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版價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所體現的理法方藥,奠定瞭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成書1800多年以來一直對中醫臨床各科起著不可或缺的指導作用,被尊為“眾法之宗,群方之祖”。但隨著社會發展,時代變遷,其中的方藥已不能完全適應患者需求,但其理法(思維方式和診療方法)卻仍是中醫臨床之圭臬,後世循其理、按其法、仿其方、用其藥,重新配伍組成的方劑,極大地拓展瞭仲景學術的應用範疇。加之目前中醫學術界對迴歸經典的重視,中醫工作者對仲景學術臨床應用的青睞,中醫藥高等院校對經典教學尤其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看重,學生更願意接受地道的中醫本體臨床著作的研習。遺憾的是,迄今尚無此類著作齣版發行。該書將填補仲景理法方藥臨床拓展應用中的一項空白,這是本書齣版的重要價值所在。
內容:張仲景所撰《傷寒雜病論》,在流傳過程中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書,自唐宋以來,一直為學習中醫必讀之書。但因其成書年代久遠,其言精而奧,其法簡而詳,對初學者來講,甚難得其要領而入其門。中醫臨床實踐證明,掌握仲景學術“活”的靈魂,在其理法指導下靈活機變,熟其理、明其法、晰其方、用其藥,藥配其方,方隨其法,法遵其理,“隨手拈來,便是一方”。這是提高臨床療效的根本保證。本著這一宗旨,筆者根據自己三十餘年的臨床和教學體會,並擷曆代先賢名傢在仲景學術理法方藥運用方麵的成就,著成《仲景理法方藥臨床應用》一書。全書分為四章,*章治療大法,它是張仲景治療實踐的理論概括,也是中醫臨床必須遵循的指導性原則。第二章病證辨治原則,分為六經辨證原則和髒腑辨證原則,主要討論六經病辨治和髒腑病相關辨治方法。第三章治法方藥以解錶、清熱、和解、通下、利水祛濕、溫裏、逐水、補益、祛痰、理血、固澀、湧吐、外治等法為綱,各方證治法為目,分門彆類對治法方藥進行仔細剖析,並附有典型案例。第四章用藥法則,從因機因癥用藥、類方配伍、性味配伍等方麵揭示仲景組方用藥的規律。
特色:1.突齣仲景學術理、法對臨床的指導意義;2.強調經方治療疾病的閤理規範運用;3.注重活學活用仲景理法,師法不泥,靈活遣方用藥,並附經方組方思想指導下的現代驗方和案例。
王振亮,男,現任河南中醫藥大學仲景研究所所長,為傷寒論專業博士生,於1994年6月畢業於南京中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由於碩士和博士學習期間研究內容均為《傷寒論》,博士畢業之後又一直從事仲景學術的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所以在仲景學術方麵研究有素,寫作水平好。一、王振亮著作:主編:1.中西醫結閤實用心血管病學.東南大學齣版社.1995. 2.古今專科專病醫案?D?D心髒病.陝西科學技術齣版社.2002. 3.仲景研究大成—學術體係捲.人民軍醫齣版社.2016. 4.仲景研究大成—診法病證捲.人民軍醫齣版社.2016. 5.仲景研究大成—治法方藥捲.人民軍醫齣版社.2016. 6.仲景研究大成—疑難辨析和現代研究捲.人民軍醫齣版社.2016. 7.仲景研究大成—文獻薈萃捲.人民軍醫齣版社.2016. 8.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實訓.人民衛生齣版社.2016. 9.傷寒論辨證廣注(校注).中國中醫藥齣版社.2016. 副主編: 10.絡病學.副主編.中國科學技術齣版社.2004. 11.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絡病學.編委.中國中醫藥齣版社.2006. 12.傷寒論講義.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2012. 編委:13.全國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絡病學.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2006. 14.傷寒論選讀.中國中醫藥齣版社.2012. 15.中醫經典誦讀精選.人民衛生齣版社.2015. 16.傷寒論選讀.中國中醫藥齣版社.2016. 二、王振亮科研成果:1.參赭助運閤劑對係統性硬皮病食管病變治療作用的臨床與實驗研究,2005年5月獲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奬。2.肌炎靈膠囊治療多發性肌炎的實驗與臨床研究,2006年4 月獲石傢莊市科技進步一等奬。3.腮腺內注射治療原發性乾燥綜閤徵的臨床研究,2006年4月獲河北省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奬。4.石藤膠囊對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作用及其抗血管新生機理研究,2008年11月獲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健行中醫藥傳承創新博士後研究優秀成果奬”三等奬。5.周絡通膠囊對係統性硬皮病伴雷諾氏現象治療作用的臨床研究。2005年完成,並於2006年1月通過河北省科技廳的技術鑒定。6. 特色中醫傳承教育模式的建立及其與院校教育模式的比較研究。2014年1月獲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奬特等奬。
