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鏡花緣》
1.忠實原著:原貌呈現清嘉慶二十三年李汝珍親自監刻的定本,完整收錄100迴,全新精校典藏。
2.通俗易懂:全書共132個注釋,解釋生僻字詞,隨文掌握注釋,掃清閱讀障礙。
3.精編附錄:收錄書中主人公遊曆的33個奇幻國傢特點大全,隨看隨查,便於閱讀。
4.插畫精美:精彩呈現全新精美拉頁大圖,演繹光怪陸離的古風異想世界。
5.裝幀現代:字體排版疏朗,環保輕型紙鎖綫裝訂,既護眼又輕便,適閤閱讀收藏。
《儒林外史》
1.名傢作序:特邀當代著名作傢魯羊親撰序文,獨特視角解讀《儒林外史》,拓寬讀者思路。
2.忠實原著:以清嘉慶八年臥閑草堂善本為底本,完整收錄56迴,全新精校典藏。
3.通俗易懂:全書共294個注釋,解釋生僻字詞,隨文掌握注釋,掃清閱讀障礙。
4.插畫精美:突破性收錄國內新銳插畫師6幅全新絕美古風插畫,古典與現代風格交織完美。
5.裝幀現代:版式舒簡流暢,內文紙采用70g輕型紙,適閤閱讀收藏。
《老殘遊記》
1.世紀經典:一個世紀以來,《老殘遊記》中文印行版本多達186種,並被譯成8國語言在海外廣為流傳。
2.精美插圖:收錄精美手繪插圖,大氣呈現中華大地山水風貌。
3.精校精編:依據1906年天津《日日新聞》善本為底本勘校,全新精校典藏。
4.裝幀現代:精心設計文字版式,版式舒朗,設計精美,便於閱讀收藏。
內容簡介
《鏡花緣》
一部激發想象力的中國古代奇幻小說巨著
本書前四十迴,講述纔子唐敖官場失意,海外遊曆的冒險故事,跟隨主人公的腳步,您將遊曆小人國、大人國、女兒國、黑齒國、無腸國等四十多個奇城異國,目睹奇風異俗、奇人異事、奇花異果、奇鳥怪獸。
本書後六十迴,講述唐敖之女唐小山,原為百花仙子,因百花被女皇武則天強令寒鼕開放,違法天條,被貶下凡。唐小山涉海尋父,途中結識瞭九十九位花仙子轉世的纔女,然而,她們的命運並不在自己手中……
本書問世兩百多年來,流傳海內外,被譽為小說版《山海經》。
《儒林外史》
一部寫透中國古代官場的百科全書式小說:
執金杯飲酒的狂狷儒士,隻身逃婚的叛逆纔女,酷愛男風的名門基友,隱居山林的真儒賢人,死磕科考的哭號童生,招搖撞騙的冒牌詩人,勸女殉夫的禮教狂徒,從淳樸上進的孝子變為貪婪虛僞的卑鄙之徒……
全書有名有姓的人物多達九十多位,一張張麵孔似曾相識,一個個故事獨立又精彩,讀起來輕鬆暢快,猶如身臨其境。
《老殘遊記》
一部講透中國官場規則、潛規則的傳世經典小說
本書主人公老殘,不入仕途,浪跡江湖,憑藉醫術糊口,遊走中華大地,看似跌宕麯摺的遊曆,實則是潛入官場內部的冒險。
老殘一路走,一路看,茫茫官場,蕓蕓百官,玉賢、剛弼等“清官”的真實麵目、官場晉升的手段和細節,一一浮齣水麵,讀來不寒而栗;中國傳統官場文化中的規則與潛規則,再無任何遮掩!
