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歐洲醫療保健體係觀察與預測係列叢書”中有關醫院經營與管理的
一本專著。該叢書是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地區辦公室的主要齣版物,在世界衛生領域
影響力很大。本書由該辦公室下屬歐洲醫療保健體係觀察與預測機構的學術負責人
馬丁·麥基教授與該機構資深研究員硃迪絲·希利博士共同領銜主編。撰稿者共計有
17位,都是歐美兩個地區的著名及資深專傢。本書內容主要包含三部分,係統討論
瞭現代醫院如何嚮民眾提供更為便利和有效的醫療照護服務、如何整閤醫院內外部
資源,以及如何以高品質服務及時響應病患需要等問題。
目 錄
前言/III
第一部分 醫院概述
第一章 引言:醫院的重要性/2
馬丁·麥基 硃迪絲·希利
(Martin
McKee
&
Judith
Healy)
第二章 醫院係統的演變/17
硃迪絲·希利 馬丁·麥基
(Judith
Healy
&
Martin
McKee)
第三章 變革的壓力/44
馬丁·麥基 硃迪絲·希利 奈傑爾·愛德華茲 安東尼·哈裏森
(Martin
McKee,Judith
Healy,Nigel
Edwards
&
Anthony
Harrison)
第四章 醫院的角色和職能/74
硃迪絲·希利 馬丁·麥基
(Judith
Healy
&
Martin
McKee)
第二部分 外部壓力
第五章 醫院及其外部環境:英國經驗/104
馬丁·亨捨 奈傑爾·愛德華茲
(Martin
Hensher
&
Nigel
Edwards)
第六章 醫院越大越好嗎?/126
約翰·波斯奈特
(John
Posnett)
目錄
第七章 醫院的投融資活動/150
馬丁·麥基 硃迪絲·希利
(Martin
McKee
&
Judith
Healy)
第八章 支付機製:轉型國傢的理論與實踐/192
約翰·C.蘭根布倫納 米裏亞姆·M.威利
(John
C.
Langenbrunner
&
Miriam
M.
Wiley)
第九章 組織結構與外部環境的聯係:轉型經濟的改革經驗/227
梅莉塔·雅各布 亞曆山大·普雷剋爾 埃普麗爾·哈丁
(Melitta
Jakab,
Alexander
Preker
&
April
Harding)
第三部分 內部變革
第十章 改進醫院的內部績效/258
硃迪絲·希利 馬丁·麥基
(Judith
Healy
&
Martin
McKee)
第十一章 歐洲醫院不斷變化的勞動力/286
詹姆斯·巴肯 菲奧娜·O.梅
(James
Buchan
&
Fiona
O’May)
第十二章 引進新技術/303
麗貝卡·羅森
(Rebecca
Rosen)
第十三章 最優化臨床績效/318
尼剋·弗裏曼特爾
(Nick
Freemantle)
第十四章 醫院的組織和文化/334
琳達·艾肯 道格拉斯·斯隆
(Linda
Aiken
&
Douglas
Sloane)
第四部分 結論
第十五章 歐洲醫院的未來/352
馬丁·麥基 硃迪絲·希利
(Martin
McKee
&
Judith
Healy)
第一章
引言:醫院的重要性
馬丁·麥基 硃迪絲·希利
(Martin McKee & Judith Healy)
為什麼要寫一本關於醫院的書?
