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王”陳渠珍西藏迴憶錄
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一本濛塵已久的曆險奇書
一百年前真實的藏地記錄 足以比肩瀋從文《邊城》的傳世美文
但覺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實,實而復娓娓動人,一切為康藏諸遊記zui。
——藏學專傢、曆史學傢 任乃強
若要祭拜西原和陳渠珍,隻應帶一本《艽野塵夢》,豁齣一條命來,親身橫穿羌塘。
——大 冰
1.一部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湘西王”陳渠珍進齣西藏生死經曆的文言筆記體紀實作品。
2.蘊含民族、風俗、地裏、社會等各種鮮為人知的詳細描述。
3.完整詮釋個人命運與時代背景,曆險故事與愛情傳奇,殘酷環境的與戰爭場麵。
這不可多得的奇書講述瞭清末民初“湘西王”陳渠珍奉命進藏,一路上曆盡艱險、九死一生的故事,以及他與藏族姑娘西原可歌可泣的生死愛情。文中既有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纏綿悱惻之柔情也有古老淳樸的民俗風情;既有蕩氣迴腸之壯美,這還是一部齣色的遊記文學作品,記載瞭辛亥革命前後川藏地區的真實情況,描述瞭藏區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書中描述藏區險峻優美的自然風景,古老淳樸的民俗風情,復雜險惡的官場環境,身陷絕境的人性異化,絕地逃生的生存智慧,藏漢人民的深厚情誼,感人至深的愛情絕唱,堪稱奇絕。
陳渠珍(1882—1952);人稱“湘西王”;是親曆清朝;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不同時代的“振奇之傑”;與熊希齡;瀋從文並稱“鳳凰三傑”。1906年參加湖南新軍;後投靠清川邊大臣趙爾豐;入藏平叛。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跋涉萬裏迴到湘西。其後統一湘西;經營湘西數十年。期間;瀋從文曾在其帳下擔任文書;賀龍亦是其舊交。1949年10月赴乾城同解放軍和人民政府進行政權交接。1950年6月赴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受到毛澤東的接見。1952年病逝於長沙。
任乃強,字筱莊,四川南充人。著名民族史學傢,我國近代藏學研究的先驅之一。曆任重慶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四川大學教授和中國民族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四川民族學會顧問,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任乃強一生涉及諸多領域,他是四川zui早的經濟學傢、曆史學傢,zui早將《格薩爾王傳》翻譯成漢語,他撰寫瞭一部農業史,繪成瞭第一部康藏地圖。著曆史小說《張獻忠》一百迴。
餘一夜讀之竟,寢已雞鳴,不覺其晏,但覺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實,實而復娓娓動人,一切為康藏諸遊記zui。
——藏學傢 任乃強
此書四十年前曾從陳氏後人藉閱一次,為民國年間自印本,因其內容有趣,讀時即深深為之吸引,讀後又久久不能忘記,還不止一次在茶餘飯後當故事講過。
——齣版人 鍾叔河
一部奇書,記述瞭上個世紀初發生在西藏的一個真實故事,非常的時代,非常的場景,非常的人物,非常的經曆,一部愛情經典。曾以手抄本、復印件和內部齣版資料形式廣為傳布。誰讀過它,誰將終身銘記。
——作 傢 中國藏學齣版社總編 馬麗華
在我國的群籍中,死裏逃生於絕地者的追記,又足以驚心動魂的,以此書為第yi。
——專欄作傢 三七
弁 言 / 001
總 敘 / 003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 / 009
第二章 臘左探險 / 021
第三章 昌都至江達 / 031
第四章 收復工布 / 050
第五章 進擊波密 / 065
第六章 退兵魯朗及反攻 / 077
第七章 波密兵變退江達 / 097
第八章 入青海 / 109
第九章 過通天河 / 124
第十章 遇濛古喇嘛 / 132
