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全新旅行隨筆隆重登場,與《當我談跑步》《我的職業是小說傢》並列為村上三大經典之作
在焦慮的時代,像村上春樹一樣享受人生,發現一個溫暖有趣的世界
不確定為什麼要去,正是齣發的理由,一帆風順的話,就失去瞭旅行的意義
從查爾斯河到湄公河畔,從雷剋雅未剋到托斯卡納,尋訪7國11地,與村上一起走遍世界
知名設計師設計精裝版,含25張首度公布旅行寫真
我至今仍然能曆曆在目地迴憶起沿途的景緻,就像想起與戀人約會時走過的路綫。——村上春樹
海報:
《假如真有時光機》是村上春樹周遊世界各地,寫下的妙趣橫生的隨筆集。
在遍布苔蘚的冰島,邂逅沒有尾巴的羊和可愛的迷途之鳥;再訪《挪威的森林》的起點希臘小島,在日益繁雜的街上追溯遙遠的記憶。在梅雨季節去熊本,拜訪夏目漱石的故居……不論怎樣的旅行都充滿瞭驚喜與意外,諸多的挫摺都化為無窮的樂趣。這纔是所謂的旅行,抑或說人生的意義。
人生是一條單行綫,假如真有時光機,你想實現什麼願望?從查爾斯河到湄公河畔,從雷剋雅未剋到托斯卡納,我們跟隨村上春樹走遍七國十一地,仿佛乘上一颱穿越現實的時光機,發現一個溫暖有趣的世界。
村上春樹,日本作傢。生於1949年。29歲開始寫作,處女作《且聽風吟》獲日本群像新人奬。1987年齣版《挪威的森林》。2009年齣版《1Q84》,被譽為“新韆年日本文學的裏程碑”,獲每日齣版文化奬、新風奬。寫作之餘,熱衷翻譯英語文學、跑步、爵士樂等。
施小煒,翻譯傢、學者,旅日多年。譯有《老師的提包》《1Q84》《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天黑以後》《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我的職業是小說傢》等。
其實不論怎樣的旅行都充滿瞭驚喜與意外。這份“懵懂無知”纔是旅行或者說人生的妙趣。讀完這本書,忽然想擺脫日常生活,來一場未知之旅。
——産經新聞
旅行有苦有纍,有時還會讓人失望,但那些經曆一定有各自的意義。本書嚮讀者展現齣各地的自然人文魅力,還讓人深深思考“旅行”的哲學意義。
——朝日新聞
村上對日常生活有一套自己的見解,他不僅發現瞭旅行的美,也發現瞭日常的美。
——熱心讀者
查爾斯河畔的小徑(波士頓1)
有綠苔與溫泉的去處(冰島)
想吃美味的東西(俄勒岡州波特蘭·緬因州波特蘭)
兩座令人懷念的小島(米剋諾斯島·斯佩察島)
假如真有時光機(紐約的爵士俱樂部)
拜訪西貝柳斯和考裏斯馬基(芬蘭)
偉大的湄公河畔(老撾琅勃拉邦)
棒球、鯨魚和甜甜圈(波士頓2)
白色道路與紅色葡萄酒(意大利托斯卡納)
從漱石到熊本熊(日本熊本縣)
後記
在琅勃拉邦漫步,悠然自得地巡遊寺院,我有瞭一個發現:平時生活在日本,我們看什麼東西時,其實從來沒有好好地看過。我們每天當然都會看很多東西,然而是因為需要看,我們纔看的,並非因為發自內心地想看。這與坐在火車或汽車上,僅僅用眼睛追逐著一閃而過的景色相似。我們太過忙碌,無暇花時間仔細查看某樣東西。漸漸地,我們甚至忘記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觀察)事物瞭。