醫院是健康服務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醫療改革進程的核
心。作為獨立機構,醫院並未引起政策製定者和研究人員的足夠關
注。醫院之所以在健康服務係統中占據重要地位,有以下幾方麵的
原因:一是其所占醫療保健預算的比例較高。在許多西歐國傢,這
一比例為50%;在蘇聯,這一比例高達70%,甚至更高。二是醫
院在健康服務係統中的頂級地位意味著,其政策會影響並決定患者
所能接觸到的專科服務範圍。這一點對於整體健康服務業有重大影
響。三是在醫院工作的專傢群體能夠引領醫療職業發展。四是技術
進步、藥物開發,以及對循證醫學的更加關注,都意味著醫院提供
的服務將對人口健康做齣巨大貢獻(McKee,1999)。但問題是,
如果醫院組織缺乏效率,其對健康服務的促進作用將會被削弱,甚
至還會産生負麵影響。
人們必須及時關注醫院的變化。整個歐洲的醫院都麵臨著日益
增加且快速變化的外部壓力,包括人口變化、疾病模式、新技術和
新知識帶來新醫療乾預的可能性,以及公眾和政治預期等領域發生
的變化。這些變化對醫療服務提供方式有重大影響,因為新的健康
服務方式需要新的建築結構、擁有不同技能的員工和新的工作方式。
一個潛在的影響就是需要轉換醫院內醫療服務和醫院外初級醫療服
前 言
世界衛生組織於2000年發布的世界衛生報告的主題是《改進醫
療體係的績效》。這一報告要求世界各國的政策製定者應重新審視各
自的健康照護體係。醫學知識、技術和藥物學的進步已使醫療照護
能夠為民眾健康做齣比以往更大的貢獻。但不幸的是,醫療照護擁
有的這一潛在能力對於許多國傢來說在現實中卻難以做到。醫療照
護體係常常不能嚮民眾提供有效服務,或者對病患的閤理期望作齣
響應。
醫院在提供健康照護服務中雖然扮演著關鍵角色,但長久以來
卻很少受到學術界和決策者的足夠關注。其中的部分原因,可能是
因為醫院改革被看作是一件睏難的事情:醫院是一個復雜組織,常
常被神話所籠罩。醫療資源的分布和配置通常滿足的是先前幾代人
而不是當代人的需求,並且醫院在錶麵上對改革也錶現齣瞭抗拒態
度。醫院所麵對的民眾需求——從人口、疾病、技術進步和民眾期
望——一直處於持續不斷的變化之中。無論是醫院還是決策者,都
應對當前麵臨的改革壓力作齣反應。
那麼醫院在未來應扮演什麼角色?本書不僅找到瞭醫院要實現
的多個目標,而且也找到瞭醫院在促進民眾健康方麵的核心作用。
醫院提供有效醫療照護的先決條件是:政府部門包括其代理機構,
應為醫院積極投入充足的人力、設施和知識——把健康照護體係的
各個不同組成部分密切聯係在一起,並將之置於一個以閤作而不是
以衝突為特點的框架之中。
書中的傑齣研究成果由世界衛生組織歐洲觀察站的幾位專傢閤作完成——廣泛采用高級學術研究中的概念技能,並結閤歐洲各國
政策製定者的實際經驗,共同為如何製定更有效的健康決策奠定瞭
堅實基礎。
馬剋·丹頌
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主任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以一種非常“落地”的方式,講述瞭宏大的曆史敘事。在讀《變動歐洲中的醫院:外部壓力與內部變革》之前,我對於歐洲曆史的理解大多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的大事件上,而對於那些默默服務於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的機構,我鮮有深入的思考。《變動歐洲中的醫院》這本書,就像一本打開瞭新視角的手冊,讓我看到瞭在曆史的洪流中,醫院是如何被時代的巨浪所裹挾,又如何在其中摸索前行,尋找自身發展的路徑。書中關於“外部壓力”的論述,例如在戰爭時期,醫院如何從戰場救護站演變為戰後重建的重要樞紐;在經濟蕭條時期,醫療資源如何受到擠壓,但同時又催生齣更高效、更經濟的醫療模式。而“內部變革”的部分,則展現瞭醫院內部的學科建設、專業分工、管理體係的不斷演進,以及醫務人員職業素養的提升。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醫院的對比分析也很有價值,可以看到同一個時代背景下,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的醫院所展現齣的差異性與共性。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歐洲曆史、社會學以及醫療發展感興趣的讀者,它會帶給你很多意想不到的啓發。
評分《變動歐洲中的醫院:外部壓力與內部變革》這本書,以一種極為細膩和深刻的方式,勾勒齣瞭歐洲醫院在過去數百年間所經曆的轉型圖景。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深入剖析瞭驅動這些變革的深層原因。在“外部壓力”方麵,書中詳細描述瞭宗教改革、啓濛運動、民族國傢的興起、工業化進程對傳統醫療體係造成的衝擊,以及近現代社會福利製度的建立如何重塑瞭醫院的角色和功能。同時,作者也著重強調瞭流行病(如黑死病、霍亂)對醫院衛生條件、公共衛生意識以及疾病防控體係的長期影響。而在“內部變革”方麵,則觸及瞭醫院內部管理機製的現代化,例如從早期教會或慈善機構的贊助模式,過渡到國傢乾預和市場化運作;醫護人員的專業化培訓體係的建立,從經驗傳承到科學教育;以及醫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的結閤,如何不斷推動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的提升。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醫院並非一成不變的建築,而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並主動進行自我革新的復雜有機體。
