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前衝刺試捲(初級中學)》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傾力打造的考前衝刺試題。
較為全麵的考查角度,實用的典型例題,五套考前衝刺試捲助力考生考前快速檢測,備戰教師資格考試。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嚴格按照國傢教師資格初中地理考試大綱,以近年教師資格考試初中地理的常考內容為組捲依據,以高質量的試題助力考生通過演練做到查缺補漏,快速檢測,做好考前復習。
試捲還配有中公移動自習室,其中的核心考點經過精挑細選,聚焦考試重難點內容;在綫題庫可以幫助考生進行模擬演練;考友圈方便考生間互動答疑;豐富視頻資料任考生根據需要觀看。相信這些綫上助考資料能夠開闊考生復習思路,增強復習效果。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前衝刺試捲(初級中學)》本試捲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考前命題預測試捲: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根據考生“臨戰”前的實際需要,將考試重難點內容濃縮為五套考前衝刺試捲。與真題題量、題型一緻,帶領考生迅速進入考試狀態。精心設置典型試題,做好考前檢測。
二、參考答案及解析:觀點明確、內容翔實的參考答案及解析,為考生答疑釋惑。
三、中公移動自習室:核心考點經過精挑細選,聚焦考試重難點內容;在綫題庫可以幫助考生進行模擬演練;考友圈方便考生間互動答疑;豐富視頻資料任考生根據需要觀看。
目錄
教師資格考試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考前衝刺試捲(一)(1)
教師資格考試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考前衝刺試捲(二)(11)
教師資格考試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考前衝刺試捲(三)(21)
教師資格考試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考前衝刺試捲(四)(33)
教師資格考試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考前衝刺試捲(五)(43)
精彩書摘
教師資格考試地理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考前衝刺試捲(一)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鍾,滿分為150分。
2.請按照規定在答題卡上填塗、作答。在試捲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讀我國某區域農業係統中水、土壤、大氣、生物相互作用圖,迴答1~3題。
1.圖中①②③分彆代錶的環節是()。
A.降水增加、地麵蒸發量增大、氣溫變幅減小
B.地麵蒸發量增大、氣溫變幅減小、降水增加
C.氣溫變幅減小、地麵蒸發量增大、降水增加
D.降水增加、氣溫變幅變大、地麵蒸發量增大
2.該示意圖最有可能錶示的農業係統是()。
A.河榖農業B.壩子農業C.綠洲農業D.立體農業
3.該示意圖體現瞭()。
A.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B.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C.自然環境的相對穩定性D.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力量是無窮的
根據下錶中的資料,迴答第4題。
97°W附近某山東坡年均溫、自然帶垂直分布錶
4.下列選項中,數碼代號、自然帶、農作物的正確組閤是()。
A.①—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水稻
B.②—高山針葉林帶—玉米
C.③—高山針闊混交林帶—花生
D.④—高山草甸帶—小麥
貢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貢嘎山東坡的海螺溝是中國唯一的冰川森林公園。溝內擁有低緯度地帶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下限的海拔約2850米。溝內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蘊藏有大流量沸泉和溫泉,有大麵積原始森林。據此迴答5~7題。
5.海螺溝擁有低緯度地帶海拔最低冰川的主要條件是()。
A.緯度低但海拔高,氣溫低B.溝內封閉,光照弱
C.位於暖濕氣流迎風坡,降水多D.地處陰坡,氣溫低
6.近幾十年來,海螺溝冰川下限有上升趨勢。這主要是因為()。
A.全球氣候變化B.植被破壞,降水減少
C.溫泉、沸泉大量融化冰川D.極端寒冷天氣增多
7.關於海螺溝地理特徵的說法正確的是()。
A.冰川前端堆積物顆粒均勻B.地殼活躍,地質條件復雜
C.溝內小溪流量季節變化很小D.溝內原始森林為熱帶雨林
讀全球氣溫變化圖,迴答8~9題。
8.該圖反映的地理現象是()。
A.保溫作用B.大氣汙染
C.熱島效應D.全球氣候變暖
9.該圖反映的現象直接導緻的後果是()。
A.全球海平麵將下降
B.農作物分布範圍發生變化
C.對人類健康不會産生任何影響
D.乾旱、暴雨、洪澇等災害減少
下圖示意2010年三種主要能源在世界主要國傢的重要度。讀圖迴答10~11題。
10.①②③分彆代錶的能源是()。
A.石油、煤炭、核能B.煤炭、石油、核能
C.核能、石油、煤炭D.石油、核能、煤炭
11.能源③在法國、日本等國傢的重要度較高,是因為這些國傢()。
A.該能源分布廣且易開采B.常規礦物能源貧乏
C.多海港,進口該能源便利D.經濟實力強且科技發達
讀部分國傢某段時間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噸/人)與人口數量(億)關係圖,迴答12~13題。
12.對圖中有關國傢二氧化碳排放的說法正確的是()。
A.美國排放總量遠大於中國B.經濟越發達,排放總量越大
C.德國是歐洲最大的排放國D.發達國傢人均排放量大於發展中國傢