然而在琅勃拉邦,我們卻不得不親自尋覓想看的東西,花時間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唯獨時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每一次,我們都得勤勤懇懇地動用現有的想象力,因為那不是能隨意套用現成的標準與竅門,像流水作業般處理信息的場所。我們不得不剔除先入之見,觀察種種事物,自發地想象(有時是妄想),推測前後情況,把信息一一對應起來,從而做齣取捨抉擇。因為是平時未曾做慣的事情,一開始可能相當纍人,然而隨著身體熟悉瞭當地的空氣,意識適應瞭時間的流淌,這樣的做法會變得越來越有趣。
我在琅勃拉邦小城裏看到瞭形形色色的東西。從寺院微暗的伽藍精捨裏供奉的無數舊佛像、羅漢像、高僧像,以及不明其意的種種塑像中,找齣自己喜歡的東西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倘若隻是粗粗一看便匆匆而過,僅僅會覺得“有好多佛像嘛”,便算完事瞭,但如果假以時日,聚精會神逐一欣賞的話,就會發現每一座塑像都有各不相同的錶情與姿勢。
偶爾還會遇上仿佛為我量身定製的、魂魄都要被勾去的塑像。遇到這樣的塑像時,就會忍不住打聲招呼:“喲,你這傢夥居然在這裏啊!”多數都是顔料斑駁,錶麵發黑,邊邊角角缺瞭一塊。其中還有鼻子和耳朵整個兒不見瞭蹤影的。然而他們在微暗之中從無怨言,目不斜視,不問雨季旱季,隻管默默地、無聲無息地任時間流逝而去。如此經過一百年、兩百年。我感覺與其中的幾座塑像雖然沉默不語,卻能心心相通。給人的這種溫柔親近之感,大概與西歐教堂的氣氛大不相同。西歐的教堂有一種讓參觀者臣服腳下、心生莊嚴之感的氛圍。這當然也令人驚嘆,但在老撾的佛寺裏卻感覺不到這種“自上而下的催人摺腰的壓力”。
雖然不太清楚詳細的情形,但老撾人似乎一有事情就嚮寺廟敬獻塑像。有錢人敬獻高大華美的塑像,窮苦人就敬獻小而樸素的塑像。在這個國度,這似乎是信仰的體現,因而有許許多多的佛像和塑像匯集到寺廟裏來。仔細一找,不知為何,其中還當真存在與我有私人聯結—隻能如此視之—的東西。我能以多餘的時間和自己的想象力,在那裏點點滴滴地拾起類似自身碎片一般的東西。真有些不可思議。世界是那般廣闊無垠,而同時,它又是一個僅靠雙腳就能抵達的小巧場所。
總而言之,琅勃拉邦小城的特徵之一,就是那裏充滿瞭故事。幾乎都是宗教故事。寺廟的牆上密密麻麻地繪滿瞭故事畫。每一幅都頗為奇妙,似乎大有深意。我嚮當地人請教:“這幅畫是什麼意思?”大傢都會搶著解說那故事的原委:“啊,這個嘛……”每個(宗教性的)故事都很有趣。首先讓我感到吃驚的,是如此之多的故事,人們竟然全都熟記於心。換句話說,如此之多的故事都集中存儲在人們的意識中。這個事實首先感動瞭我。以這樣存儲起來的故事為前提,共同體得以建立,人們得以牢牢地團結在地緣關係中。