本書問世百年,贏得“中國近一百年內無此小說”之盛贊,更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
作者簡介
《鏡花緣》
李汝珍(約1763—1830)
清代小說傢,字鬆石,號鬆石道人,祖籍直隸大興(今北京)。生性詼諧,疾惡如仇,精通文學、音韻、圍棋等。二十歲隨兄宦遊,遷居闆浦,娶妻生子,在此地生活大半生,期間去河南做過小官。中年後自感仕途不暢,潛心讀書寫作,曆時三十年,寫成曠世奇書《鏡花緣》,初版在蘇州刊刻問世,迅速風靡坊間。
《儒林外史》
吳敬梓(1701-1754)
清代小說傢。
生於安徽全椒的科舉世傢,自幼博覽群書,善作詩文辭賦。18歲考取秀纔。21歲時傢道中落,目睹官場鬥爭險惡、親曆傢族爭産風波。
33歲時移居南京,賣文為生。數次參加科考,名落孫山。35歲潛心寫作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曆時十年終於完稿。54歲時逝於揚州。
鬍適自稱是十分敬重吳敬梓先生的“吳迷”,魯迅稱他是曹雪芹外“偉大”的古典作傢。
《儒林外史》至今深受讀者喜愛。
《老殘遊記》
劉鶚(1857——1909)
字鐵雲,號老殘,彆署鴻都百煉生。
晚清小說傢,祖籍江蘇丹徒。雖齣身官宦傢庭,卻不喜科場文字,曠達放浪不拘禮法。
24歲,於揚州拜從太古學派李光昕為師。
31歲,在上海開設石昌書局,為中國石印之始。
32歲至39歲,幫辦治黃工程成績顯著,保薦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41歲,任籌采山西礦産經理。
44歲,八國聯軍侵華,劉鶚攜資從沙俄手中購得太倉儲粟以賑災民。
52歲,清廷以“私售倉粟”罪將其充軍新疆。
53歲,病逝於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
所著《鐵雲藏龜》為我國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
《老殘遊記》為其代錶作,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鏡花緣》
我幼年時候所尤為喜歡的是《鏡花緣》。林之洋的冒險,大傢都是賞識的,但是我所愛的是多九公,因為他能識得一切的奇事和異物。
——周作人
熔幻想小說、曆史小說、諷刺小說和遊記小說於一爐的傑作。
——漢學傢費施曼
此書誌怪卻華美,便是《魔戒》中塑造的世界也差瞭三分。
——豆瓣網友
《鏡花緣》裏的女兒國一段是永遠不朽的文學。
——鬍適
《儒林外史》
吳敬梓撰寫的反映他所處時代現實生活的小說《儒林外史》,是一部傑齣的諷刺文學作品。這部小說以封建社會的一個浪蕩公子為中心, 把許多故事貫串起來,不論對故事情節和人物性格的描繪,都遠遠超過瞭前人。
——英國大百科全書
《儒林外史》 是一部優秀的諷刺小說,它由一個個生動的短篇故事組成。作者吳敬梓具有深厚的文學修養,他通過小說尖銳地諷刺瞭由於官吏的僵化而造成的極端腐敗的社會,這個社會充滿瞭虛僞和齣賣靈魂的人物。
——法國的拉魯斯大百科全書
《儒林外史》嘲世諷俗之真摯味,給讀者一種深刻的印象,書捲之氣,盎然浮動,無與倫比,所以當然應與《紅樓》並列作為小說之雙璧。
——日本著名漢學傢,國立山口大學教授。
中國古典小說包括《紅樓夢》在內,難得如《儒林外史》寫齣的白話那麼純粹,而能代錶中國人的語言。
——著名學者、中國文學研究傢夏誌清
這是真自由,真平等,——這是我們安徽的一個大文豪吳敬梓想要造成的社會心理。
——著名學者鬍適
變化多而趣味濃,在中國曆來作諷刺小說者,再沒有比它更好的瞭。
——著名學者魯迅
吳敬梓惜墨如金,從不作冗長的描述。書中人物眾多,各有特性,作者隻講一個小故事,或用短短幾句話,活脫脫一個人就仿佛站在我們眼前,栩栩如生。
——著名學者季羨林
這本書告訴我們,世界如此庸俗,如此低級,身為人類已經沒有自戀和抒情的餘地。要命的是,它的每一句話,都準確到令人魂飛魄散。
——中國先鋒標杆作傢魯羊
漢語文化當中有一種樂、趣,所以在從古至今一直有滑稽、詼諧、風趣,這個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學傳統。在漢語文學當中這方麵的代錶作應該是《儒林外史》。
——獲得美國國傢圖書奬華人作傢哈金
《老殘遊記》
中國近一百年內無此小說。
——嚴復
敘景狀物,時有可觀,作者信仰,並見於內。
——魯迅
我平生所見,有清一代的奇纔、異人、你們沒法框他的人,我佩服的隻有兩個人:前有曹雪芹,後有劉鐵雲!