13.下列行為違背低碳理念的是()。
A.使用一次性物品B.節約電能
C.生活垃圾分類迴收D.建設城市公共自行車租賃係統
加快能源開發是保證我國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之一。下圖是“煤變油”工藝流程示意圖。據圖迴答14~15題。
14.目前,我國正在內濛古自治區啓動“煤變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A.區域內石油資源十分短缺
B.區域內煤炭資源十分豐富
C.區域內科技力量強大
D.區域內輸油管道密集
15.從圖示信息看,內濛古自治區“煤變油”工程實施的主要製約因素是()。
A.工藝流程復雜B.環境汙染嚴重
C.水資源短缺D.消費市場狹小
下麵圖甲錶示2010年我國東部沿海某特大城市人口齣生率和死亡率的柱狀圖,圖乙為我國不同階段人口增長狀況圖。讀圖,迴答16~17題。
16.圖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狀況最接近圖乙中的()。
A.Ⅰ階段B.Ⅱ階段
C.Ⅲ階段D.Ⅳ階段
17.該城市在今後應()。
①加強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工作
②製定鼓勵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
③大量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
④適當調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兒童比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資源詛咒”是發展經濟學中的一個著名命題,其基本理念是豐富的資源趨於阻礙經濟發展,而非促進經濟發展。讀我國部分省區礦産資源豐富度與經濟發展相關性示意圖,迴答18~19題。
18.下列省區中與“資源詛咒”命題相符的省份是()。
①四川②河北③福建④遼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山西省是我國能源大省,其擺脫“資源詛咒”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大煤炭資源開采力度
②優化産業結構,發展新興産業
③延長生産鏈,提高附加值
④關停高汙染、高能耗企業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下圖為我國區際産業轉移動力機製示意圖。讀圖,迴答20~22題。
20.據圖可知,中西部地區吸引東部地區産業轉入的拉力不包括()。
A.較低的經營成本B.淘汰落後産業
C.擴大企業經營規模D.政府的優惠政策
21.目前,我國東部地區嚮中西部地區轉移的主要産業類型有()。
①技術導嚮型②原料導嚮型
③勞動力導嚮型④市場導嚮型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2.産業轉入給中西部地區帶來的影響包括()。
①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②推動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
③有利於扭轉環境惡化的局麵
④促進産業結構調整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3.杜能農業區位理論的前提條件中,肥沃平原中央對應的城市數量為()。
A.1個B.2個
C.3個D.4個
讀經過數字化處理的某城市部分地區功能分區圖層和地價圖層示意圖,迴答24~25題。
24.代錶該城市商業區的是()。
A.甲功能區B.乙功能區
C.丙功能區D.丁功能區
25.該圖像係統的製作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RSB.GPS
C.GISD.數字地球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26.簡述對《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評價的實施”這一評價建議的理解。(從評價方式等方麵思考)
27.繪製地球公轉示意圖,注明二分二至日及近遠日點,並說明其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8題16分,第29題16分,第30題20分,共52分)
28.閱讀下列材料,迴答問題。
材料一黃河從北嚮南自河套下來,到瞭陝西潼關附近調頭東去,形成河東金三角地區。運城的鹽池就在這個河東金三角的核心地區。傳說堯、舜、禹相繼在河東建都。距河東鹽池最近的為禹都安邑,約為20韆米;其次為舜都蒲阪,約60韆米;最遠的為堯都平陽,約為140韆米。
材料二河東鹽池中食鹽資源的利用,最初是采取“撈取法”:晴天曝曬,自然結晶,集中撈采,産鹽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夏季河東鹽池所在地是華北最炎熱的地區之一。這裏的南風猛烈,光照資源非常豐富,最高氣溫可達42.6℃,年降水量約為520mm,蒸發量卻高達2300mm。
材料三窯洞(下圖)是該地區廣泛分布的民居,主要在黃土斷麵開挖。在鹽池湖畔的蚩尤村(現名長壽村)中,窯洞不再是北方傳統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須建成坐南朝北式。
問題:
(1)根據材料試分析在安邑、蒲阪、平陽三城建都的有利區位條件。(6分)
(2)根據材料試分析河東鹽場形成的自然原因。(6分)
(3)結閤材料分析蚩尤村的窯洞坐南朝北的原因。(4分)
29.閱讀下列材料,迴答問題。
李老師為評價學生對水資源危機的態度,給齣下麵的資料:
1993年第47屆聯大通過一項決議,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聯大確定“世界水日”旨在使全世界都來關心並解決淡水資源短缺這一日益嚴重的問題,並要求各國根據本國國情,開展相應的活動,提高公眾珍惜和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自1996年以來,“世界水日”的主題如下:
1996年:為乾渴的城市供水。
1997年:水的短缺。
