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由榖川俊太郎的三本詩集《我》《定義》《minimal》結集而成。
《我》是榖川晚年的代錶作。在這本詩集裏,榖川敏感地詮釋瞭“衰老”與“死亡”的主題。逐漸老去的肉體與內心依舊宛如少年的精神力産生瞭鮮明對比。伴隨著生命的老去與消逝,對自我的存在追問與對生命本質的思索構成瞭它強烈的精神內核。
散文詩集《定義》是一本叛逆的實驗之作。榖川將對物體本質與概念的思索付諸於奇妙的語言和意象,是一本充滿瞭想象力與哲學思辨的概念性作品。
短詩集《minimal》是榖川的又一次探索與嘗試。他用異常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述日常之物。對語言的音讀、節奏進行的諸多探索令每一個音節都充滿瞭生命的迴響。
我年輕時曾立誌當一名詩人,可在見到榖川的詩歌纔華之後,我放棄瞭這一夢想。
——大江健三郎
他持續不斷的創造活力令人欽佩。他的許多詩富於深刻的暗示性,既是為人生的,也是純藝術的,不艱澀,而且飽含真情實感。其語象質樸,保持著恰當的空靈和鮮潤感。他以傑齣的實績,真正實現瞭“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尋找著語言”。
——著名評論傢、詩人陳超
詩人用語言錶達“我”,即描述“肉身的我”與由語言創造齣的“我”之間的矛盾時會齣現怎樣的語言呢?詩人榖川在《我》中用及其自然、日常的語言嚮讀者展示瞭這層隻有詩纔能錶達的“斷裂”,以及詩人心中産生詩的“現場”。
——前日本現代詩人會會長新井豐美
Ⅰ我
Ⅱ定義
Ⅲminimal
附錄:
物的聲音——榖川俊太郎詩集《定義》論 田原
榖川俊太郎年錶
去見“我”
從國道斜拐進入縣道
再左拐走到鄉村道路的盡頭
我就住在那裏
不是現在的我而是另一個的“我”
那裏有一個簡陋的傢
狗叫著
院落裏種著少許的農作物
我總是坐在屋側的陽颱上
啜飲著焙煎的茶
沒有應酬話
我是母親生下的我
“我”是語言生下的我
哪一個是真正的我呢
盡管早已膩煩瞭這個話題
“我”突然開始哭泣
被焙煎茶嗆到
患癡呆癥的母親乾癟的乳房
是故鄉的終點
“我”一邊抽噎著說
可是,當我眺望著沉默的白晝之月
開始和結束這些更遙遠的
一點點地瞭然於心
黃昏
聽著蛙聲
鋪好床被就入睡的話
我和“我”就變成瞭〈閃耀的宇宙碎片〉
我是我
我知道自己是誰
雖然現在我在這裏
說不定馬上就會消失
即使消失我還是我
但我是不是我也無所謂
我是少量的草
也許有點像魚
雖說不知道名字
也是笨重閃耀的礦石
然而不用說我也幾乎就是你
即使忘卻也不會消失
我是被反復的鏇律
心有餘悸地踏上你心律的節拍
從光年的彼方終於來到的
是些微波動的粒子
我知道自己是誰
因此也知道你是誰
即使不知道名字
即使在哪兒都沒有戶籍
我也會嚮著你逃逸
我喜歡被雨水打濕
我懷念星空
為笨拙的笑話捧腹大笑
超越“我是我”的陳詞濫調
我是我
詩人的亡靈
詩人的亡靈佇立著
對著空屋傳來滴答滴答的玻璃窗外
不滿於自己的名字隻是留在文學史的一角
不滿於隻是把女人逼到瞭絕路
對來世的安於現狀感到愧疚不安
雖然已不能再發齣聲音
但化成文字的他卻存在著
在新舊圖書館地下的書架深處
仍與摯友爭奪著名聲
終於無法再迴答詩的問題
他相信自己讀過藍天的心
也相信懂得小鳥啾鳴的理由
像鍋竈般與人們一起生活
相信已領會瞭隱藏在喊叫和細語裏的靜穆
不流一滴血和汗
詩人的亡靈旁邊是犀牛的亡靈
詩人一點也不驚訝地窺視著鄰人的臉
不知道與詩人同是哺乳動物的犀牛說:
人啊,請你給我唱一首搖籃麯
不要區彆親密的死者與詩人
二×十
在這個星球灑落的言論塵埃之上
無精打采地漂浮著詩歌的朝靄
那天手指觸碰過的麵頰
現在隻是白紙上的一行文字
舌頭靜默地舔舐著
眼睛看錯的東西
心忘卻的一瞬一瞬
落在靈魂上堆積著
在語言的小道上走得精疲力竭
坐在沉默的迷途發笑
字典測不齣一個單詞的深度
詞匯散亂在知性的淺灘
語言是皮膚,粘貼在現實的肉上
詩歌是內視鏡,在內髒的暗處動彈不得
在譬喻不可救藥的絢爛之後
沉默中途收場
意思在呼喚著意思
忍受不住黃昏的孤獨
夜越來越深
明天在底層冒齣淡淡的煙
對杯子的不可能接近
它多半會呈有底麵而無頂麵的一個圓筒狀。它是直立的凹陷。它能將一定量的液體保持在地球的引力圈內而不緻使之擴散。其內部隻充滿空氣時,我們稱之為空,然而即便此時,它也會因光照而現齣清晰的輪廓,它質量的存在不用稱量,也會因冷靜的一瞥得以確認。
用手指輕彈時,它會發生振動而成為一個聲源。雖然有時被用作暗示,偶爾也會被用作音樂的一節,但是它的聲響有著一種超實用的固執的自我滿足感,直逼你的耳鼓。它被置於餐桌上。或被人握在手裏,也時常從人的手上滑
落掉。事實上,它會隱藏起因容易被故意打破、變成碎片而成為凶器的可能性。
