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经济学家论供给侧:20世纪80年代供给侧经济学研讨会会议纪要(引进版)

欧美经济学家论供给侧:20世纪80年代供给侧经济学研讨会会议纪要(引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米尔顿.弗里德曼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供给侧经济学
  • 欧美经济学
  • 经济政策
  • 经济思想史
  • 20世纪80年代
  • 会议纪要
  • 引进版
  • 学术著作
  • 政治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22757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5196
包装:软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亚特兰大美联储银行是美国中央银行体系的一部分,联邦储备银行是执行货币政策的机构,他们行使执行发行货币,代理国库,制定货币政策,管理金融等职能,盈余的50%以上上缴财政部,所以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每一家都是其所在地区的中央银行,储备银行可在其区内设立自己的分行。

本书是由美联储亚特兰大银行和埃默里大学法律与经济中心发起并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经济学研讨会的会议纪要,辑录了当时参会的著名的经济工作者和经济学学者的会议演讲,书中不乏各种精彩的经济学观点的激烈的讨论。供给侧经济学从兴起至今,在全球引起了广泛重视。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供给侧经济学的研究探究经济问题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本书译者文风幽默,整体语言通畅,较好地还原了原著的真实表达。


目录

总序/001

序言/001

嘉宾简介/001

引言

 小威廉·A.费克林(William A. Fickling, Jr.)/001

会议宗旨及概述

 威廉·F.福特(William F. Ford)/001

第一部分 增长型宏观经济的基础

会议主持人:亨利·G.曼尼(Henry G. Manne)

1 政府管理角度下的供给侧经济学

默里·韦登鲍姆(Murray L. Weidenbaum)/003

2 供给侧经济学的经验评价

迈克·伯斯金(Michael Boskin)/009

3 供给侧经济学是一场美国的文艺复兴吗?

杰克·坎普(Jack Kemp)/019

4 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大卫·I.梅瑟曼(David I. Meiselman)/031

5 供给侧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保罗·克雷格·罗伯茨(Paul Craig Roberts)/039

6 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我们自此走向何方?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042

第二部分 关于供给侧经济学的另一种观点

会议主持人:唐纳德·L.科赫(Donald L. Koch)

1 实现稳定且无通胀型经济增长的其他政策途径

劳伦斯·R.克莱因(Lawrence R. Klein)/055

2 货币总量在未来能否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

弗兰克·莫里斯(Frank Morris)/064

3 来自华尔街的观点

艾伦·C.勒纳(Alan C. Lerner)/077

4 金本位是供给侧经济学的一部分吗?

艾伦·雷诺兹(Alan Reynolds)/086

5 消除通胀的非渐进式措施

托马斯·J.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092

6 撒切尔经济政策是对供给侧经济学的一场实践?

大卫·洛马克斯(David Lomax)/099

7 供给侧经济学的概念基础

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124

8 赤字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鲁道夫·S.彭纳(Rudolph S. Penner)/141

第三部分 专门关于供给侧经济学的论文

会议主持人:罗伯特·E.凯勒赫(Robert E. Keleher)

1 通货膨胀与政府赤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小杰罗德·P.德威尔(Gerald P. Dwyer,Jr.)/157

2 我们的经济现在处于拉弗曲线的什么位置?从政治角度考虑的一些问题

詹姆斯·M.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德维特·R.李(Dwight R. Lee)/162

3 边际税率、避税以及里根政府的税收削减

詹姆斯·G.格沃特尼(James D. Gwartney)、理查德·斯特鲁普(Richard Stroup)/175

第四部分 落实供给学派经济政策

会议主持人: 威廉·F.福特(William F. Ford)

1 落实供给学派经济政策

诺曼·B.图尔(Norman B. Ture)/193

第五部分 媒体观点

会议主持人:唐纳德·L.科赫(Donald L. Koch)

1 里昂纳德·希尔克(Leonard Silk)/207

2 阿尔·F.埃巴尔(Al F. Ehrbar)/211

3 乔治·R.麦隆恩(Joe Melloan)/217

4 小马尔科姆·S.福布斯(Malcolm S. Forbes, Jr.)/220

第六部分 供给侧经济学中的政治观点

会议主持人:威廉·F.福特(William F. Ford)