——周汝昌
隻有精細的觀察能供給這種描寫的底子;隻有樸素新鮮的活文字能供給這種描寫的工具。
——鬍適
文字之機趣,描寫之生動,有眼人自會辨彆。
——林語堂
《老殘遊記》是‘近乎革命式的成就’。
——夏誌清
清末有一冊《老殘遊記》……劉鄂信筆寫來,有一種很特殊的誠懇在裏麵。
——阿城
這本書是古老的中國文明在其衰落之前的zui後一篇偉大的贊歌。
——普實剋
目錄
《鏡花緣》
第一迴 女魁星北半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第二迴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 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第三迴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 駱主簿修書寄良友
第四迴 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
第五迴 俏宮娥戲誇金盞草 武太後怒貶牡丹花
第六迴 眾宰承宣遊上苑 百花獲譴降紅塵
第七迴 小纔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
第八迴 棄囂塵結伴遊寰海 覓勝跡窮蹤越遠山
第九迴 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硃草入聖超凡
第十迴 誅大蟲佳人施藥箭 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第十一迴 觀雅化閑遊君子邦 慕仁風誤入良臣府
第十二迴 雙宰輔暢談俗弊 兩書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迴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
第十四迴 談壽夭道經聶耳 論窮通路齣無腸
第十五迴 喜相逢師生談故舊 巧遇閤賓主結新親
第十六迴 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發翁傲慢談文
第十七迴 因字聲粗談切韻 聞雁唳細問來賓
第十八迴 闢清談幼女講義經 發至論書生尊孟子
第十九迴 受女辱潛逃黑齒邦 觀民風聯步小人國
第二十迴 丹桂岩山雞舞鏡 碧梧嶺孔雀開屏
第二十一迴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
第二十二迴 遇白民儒士聽奇文 觀藥獸武夫發妙論
第二十三迴 說酸話酒保咬文 講迂談腐儒嚼字
第二十四迴 唐探花酒樓聞善政 徐公子茶肆敘衷情
第二十五迴 越危垣潛齣淑士關 登麯岸閑遊兩麵國
第二十六迴 遇強梁義女懷德 遭大厄靈魚報恩
第二十七迴 觀奇形路過翼民郡 談異相道齣豕喙鄉
第二十八迴 老書生仗義舞龍泉 小美女銜恩脫虎穴
第二十九迴 服妙藥幼子迴春 傳奇方老翁濟世
第三十迴 覓蠅頭林郎貨禽鳥 因恙體枝女作螟蛉
第三十一迴 談字母妙語指迷團 看花燈戲言猜啞謎
第三十二迴 訪籌算暢遊智佳國 觀艷妝閑步女兒鄉
第三十三迴 粉麵郎纏足受睏 長須女玩股垂情
第三十四迴 觀麗人女主定吉期 訪良友老翁得凶信
第三十五迴 現紅鸞林貴圮應課 揭黃榜唐義士治河
第三十六迴 佳人喜做東床婿 壯士愁為舉案妻
第三十七迴 新貴妃返本為男 舊儲子還原作女
第三十八迴 步玉橋茂林觀鳳舞 穿金戶寶殿聽鸞歌
第三十九迴 軒轅國諸王祝壽 蓬萊島二老遊山
第四十迴 入仙山撒手棄凡塵 走瀚海牽腸歸故土
第四十一迴 觀奇圖喜遇佳文 述禦旨欣逢盛典
第四十二迴 開女試太後頒恩詔 篤親情佳人盼好音
第四十三迴 因遊戲仙猿露意 念劬勞孝女傷懷
第四十四迴 小孝女嶺上訪紅蕖 老道姑舟中獻瑞草
第四十五迴 君子國海中逢水怪 丈夫邦嶺下遇山精
第四十六迴 施慈悲仙子降妖 發慷慨儲君結伴
第四十七迴 水月村樵夫寄信 鏡花嶺孝女尋親
第四十八迴 睹碑記默喻仙機 觀圖章微明妙旨
第四十九迴 泣紅亭書葉傳佳話 流翠浦搴裳覓舊蹤
第五十迴 遇難成祥馬能伏虎 逢凶化吉婦可降夫
第五十一迴 走窮途孝女絕糧 得生路仙姑獻稻
第五十二迴 談春鞦胸羅錦綉 講禮製口吐珠璣
第五十三迴 論前朝數語分南北 書舊史揮毫貫古今
第五十四迴 通智慧白猿竊書 顯奇能紅女傳信
第五十五迴 田氏女細談妙劑 洛傢娃默禱靈簽
第五十六迴 詣芳鄰姑嫂巧遇 遊瀚海主僕重逢
第五十七迴 讀血書傷情思舊友 聞凶信仗義訪良朋
第五十八迴 史將軍隴右失機 宰少女途中得勝
第五十九迴 洛公子山中避難 史英豪嶺下招兵
第六十迴 熊大郎途中失要犯 燕小姐堂上宴嘉賓
第六十一迴 小纔女亭內品茶 老總兵園中留客
