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强化训练3000题

中公版·2018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强化训练3000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 医师资格考试
  • 2018年
  • 中公版
  • 强化训练
  • 3000题
  • 医学
  • 健康
  • 考试辅导
  • 题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901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2718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6
字数:672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8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强化训练3000题》设置为三部分:中医基础、中医临床医学和西医及临床医学。本书包含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易考考点,本书特点:紧扣考纲,紧贴真题;覆盖全面,解析透彻;层次清晰,便于同步练习,有助于考生强化记忆,夯实基础,提高答题技巧,灵活应对考试。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8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强化训练3000题》一书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包含中医基础、中医临床医学和西医及临床医学考试的重要内容。本书由中公教育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中心专家严格依据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新大纲和考试要求编写而成,深入分析了历年真题的命题规律,根据真题考点精心选题,能在短时间内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夯实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部分中医基础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2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3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3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5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6
第六单元五脏7
第七单元六腑8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9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10
第十单元经络11
第十一单元体质13
第十二单元病因14
第十三单元发病16
第十四单元病机17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18
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19
参考答案及解析19
第二章中医诊断学34
第一单元绪论34
第二单元望诊35
第三单元望舌36
第四单元闻诊37
第五单元问诊38
第六单元脉诊39
第七单元按诊41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41
第九单元气、血、津液辨证42
第十单元脏腑辨证43
参考答案及解析45
第三章中药学54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54
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55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55
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56
第五单元解表药57
第六单元清热药57
第七单元泻下药58
第八单元祛风湿药59
第九单元化湿药60
第十单元利水渗湿药61
第十一单元温里药61
第十二单元理气药62
第十三单元消食药63
第十四单元驱虫药64
第十五单元止血药65
第十六单元活血化瘀药65
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66
第十八单元安神药67
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68
第二十单元开窍药69
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69
第二十二单元收涩药70
第二十三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71
参考答案及解析72
第四章方剂学82
第一单元总论82
第二单元解表剂82
第三单元泻下剂83
第四单元和解剂84
第五单元清热剂85
第六单元祛暑剂86
第七单元温里剂87
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88
第九单元补益剂88
第十单元固涩剂89
第十一单元安神剂90
第十二单元开窍剂90
第十三单元理气剂91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92
第十五单元治风剂93
第十六单元治燥剂94
第十七单元祛湿剂94
第十八单元祛痰剂95
第十九单元消食剂96
第二十单元驱虫剂96
参考答案及解析97
第二部分中医临床医学
第一章中医内科学110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110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115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121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126
第五单元肝胆病证131
第六单元肾系病证135
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证140
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144
参考答案及解析150
第二章中医外科学173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173
第二单元疮疡175
第三单元乳房疾病178
第四单元瘿181
第五单元瘤、岩183
第六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185
第七单元肛门直肠疾病188
第八单元男性、泌尿系统疾病191
第九单元周围血管疾病193
第十单元其他外科疾病196
参考答案及解析198
第三章中医妇科学213
第一单元女性生殖器官213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生理213
第三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215
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216
第五单元月经病217
第六单元带下病220
第七单元妊娠病222
第八单元产后病225
第九单元妇科杂病226
第十单元计划生育228
参考答案及解析229
第四章中医儿科学239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239
第二单元儿童保健240
第三单元新生儿疾病241
第四单元肺系病证242
第五单元脾系病证245
第六单元心肝病证248
第七单元肾系病证250
第八单元传染病252
第九单元虫证254
第十单元其他疾病254
参考答案及解析256
第五章针灸学266
第一单元经络系统266
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267
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267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268