第十一章 至柴達木 / 142
第十二章 丹噶爾廳至蘭州 / 155
編者後記 / 170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
援藏軍齣師計劃,經長時期之籌備,頗極周密。詎一經開拔,障礙橫生。尤以夫役逃亡一事,最為騷擾。軍行所至,四齣拉夫,人民逃避一空。三營殿後,夫役逃亡尤多,行李沿途遺棄,雖齣重資,不能雇一夫。紀律廢弛,非復從前節製之師矣。讀唐人應役齣塞諸詩,蒼涼悲壯,非身曆其境者,不知其言之酸而詞之切也。
自成都四日而至雅州,風景與內地同,自是以後,氣象迥殊,山嶺陡峻,鳥道羊腸,險同劍閣,而荒過之。沿途居民寥寥。師行於七月,時方盛暑,身著單服,猶汗流不止。過雅州,則涼似深鞦,均著夾衣。愈西愈冷,須著西藏毪子衣矣。過大相、飛越諸嶺,皆重峰疊嶂,高峻極天,俯視白雲,盤鏇足下。大相嶺,相傳為諸葛武侯所開鑿,故名。經虎耳崖,陡壁懸崖,危坡一綫;俯視河水如帶,清碧異常,波濤洶湧,駭目驚心。道寬不及三尺,壁如刀削。餘所乘馬,購自成都,良驥也,至是遍身汗流,鞭策不進。蓋內地之馬,至此亦不堪矣。
行六日至濾定橋,為入藏必經之道,即大渡河下流也。夾岸居民六七百戶,河寬七十餘丈,下臨洪流,其深百丈,奔騰澎湃,聲震山榖。以指粗鐵鏈七根,淩空架設,上覆薄闆,人行其上,鹹惴惴焉有戒心。又行二日至打箭爐。登大相嶺,相傳不能交言,否則神降冰雹。予過大相嶺時,竭蹶至山頂,見清果親王摩崖題碑詩,上部為雪所掩,以馬撾撥之,有句曰:“奉旨撫西戎,鼕登丞相嶺。古人名不朽,韆載如此永。”蓋景仰先賢,亦自詡也。同輩迴顧,予猶未至,大聲呼喚,有應聲而呼者,眾聲交作,天陡變,陰雲四起,雹落如拳粗。予急奔下山,後來者多為雹傷。蓋霧罩山頭,陰寒凝聚,一經熱氣衝動,雹即隨之降落,亦物理使然也。
打箭爐,為川藏交通樞紐地。相傳為諸葛武侯南徵時,遣郭達於此設爐造箭,故名。其地三麵皆山,終日陰雲濃霧,狂風怒號,氣候冷冽異常。山巔積雪,終年不化。三伏日,亦往往著棉衿焉。駐打箭爐數日,官兵內著皮襖,外著毪子大衣,猶不勝其寒矣。予嘗戲謂內地鼕寒,寒由外入;病瘧發寒,寒由內齣;塞外之寒,寒生肌膚。亦事實也。一入爐城,即見異言異服之喇嘛,填街塞巷,聞是地有喇嘛寺十二所,喇嘛二韆餘人。居民種族尤雜,有川人,滇人,陝人,土人,迴人;又有英法各國傳教士甚多。土人迷信喇嘛教,傢有三男必以二人為喇嘛,甚或全為喇嘛者。蓋喇嘛據有最大勢力,能支配一切,一為喇嘛,身價即等於內地之科第,故人人以得為喇嘛為榮也。
[ 校注四] 打箭爐三字,係藏語“打摺多”之譯音。明初即有此譯稱。清乾隆時,始有人捏造武侯遣將軍郭達造箭於此之說。世多仍之,荒謬之甚矣。餘另有辨。其地纔高於海麵三韆六百米。較巴塘、雅江、甘孜、道孚等處為低。但以四圍雪山環抱,陰濕多風之故,反較巴塘、雅江、甘孜、道孚等處為寒。打箭爐號稱八大喇嘛寺。當時尚存七所:安雀寺、南摩寺,皆黃教;奪吉村寺,紅教,三寺最大;夷龔寺、撒迦寺、俄巴寺、杜渣寺,皆小寺,寺僧亦各隻十餘人。撒迦教或紅教,舊曾有白教寺,在白土坎,後毀,改為關帝廟,今康師校址是也。康熙時,跑馬山有大白教寺,因作亂被毀,今為南摩寺分院,不在八大寺之列。茲雲“十二寺”,蓋追憶,未確也。
我最近入手瞭那本《艽野塵夢(任乃強注釋本,精裝)》,拿到手就被它的質感驚艷到瞭。厚重的封麵,泛著淡淡古意的紙張,翻開時那種微不可聞的沙沙聲,都像是在開啓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我一直對任乃強先生的學術造詣和對古典文獻的鑽研精神深感敬佩,所以聽說他親自為《艽野塵夢》做瞭注釋,我第一時間就預訂瞭。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典雅,那種沉甸甸的分量,讓人覺得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我特彆喜歡它那種溫潤的手感,每次觸摸封麵,都能感受到一種來自古老匠人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書頁的邊緣處理得也恰到好處,既有古籍的韻味,又不失現代印刷的精緻。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內心充滿瞭期待,迫不及待地想 dive into 其中的世界,去感受任乃強先生筆下的那些深刻的見解和考究的注解,相信這絕對是一次與經典深度對話的難得機會。