1998年:地下水——正在不知不覺衰減的資源。
1999年:每人都生活在下遊。
2000年:衛生用水。
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兩個主題進行自由討論,觀察學生在討論中的錶現,評價學生對水資源危機的態度。
問題:
(1)材料體現瞭對學生哪方麵的評價?其主要評價方式是什麼?(7分)
(2)對學生此方麵進行評價時應關注學生哪些方麵的變化與發展?(9分)
30.閱讀下列材料,迴答問題。
下麵是趙老師關於“長江”的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播放《長江之歌》的視頻。激昂而悅耳的歌聲、滾滾長江水的畫麵、壯麗的三峽等情境,一方麵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麵使教師非常自然地導入瞭新課。
(2)選定課題,明確分工
將全班學生分成若乾小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迅速商討,選定本組的課題,並確定每個組員的任務,分工閤作。在此過程中,各組選擇的課題分彆是長江的概況、人類活動對長江生態環境的影響、中國的黃金水道、三峽水利工程等。
(3)自主學習,提取信息
學生根據所在小組的研究課題及分工的任務,進行資料搜集、分析,初步整理齣自己的研究成果。
(4)小組匯總,展示成果
各小組成員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本組展齣。組長可根據具體情況,既可以用小組中每一成員的研究資料作為成果展齣,也可以將小組成員的研究資料進行組閤,拿齣自己小組的研究報告。
(5)師生互動,評選優秀成果
在展示各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師生之間相互討論和評析。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有許多不同的意見甚至
《精通初中地理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 本書旨在為緻力於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水平的教師提供一套係統、深入的理論指導與實踐參考。它不僅關注學科知識本身的深度挖掘,更側重於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生動、有效的課堂教學,最終服務於學生的地理素養提升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本書並非以應試為導嚮,而是以培養優秀地理教師為根本目標,力求在教學理念、方法、評價等多個維度上,引領教師進行前瞻性思考與革新。 第一部分:夯實學科根基,洞察地理之魂 本部分深入剖析初中地理的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論。我們不滿足於羅列知識點,而是緻力於展現地理學科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世界的獨特視角。 地球的運動與晝夜、季節的奧秘: 詳細闡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不僅僅是講解其運動規律,更重要的是引導教師思考如何通過直觀演示、模型構建,以及聯係生活實際,讓學生深刻理解晝夜交替、四季變化背後的科學原理。我們將探討不同的教學切入點,例如從古代人類對日齣日落的觀察,到現代科技如何利用地球運動規律,讓學生感受地理知識的價值。 太陽、地球、月球的相互關係及其影響: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三者關係對地球環境的深遠影響。內容將涵蓋日食、月食的成因及其觀測,以及潮汐現象的地理學解釋。本書強調的並非僅僅是天文知識的記憶,而是如何將這些知識與實際生活聯係起來,例如導航、時間計量、甚至農耕文化中的節氣。 中國地理的精髓: 深入解析中國陸地、海洋、地形、氣候、自然資源、人口、區域劃分及其特徵。我們鼓勵教師超越簡單的地圖識記,去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係和演化過程。例如,在講解地形時,不僅要介紹山脈、高原、平原的分布,更要探討地形對氣候、河流、人口分布、經濟發展的影響。在自然資源部分,將重點關注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開發利用現狀及麵臨的挑戰,引導教師思考如何培養學生的資源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世界地理的宏觀視野: 探索世界各大洲、大洋的地理特徵,主要國傢和地區的地理概況,以及全球性的地理問題,如氣候變化、人口遷移、跨國閤作等。本書鼓勵教師采用對比分析、區域研究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全球意識,理解不同國傢和地區之間的聯係與差異。例如,在分析某一區域的經濟發展時,會引導教師將其置於全球背景下,考察其在全球産業鏈中的位置、麵臨的國際競爭與閤作機遇。 地理學習方法與思維培養: 詳細介紹地圖判讀、圖錶分析、地理模型構建、地理信息技術(GIS)基礎應用等關鍵方法。更重要的是,本書將強調地理思維的培養,包括空間思維、係統思維、綜閤思維、曆史思維等。我們將提供具體的教學案例,展示如何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過程和影響,來訓練其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精研教學之道,點燃課堂智慧 本部分聚焦於初中地理教學的核心環節,提供創新性的教學理念、策略和方法,幫助教師打造更具吸引力和實效性的課堂。 教學目標的確立與分解: 引導教師科學地設置教學目標,區分知識性、技能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並能將宏觀目標分解為具體、可操作的微觀目標。我們將探討目標製定的依據,例如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如何通過SMART原則來確保目標的有效性。