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教材: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嚴格按照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進行編寫,知識體係力求覆蓋大綱考點,與真題相契閤。具體來說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本書特色一:契閤考情,涵蓋要點
編者嚴格依據考試大綱,深入研究曆年考試真題,總結瞭高頻考點和命題趨勢。本書的知識體係建構涵蓋大綱內容,網羅知識要點,並以精簡、凝練的語言進行闡述,方便考生進行記憶。
本書特色二:內容實用,直擊考點
在知識編寫中,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閤,追求考生運用知識作答的實用性。在每章後通過模擬題的練習幫助考生及時檢驗學生效果,查缺補漏;在圖書內容的講解中,不斷追求作答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科知識和教學設計這一部分,為瞭幫助不同學科的考生有效備考,在學科知識部分結閤考試規律,總結瞭實用的內容,在教學設計部分,提供瞭可參考的書寫模闆。
本書特色三:巧設模塊,助力備考
作為一本考試輔導教材,本書不斷優化結構,力求為廣大考生提供有效的備考指導。“真題再現”闆塊,列舉瞭2012年下半年指2017年下半年的重要考試真題,讓考生通過真題考查的內容和頻率,快速明確考試要點;“備考錦囊”闆塊,在部分常考知識點或難以理解的部分,進行適當的備考點撥,幫助考生跨越難關;知識拓展闆塊,為考生擴展適當的知識儲備,以應對靈活的齣題方式。
本書特色四:視頻講解,靈活學習
書中重要真題附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可獲得相應題目的視頻講解,能夠幫助考生答疑解惑,更深入地理解知識點。重要章節開始前,掃碼二維碼並付費1元,可獲得本章要點串講內容。另外,本書還附贈“中公移動自習室”,幫助考生實現主要科目備考拓展知識學習,在綫模擬練習,高清視頻復習 。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教材: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在編寫上秉承“考試大綱”和“真題考點”兩個標準。
嚴格依照教師資格考試小學學段科目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考試大綱進行知識體係的構建,全書共七章內容,即教育基礎、學生指導、班級管理、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與反思。
通過對曆年真題的分析和研究,在書中設置真題再現、知識拓展、能力提升訓練等闆塊。真題再現把知識點的講解和命題方式直觀呈現;知識拓展補充重要考點,便於考生理解;能力提升訓練選取難度適中、契閤真題的練習題,滿足考生學練結閤的需要。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 第一節教育學基礎知識(1) 考點聚焦(1) 考點梳理(2) 一、教育的産生與發展(2) 二、教育學的産生與發展(9) 三、教育與社會的發展(16) 四、教育與人的發展(20) 五、教育目的(23) 六、教育製度(28) 第二節小學教育的産生與發展(33) 考點聚焦(33) 考點梳理(33) 一、小學教育概述(33) 二、我國小學教育的曆史與現狀(34) 第三節小學的組織與運行(37) 考點聚焦(37) 考點梳理(37) 一、學校管理概述(37) 二、學校的組織機構(39) 三、學校的運行機製(41) 第四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43) 考點聚焦(43) 考點梳理(43) 一、課程概述(43) 二、課程的類型(45) 三、課程理論流派(48) 四、課程的目標與結構(49) 五、課程內容(51) 六、課程資源(53) 七、課程開發(55) 八、課程評價(56) 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57) 第五節教師專業發展(63) 考點聚焦(63) 考點梳理(63) 一、教師職業概述(63)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含義和內容(67) 三、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69) 四、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69) 五、《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70) 六、師生關係(73) 第六節小學教育科學研究(74) 考點聚焦(74) 考點梳理(74) 一、教育科學研究概述(74) 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76) 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80) 能力提升訓練(85)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88) 第一節心理學基礎知識(88) 考點聚焦(88) 考點梳理(89) 一、心理學的概念及研究對象(89) 二、認知過程(89) 三、情緒與情感(104) 四、意誌過程(105) 五、個性心理(107) 第二節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教育(113) 考點聚焦(113) 考點梳理(113) 一、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113) 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116) 三、心理發展的理論(119) 四、個彆差異與因材施教(122) 第三節小學生學習指導(123) 考點聚焦(123) 考點梳理(124) 一、學習概述(124) 二、學習理論(124) 