然而,即便被打破,它也不終止它的存在。即使這一瞬間,地球上的所有杯子都被摔成碎片,我們也無法逃離它們。雖然在各自的文化圈,它們依各異的錶記法被授予名稱,但是對我們來說,它是作為一個通用的固定概念存在的,盡管實際上(用玻璃、用木頭、用鐵、用土)的製作會因伴以極刑的懲罰而遭到禁止,但是我們也一定無法從它依舊存在的噩夢中獲得自由。
它主要是為瞭解渴纔被使用的一個道具,盡管它不具備比兩隻手掌能在極限狀態下被互相閤攏或凹陷更多的機能,但是在現在多樣化的人類生活中,時而在朝陽下,時而在人工照明下,它都無疑作為一種美沉默著。我們的理性、我們的經驗、我們的技術使它齣現在地球上,我們為它們命名,極其自然地用一連串的聲音發齣指令,但是它究竟是什麼?——誰也沒有足夠的知識來正確地理解它。
對蘋果的執著
不能說它是紅的,它不是一種顔色,它隻是蘋果。不能說它是圓的,它不是一種形狀,它隻是蘋果。不能說它是酸的,它不是一種味道,它隻是蘋果。不能說蘋果的價格有多貴,蘋果隻是蘋果。不能說蘋果美麗得有多麼漂亮,蘋果隻是蘋果。無法分類,又非植物,因為蘋果隻是蘋果。
是開花的蘋果,是結果的蘋果,是在枝頭被風搖動的蘋果。是挨雨淋的蘋果,是最終要被吃掉的蘋果,是要被摘下的蘋果。是落在地上的蘋果。是要腐爛的蘋果。是種子和冒芽的蘋果。是沒有必要稱之為蘋果的蘋果。可以不是蘋果的蘋果,是蘋果也無妨的蘋果,不論是不是蘋果,一隻蘋果就是所有的蘋果。
紅玉,國光,王鈴,祝田,皇後,紅先,一個蘋果,三個五個一包裝的七公斤蘋果,十二噸蘋果二百萬噸蘋果。被生産的蘋果,被搬運的蘋果。被稱量被捆紮被取走的蘋果。被消毒的蘋果,被消化的蘋果。被消費的蘋果,被抹消的蘋果。是蘋果!是蘋果麼?
是的,就是在那裏的,就是它們。就是那裏的那個筐子中的蘋果。是從桌上滾落的,被畫到畫布上的,被天火燒灼的蘋果。孩子們把它拿在手上,啃它,就是它,它。無論怎麼吃,無論怎麼腐爛,它都會一個接一個地湧現在枝頭,閃著光盈滿在店頭。是什麼的復製品?是什麼時候的復製品?是無法迴答的蘋果。是無法提問的蘋果。無法講述,最終隻能是蘋果,現在仍是……
雲的路標——少年之1
撒下光的孢子
用力揮手
嚮著被告知不能去的方嚮
少年忍不住齣發
好幾條岔路
該如何選擇啊
他把慢慢變換的雲當作路標
一邊輕鬆地望著天
由於不知道真正的目的地
群山森林溪流都如同歌謠
直到身心所負的傷
在不知不覺中疼痛起來
少年帶著鳥獸昆蟲作旅伴
遠離母親兄弟
甚至不曉得自己迷瞭路
少年已經混入瞭風景
每次拿起這本詩集,總會有一種溫暖的治愈感。榖川俊太郎的詩,就像一股清泉,滌蕩著我內心深處的疲憊和焦慮。他所描繪的世界,充滿瞭善意和理解。即使是談論一些看似消極的情緒,比如孤獨、失落,他也能從中找到一絲光明和希望。他用詩歌教會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我尤其欣賞他在詩中對“生命”的贊頌。他歌頌著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歌頌著生命的短暫與永恒。讀他的詩,我仿佛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在身體裏湧動,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他的詩歌,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故作深刻的哲學探討,卻能觸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給予最真摯的慰藉。我常常在讀完一首詩後,久久不能平靜,會默默地在心裏對自己說:“原來,生活是這樣的美好。”這種被詩歌所治愈的體驗,是任何其他方式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詩集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視角”。榖川俊太郎的詩,常常從一個非常獨特、甚至可以說是“孩子氣”的角度來觀察世界。他會用一種充滿好奇和童真的眼光,去審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比如,他會認真地思考“太陽為什麼會升起”,或者“星星為什麼會眨眼”。這種對最基本問題的追問,反而讓我重新思考瞭許多曾經被我忽略的常識。他的詩歌,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生動、更加有趣的世界。他用一種“遊戲”的態度來對待詩歌創作,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著驚喜和樂趣。我發現,原來詩歌可以如此自由,如此不受拘束。他的詩,打破瞭許多條條框框的限製,讓我看到瞭詩歌更多的可能性。讀他的詩,就像在與一個充滿智慧和童真的玩伴一起探索世界,總能發現那些被成年人遺忘的樂趣和美好。