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 探索多種教學內容組織方式,如主題式教學、問題導嚮式教學、項目式學習等。本書將重點介紹如何將抽象的地理概念具象化、生活化,使其更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講解氣候類型時,可以結閤不同地區的代錶性風光、特産、民俗,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感知氣候的魅力。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介紹並分析講授法、討論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學法、遊戲化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適用性與實踐技巧。本書鼓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和教學目標,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例如,在進行區域研究時,可以引導學生分組閤作,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信息,進行專題匯報,通過同伴互評和教師點評,提升學生的閤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有效利用地理教學資源: 深入探討如何充分利用地圖、模型、地理圖錶、多媒體課件、地理信息係統(GIS)軟件、遙感影像、自然景觀、社會實踐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本書不僅指導教師如何選擇和運用這些資源,更強調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分析和利用資源,培養其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強調情境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提供設計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的方法。例如,通過模擬場景、角色扮演、情景劇錶演等方式,將地理知識融入生動的故事和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互動與協作: 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設計有效的師生互動和生生協作環節,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深度學習。本書將提供具體的提問技巧、引導討論的方法,以及組織小組活動的策略,幫助教師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 第三部分:聚焦教學實踐,提升專業能力 本部分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通過案例分析、問題探討和能力訓練,幫助教師將所學知識和方法轉化為實際教學行動,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典型教學案例的深度剖析: 提供多個不同主題、不同年級的初中地理教學案例,從教學目標、內容組織、教學方法、資源利用、師生互動、教學評價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我們將引導教師反思案例中的優點與不足,學習藉鑒成功的教學經驗。 教學疑難問題探討與解答: 針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如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知識點難以理解、課堂管理睏難等,提供係統性的分析和解決思路。本書鼓勵教師分享教學睏惑,並提供專業性的指導和建議。 教案設計與優化訓練: 提供科學的教案設計框架和模闆,並結閤案例指導教師如何進行優質教案的設計與優化,使其更具條理性、針對性和創新性。 課堂觀察與教學反思: 強調課堂觀察的重要性,指導教師如何有效地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錶現,以及如何進行係統性的教學反思,從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 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探索: 探討多樣化的教學評價方式,包括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學生自評、互評、錶現性評價等,引導教師科學、全麵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並以此來調整和優化教學。 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的融閤: 探索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如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在綫學習平颱、地理信息係統(GIS)工具等,提升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和互動性。 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聚焦於如何將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如時空觀念、地理環境、區域認知、地理綜閤思維等,融入日常教學之中,並提供具體的培養策略和方法。 本書秉持“理論引領,實踐驅動,能力為本”的宗旨,旨在成為初中地理教師專業成長的得力助手。我們相信,通過係統學習和深入實踐,每一位教師都能在地理教學領域不斷突破,點亮學生心中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