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大綱新舊對照】
對2017年和2018年考試大綱進行比較,以錶格列舉的形式,直觀體現變動考點,細心的考生可能從中發現點點命題奧秘。其中:對照2017年和2018年兩年大綱,新增重要考點處加灰底明示;對於2018年大綱新增、修訂法規加灰底明示。
【教材增補輔導】全新變動和修訂考點精講。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即《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法律齣版社齣版),由參與大綱編寫的相關專傢學者撰寫,與2017年相比,內容和結構上不斷完善。針對以上情況,本書依據教材所作修改,為考生指齣教材全新變化,提示“新增”內容,特彆提示重點難點。
內容簡介
2018年作為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元年,其考試內容將有哪些變化,考試的命題思路究竟何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製定、法律齣版社齣版的《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和命題老師編寫的《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以下簡稱教材),這是考試命題的中心。
那麼,厚重的幾大本教材中,會考什麼呢?法律考試中心認為有三個標準,即“實用的”“常考的”和“新增的”,尤其後兩者,是重中之重。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是“一門放棄的藝術”,抓住重點復習,纔能事半功倍。
在大綱和教材的修訂過程中,法律考試中心與大綱和教材的撰寫者不斷溝通,親曆瞭大綱和教材每一點滴的改進與完善,命題人對於各個學科的把握躍然紙上。因此,圍繞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命題思路,法律考試中心組編齣版瞭《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新舊對照及教材增補》,希望在點明法考大綱、教材*新變化的同時,幫助考生破解法考的奧秘。
作者簡介
法律考試中心,是法律齣版社下屬的專門研究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公務員考試、政法乾警考試、法律碩士考試等法律相關考試的機構,其編寫齣版的法律法規匯編、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真題等書專業係統,得到廣大考生的認可。
目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法理學
憲法
【大綱新舊對照】
【教材增補輔導】
第一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基本原理
第一節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第二節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
第四節新時代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主要任務
【大綱新舊對照】
【教材增補輔導】
第二章法的運行
第六節法律漏洞的填補
第三章法的演進
第三節法係
【大綱新舊對照】
【教材增補輔導】
第三章國傢的基本製度(下)
第四節國傢標誌
第五章國傢機構
第七節監察委員會
第六章憲法的實施與監督
第五節憲法宣誓製度
中國法律史
國際法
司法製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刑法
刑事訴訟法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民法
知識産權法
商法
經濟法
環境資源法
【大綱新舊對照】
【教材增補輔導】
第五章中華民國時期的法律思想與製度
第一節民國初期的法律思想
第二節南京臨時政府的法律製度
第三節北京政府的法律製度
第四節南京國民政府的法律製度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教材增補輔導】
第十二章行政訴訟的受案範圍
第三節不予受理的案件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教材增補輔導】
第二章自然資源法
第一節自然資源法概述
第二節森林法
第三節礦産資源法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
國際私法
國際經濟法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製度
【大綱新舊對照】
【教材增補輔導】
第二章社會保障法
第一節社會保障法概述
第二節社會保險法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大綱新舊對照】
附: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說明
前言/序言
編寫說明
2018年施行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為滿足廣大考生復習備考的需要,幫助考生準確找到新增知識點,我們組織編寫瞭《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新舊對照及教材增補》。
2018年作為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第一年,其考試內容將有哪些變化,考試的命題思路究竟何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製定、法律齣版社齣版的《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和命題老師編寫的《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以下簡稱教材),這是考試命題的中心。
那麼,厚重的幾大本教材中,會考什麼呢?我們認為有三個標準,即“實用的”“常考的”和“新增的”,尤其後兩者,是重中之重。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是“一門放棄的藝術”,抓住重點復習,纔能事半功倍。
在大綱和教材的修訂過程中,我們與大綱和教材的撰寫者不斷溝通,親曆瞭大綱和教材每一點滴的改進與完善,命題人對於各個學科的把握躍然紙上。因此,圍繞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命題思路,我們組編齣版瞭《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新舊對照及教材增補》,希望在點明法考大綱、教材最新變化的同時,幫助考生破解法考的奧秘。
為瞭讓考生更好地瞭解大綱和教材的變化,準確把握2018年命題的新走嚮,本書設置以下幾個欄目:
【大綱新舊對照】
對2017年和2018年考試大綱進行比較,以錶格列舉的形式,直觀體現變動考點,細心的考生可能從中發現點點命題奧秘。其中:對照2017年和2018年兩年大綱,新增重要考點處加灰底明示;對於2018年大綱新增、修訂法規加灰底明示。
【教材增補輔導】最新變動和修訂考點精講。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即《2018年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法律齣版社齣版),由參與大綱編寫的相關專傢學者撰寫,與2017年相比,內容和結構上不斷完善。針對以上情況,本書依據教材所作修改,為考生指齣教材最新變化,提示“新增”內容,特彆提示重點難點。
我們相信,本書能夠為您及時地提供法考變動信息,幫助您解密考試命題思路,為您復習法考“畫龍點睛”!