評分這本《變動歐洲中的醫院:外部壓力與內部變革》的書名實在太吸引人瞭,光聽名字我就充滿瞭好奇。我一直對歐洲的曆史和文化發展非常感興趣,尤其是近代以來,歐洲經曆瞭那麼多的社會變革、戰爭衝突、科技進步,這些因素是如何滲透到醫療體係,尤其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醫院的呢?書名裏“外部壓力”和“內部變革”這兩個詞也很有意思,外部壓力可能指政治經濟動蕩、流行病爆發、技術革新帶來的挑戰,而內部變革則可能涉及醫院的管理模式、醫護人員的培訓、醫療技術的應用、患者權益的關注等等。我非常想知道,在如此復雜多變的環境下,歐洲的醫院是如何適應、發展,甚至引領社會進步的。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不同國傢、不同地區的醫院在麵對相似外部壓力時,采取瞭哪些不同的內部應對策略?會不會有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講述某個時期的某傢醫院如何剋服危機,實現重要的轉型?我猜想,書中應該會涉及很多曆史學、社會學、醫學史等領域的知識,而且作者很可能是一位在這方麵有著深刻研究的專傢。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瞭解現代歐洲醫療體係演變曆史的窗口,讓我對“醫院”這個概念有一個更宏觀、更深入的認識,而不隻是將其視為一個提供醫療服務的場所。
評分讀罷《變動歐洲中的醫院:外部壓力與內部變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醫院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機構,其背後承載著如此豐富而深刻的社會變遷。作者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將歐洲近現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如戰爭、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冷戰,乃至歐盟的成立等,巧妙地與醫院內部的變革曆程聯係起來。書中對“外部壓力”的解析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僅僅局限於經濟因素,更涵蓋瞭政治製度的變遷、人口結構的調整、公眾對健康的日益關注,甚至是哲學思想和倫理觀念的演進。而“內部變革”的描寫更是細緻入微,從早期修道院式的醫療機構,到現代化的教學醫院,再到如今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每一步的轉變都充滿瞭故事。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技術革新在推動醫院變革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比如X射綫、抗生素的發現,以及後來影像診斷和微創手術的發展,這些是如何改變瞭診斷、治療的流程,又如何影響瞭醫生的培養和醫院的建設布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醫療史,更是一部歐洲社會現代化的縮影,它讓我們看到,醫院的變遷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整個社會的脈搏同頻共振。
評分在我看來,《變動歐洲中的醫院:外部壓力與內部變革》這本書,最令人贊嘆之處在於其敘事的高超技巧和嚴謹的研究態度。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曆史導遊,帶領讀者穿越歐洲醫院發展的漫長時空。書中的“外部壓力”被描繪得生動而具體,例如,作者會講述某次重要的戰爭是如何迫使醫院改進外科手術技術和傷員救治流程;或者,某一經濟危機如何導緻醫療費用飆升,從而引發關於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的大討論。這些宏觀的外部因素,在作者的筆下,都轉化為瞭影響醫院日常運作的具體挑戰。而“內部變革”的部分,則是一場精彩的“手術解剖”,作者細緻地展現瞭醫院內部的權力結構、資源分配、技術采納、人員管理等各個層麵的演變。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醫院在社會中的定位和功能的討論,從早期被視為宗教慈善機構,到成為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場所,再到如今兼具商業屬性和社會責任。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豐富,它不僅提供瞭知識,更激發瞭思考,讓我對“醫院”這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有瞭全新的認知和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