他的詩歌,讓我重新找迴瞭那種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評分這本詩集,第一次捧在手裏,就被它素雅的封麵和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封麵上的名字“榖川俊太郎”,帶著一種淡淡的、仿佛來自遠方的溫潤感,讓我對即將展開的詩歌世界充滿瞭好奇。翻開書頁,那些簡潔而充滿力量的文字,就像一顆顆飽滿的珍珠,顆顆閃耀著屬於自己的光芒。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描繪日常片段的詩篇,它們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能在最平凡的景象中捕捉到觸動人心的細節。比如,那些關於光影的變幻,關於風吹過樹葉的聲音,關於清晨的露珠,甚至關於一個不經意的微笑。榖川俊太郎的詩,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他平和的語調,引導讀者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細微之處,去發現那些被我們匆忙忽略的美好。讀他的詩,仿佛置身於一片寜靜的湖畔,看著水波不驚,倒映著藍天白雲,內心也隨之沉靜下來。有時候,我會反復咀嚼某一句詩,讓它在腦海中慢慢發酵,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這是一種無需過多解釋的共鳴,一種超越語言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的情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評分這本詩集,讓我在閱讀中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澄澈”。榖川俊太郎的詩,語言極其簡練,卻又意味深長。他仿佛擁有點石成金的魔力,能夠用最少的文字,喚醒讀者最豐富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他的詩歌,常常帶著一種“禪意”,讓你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寜靜與超脫。他不會強行灌輸任何觀點,而是用一種平和的姿態,引導讀者去感悟人生的真諦。我常常會在讀到一些看似簡單樸素的句子時,突然間茅塞頓開,仿佛被點醒瞭一般。他的詩,就像一幅留白的水墨畫,給瞭讀者足夠大的想象空間,讓每個人都能從中讀齣屬於自己的感悟。我喜歡他那種“舉重若輕”的寫作方式,能夠在平常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常的美。他的詩歌,就像一種無聲的引導,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生活的認知,讓我的內心變得更加通透和明淨。
評分不得不說,榖川俊太郎的詩歌,真的有一種“輕盈”的魔力。不是那種飄渺不著邊際的輕,而是那種卸下瞭所有沉重包袱後的自在與灑脫。他在詩歌中展現的想象力,常常讓我感到驚喜,甚至有些驚艷。有時候,他會把一些看似毫無關聯的事物巧妙地聯係起來,創造齣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境。比如,將“天空”比作“巨大的藍色畫布”,將“雲朵”比作“正在散步的綿羊”,這些比喻既生動形象,又充滿瞭童趣和想象力。我常常會被他那些奇妙的聯想所摺服,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感知世界。他的詩,不是那種需要字斟句酌、耗費心力的解讀,而是讓你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其中的智慧和美感。這種“不費力”的藝術,恰恰是最考驗功力的。他用最簡單的語言,構建瞭最豐富的意象,讓讀者在閱讀時,仿佛在與一位充滿智慧又善於傾聽的朋友聊天,輕鬆地探討人生的各種可能。他的詩歌,也常常帶著一種淡淡的幽默感,讓你在會心一笑的同時,也能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評分618買瞭一大堆,書還沒看,看不過來,封麵設計我喜歡
評分瞭解日本現代詩。
評分618買瞭一大堆,書還沒看,看不過來,封麵設計我喜歡
評分東西很好,是正版,我們全傢都喜歡。
評分裝幀精美,非常喜歡,棒棒棒
評分618買瞭一大堆,書還沒看,看不過來,封麵設計我喜歡
評分裝幀精美,非常喜歡,棒棒棒
評分這本的裝幀不是我喜歡的,目錄巨醜。
評分我:榖川俊太郎詩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