第六十二迴 綠香園四美巧相逢 紅文館群芳小聚會
第六十三迴 論科場眾女談果報 誤考試十美具公呈
第六十四迴 賭石硯舅甥鬥趣 猜燈謎姐妹陶情
第六十五迴 盼佳音虔心問蔔 預盛典奉命掄纔
第六十六迴 藉飛車國王訪儲子 放黃榜太後考閨纔
第六十七迴 小纔女卞府謁師 老國舅黃門進錶
第六十八迴 受榮封三孤膺敕命 奉寵召眾美赴華筵
第六十九迴 百花大聚宗伯府 眾美初臨晚芳園
第七十迴 述奇形蠶繭當小帽 談異域酒壇作煙壺
第七十一迴 觸舊事神往泣紅亭 聯新交情深凝翠館
第七十二迴 古桐颱五美撫瑤琴 白□亭八女寫春扇
第七十三迴 看圍棋姚姝談弈譜 觀馬吊孟女講牌經
第七十四迴 打雙陸嘉言述前賢 下象棋諧語談故事
第七十五迴 弄新聲水榭吹簫 隱俏體紗窗聽課
第七十六迴 講六壬花前闡妙旨 觀四課牖下竊真傳
第七十七迴 鬥百草全除舊套 對群花別齣新裁
第七十八迴 運巧思對酒縱諧談 飛舊句當筵行妙令
第七十九迴 指迷團靈心講射 擅巧技妙算談天
第八十迴 打燈虎亭中賭畫扇 拋氣球園內舞花鞋
第八十一迴 白□亭董女談詩 凝翠館蘭姑設宴
第八十二迴 行酒令書句飛雙聲 辯古文字音訛疊韻
第八十三迴 說大書佐酒為歡 唱小麯飛觴作樂
第八十四迴 逞豪興朗吟妙句 發婆心敬誦真經
第八十五迴 論韻譜冷言譏瀋約 引毛詩佳句美莊薑
第八十六迴 念親情孝女揮淚眼 談本姓侍兒解人頤
第八十七迴 因舊事遊戲仿楚詞 即美景詼諧編月令
第八十八迴 藉月旦月姊釋前嫌 逞風狂風姨泄舊忿
第八十九迴 闡元機曆述新詩 溯舊跡質明往事
第九十迴 乘酒意醉誦淒涼句 警芳心驚聞慘淡詞
第九十一迴 拆妙字換柱抽梁 掣牙簽指鹿為馬
第九十二迴 論果贏佳人施慧性 辯壺盧婢子具靈心
第九十三迴 百花仙即景露禪機 眾纔女盡歡結酒令
第九十四迴 文艷王奉命迴故裏 女學士思親人仙山
第九十五迴 因舊恙筵上談醫 結新交庭中舞劍
第九十六迴 秉忠誠部下起雄兵 施邪術關前擺毒陣
第九十七迴 仙姑山上指迷團 節度營中解妙旨
第九十八迴 逞雄心挑戰無火關 啓欲念被圍巴刀陣
第九十九迴 迷本性將軍遊幻境 發慈心仙子下凡塵
第一百迴 建奇勛節度還朝 傳大寶中宗復位
附錄
《儒林外史》
第一迴 說楔子敷陳大義 藉名流隱括全文
第二迴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濛師暮年登上第
第三迴 周學道校士拔真纔 鬍屠戶行凶鬧捷報
第四迴 薦亡齋和尚吃官司 打鞦風鄉紳遭橫事
第五迴 王秀纔議立偏房 嚴監生疾終正寢
第六迴 鄉紳發病鬧船傢 寡婦含冤控大伯
第七迴 範學道視學報師恩 王員外立朝敦友誼
第八迴 王觀察窮途逢世好 婁公子故裏遇貧交
第九迴 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船傢
第十迴 魯翰林憐纔擇婿 蘧公孫富室招親
第十一迴 魯小姐製義難新郎 楊司訓相府薦賢士
第十二迴 名士大宴鶯脰湖 俠客虛設人頭會
第十三迴 蘧駪夫求賢問業 馬純上仗義疏財
第十四迴 蘧公孫書坊送良友 馬秀纔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迴 葬神仙馬秀纔送喪 思父母匡童生盡孝
第十六迴 大柳莊孝子事親 樂清縣賢宰愛士
第十七迴 匡秀纔重遊舊地 趙醫生高踞詩壇
第十八迴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會潘三
第十九迴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業橫遭禍事
第二十迴 匡超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蕪湖關
第二十一迴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親戚老夫臥病
第二十二迴 認祖孫玉圃聯宗 愛交遊雪齋留客
第二十三迴 發陰私詩人被打 嘆老景寡婦尋夫
第二十四迴 牛浦郎牽連多訟事 鮑文卿整理舊生涯
第二十五迴 鮑文卿南京遇舊 倪廷璽安慶招親
第二十六迴 嚮觀察升官哭友 鮑廷璽喪父娶妻
第二十七迴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迴 季葦蕭揚州入贅 蕭金鉉白下選書
第二十九迴 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納姬
第三十迴 愛少俊訪友神樂觀 逞風流高會莫愁湖
第三十一迴 天長縣同訪豪傑 賜書樓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迴 杜少卿平居豪舉 婁煥文臨去遺言
第三十三迴 杜少卿夫婦遊山 遲衡山朋友議禮
第三十四迴 議禮樂名流訪友 備弓旌天子招賢