我是一名中醫專業的學生,最近在學習傷寒論,感覺頭緒有些混亂。偶然間翻到瞭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並沒有停留在對經典條文的生搬硬套,而是從臨床實踐的角度,將條文背後的理法方藥掰開瞭、揉碎瞭講給我聽。書中的案例分析特彆接地氣,真實反映瞭臨床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復雜情況,以及張仲景的醫方是如何應對的。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辨證施治”的深入探討,它讓我明白瞭中醫的精髓不在於僵化的套用,而在於靈活的變通。作者的講解深入淺齣,語言風格也很有特色,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人情味,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通過這本書,我對傷寒論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書本上的文字,而是真正將其內化為指導臨床思考的智慧。我感覺自己對疾病的認識更加立體化瞭,也能更好地理解藥物之間的配伍原理。這本書對我的專業學習有著極大的幫助,我強烈推薦給所有中醫專業的同仁們。
評分這本書真是太有意思瞭!我一直對中醫很感興趣,但總覺得理論太枯燥,難以實踐。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它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張仲景的醫理、治法、方劑以及臨床應用講解得淋灕盡緻。讀起來就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講課,娓娓道來,讓人茅塞頓開。特彆是書中對每個方劑的講解,不僅列齣瞭組成、功效、主治,還深入剖析瞭其配伍的精妙之處,以及在不同病情下的加減變化,讓我對這些經典方劑有瞭全新的認識。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許多常見病癥的理解都上升瞭一個層次,甚至開始嘗試著根據書中的指導,在日常生活中為傢人朋友提供一些溫和的調理建議。這種學以緻用的感覺真的非常棒!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理、法、方、藥”這四個核心概念的闡釋,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清晰明瞭,讓我不再是將一個個方子死記硬背,而是真正理解瞭治病的根本思路。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很精美,排版清晰,閱讀體驗極佳,讓人愛不釋手。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非常有力量,讀來讓人熱血沸騰。作者對張仲景學說的理解,已經達到瞭一種“信手拈來”的境界,無論是理論的闡釋,還是方藥的運用,都展現齣瞭深厚的功底。我特彆喜歡書中那種對中醫精髓的執著追求,以及對現代醫學研究成果的巧妙融閤,讓古老的中醫理論煥發齣瞭新的生機。書中對於“理”的講解,不是空泛的理論,而是與臨床癥狀緊密相連,讓你能清晰地看到一個病癥是如何産生的,以及中醫的思維方式是如何去理解它。而“法”的闡述,更是直擊要害,讓你明白治病的關鍵在於抓住病機,因勢利導。最讓我驚喜的是“方”和“藥”的組閤,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方劑,更是將方劑的背後邏輯,藥物的性味歸經,以及它們在人體內的作用機製,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醫的信心又增強瞭許多,也對未來的臨床實踐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中醫世界。作者的文筆十分流暢,敘述的條理清晰,將張仲景的醫理、治法、方劑以及臨床應用,描繪得有聲有色。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理”的深入剖析,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深刻洞察,讓你能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疾病的本質。而“法”的講解,更是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橋梁,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你展示瞭如何根據不同的病情,靈活運用各種治法,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方”和“藥”的融閤,作者將一個個經典的方劑,賦予瞭新的生命力,讓你不僅僅是記住方名和藥名,更能理解它們之間的精妙配閤,以及在臨床上如何發揮齣強大的療效。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它陪伴我一起探索中醫的奧秘,讓我對中醫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對未來的學習和實踐充滿瞭動力。
評分作為一名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師,我一直緻力於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提升。這本書給我帶來瞭許多意想不到的啓發。它以一種非常新穎的視角,對張仲景的經典理論和方劑進行瞭重新解讀和梳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理”的強調,作者認為,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是運用方藥的基礎,這一點在我多年的行醫過程中也深有體會。書中對“法”的論述,更是點齣瞭治法的關鍵所在,如何根據不同的病機選擇最恰當的治療原則,這本書給齣瞭非常清晰的指引。而對於“方”和“藥”的講解,更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不僅對經典方劑的組成、功效進行瞭細緻的闡述,更重要的是,書中提供瞭大量的臨床案例,這些案例的分析非常透徹,讓我看到瞭方劑在實際應用中的變化和妙處。我從中學習到瞭許多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反思瞭自己的臨床實踐,覺得受益匪淺。這本書值得反復研讀,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