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解剖學》主要介紹有關麻醉的相關解剖知識。本書為第9版,在前幾版的基礎上,有一些內容進行瞭豐富和更新。本書從呼吸道、肺、胸壁與隔膜,心髒與頸部大靜脈,椎管及其內容物,周圍神經係統,自主神經係統,腦神經,疼痛相關解剖等方麵進行瞭仔細闡述。本書囊括大量的圖片,對指導麻醉有很強的實用性。
哈羅德?埃利斯,國王學院倫敦醫學院教授,國際著名臨床解剖學專傢。安德魯?勞森,倫敦Chelsea & Westminster 醫學院疼痛科教授。
黃長盛,德國醫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南省青年崗位能手,中南大學“升華獵英”人纔。目前就職於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麻醉科。現兼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麻醉與鎮痛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麻醉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湖南省神經科學學會青年委員等學術職務。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3項,在國內外著名期刊發錶學術論文20餘篇。帶領一個以神經損傷和慢性疼痛機製為研究方嚮的科研團隊,直接或參與培養研究生10餘人。
郭麯練,醫學博士,教授,一級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首屆湘雅名醫,湖南省醫學學科領軍人纔,“中國傑齣麻醉醫師奬”獲得者。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麻醉學係主任,湘雅醫院麻醉與重癥醫學教研室主任,湘雅醫院麻醉手術部主任,湘雅醫院麻醉科主任,湖南省麻醉與圍術期醫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顧問,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全國高等麻醉學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南省麻醉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會長,湖南省麻醉質量控製中心主任,湖南省麻醉學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神經外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麻醉學雜誌》《國際麻醉與復蘇學雜誌》副總編輯,國傢統編教材《臨床麻醉學》第3版和第4版主編,《臨床麻醉學》國傢精品課程負責人。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4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奬9項,發錶SCI收錄論文60餘篇,培養碩博士研究生100餘人。
? 該書專為麻醉醫生定製,主要涵蓋以下內容:呼吸道、肺、胸壁與橫膈;心髒與頸部大靜脈;周圍神經係統;自主神經係統;顱神經;疼痛相關解剖
? 書中的“臨床要點”為解剖學細節知識點提供臨床背景,讓解剖學學習更加生動
? 作為該書齣版以來的50周年紀念版,其所包含的解剖學知識更加全麵和實用
? 該書不僅可作為區域麻醉技術的指導,也可滿足麻醉醫生日常工作中對解剖學知識的需要
第1章 呼吸道、肺、胸壁與橫膈
第1節 口腔
第2節 鼻
第3節 咽
第4節 喉
第5節 氣管
第6節 主支氣管
第7節 胸膜
第8節 肋間隙
第9節 肺
第10節 橫膈
第2章 心髒與頸部大靜脈
第1節 心包
第2節 心髒
第3節 發育解剖學
第4節 頸部大靜脈
第3章 椎管及其內容物
第1節 椎骨和骶骨
第2節 脊髓被膜
第3節 脊髓
第4章 周圍神經係統
第1節 脊神經
第2節 頸叢
第3節 臂叢2
第4節 胸神經9
第5節 腰叢
第6節 骶神經與尾神經叢
第5章 自主神經係統
第1節 概述
第2節 交感神經係統
第3節 副交感神經係統
第6章 顱神經
第1節 概述
第2節 嗅神經(Ⅰ)
第3節 視神經(Ⅱ)
第4節 動眼神經(Ⅲ)
第5節 滑車神經(Ⅳ)
第6節 三叉神經(Ⅴ)
第7節 展神經(Ⅵ)
第8節 麵神經(Ⅶ)
第9節 聽(前庭蝸)神經(Ⅷ)
第10節 舌咽神經(Ⅸ)
第11節 迷走神經(Ⅹ)
第12節 副神經(Ⅺ)
第13節 舌下神經(Ⅻ)
第7章 其他相關區域
第1節 胸廓入口
第2節 肘前窩
第3節 眼眶及其內容物
第4節 腹壁
第8章 疼痛相關解剖
第1節 概述
第2節 疼痛的分類
第3節 外周感受器和傳入縴維
第4節 脊髓和中樞投射
第5節 疼痛信號的調控
第6節 自主神經係統和疼痛
索引
中譯本前言
作為臨床醫學的基礎學科,解剖學無疑是每一位臨床醫生的必修課。人體解剖學的相關著作捲帙浩繁,種類眾多,而《麻醉解剖學》恰恰是為麻醉醫生量身打造的。從1963年第1版的經典問世,到現今第9版的精彩紛呈,該係列書籍伴隨瞭幾代麻醉醫生的成長。
隨著超聲、X綫、CT等影像學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於局部神經介入治療與操作,對於神經及其周圍結構解剖學知識的熟練掌握顯得日趨重要。第9版在之前版本的基礎上增加瞭一些包括疼痛治療相關的新內容和插圖,更加貼近實踐應用,對於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的開展實施具有一定的參考和指導意義。
本書在翻譯過程中參閱瞭大量國內外相關研究資料和教材,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麻醉科的多位專傢和臨床醫生參與瞭翻譯和校對工作,在此對他們的辛勤付齣錶示衷心感謝!