第三十五迴 聖天子求賢問道 莊徵君辭爵還傢
第三十六迴 常熟縣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賢主祭
第三十七迴 祭先聖南京修禮 送孝子西蜀尋親
第三十八迴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狹路逢仇
第三十九迴 蕭雲仙救難明月嶺 平少保奏凱青楓城
第四十迴 蕭雲仙廣武山賞雪 瀋瓊枝利涉橋賣文
第四十一迴 莊濯江話舊秦淮河 瀋瓊枝押解江都縣
第四十二迴 公子妓院說科場 傢人苗疆報信息
第四十三迴 野羊塘將軍大戰 歌舞地酋長劫營
第四十四迴 湯總鎮成功歸故鄉 餘明經把酒問葬事
第四十五迴 敦友誼代兄受過 講堪輿迴傢葬親
第四十六迴 三山門賢人餞彆 五河縣勢利熏心
第四十七迴 虞秀纔重修元武閣 方鹽商大鬧節孝祠
第四十八迴 徽州府烈婦殉夫 泰伯祠遺賢感舊
第四十九迴 翰林高談龍虎榜 中書冒占鳳凰池
第五十迴 假官員當街齣醜 真義氣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迴 少婦騙人摺風月 壯士高興試官刑
第五十二迴 比武藝公子傷身 毀廳堂英雄討債
第五十三迴 國公府雪夜留賓 來賓樓燈花驚夢
第五十四迴 病佳人青樓算命 呆名士妓館獻詩
第五十五迴 添四客述往思來 彈一麯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迴 神宗帝下詔旌賢 劉尚書奉旨承祭
《老殘遊記》
001 ︱ 自 序
003 ︱第一迴
土不製水曆年成患 風能鼓浪到處可危
011 ︱第二迴
曆山山下古帝遺蹤 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019 ︱第三迴
金綫東來尋黑虎 布帆西去訪蒼鷹
027 ︱第四迴
宮保求賢愛纔若渴 太尊治盜疾惡如仇
035 ︱第五迴
烈婦有心殉節 鄉人無意逢殃
044 ︱第六迴
萬傢流血頂染猩紅 一席談心辯生狐白
053 ︱第七迴
藉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閑訪百城書
063 ︱第八迴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樹峪雪中訪賢
072 ︱第九迴
一客吟詩負手麵壁 三人品茗促膝談心
081 ︱第十迴
驪龍雙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聲葉箜篌
090 ︱第十一迴
疫鼠傳殃成害馬 痸犬流災化毒龍
098 ︱第十二迴
寒風凍塞黃河水 暖氣催成白雪辭
109 ︱第十三迴
娓娓青燈女兒酸語 滔滔黃水觀察嘉謨
117 ︱第十四迴
大縣若蛙半浮水麵 小船如蟻分送饅頭
125 ︱第十五迴
烈焰有聲驚二翠 嚴刑無度逼孤孀
134 ︱第十六迴
六韆金買得淩遲罪 一封書驅走喪門星
144 ︱第十七迴
鐵炮一聲公堂解索 瑤琴三疊旅捨銜環
154 ︱第十八迴
白太守談笑釋奇冤 鐵先生風霜訪大案
163 ︱第十九迴
齊東村重搖鐵串鈴 濟南府巧設金錢套
173 ︱第二十迴
浪子金銀伐性斧 道人冰雪返魂香
老殘遊記續集
185 ︱自 序
187 ︱第一迴
元機旅店傳龍語 素壁丹青繪馬鳴
196 ︱第二迴
宋公子蹂躪優曇花 德夫人憐惜靈芝草
205 ︱第三迴
陽偶陰奇參大道 男歡女悅證初禪
214 ︱第四迴
九轉成丹破壁飛 七年返本歸傢坐
222 ︱第五迴
俏逸雲除欲除盡 德慧生救人救澈
232 ︱第六迴
鬥姥宮中逸雲說法 觀音庵裏環翠離塵
242 ︱第七迴
銀漢浮槎仰瞻月姊 森羅寶殿伏見閻王
252 ︱第八迴
血肉飛腥油鍋煉骨 語言積惡石磨研魂
261 ︱第九迴
德業積成陰世富 善緣發動化身香
老殘遊記外編捲一(殘稿)
精彩書摘
《鏡花緣》
第一迴
女魁星北鬥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昔曹大傢《女誡》雲:“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節而不可無者也。今開捲為何以班昭《女誡》作引?蓋此書所載,雖閨閣瑣事,兒女閑情,然如大傢所謂四行者,曆曆有人: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為心。非素日恪遵《女誡》,敬守良箴,何能至此。豈可因事涉杳渺,人有妍媸,一並使之泯滅?故於燈前月夕,長夏餘鼕,濡毫戲墨,匯為一編。其賢者彰之,不肖者鄙之;女有為女,婦有為婦;常有為常,變有為變。所敘雖近瑣細,而麯終之奏,要歸於正,淫詞穢語,概所不錄。其中奇奇幻幻,悉由群勞被謫,以發其端,試觀首捲,便知梗概。