1 关于政府支出的供给侧经济学

威廉·菲利普·格莱姆(William Philip Gramm)/229

2 供给学派经济政策的政治含义

纽特·金里奇(Newt Gingerich)/235

3 里根经济学中的货币主义因素

贝利尔·W.斯普林科(Beryl W. Sprinkel)/245

4 “20世纪80年代供给侧经济学研讨会”与会人名册/253

参考文献精选/261


前言/序言

想要顺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会涉及许多重要方面,例如:产能利用率的调节,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要素配置扭曲的矫正,简政放权、减税降成本的具体落实,等等。显然,这是一项规模庞大且各环节关系错综复杂的系统性改革工程,另外,还必然会与经济增速、通胀水平、贸易差额、就业情况以及社会稳定等硬指标存在密切联系。在这一背景下,从理论角度,便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成熟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从实践角度,也需要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借鉴,通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

  总体来看,经济发展存在其阶段性与规律性,而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是其主旋律。供给经济学正是针对这一矛盾,从供给侧入手,系统阐述经济失衡矛盾产生的根源及应采取的政策措施的西方重要经济学流派。作为20世纪70年代初才于美国出现的经济学“少壮派”,却已经在美国里根执政时期、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大显身手,为其摆脱经济发展困境、重新注入发展动力,实现当时这些国家经济的二次腾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供给经济学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当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而传统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失灵时,自然会促使有社会担当的经济学家、知识精英去重新审视问题的本质,探索全新的解决手段,其中就不乏阿瑟·拉弗、万尼斯基、马丁·费尔德斯坦等代表性人物,也形成了一批诸如“拉弗曲线”的经典思想。

  供给经济学的核心要义可以归纳为:(1)经济失衡的原因在于产能利用率与有效供给不足,且两者的提升并不会造成通胀、阻碍经济发展;(2)应采取特定的减税政策,降低经济部门与劳动者的生产经营与纳税成本,为其注入经济活力;(3)应减少政府干预,即简政放权,促进自由市场竞争;(4)萨伊定律,即供给能自行创造需求是有效的,仍应注重对经济的供给端调节。如此看来,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供给经济学无疑能为我国此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思想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此次精心筹划推出的“西方供给侧经济学译丛”,准确把握住了中央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需求,精准对接了中央顶层设计在学术层面的要求。

  此套译丛包含6本供给经济学派代表性学者的重要著作:其一,对供给经济学理论体系做出了完整介绍,并注重阐述其思想要点;其二,回顾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供给侧改革进程及曾面临的问题,以借鉴其宝贵经验;其三,以专题形式对供给侧改革中的关键抓手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深入探讨;其四,鉴于此轮改革中金融资本供给端的重要性,专选著作对此方面进行了分析。