第五单元特定穴269
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270
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271
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271
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272
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273
第十一单元手少阴心经、腧穴273
第十二单元手太阳小肠经、腧穴274
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275
第十四单元足少阴肾经、腧穴276
第十五单元手厥阴心包经、腧穴277
第十六单元手少阳三焦经、腧穴277
第十七单元足少阳胆经、腧穴278
第十八单元足厥阴肝经、腧穴280
第十九单元督脉、腧穴280
第二十单元任脉、腧穴281
第二十一单元奇穴282
第二十二单元毫针刺法283
第二十三单元灸法284
第二十四单元拔罐法285
第二十五单元其他针法285
第二十六单元治疗总论286
第二十七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286
第二十八单元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289
第二十九单元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289
第三十单元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290
第三十一单元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291
参考答案及解析291
第三部分西医及临床医学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08
第一单元症状学308
第二单元问诊313
第三单元体格检查313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319
第五单元心电图诊断323
第六单元影像诊断324
第七单元病历与诊断方法327
参考答案及解析328
第二章内科学338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338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343
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347
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352
第五单元血液系统疾病355
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358
第七单元结缔组织病363
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364
第九单元常见急危重症368
参考答案及解析371
第三章传染病学386
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386
第二单元病毒感染390
第三单元细菌感染395
第四单元消毒与隔离400
参考答案及解析401
第四章医学伦理学409
第一单元概述409
第二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409
第三单元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基础409
第四单元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409
第五单元医患关系道德412
第六单元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道德415
第七单元医学科研工作的道德416
第八单元医学道德的评价、教育和修养417
第九单元生命伦理学417
参考答案及解析418
第五章卫生法规423
第一单元卫生法概述423
第二单元卫生法律责任423
第三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424
第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425
第五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426
第六单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27
第七单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428
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429
第九单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430
参考答案及解析43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435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中医基础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A1型题
  1.中医之“证”的含义是
  A.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B.认识疾病的过程中所确立的证候
  C.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D.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E.选择适当的治疗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2.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本原因是
  A.精神刺激
  B.饮食劳伤
  C.正气不足
  D.邪气强盛
  E.气候变化剧烈
  3.《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蛰虫周密”脉象指的时间是
  A.春日
  B.夏日
  C.长夏
  D.秋日
  E.冬日
  4.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C.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
  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
  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
  5.《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是
  A.前夜
  B.旦
  C.夕
  D.昼
  E.后夜
  6.下列表述中属于症的是
  A.心血亏虚
  B.肺痈
  C.肝阳上亢
  D.消渴
  E.恶寒
  7.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8.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表现为
  A.人禀天地之气而生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自然均受阴阳五行规律制约
  9.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是
  A.《素问》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黄帝内经》
  E.《小儿药证直诀》
  二、B1型题
  (10~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黄帝内经》
  E.《诸病源候论》
  10.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著作是
  11.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是
  12.提出六经辨证和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A1型题