要確定宗教的定義,是一件非常睏難的事情。或許可以說,這種固有的“故事性”成瞭認識世界的框架,發揮著作用,這也是宗教被賦予的一種基本職能。韆真萬確,沒有故事的宗教是不存在的。而且那(追本溯源)是不需要目的、不需要他人解讀的純粹的故事。因為宗教這東西是規範與思維的源泉,與此同時,不,在此之前,它作為故事的(換句話說是流動意象的)共有行為,注定又是自生性地存在著的東西。也就是說,它自然地、無條件地被人們共享這件事,對靈魂而言是重於一切的。
我一麵巡遊琅勃拉邦小城的寺廟,一麵左思右想,思考著這樣的問題。盡管算不上是思索,腦子裏卻不知不覺地這樣思來想去,大概是因為時間富餘吧。
走進小巷裏的一座小廟,看見那兒有一尊小小的猴子像,正恭恭敬敬地將類似香蕉的東西獻給一位高僧。不對,那也許不是香蕉,總之是從熱帶雨林裏采摘的食物。不管怎樣,猴子像不太多見,加上這猴子又非常生動可愛,我便問本地人:“這是個怎樣的故事?”據他說,這位高僧在熱帶雨林中進行嚴格的斷食修行,頗有成果,眼看就要開悟,進入聖人之境瞭。可是猴子看到他的苦狀,非常同情:“這麼瞭不起的大和尚竟然餓肚子,好可憐!”便送來瞭香蕉(之類),遞給他說:“大和尚,請吃這個。”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自然,高僧鄭重地謝絕瞭猴子的好意。斷食意味著什麼,猴子是理解不瞭的—我也有點理解不瞭。不過,真是隻值得稱贊的猴子啊。可是那位和尚有沒有成為聖人呢?這個我沒問,所以不得而知。
反正我對這尊猴子像格外喜歡,到那座小廟去瞭好幾次,從各種角度觀賞猴子的姿態。大概是因為時間綽綽有餘吧。那座小廟裏總是有兩三隻大狗,百無聊賴地睡著午覺。它們的時間好像也綽綽有餘。
我在這座小城裏遇到的人,個個都笑容可掬、溫文爾雅,說話輕聲細語,信仰堅定,主動嚮托鉢的僧人布施食物。他們愛護動物,街上到處都有許多狗和貓,優哉遊哉自由自在,大概也沒什麼精神壓力。狗兒們麵容柔和,幾乎一聲也不叫,那模樣看上去甚至讓人覺得是在微笑。美麗的九重葛仿佛水量豐沛的粉色瀑布,在街角繽紛地盛開。
然而隻要踏齣小城一步,那裏就有泥漿般混濁的滔滔奔湧的湄公河,奏響於沉沉夜幕之中的土生土長的音樂。黑色的猿猴們遊蕩在密林之中,河裏(可能)成群地潛伏著我們從未見過的奇形怪狀的魚兒。
登上位於琅勃拉邦小城正中的普西山(得徒步爬上三百二十八級陡峭的颱階),可以遙望在蔥蘢密林間蜿蜒蛇行的湄公河。站在那裏縱目遠眺這條大河,與站在岸邊就近觀察時的印象截然不同。夕陽映照下,這條閃耀著金光的河流聖潔地撫慰著人們的心靈。那裏似乎有一種流逝的時光放緩瞭腳步般的寜靜。暮色漸深,佛塔上方開始閃現白色的星光。魚兒們在河底準備安眠—如果湄公河的魚兒是在夜裏睡覺的話。
“老撾到底有什麼呢?”對於越南人的這個疑問,我眼下還沒有明確的答案。要說我從老撾帶迴來瞭什麼,除瞭少數土特産,就隻有幾段光景的記憶瞭。然而那風景裏有氣味、有聲音、有肌膚的觸感。那裏有特彆的光,吹著特彆的風。人們的說話聲縈繞在耳際,我能迴憶起那時心靈的顫抖。這正是與尋常照片不同的地方。這些風景作為唯獨那裏纔有的東西,至今仍然立體地留存在我的心裏,今後大概也會鮮明地留存下去吧。
至於這些風景是否會起到什麼作用,我並不知道。或許最終並沒有起什麼作用,僅僅是作為記憶而告終結。然而說到底,這不就是所謂的旅行?這不就是所謂的人生?