且說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昆侖之外,海島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萊,二名方丈,三名瀛洲。都是道路窵遠,其高異常。當日《史記》曾言這三座山都是神仙聚集之處。後來《拾遺記》同《博物誌》極言其中珍寶之盛,景緻之佳。最可愛的,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榖、祥禾之類,更難枚舉。
內中單講蓬萊山有個薄命岩,岩上有個紅顔洞,洞內有位仙姑,總司天下名花,乃群芳之主,名百花仙子,在此修行多年。這日正值三月初三日王母聖誕,正要前去祝壽,有素日相契的百草仙子來約同赴“蟠桃勝會”。百花仙子即命女童捧瞭“百花釀”;又約瞭百果、百榖二位仙子。四位仙姑,各駕雲頭,嚮西方昆侖而來。行至中途,四麵祥雲繚繞,紫霧繽紛,原來都是各洞神仙,也去赴會。忽見北鬥宮中現齣萬丈紅光,耀人眼目,內有一位星君,跳舞而齣。裝束打扮,雖似魁星,而花容月貌,卻是一位美女。左手執筆,右手執鬥;四麵紅光圍護,駕著彩雲,也嚮昆侖去瞭。
百榖仙子道:“這位星君如此模樣,想來必是魁星夫人—原來魁星竟有渾傢,卻也罕見!”百花仙子道:“魁星既為神道,豈無匹偶。且神道變幻不測,亦難詳其底細。或者此時下界彆有垂兆,故此星以變相齣現,亦未可知。”百果仙子笑道:“據小仙看來,今日是西王母聖誕,所以魁星特命娘子祝壽;將來到瞭東王公聖誕,纔是魁星親自拜壽哩。但這夫人四麵紅光護體,紫霧盤鏇,不知是何垂兆?”百花仙子道:“小仙嚮聞魁星專司下界人文。近來每見鬥宮紅光四射,華彩騰霄。今以變相齣現,又復紫氣毫光,徹於天地。如此景象,下界人文,定蔔其盛。奈吾輩道行淺薄,不知其兆應在何時何處。”百草仙子道:“小仙聞海外小蓬萊有一玉碑,上具人文,近日常發光芒,與魁星遙遙相映,大約兆應玉碑之內。”百花仙子道:“玉碑所載是何人文?我們可能一見?”百草仙子道:“此碑內寓仙機,現有仙吏把守,須俟數百年後,得遇有緣,方得齣現。此時機緣尚早,我們何能驟見。”百花仙子道:“不知小仙與這玉碑可能有緣?可惜我們雖成正果,究係女身,將來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載,設或俱是儒生,無一閨秀,我輩豈不減色?”百草仙子道:“現在魁星既現女像,其為坤兆無疑。況聞玉碑所放文光,每交午後,或逢雙日,尤其煥彩,較平時迥不相同。以陰陽而論,午後屬陰,雙亦屬陰,文光主纔,純陰主女。據這景象,豈但一二閨秀,隻怕盡是巾幗奇纔哩!”百花仙子道:“仙姑所見固是,小仙看來,既使所載竟是巾幗,設或無緣,不能一見,豈非‘鏡花水月’,終虛所望麼?”百草仙子道:“這派景象,我們今日既得預睹,豈是無緣。大約日後總有一位姐姐恭逢其盛。此時渺渺茫茫,談也無用,我們且去赴會,何必隻管猜這啞謎。”
《儒林外史》
序?世界如此庸俗
有人說,寫作乃百工之一種,不可拔高其地位。其實有一種寫作,照此說法,恐怕要排在百工的末等,或等外。因為寫作者並未如期領取其工錢,白忙乎,曹雪芹養活後世食客何止韆萬,他可沒拿一文稿酬。吳敬梓窮到米缸叮當響,天冷時,繞著南京城疾走“暖足”,一部字字珠璣的傑作,也沒讓他晚景小康。
公元十八世紀,中國先後誕生瞭其漫長王朝時期兩部最奇怪的長篇小說,其中尤為驚人者,就是這本《儒林外史》。如果文獻資料無大訛錯,則此書最遲成稿於一七四九年。最早齣版日期約在一七六八年之後,距成稿二十年,距作者逝世十四年,而見於記載的“最早刻本”,迄今未曾發現。
這本書一直被界定為“諷刺小說”,乃是天大的誤會。即使說它“以公心諷世”,是第一流的諷刺小說,也不過說明這種誤會是善意的。所謂諷刺者,取人類品性之拙劣部分,描而繪之,令觀者於滑稽可笑處見其真相。諷刺是留有餘地的,甚至顯示瞭極好的“正能量”。倘若作者所見,並非世道人心之局部或側麵而是全部錶裏,則諷刺將一變而為絕望。
如果硬要將它說成“諷刺小說”,那就無異於說我們的生存方式就是諷刺,而且未必是文學意義上的“自我諷刺”,造物者有時扮演的角色,正是超能的諷刺傢。
看《儒林外史》,橫看竪看,覺得裏麵沒一個好人,也沒一個壞人,都是局限在自己視野中的普通生物。“勢利”二字,雖萬韆變相,或微如毫芒,或大如椽木,終究所嚮無敵,無人得幸免。作者寄寓深意的先賢祠之建立,及拜祭儀式,雖力求鄭重莊嚴,卻絲毫不能讓我心生敬意。
也有幾個人,似乎不同:書的開頭,寫瞭個王冕。中間,冒齣一個拿赤金杯子喝酒的杜少卿,彆人罵他敗傢子,說他的杯子不過是銅的。到瞭結尾,作者似乎想收斂鋒芒,下筆極恬淡,說幾個市井高人的行徑,在我看來,已是於事無補。老話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這幾個人說,老子不在乎。世界默默然,泛起一絲微笑,似乎在說:“老子也不在乎!”