  1.下列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是
  A.心与肺
  B.心与肾
  C.肺与脾
  D.脾与肝
  E.肺与肝
  2.两汉时期“元气一元论”认为,构成宇宙万物基本、原始的物质是
  A.元气
  B.精气
  C.精
  D.云气
  E.谷气
  3.气的运动形式不包括
  A.升
  B.降
  C.聚
  D.散
  E.化
  4.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
  A.天气
  B.清气
  C.阳气
  D.水精
  E.精气
  5.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A.天气
  B.地气
  C.精气
  D.阴阳
  E.阳气
  6.中医精气学说的“精”是指
  A.先天之精
  B.水谷之精
  C.气、血、津、液
  D.肾中所藏之精
  E.以上都不是
  7.气的根本属性是
  A.上升
  B.下降
  C.外出
  D.运动
  E.静止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一、A1型题
  1.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的消长
  C.阴阳的转化
  D.阴阳互根互用
  E.以上皆非
  2.阴阳的相对性表现为
  A.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B.阴阳属性的限定性
  C.重阴必阴,重阴必阳
  D.阴阳之中又分阴阳
  E.阴阳的相互转化和无限可分性
  3.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A.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B.补其不足
  C.损其有余
  D.益火之源,壮水之主
  E.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4.“阴胜则阳病”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互根
  B.阴阳交感
  C.阴阳转化
  D.阴阳消长
  E.阴阳对立
  5.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6.“阴中求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交感
  B.阴阳消长
  C.阴阳互根
  D.阴阳对立
  E.阴阳转化
  7.可用阴阳互根互用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寒者热之
  C.阴病治阳
  D.重阴必阳
  E.阴中求阳
  8.阴阳转化是
  A.无条件的
  B.有条件的
  C.绝对的
  D.相对的
  E.必然的
  9.“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寒者热之
  E.阳中求阴
  10.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
  A.阳盛则热
  B.阴盛格阳
  C.阴盛阳衰
  D.寒极生热
  E.阴盛则阳病
  11.下列除哪项体现阴阳的互根关系
  A.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E.阳在外,阴之使也
  12.阴液不足,日久不愈,影响阳气化生,引起阳也不足的病理变化称为
  A.阴损及阳
  B.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偏衰
  E.阳损及阴
  13.“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
  A.阴阳消长
  B.阴阳转化
  C.阴阳互根
  D.阴阳对立
  E.阴阳交感
  二、B1型题
  (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
  A.阳损及阴
  B.阴盛格阳
  C.阳盛格阴
  D.阴损及阳
  E.阴阳俱损
  14.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的肝阳上亢,随着病变发展,可进一步损及阳气,阴阳的病机为
  15.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等寒盛于内表现的基础上,又出现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假热之象,则阴阳的病机为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A1型题
  1.五行中某一行过于虚弱,难以抵御其所不胜的正常限度的克制,说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克
  D.五行相生
  E.五行制化
  2.子行亢盛,损伤母行,以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
  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子盗母气
  D.子病犯母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缓
  C.悲则气沉
  D.惊则气乱
  E.思则气结
  4.“土”所不胜者为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五行学说认为病情较轻的色脉关系是
  A.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同
  B.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生
  C.色与脉的五行属性相克
  D.客色胜主色
  E.以上均非
  6.肺病及心的五行传变是
  A.母病及子
  B.相乘
  C.子病犯母
  D.相侮
  E.以上均非
  7.五行胜复调节,若胜气为金,则其复气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8.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制化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9.“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什么关系
  A.相生关系
  B.相克关系
  C.制化关系
  D.相乘关系
  E.相侮关系
  10.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治宜
  A.益火补土
  B.培土制水
  C.抑木扶土
  D.金水相生
  E.泻南补北
  11.下列各项属于五行相生规律传变的是
  A.木旺乘土
  B.土虚木乘
  C.木火刑金
  D.水不涵木
  E.土虚水侮
  12.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思胜
  A.喜
  B.怒
  C.悲
  D.恐
  E.惊
  13.木火刑金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A1型题
  1.具有“满而不能实”生理特点的是
  A.五脏
  B.六腑
  C.脏腑
  D.奇恒之腑
  E.以上都不是
  2.区分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主要依据是
  A.功能特点的不同
  B.解剖形态的不同
  C.分布部位的不同
  D.阴阳属性的不同
  E.以上均非
  3.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
  A.脏腑病理
  B.脏腑生理
  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E.脏腑组织器官的结构形态
  4.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5.下列说法中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
  A.藏变决定象变
  B.象变反映藏变
  C.象变决定藏变
  D.藏决定象
  E.象反映藏
  6.脏腑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
  A.五脏
  B.六腑
  C.五脏、六腑