評分讀《艽野塵夢(任乃強注釋本,精裝)》的時候,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那是一種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任乃強先生的注釋,簡直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在你閱讀過程中,隨時為你點撥迷津,解開那些曾經讓你望而卻步的疑難之處。他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詞語,更重要的是,他會結閤大量的史料和文獻,為我們勾勒齣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文化背景,甚至是一些細微的民俗習慣。這種注釋方式,極大地拓展瞭我的閱讀視野,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收文字,而是主動地去理解和體悟。我常常會因為一個注釋而停下來,去思考作者為何如此下筆,任乃強先生又是如何考證齣這個說法的,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過程,讓我感覺自己也在參與一場智識的探險。這本書不僅僅是讓我讀懂瞭《艽野塵夢》本身,更是讓我對中國古代文學和曆史有瞭更深的敬意和理解,感覺自己就像坐在一個博學淵博的老師身邊,聆聽他的諄諄教誨。
評分作為一名對古典文學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真正觸及靈魂的作品。《艽野塵夢》本身就有著獨特的魅力,而任乃強先生的注釋本,無疑是錦上添花。我尤其欣賞他注釋中那種嚴謹又不失溫度的風格。在那些繁復的考證背後,我能感受到他對文字的敬畏,對曆史的尊重,以及對讀者求知欲望的理解。有時候,一個精闢的注釋,能讓我豁然開朗,原來之前一直睏惑不解的地方,竟然可以這樣解讀。他對於一些典故、俗語、甚至是一些被後人忽視的細節,都做瞭深入淺齣的闡釋,這讓我覺得,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欣賞文學作品,更是在進行一次知識的積纍和文化的傳承。精裝版的質感也讓我愛不釋手,它承載著沉甸甸的學術分量,也象徵著對經典的態度,每一次翻閱,都像是與一位智者進行著無聲的交流,受益匪淺。
評分我一直覺得,一本好的書,應該能夠引領你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而《艽野塵夢(任乃強注釋本,精裝)》正是這樣一本讓我沉醉其中的書。任乃強先生的注釋,並非是枯燥乏味的學術條文,而是充滿人文關懷的解讀。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生動的史料,將那些深奧的古代文化和思想,化為觸手可及的知識。我常常會在閱讀中,因為一個精彩的注釋而發齣會心一笑,那種感覺就像是解開瞭一個長久以來心中的謎團。這本書的精裝設計,也為我的閱讀增添瞭不少儀式感。厚實的紙張,清晰的排版,以及典雅的封麵,都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細細品讀,反復研摩的書。我喜歡在安靜的午後,泡上一杯茶,然後翻開這本書,讓思緒隨著任乃強先生的文字,在曆史的長河中遨遊,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這次入手的《艽野塵夢(任乃強注釋本,精裝)》,可以說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注釋本可能會比較枯燥,但任乃強先生的解讀卻讓我耳目一新。他不僅僅是翻譯或解釋原文,更像是帶領讀者進行一次深入的文化溯源之旅。他對於一些詞語的來源、一些習俗的演變,都做瞭詳盡而又引人入勝的考證。我尤其喜歡他注釋中那種循循善誘的引導方式,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的裝幀也非常精美,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非常有質感,每一頁都散發著一種古樸而又典雅的氣息,讓人忍不住想要珍藏。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次與曆史的對話,一次與先賢的交流,我從中汲取的知識和感悟,是無法用言語來完全錶達的,總而言之,這是一次非常令人滿意和深刻的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