欧美经济学家论供给侧:20世纪80年代供给侧经济学研讨会会议纪要(引进版) 图书简介 本书汇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关于供给侧经济学(Supply-Side Economics)的顶尖学者们在一次重要国际研讨会上的深入探讨与思想碰撞的原始记录。它并非对供给侧理论的通俗解读或后续的评价性著作,而是一份忠实、详尽的会议纪要,记录了当时美国和欧洲主要经济学派,特别是对里根政府经济政策产生深远影响的供给侧学派的原始辩论、核心论点、模型构建与数据分析的现场实况。 一、 时代的背景与议题的聚焦 1980年代是全球经济经历结构性转变的十年,高通胀与高失业并存的“滞胀”局面尚未完全消退,传统凯恩斯主义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以减税、放松管制和货币稳定为核心的供给侧经济学思潮开始占据主流话语权。本次研讨会正是在这种宏观经济思潮的转折点上召开,其核心议题紧密围绕供给侧理论的基石展开:生产要素的激励效应、税率与劳动供给、储蓄、投资以及经济增长潜力(Potential Output)的测算与政策含义。 二、 核心参与者的原始观点呈现 会议纪要详尽记录了与会顶尖经济学家的原始发言和相互诘问。这些记录呈现了供给侧理论体系内部的细微差异和外部挑战者的尖锐质疑。 1. 供给侧理论的奠基性陈述: 与会的重要理论家们系统阐述了他们的模型框架,特别是对拉弗曲线(Laffer Curve)在理论和实证上的适用边界进行了探讨。记录中包含了关于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对工作、储蓄和风险投资决策影响的计量经济学估计的早期版本。例如,某位关键发言者详细展示了其团队如何通过微观模拟来预测联邦个人所得税率下调对劳动参与率的预期影响,这份纪要保留了原始的假设条件和初步的回归结果,对于研究者理解其理论的“首发版本”极具价值。 2. 货币与财政政策的交锋: 供给侧学派强调财政政策(减税)的长期激励作用,但与会的货币学派代表则聚焦于通货膨胀的控制。会议记录展示了双方在“税收效应”与“货币稳定”的优先级上的激烈辩论。特别是,关于1981-1982年美国经济衰退期间,供给侧减税政策的实际效果(是否被紧缩的货币政策所抵消)的初期争论,均被完整收录。这些对话揭示了政策制定者在实践中如何平衡供给侧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的宏观稳定需求。 3. 生产力与监管的讨论: 会议的另一重要板块关注生产率的长期增长问题。与会者不仅讨论了减税对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还深入分析了放松特定行业(如能源、金融)监管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的预期贡献。这些讨论往往涉及跨学科的视角,将经济学理论与产业政策的实际操作风险联系起来。 三、 纪要的原始性与学术价值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会议纪要”的性质。它不包含后世的批判、回顾或修正性的脚注和导读。读者将直接面对: 原始数据与模型设定: 记录了当时经济学家用于支撑其论点的具体时间序列、估计方程的初步形式,以及他们所依据的宏观经济数据集(例如,对“非工作时间”或“非正式经济”活动的早期估算尝试)。 即时问答环节的火花: 纪要保留了提问者对报告者论点的直接挑战。这些即时的、未经修饰的交流,展现了当时学术界对新理论的接受程度、存在的知识盲区以及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术语的早期界定: 在供给侧理论形成初期,许多核心术语的定义尚不完全统一。通过阅读会议记录,可以清晰地追溯到“税收扭曲(Tax Distortions)”、“有效税率”等关键概念在80年代初期的精确界定和应用语境。 四、 谁应阅读本书? 本书并非为初学者准备的入门读物。它是一份面向特定学术读者的珍贵档案: 1. 宏观经济史研究者: 欲重建1980年代政策辩论原貌,理解供给侧经济学如何从边缘走向主流的学者。 2. 税收经济学家: 对边际税率弹性进行计量研究或比较不同税制改革历史影响的研究人员。 3. 经济思想史学者: 关注特定时代经济学派的形成、传播与受政治环境影响的演变过程。 通过这份未被后期修饰的原始会议记录,读者得以深入剖析一代顶尖经济学家在面对“滞胀”挑战时,是如何构建、辩护并试图将他们的供给侧理论付诸实践的复杂思想图景。本书是理解现代财政政策和激励理论发展脉络中,一个关键历史节点的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复古,深棕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书名,散发出一种厚重而学术的气息。我一直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史很感兴趣,尤其是像供给侧经济学这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起巨大争议和深刻影响的学派。这本书的标题直截了当地点明了内容——“欧美经济学家论供给侧”,并且强调了“20世纪80年代供给侧经济学研讨会会议纪要”,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始性充满了期待。 我设想这本书会收录当时欧美顶尖经济学家的发言和讨论,可能会有对供给侧经济学理论的开创性阐述,比如拉弗曲线、减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核心观点。同时,我也期待能看到不同学派经济学家之间的激烈辩论,那些不同意见的碰撞,或许更能展现出供给侧经济学在当时所面临的挑战和争议。书中可能还会涉及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比如当时全球经济面临的滞胀问题,以及供给侧经济学作为一种“解药”出现的逻辑。 如果这本书的内容真实如我所想,那么它将是研究20世纪80年代经济思潮变迁的珍贵史料。我会特别关注那些在当时看似激进的观点,放到今天来看是否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或者是否已经演变出了新的形式。而且,作为“引进版”,我也好奇译文的质量如何,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汁原味的学术思想,以及编辑团队是否在引进过程中做了必要的注释和梳理,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复杂的经济学历史。这本书的厚度也暗示着内容的丰富性,我希望它能成为我书架上关于宏观经济学史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评分