如果有人問,這書寫瞭什麼呀,我會斷然迴答一個字:俗。加一個字,庸俗,惡俗。從來沒有人將世界寫得這麼俗,這麼猥瑣,這麼低級,這麼荒蕪。緊跟其後的曹雪芹,雖然把整個敘事套在無限虛無的框架中,讓一切繁華和掙紮,歸於“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也沒有弄得這麼徹底。除此之外,並無其他。
又有人問,隻寫這些嗎?有意思嗎?難道他是古代的段子手,說些笑話,讓後人開心?說真的,笑話自然不少,有時還挺辛辣,如果拆解原作,斷章取義,隻看點節選,確實就近乎淺顯的段子瞭。但是,迴顧這本書的全部五十五迴(我也認為五十六迴幽榜太惡搞,恐非文木老人的手筆),在長時間偷笑之餘,我不禁要正色告知,看完整本書,就笑不齣來瞭。老話說,哭的日子在後麵呢。
不是哭,是比哭還難受。因為這本書告訴我們,世界如此庸俗,如此低級,身為人類已經沒有自戀和抒情的餘地。要命的是,它的每一句話,都準確到令人魂飛魄散。
這本書,寫人如寫螻蟻,沒有主人公,沒有誰更重要,在敘事者的視野裏,那些人不斷齣現,張牙舞爪,須尾俱全,生動之極,然後不斷消失,有的過些時候會再來,有的就不再看見,即所謂“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迄”。這種寫法,給人的印象,就是事無分巨細,人難辨高低,渾然一體。在我看來,這不是形式層麵的寫法,而是作者能顯示真相的唯一方式。是一種冷峻的哲學。是世界觀。
那麼,它是一本讓人絕望的書?是,至少會讓你絕望一時。可是,真正的奇妙之處在於,經過這種深入的絕望之後,你的心不是變得冰涼,從此孤高傲世,而是漸漸在平靜中溫暖起來。然後,你會愛這個世界,愛上無比庸俗的人類,愛上他們螻蟻般的紛繁和虛妄——
這是我讀《儒林外史》的切身感受。我想說,在斜逸旁齣、交錯繚亂的各種敘事綫索的上方,作者的目光,如朝陽一般,照耀著書中蠕蠕而動的眾生,照耀著自以為置身書外的我們,而生活所至之處,都仿佛讓我們在不斷重溫這部偉大的中國小說,瞭不起的人類之書。
我的耳邊,此時悠悠迴響著全書的最末一句:“自此,他兩人常常往來。當下也就彆過瞭。”
魯羊於南京東郊
2017年3月17日
《老殘遊記》
第一迴
土不製水曆年成患 風能鼓浪到處可危
話說山東登州府東門外有一座大山,名叫蓬萊山。山上有個閣子,名叫蓬萊閣。這閣造得畫棟飛雲,珠簾捲雨,十分壯麗。西麵看城中人戶,煙雨萬傢;東麵看海上波濤,崢嶸韆裏。所以城中人士往往於下午攜尊挈酒,在閣中住宿,準備次日天未明時,看海中齣日。習以為常,這且不錶。
卻說那年有個遊客,名叫老殘。此人原姓鐵,單名一個英字,號補殘。因慕懶殘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這“殘”字做號。大傢因他為人頗不討厭,契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殘。不知不覺,這“老殘”二字便成瞭個彆號瞭。他年紀不過三十多歲,原是江南人氏。當年也曾讀過幾句詩書,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一個,教書沒人要他,學生意又嫌歲數大,不中用瞭。其先,他的父親原也是個三四品的官,因性情迂拙,不會要錢,所以做瞭二十年實缺,迴傢仍是賣瞭袍褂做的盤川,你想,可有餘資給他兒子應用呢?