  D.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E.以上都不是
  7.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A.五脏六腑的形象
  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
  C.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8.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
  A.脉
  B.女子胞
  C.三焦
  D.胆
  E.脑
  9.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三焦
  B.肺、脾、肾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E.以上均不是
  10.下列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脑
  C.髓
  D.女子胞
  E.胆
  11.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C.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12.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生理病理之中心为
  A.五脏
  B.精
  C.经络
  D.气血
  E.六腑
  第六单元五脏
  一、A1型题
  1.下列参与宗气的生成,具有助心行血功能的是
  A.肺
  B.脾
  C.肝
  D.肾
  E.胃
  2.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化生和贮藏精气
  B.受盛和传化水谷
  C.藏神和血液运行
  D.运化和调节血量
  E.疏泄和防止出血
  3.《素问·经脉别论》所谓“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反映心
  A.主神志
  B.主神明
  C.藏神
  D.主血脉
  E.为火脏
  4.水之上源指的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5.“精血同源”是指
  A.肝肾同源
  B.心肾同源
  C.脾胃同源
  D.脾肾同源
  E.心脾同源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脾之华在唇
  B.肝之华在爪
  C.肾之华在发
  D.肺之华在毛
  E.心之华在舌
  7.“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由于
  A.内生五邪
  B.阴精和阳气相抗
  C.脏腑功能减退,饮食积聚
  D.正气不足,抗病力减退,邪气亢盛
  E.脏腑气血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
  8.人体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A.肾
  B.心
  C.经络
  D.神
  E.脑
  9.心主神志的物质基础是
  A.精液
  B.津液
  C.宗气
  D.营气
  E.血液
  10.五脏主五液,下述哪种说法不确切
  A.脾在液为涎
  B.肺在液为涕
  C.心在液为汗
  D.肝在液为泪
  E.肾在液为尿
  11.天癸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A.肾中精气的充盈
  B.脾气的健运
  C.肾阳的蒸腾气化
  D.肝血的充足
  E.肾阴的濡润滋养
  12.“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A.心肺关系
  B.心肾关系
  C.肝肾关系
  D.肺肾关系
  E.脾肾关系
  13.脾主升清的确切含义是
  A.脾以升为健
  B.脾的阳气主升
  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D.输布津液防止水湿内生
  E.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
  14.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体现在下述哪个方面
  A.吸入清气
  B.呼出浊气
  C.生成宗气
  D.调节气机
  E.辅心行血
  15.肺与脾的关系,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强化训练3000题》是一本专为备考2018年度国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量身打造的辅导用书。本书由中公教育倾力研发,汇集了众多资深名师的教学经验与出题趋势分析,旨在通过海量的精选习题,帮助考生全面、深入地巩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效提升应试能力。 本书的编写宗旨在于紧扣国家考试大纲,以历年真题为基础,并结合当前最新的医学发展和临床实践,精选了3000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这些题目覆盖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各个科目,包括但不限于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每一道题目都经过精心设计,力求贴近考试实际,能够全面检验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内容特点与优势: 1. 题量充实,覆盖全面: 3000道题目不仅数量庞大,更重要的是在题型的设计上力求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单选、多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题等,全面模拟真实考场题型,让考生在练习中熟悉考试节奏和形式。针对不同科目,题目数量的分配也兼顾了各部分的考查比重,确保考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知识点上。 2. 紧扣大纲,精准定位: 本书的编写团队深入研究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将所有考点都细致地梳理和归纳,并转化为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无论考生是初次备考还是多次参考,都能通过本书明确考试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刷题。 3. 精选题目,质量保证: 题目并非简单罗列,而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提炼。本书的题目来源广泛,既有对经典知识的深度挖掘,也有对临床新进展的适时考查。编者团队仔细分析了历年考试真题的特点,对容易考查的知识点、易混淆的概念、以及考生常出现的误区,都设计了相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和辨析。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题目进行反复操练,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 4. 强化训练,提升能力: “强化训练”是本书的核心定位。大量的题目练习是提升应试能力的关键。通过反复解答本书中的题目,考生可以: 巩固基础知识: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中医基本理论、病证辨治、方药配伍等核心内容的理解。 熟悉考试题型: 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发现薄弱环节: 在做题过程中,考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复习计划,重点攻克难点。 培养解题思路: 许多题目都蕴含着出题人的思维方式和考查角度,通过分析题目,有助于考生培养良好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推理能力。 模拟实战演练: 考生可以设定时间,模拟真实考试环境进行练习,有效锻炼考场上的心理素质和时间管理能力。 5. 解析详尽,点拨迷津(此处假设有解析): (此部分根据书的实际情况,如果本书包含详细解析,则可以重点突出。若本书只提供题目,则不写此项)本书的每一道题目都配有详细、权威的解析。