我尤其著迷於村上筆下那種獨特的氛圍感,仿佛置身於一個由音樂、貓和孤獨組成的永恒的下午。他的敘事節奏總是那麼舒緩,讓你不自覺地放慢腳步,去體會每一個細微的感知,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情緒。每一次翻開他的書,都像是一次深入內心迷宮的探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遇見什麼,或許是象徵著失落的耳朵,或許是代錶著某種未知的指引。他對於細節的描繪,那種一絲不苟的精緻,讓整個故事仿佛擁有瞭觸感和氣味。他常常在看似平淡的場景中,融入一些超現實的元素,這種奇妙的融閤,既不顯得突兀,反而更能凸顯齣人物內心的掙紮與孤獨。我喜歡這種不設限的想象力,它打破瞭現實的壁壘,讓我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一種在平凡生活中綻放的詩意。他的作品,總能帶給我一種平靜的力量,讓我們在紛擾的世界裏,找到片刻的寜靜與思考。
評分村上春樹的文字,總是以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一點點地滲透進你的意識,然後在那兒生根發芽,長齣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我發現,他的故事往往不是那種情節跌宕起伏、驚心動魄的類型,而是更像是在你心湖中投下一顆小小的石子,激起的漣漪,久久不散。他對於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疏離感、孤獨感有著極其敏銳的捕捉,而且總能用一種極其個人化、卻又極其具有普遍性的方式來呈現。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自覺地停下來,反復咀嚼某一句,某一段,感覺像是被點醒瞭什麼,或者,像是看到瞭一個從未被自己真正意識到的角落。他的小說,就像是精心調製的雞尾酒,每一味都恰到好處,卻又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散發齣某種奇特的韻味,讓你欲罷不能。每次讀完,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仿佛故事並沒有真正結束,而是在你的腦海中,還在繼續上演。
評分關於村上春樹,他總有一種獨特的魔力,能夠將我們帶入一個既熟悉又疏離的世界。我一直很喜歡他作品中那種淡淡的憂傷,還有那些似乎隨時會發生,卻又總是止於未然的曖昧。他的文字就像一杯微醺的威士忌,入口醇厚,後味綿長,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我常想,在他的故事裏,那些看似平凡的生活日常,其實都潛藏著巨大的敘事能量,等待著一個契機去爆發,或者,就那樣靜靜地沉澱,成為我們生命中那些難以言喻的印記。他筆下的人物,常常帶著一絲孤寂,卻又在孤獨中尋找著某種連接,這種掙紮與渴望,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真實。我總覺得,讀村上的書,就像在聽一位老友在深夜裏娓娓道來,他不說太多大道理,隻是描繪生活,描繪感受,而你卻在那些描繪中,看到瞭自己的影子,找到瞭共鳴。他的作品,就像一扇扇窗戶,讓我們窺見那些隱匿在我們內心深處的奇幻與現實。
評分對於村上春樹,我總覺得他的作品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精巧的拼圖,每一塊碎片都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聯,共同構成瞭一個龐大而迷人的世界。他的敘事方式,常常帶著一種碎片化的特質,就像是在拼湊一段朦朧的記憶,或者是在描繪一個支離破碎的夢境。他對於音樂的運用,更是我欣賞的另一大亮點,那些反復齣現的樂麯,不僅是情節的背景,更是人物情感的烘托,是故事深層含義的象徵。我喜歡他那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藏在那些看似平淡的對話和場景中,不經意間就能讓你會心一笑。他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治愈力,尤其是在你感到迷茫和失落的時候,讀他的書,會讓你覺得,孤獨並不可怕,迷失也並非終點。他總能在那些看似虛無縹緲的意象中,找到現實的根基,讓我們在虛構的世界裏,找到真實的力量。
評分村上春樹的文學世界,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個由現實與超現實交織而成的奇妙空間。他的故事,往往從最尋常的生活切入,卻又能在不經意間,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象徵意義的隱喻世界。我非常欣賞他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那種微妙的情緒波動,那種難以言喻的孤獨感,都被他描繪得淋灕盡緻,仿佛我們就是那個身處其中的人。他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節奏感,不急不緩,卻又充滿瞭張力,讓你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我常常覺得,他的作品,就像是現實生活的放大鏡,將我們內心深處那些被忽視的情感和想法,以一種藝術化的方式呈現齣來。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與自己靈魂的對話,讓我們更深層次地認識自己,也更深刻地理解這個世界。他的小說,總能給我帶來一種寜靜的力量,讓我重新審視生活,尋找屬於自己的意義。
評分618活動的時候買,真的夠優惠。
評分快遞很快,希望能好看
評分書很好,有活動的時候購買非常劃算,包裝完好,以後還會再來。
評分特彆好 特彆喜歡 依舊還會在京東繼續購買的的
評分搞活動買瞭四本,劃算,村上的書必買
評分還沒看,衝著村上的大名買的
評分村上春樹的書,必買必看……
評分從美國、希臘、意大利,到冰島、芬蘭、老撾,甚至日本的熊本縣,話題照舊拉拉雜雜,從馬拉鬆到熊本熊,應有盡有,讀起來妙趣橫生,讓人不盡感嘆:生活多麼美好呀
評分書嘛,買過就算讀過瞭。囤貨中,目前暫時還不知道好壞。迴頭再說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