎矩圖),並講解應力集中現象及其影響。同時,本書會深入探討材料的強度理論、剛度條件以及屈麯失穩等關鍵概念,為設計和分析結構構件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部分:動力學原理與振動分析 動力學基本定律: 建立在牛頓運動定律的基礎上,本書詳細闡述質點和剛體的動力學方程。從直綫運動和麯綫運動的描述,過渡到動量守恒、能量守恒在動力學問題中的應用。內容涵蓋功、能、衝量、動量等概念,並引入達朗貝爾原理,為更廣泛的動力學分析提供瞭統一的框架。 振動理論入門: 聚焦於工程中普遍存在的振動現象。首先,分析單自由度體係的自由振動和受迫振動,包括簡諧振動、阻尼振動及共振現象。通過詳細的數學推導和圖示,幫助讀者理解振動的特性和影響因素。隨後,介紹多自由度體係的振動特性,以及減振降噪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實現途徑。 第三部分:連續介質力學概論與應用 流體力學基礎: 介紹流體的基本概念,如密度、粘度、錶麵張力等。重點分析流體的靜力學和動力學問題,包括流體在容器中的壓力分布,伯努利方程的推導及其在管道流動、噴霧等現象中的應用。同時,會觸及流體粘性對流動的影響,以及不可壓縮流體和可壓縮流體在工程中的基本行為。 彈性力學初步: 引入連續介質力學的觀點,探討固體材料在連續性基礎上的變形與應力分布。本書將介紹彈性力學的基本假設,如小變形、綫彈性等。對二維平麵應力、平麵應變問題進行分析,並介紹經典解法(如 Airy應力函數)。重點在於理解應力張量和應變張量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為分析復雜應力狀態下的材料行為奠定基礎。 本書特色: 體係完整: 從基礎到進階,全麵覆蓋工程力學核心內容。 邏輯清晰: 概念引入循序漸進,推導過程嚴謹詳實。 理論與實踐結閤: 每個章節都配以豐富的工程實例,將抽象的力學理論與實際應用緊密聯係。 數學工具輔助: 恰當引入微積分、微分方程等數學工具,用於解決力學問題。 麵嚮讀者: 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適閤初學者和有一定基礎的讀者。 《現代工程力學基礎》不僅是學習力學知識的必備參考書,更是工程師和研究人員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進行結構設計與分析的得力助手。通過深入學習本書內容,讀者將能建立起紮實的力學功底,為未來在機械、土木、航空航天、材料等眾多工程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