解析不仅给出了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对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了深入的阐释,解释了选择该答案的原因,并对错误选项进行了辨析。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和论述题,解析会提供清晰的答题框架和要点提示,帮助考生理解其精髓。通过解析的学习,考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适用人群: 本书主要面向所有参加2018年度国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无论您是医学专业在校学生,还是已经在临床岗位上工作但需要参加资格认证的医务人员,本书都能为您提供有效的复习支持。对于基础知识扎实、希望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和提升的考生,以及基础相对薄弱、需要通过系统训练来快速掌握重点的考生,本书都能满足其学习需求。 使用建议: 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将本书作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复习进度,有计划地进行题目练习。建议将练习过程与教材、讲义相结合,在遇到疑问时,及时查阅相关资料或参考本书的解析。对于错题,务必做好标记和归纳,并进行反复回顾,确保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临近考试时,可以进行模拟测试,以检验整体复习效果。 《中公版·2018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强化训练3000题》是一本集题量、质量、针对性于一体的优秀辅导用书,它将是您备考2018年度国家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得力助手,助您信心满满地迎接挑战,顺利通过考试!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辅导用书给我的感受,那可能是“全面覆盖下的精准打击”。它不像市面上某些资料那样,为了追求数量而填充大量重复或偏难怪的题目,它的每一道题似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要么是巩固基础,要么是区分细微差别,要么是模拟复杂情境。我尤其欣赏它对“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覆盖广度,这部分内容往往是考试中的得分大头,但也是知识点繁杂的地方,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扎实,涵盖了从内、外、妇、儿等各个科室的基础常见病症的辨证用药。我用它来配合我的课本学习,发现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本在“考试侧重点”上的不足。当我做完一个模块的练习后,回头再看我的笔记,就能立刻知道哪些知识点是我掌握不牢固的,哪些是需要重点记忆的。可以说,这本书成功地搭建了一座从理论知识到应试能力的桥梁,让我的备考过程从盲目摸索,逐渐变得有章可循,目标性也更强了。

评分

从学习体验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实战应用”的强调上。我发现很多教材倾向于知识点的堆砌,但这本书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知道在哪些知识点上必须严格把关,哪些地方可以适当放宽但要保证方向正确。例如,在涉及到一些经典医案的分析时,它不会只是简单地罗列病名,而是会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是这个证型?”,然后通过选项的设计,让你在几种相似的证型中做出最精准的鉴别。这种训练非常贴合临床助理医师的要求——需要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另外,它对一些中医基础理论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比如“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也设计了非常具体的选择题来考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定义上。我感觉自己通过做这些题,对于中医整体观的理解都有了新的层次。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题库的“记忆机器”,而是努力让你成为一个具备中医思维的“问题解决者”。

评分

说实话,这套书的题目量确实是“硬核”级别,尤其是“3000题”这个数字摆在那里,就让人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挑战感。我目前大概完成了三分之一的量,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题海战术,更像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进阶式”训练体系。一开始的题目,可能是为了帮你巩固基础概念,相对直接一些,但随着深入,题目的情景设置越来越复杂,模拟的临床场景也越来越逼真,有时候会遇到好几个选项看起来都“有点道理”的情况,这才是真正考验功力的地方。我注意到,很多题目都是围绕着中医诊断学的核心要素——望闻问切来构建的,要求你必须把脉象、舌象、问诊的典型主诉等信息串联起来才能得出正确答案。我个人对这方面一直比较头疼,但通过反复做这些题,我发现自己对辨证思维的逻辑链条正在慢慢建立起来,不再是东拼西凑地套用知识点。而且,即使是做错的题目,它的解析也做得非常详尽,不仅仅是告诉“正确答案是什么”,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其他选项是错的”,这种反向学习效率极高,对我理解命题者的意图帮助很大。

评分

这套辅导用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一些小瑕疵,其实也是它真实反映备考环境的一个侧面。比如,我刚开始翻阅时,发现个别章节的注释部分似乎有些许印刷上的小偏差,虽然不影响阅读和理解,但对于追求完美的考生来说,多少会有一点点心理上的小疙瘩。不过,瑕不掩瑜,真正让我觉得它价值凸显的,是它对历年考试趋势的精准把握。我对比了几份过去几年的真题回忆版,发现这本书中涉及到的高频考点,比如某些特定传染病的辨证要点,或者常用中成药的禁忌症,被反复强调和设置陷阱。这说明编写团队一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分析和题型归纳。我个人感觉,如果你只是走马观花地应付,这套书的价值很难完全体现出来;只有当你真正沉下心来,把每一道题都当成一次实战演练,并对解析进行吃透,它才能真正发挥出“强化训练”的作用。它迫使我跳出了教科书的框架,去适应考试的语言和出题逻辑,这种转化过程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扎实的,那种厚重感让人觉得内容一定很充实。当初选择它,主要是冲着“中公版”这三个字去的,毕竟在备考资料这块,这个品牌还是有一定声誉的。拿到书后,我立刻翻阅了目录,结构划分得非常清晰,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病症的辨证施治,循序渐进的编排思路让人很放心。尤其是那些章节的标题设置,精准地抓住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刷完,但已经开始做前几章的练习题了,感觉出题的角度和近几年的真题风格非常吻合,很多题目都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过去的,它更侧重于考察你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和临床思维的建立。比如,在讲解某一个中医方剂的应用时,它不仅仅是给出了组成和功效,还会配以详细的辨证要点解析,这对于我这种需要从零开始系统梳理知识的考生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易混淆概念的对比分析,这往往是考场上最容易失分的地方,这本书处理得非常到位,避免了知识点交叉混淆。整体来说,这本书的专业度和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是那种可以让你踏实坐下来,长期陪伴的备考利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