預祝您能順利通過國傢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
本書編寫組
2018年5月
《巍巍長城:中國古代軍事防禦體係的演變與智慧》 內容梗概: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中國古代軍事防禦體係,特彆是長城內外防禦戰略、軍事技術、戰術運用、邊疆管理以及相關社會文化影響的學術專著。作者以嚴謹的史料考證為基礎,結閤考古發現和軍事學理論,勾勒齣中國古代長達兩韆餘年軍事防禦體係的宏偉畫捲。全書不僅關注宏觀的戰略布局,更深入剖析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防禦工事的特色、軍隊的構成與訓練、武器裝備的革新,以及在邊疆衝突與民族融閤進程中,防禦體係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第一章:長城之基——古代中華文明的地理與戰略根基 本章著重分析中國古代軍事防禦體係産生的地理環境基礎。我們將探討中國東亞大陸的獨特地理格局,特彆是農耕文明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地理分界綫,以及這種分界綫如何催生瞭長城作為核心防禦工程的戰略必然性。 地理環境與戰略選擇: 分析中國古代的地形地貌特徵,如廣闊的平原、險峻的山脈、重要的關隘,以及這些地理要素如何影響瞭軍事戰略的製定。尤其會聚焦於黃河中下遊農耕文明核心區域,與塞北草原遊牧民族之間的地理過渡帶,闡述其為何成為古代衝突頻發之地,進而促使防禦體係的構建。 “長城”概念的萌芽與早期實踐: 追溯中國古代“長城”觀念的起源,從春鞦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修築的“塞”、“牆”、“斥堠”等早期防禦工事開始,展現其雛形。通過對戰國秦趙長城、燕長城的考古學和文獻學研究,揭示早期長城的基本形製、修建目的以及其作為區域性防禦屏障的功能。 早期邊疆政策與軍事動員: 考察戰國至秦漢時期,中央王朝在邊疆地區的軍事部署、屯墾戍邊政策以及動員機製。分析這些早期實踐如何為後世規模宏大的長城體係奠定基礎,並探討早期邊疆衝突的性質和特點。 第二章:築城之術——曆代長城體係的形製、材料與技術演進 本章將詳細考察長城體係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具體築造技術、材料運用以及工程管理。我們將區分不同朝代的長城,分析其在規模、材料、工藝、功能上的差異,並揭示其背後蘊含的工程智慧。 秦漢長城: 重點研究秦朝統一後修築的萬裏長城,分析其規模、走嚮、築城材料(如夯土、石塊、木材)以及其在鞏固統一、抵禦匈奴方麵的戰略作用。考察漢代對秦長城的繼承、擴展與加固,以及在河西走廊等地的軍事工程建設。 魏晉南北朝長城: 探討這一時期北方民族政權與中原王朝在邊疆地區的防禦工事,如北魏、北齊、北周的長城,以及這些長城的特點與變化,反映瞭民族融閤與邊疆爭奪的復雜局麵。 隋唐長城: 研究隋唐時期在北方邊境的防禦體係,分析其與前代長城的繼承與發展,以及在維護絲綢之路安全、抵禦突厥等方麵的作用。 宋遼金元長城: 重點關注宋朝在北方邊境的防禦(如金湯橋、邊關 fortifications),以及遼、金、元等北方民族政權在不同時期修築的防禦工事,分析其在抵禦南宋或內部衝突中的軍事功能。 明代長城: 這是本書研究的重點。詳細考察明代長城規模空前、體係完備的特點,分析其由關隘、城牆、敵颱、烽火颱、壕塹等組成的完整防禦體係。深入研究明代長城的建築材料(如磚石、夯土)、工程技術(如拱券、排水係統)、建築風格以及不同區域(如遼東、居庸關、山海關、嘉峪關)的特色。 近代以降的長城: 簡要梳理近代以來長城在軍事防禦功能上的衰退,以及其作為曆史文化遺産的價值。 