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从一种“案例研究”的角度出发。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滞胀。在这个背景下,供给侧经济学作为一种颠覆性的理论应运而生,试图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本书作为当时的研讨会纪要,我相信它一定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供给侧经济学是如何从理论萌芽走向政策实践的。 我尤其想知道,在那些学术会议的讨论中,经济学家们是如何将抽象的经济理论与当时的具体经济现象联系起来的。例如,他们是如何论证减税能够刺激投资和生产的?他们是否会考虑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在减税政策下的不同反应?书中是否会探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供给侧改革中的配合问题?这些细节的梳理,将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供给侧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另外,一本好的会议纪要,除了记录发言,还应该能够体现出思想的碰撞和演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经济学家们是如何就一些关键问题展开辩论的,他们的论据是什么,他们的逻辑有多严谨。这种辩论的过程,往往比单纯的理论阐述更能展现出经济学思想的活力和深度。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观点,甚至是预见到一些供给侧改革可能带来的长期后果,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更不可估量了。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源于我对经济发展史的强烈好奇。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而供给侧经济学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思潮之一。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充满了遐想,它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那个历史时刻的窗户。 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展现出,当时西方世界的经济学家们是如何理解“供给”这个概念的。它是否仅仅指的是生产能力,还是包含了技术创新、劳动力素质、制度环境等更广泛的范畴?那些重要的经济学家,比如亚当·斯密、凯恩斯等人的理论,在供给侧经济学的讨论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书中是否会对比分析不同经济学家对供给侧理论的解读差异,以及他们提出的具体政策建议? 我对于具体的政策细节也非常感兴趣。例如,在减税方面,不同经济学家是否会提出不同幅度的减税、不同税种的减税建议?在放松管制方面,他们会聚焦于哪些具体的行业或领域?更重要的是,这些理论是如何被转化为实际政策的?书中是否会记录下那些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之间的互动,以及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量? 这本书,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会议记录,更是一部经济思想史的缩影,一次对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学界智慧的汇聚。它应该能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供给侧经济学会在当时兴起,又为何会在之后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评分

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仿佛预见到了一场思想的盛宴。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经济学界,正值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而供给侧经济学作为一股强劲的新思潮,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这本书作为当时的会议纪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这场思想革命的绝佳机会。 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供给侧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框架。不仅仅是简单的“减税刺激增长”这样的口号,而是希望看到经济学家们是如何从微观经济行为出发,构建出宏观经济效应的。比如,他们是如何论证税率变化对劳动供给、储蓄和投资决策的影响的?书中是否会引用具体的模型和数据来支撑这些论点? 更令我着迷的是,我想了解当时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供给侧经济学的。是全盘接受,还是有所保留?是否有来自货币学派、新制度经济学等其他重要学派的经济学家,在会议上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或独到的见解?这种思想的碰撞,往往更能激发出深刻的洞见。 我还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反映出,供给侧经济学在当时是如何被应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例如,在面对高通胀、高失业率等问题时,供给侧经济学的拥护者们是如何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的?这些建议是否会涉及到劳动力市场改革、产业政策调整、创新激励等多个层面?这本书,我相信它能为我们理解现代经济政策的演进,提供一个宝贵的历史视角。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一种穿越时空的学术氛围所吸引。仿佛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80年代,听着来自大西洋两岸最聪明的头脑们,围绕着“供给侧”这个当时炙手可热的概念,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思想交锋。我特别想知道,那些在电视上、报纸上听过无数次的经济学家的名字,在那个更纯粹的学术场合,是如何阐述他们的观点,如何回应质疑的。 书中是否会详细解读里根政府和撒切尔夫人政府时期那些备受瞩目的经济政策?那些削减税收、放松管制的“供给侧革命”究竟是如何被理论化的?我想看的是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数据分析,是模型构建,而不仅仅是口号式的宣扬。尤其是那些在后来被证明是正确或错误的论断,如果在当时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书中是否会留存这些深刻的预见? 我还会仔细研读那些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经济学家的发言。比如,那些信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会如何从他们的理论框架出发,去批判供给侧经济学?而那些早期的新古典主义者,又会在哪些方面与供给侧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产生共鸣或分歧?这种多角度的审视,才更能帮助我们全面理解供给侧经济学在当时的学术版图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它所引发的深层次的经济学范式转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