這老殘既無祖業可守,又無行當可做,自然“飢寒”二字漸漸的相逼來瞭。正在無可如何,可巧天不絕人,來瞭一個搖串鈴的道士,說是曾受異人傳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所以這老殘就拜他為師,學瞭幾個口訣。從此也就搖個串鈴,替人治病糊口去瞭,奔走江湖近二十年。
這年剛剛走到山東古韆乘地方,有個大戶,姓黃,名叫瑞和,害瞭一個奇病:渾身潰爛,每年總要潰幾個窟窿。今年治好這個,明年彆處又潰幾個窟窿。經曆多年,沒有人能治得。這病每發都在夏天,一過鞦分,就不要緊瞭。
那年春天,剛剛老殘走到此地,黃大戶傢管事的,問他可有法子治這個病,他說:“法子盡有,隻是你們未必依我去做。今年權且略施小技,試試我的手段。若要此病永遠不發,也沒有什麼難處,隻須依著古人方法,那是百發百中的。彆的病是神農、黃帝傳下來的方法,隻有此病是大禹傳下來的方法。後來唐朝有個王景,得瞭這個傳授,以後就沒有人知道此方法瞭。今日奇緣,在下倒也懂得些個。”於是黃大戶傢遂留老殘住下,替他治病。卻說真也奇怪,這年雖然小有潰爛,卻是一個窟窿也沒有齣過。為此,黃大戶傢甚為喜歡。
看看鞦分已過,病勢今年是不要緊的瞭。大傢因為黃大戶不齣窟窿,是十多年來沒有的事,異常快活,就叫瞭個戲班子,唱瞭三天謝神的戲,又在西花廳上,搭瞭一座菊花假山,今日開筵,明朝設席,鬧的十分暢快。
這日,老殘吃過午飯,因多喝瞭兩杯酒,覺得身子有些睏倦,就跑到自己房裏一張睡榻上躺下,歇息歇息。纔閉瞭眼睛,看外邊就走進兩個人來:一個叫文章伯,一個叫德慧生。這兩人本是老殘的至友,一齊說道:“這們長天大日的,老殘,你蹲傢裏做甚?”老殘連忙起身讓坐,說:“我因為這兩天睏於酒食,覺得怪膩的慌。”二人道:“我們現在要往登州府去,訪蓬萊閣的勝景,因此特來約你。
車子已替你雇瞭,你趕緊收拾行李,就此動身罷。”老殘行李本不甚多,不過古書數捲,儀器幾件,收檢也極容易,頃刻之間便上瞭車。無非風餐露宿,不久便到瞭登州,就在蓬萊閣下覓瞭兩間客房,大傢住下,也就玩賞玩賞海市的虛情,蜃樓的幻相。
次日,老殘嚮文、德二公說道:“人人都說日齣好看,我們今夜何妨不睡,看一看日齣,何如?”二人說道:“老兄有此清興,弟等一定奉陪。”
鞦天雖是晝夜停勻時候,究竟日齣日入,有濛氣傳光,還覺得夜是短的。三人開瞭兩瓶酒,取齣攜來的肴饌,一麵吃酒,一麵談心,不知不覺,那東方已漸漸發大光明瞭。其實離日齣尚遠,這就是濛氣傳光的道理。三人又略談片刻,德慧生道:“此刻也差不多是時候瞭,我們何妨先到閣子上頭去等呢?”文章伯說:“耳邊風聲甚急,上頭窗子太敞,恐怕寒冷,比不得這屋子裏暖和,須多穿兩件衣服上去。”
各人照樣辦瞭,又都帶瞭韆裏鏡,攜瞭毯子,由後麵扶梯麯摺上去。到瞭閣子中間,靠窗一張桌子旁邊坐下,朝東觀看。隻見海中白浪如山,一望無際,東北青煙數點,最近的是長山島,再遠便是大竹、大黑等島瞭。那閣子旁邊風聲呼呼價響,仿佛閣子都要搖動似的,天上雲氣一片一片價疊起。隻見北邊有一片大雲,飛到中間,將原有的雲壓將下去,並將東邊一片雲擠的越過越緊,越緊越不能相讓,情狀甚為譎詭。過瞭些時,也就變成一片紅光瞭。
慧生道:“殘兄,看此光景,今兒日齣是看不著的瞭。”老殘道:“天風海水,能移我情,即是看不著日齣,此行亦不為辜負。”章伯正在用遠鏡凝視,說道:“你們看!東邊有一絲黑影,隨波齣沒,定是一隻輪船由此經過。”於是大傢皆拿齣遠鏡對著觀看。看瞭一刻,說道:“是的,是的。你看,有極細一絲黑綫,在那天水交界的地方,那不就是船身嗎?”大傢看瞭一會,那輪船也就過去,看不見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