對於本書中可能存在的不當與錯誤,敬請各位讀者和同道不吝指正,提齣寶貴意見。
我是一個對醫學曆史和發展非常感興趣的讀者,而《麻醉解剖學》這個書名,雖然聽起來很聚焦於技術層麵,但不知為何,我總覺得它背後一定蘊含著一段精彩的故事。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人體結構的靜態描述,或許還會穿插一些關於麻醉技術發展曆程的探討。想象一下,在沒有麻醉的年代,手術是多麼殘酷的一件事情;而正是因為有瞭麻醉學的發展,纔將無數瀕臨絕望的患者從痛苦中拯救齣來。這本書會不會講述那些偉大的麻醉學傢們,他們是如何剋服重重睏難,探索未知,最終開創瞭麻醉這門學科?會不會介紹那些裏程碑式的發現,比如乙醚、氯仿的發明,以及它們如何改變瞭醫學的麵貌?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引人入勝的軼事,一些關於科學探索的激情與挑戰,而不是冰冷的數據和圖錶。畢竟,偉大的科學成就往往伴隨著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如果這本書能在傳授解剖知識的同時,也讓我感受到醫學發展背後的人文關懷和探索精神,那將是我閱讀的最大收獲。
評分我是一名對人體藝術和形態有著特殊追求的讀者,一直以來,我都對那些能夠展現人體之美的書籍情有獨鍾。雖然《麻醉解剖學》聽起來似乎偏重於醫學的實用性,但我相信,解剖學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獨特的美感。那些綫條流暢的肌肉,錯綜復雜的神經網絡,以及精密運作的血管係統,本身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我希望這本書在展現這些結構時,不僅僅是科學的呈現,也能帶有一絲藝術的視角。或許書中會包含一些精美的綫條插畫,能夠突齣人體結構的動態美和比例感;又或者,它會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解讀這些解剖結構的功能之美——它們是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協同工作,支撐起我們復雜的生命活動。我也會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在麻醉過程中,這些精妙的結構是如何被暫時“調和”的。這聽起來就像是一種精密的“藝術錶演”,需要對每一個細節都有著極緻的掌控。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去欣賞人體的構造之美,並從中體會到科學與藝術的交融,那我一定會非常享受這段閱讀旅程。
評分這本《麻醉解剖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醫學生,馬上就要開始接觸臨床課程瞭,而麻醉學一直是我比較頭疼的一個領域。書本上那些抽象的理論,我總是難以和實際的解剖結構聯係起來,導緻學習起來事倍功半。但是,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被它獨特的講解方式所吸引。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切入,就像在為我們描繪一幅人體的大地圖,然後逐步放大,聚焦到麻醉過程中最關鍵的部位。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每一個重要結構時,都會強調其在麻醉操作中的實際意義,比如某個神經離得太近,為什麼在穿刺時需要格外小心;某個血管分布在哪裏,為什麼會影響藥物的吸收速度。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茅塞頓開,原本枯燥的記憶瞬間變得生動起來。而且,我驚喜地發現,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非常有用的臨床小貼士,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很難學到的寶貴經驗。感覺這本書不隻是在教我解剖知識,更是在給我“打通任督二脈”,讓我能夠更自信地麵對接下來的學習和未來的臨床實踐。
評分作為一個對手術室運作充滿好奇的普通人,《麻醉解剖學》這個名字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總是想象著,在那個充滿緊張氣氛的空間裏,醫生們是如何精確地操作,而麻醉師又是如何在幕後默默守護著病人的生命。這本書會不會詳細地介紹麻醉師在手術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比如,他們是如何評估病人的身體狀況,選擇最閤適的麻醉方案?在手術進行時,他們又是如何實時監測病人的生命體徵,應對各種突發狀況?我非常想瞭解,那些我不太熟悉的麻醉設備,比如呼吸機、監護儀,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又在麻醉過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書中會不會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那些我聽起來很專業的麻醉藥物,它們的作用機製,以及為什麼會産生各種各樣的副作用?我還很好奇,在一些復雜的手術中,比如腦外科或者心髒外科,麻醉的挑戰又會有哪些不同?這本書如果能讓我對麻醉這個職業有更深切的理解,讓我知道在手術颱上,除瞭外科醫生,還有這樣一群專業人士在用他們的智慧和技術守護生命,那我一定會覺得不虛此行。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有藝術感,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簡潔而有力量的銀色字體,一眼就能吸引住我。拿到手裏,沉甸甸的質感也讓人對其中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對身體的奧秘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結構,它們是如何協調運作,支撐著我們的生命活動?這本書的名字《麻醉解剖學》雖然聽起來有點專業,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夠以一種深入淺齣的方式,將那些復雜的解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索那些隱藏在皮膚之下的奇妙世界。我想瞭解,當我們接受麻醉時,身體內部究竟發生瞭什麼變化?那些神經、血管,又是如何受到影響的?這不僅僅是為瞭滿足我的好奇心,更是因為我認識的一些朋友曾經經曆過手術,他們也曾對麻醉的過程感到一絲不安。如果我能通過這本書更深入地理解,或許我能更好地安慰和支持他們,讓他們在麵對未知時,多一份安心。我也對書中可能包含的精美插圖充滿期待,畢竟,對於解剖學來說,直觀的圖像是最好的老師。我希望這些插圖能夠清晰、準確地展示各個部位的結構,讓我能夠更加輕鬆地學習和記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