第三章:兵器與攻防——古代軍事技術在長城防禦中的應用 本章將聚焦於長城防禦體係中的軍事技術,包括武器裝備、攻城器械、守城器械以及戰術運用,分析技術革新如何影響瞭防禦效能。 古代武器裝備的演進: 考察中國古代主要的冷兵器(如弓箭、戈、矛、劍、刀)、盾牌、甲胄,以及火器的早期發展(如火箭、火炮)在長城防禦戰中的應用。 攻城與守城器械: 詳細介紹古代攻城器械(如衝車、雲梯、井闌、投石機)和守城器械(如滾石、檑木、箭樓、弩炮)的構造與使用。分析守城方如何利用長城的地形優勢和堅固工事,來對抗攻城方的技術和兵力優勢。 戰術運用與指揮體係: 探討在長城沿綫發生的典型戰役,分析當時采用的戰術,如伏擊、誘敵、圍點打援、運動防禦等。研究古代長城區域的軍事指揮體係,包括各級將領的職責、信息傳遞(如烽火通信)、物資供應等。 情報偵察與預警係統: 深入分析長城沿綫的偵察活動,如斥候、間諜的使用。重點研究烽火颱、信號塔等預警係統在傳遞敵情、調動軍隊方麵的作用,以及其在古代信息傳遞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邊疆的脈搏——長城內外的人口、經濟與社會管理 長城不僅僅是軍事屏障,更是連接不同文明、影響社會經濟文化的重要紐帶。本章將探討長城體係在邊疆管理、人口流動、經濟交流以及民族關係方麵的深遠影響。 邊疆治理與屯墾戍邊: 研究曆代王朝在長城沿綫設立的軍事重鎮、屯田區,分析其在保障供給、穩定邊疆、促進開發方麵的作用。考察邊疆地區的行政管理、法律製度以及民族政策。 人口流動與民族融閤: 分析長城對人口遷移、遷徙的影響,包括漢族嚮邊疆地區的移民,以及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或內遷。探討長城在促進或阻礙民族交流、文化融閤過程中的作用。 經濟交流與互市: 考察長城沿綫的貿易活動,特彆是與北方遊牧民族的“互市”製度。分析長城作為商品流通通道的經濟意義,以及其在促進邊疆地區經濟發展方麵的作用。 文化互動與觀念變遷: 探討長城區域的文化交流,包括語言、習俗、宗教、藝術等方麵的相互影響。研究長城作為地理界限,如何塑造瞭不同民族的自我認知和國傢觀念。 第五章:智慧與遺産——長城作為中國古代軍事智慧的象徵 本章是對前文的總結升華,將長城體係置於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宏觀視角下進行審視,並探討其作為中華民族文化遺産的當代價值。 長城戰略思想的哲學內涵: 探討長城防禦體係所體現的中國古代軍事哲學,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攻守兼備”、“因地製宜”等思想。分析長城戰略的深層智慧,以及其如何平衡軍事安全與經濟發展。 長城在世界軍事史上的地位: 將中國古代長城防禦體係與其他文明的軍事防禦工程進行比較,如羅馬長城、拜占庭長城等,突齣中國長城的獨特性、規模與復雜性,以及其在世界軍事史上的重要地位。 長城作為文化符號與民族精神象徵: 探討長城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其如何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眾誌成城精神的象徵。 長城保護與研究的當代意義: 強調長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的保護價值,以及對長城的研究如何幫助我們理解古代曆史、古代文明,並為當代的國傢安全與文化傳承提供啓示。 本書旨在通過對中國古代軍事防禦體係,特彆是長城的全麵、深入研究,為讀者呈現一幅宏大壯麗的曆史畫捲,展現古代中華民族在麵對外敵侵擾時所展現齣的非凡智慧、工程能力與民族精神。它不僅僅是一部軍事史,更是一部關於文明交融、國傢構建與民族生存的深刻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