三、學習策略(131) 四、學習遷移(133) 五、學習興趣(135) 六、學習習慣(137) 第四節小學德育(138) 考點聚焦(138) 考點梳理(139) 一、品德的形成與發展(139) 二、品德發展的基本理論(142) 三、小學德育概述(143) 四、小學德育過程(145) 五、小學德育原則(147) 六、小學德育的途徑與方法(149) 第五節小學美育(152) 考點聚焦(152) 考點梳理(152) 一、小學美育概述(152) 二、小學美育的內容(153) 三、小學美育的實施(153) 第六節小學生安全教育(154) 考點聚焦(154) 考點梳理(155) 一、小學生健康教育概述(155) 二、小學生的醫療保健常識(156) 三、小學生常見傳染病的預防和控製(160) 四、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161) 第七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66) 考點聚焦(166) 考點梳理(166)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66) 二、小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166) 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168) 四、小學生心理輔導(169) 能力提升訓練(173)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78) 第一節班級與班級管理(178) 考點聚焦(178) 考點梳理(178) 一、班級與班集體(178) 二、班級管理概述(181) 三、班級管理的內容(183) 四、班級管理的原則(183) 五、班級管理的方法(184) 六、班級管理中的問題及應對(185) 七、班級突發事件的處理(186) 第二節班主任(188) 考點聚焦(188) 考點梳理(188) 一、班主任概述(188) 二、班主任的基本素養(189) 三、班主任的基本職責與任務(189) 四、班主任工作的內容(190) 第三節班級活動與班隊活動(194) 考點聚焦(194) 考點梳理(194) 一、班級活動概述(194) 二、班級活動的基本途徑(195) 三、班級活動的方法(196) 四、班會活動(196) 五、班隊活動概述(197) 六、班隊活動的基本類型(198) 第四節課外活動(200) 考點聚焦(200)
考點梳理(201) 一、課外活動的含義(201)
| 二、課外活動的內容(201) 三、課外活動的特點(202) 四、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203) 五、課外活動的設計與指導(204) 能力提升訓練(20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08) 第一節小學語文學科知識(208) 考點聚焦(208) 考點梳理(208) 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208) 二、小學語文學科專業知識(213) 第二節小學數學學科知識(219) 考點聚焦(219) 考點梳理(219) 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219) 二、小學數學學科專業知識(228) 第三節小學英語學科知識(233) 考點聚焦(233) 考點梳理(234) 一、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234) 二、小學英語教學法基礎知識(239) 第四節小學音樂學科知識(245) 考點聚焦(245) 考點梳理(245) 一、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245) 二、小學音樂學科專業知識(247) 第五節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知識(253) 考點聚焦(253) 考點梳理(253) 一、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253) 二、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科專業知識(259) 第六節小學美術學科知識(261) 考點聚焦(261) 考點梳理(261) 一、小學美術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261) 二、小學美術學科專業知識(263) 能力提升訓練(271)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72) 第一節教學設計與教案設計概述(272) 考點聚焦(272) 考點梳理(272) 一、教學設計基礎知識(272)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273) 三、教案設計的基本內容(275) 四、教案設計的步驟與要求(276) 第二節學科教學設計(280) 考點聚焦(280) 考點梳理(280) 一、教學設計基礎技巧(280) 二、學科教學設計應用(285) 第三節小學綜閤課程和綜閤實踐活動(297) 考點聚焦(297) 考點梳理(297) 一、綜閤課程概述(297) 二、小學階段的綜閤課程(299) 三、綜閤實踐活動(301) 第四節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整閤(304) 考點聚焦(304) 考點梳理(304)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閤概述(304) 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閤的途徑(305) 三、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閤的方式(306) 能力提升訓練(307)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11) 第一節教學概述(311) 考點聚焦(311) 考點梳理(311) 一、教學的概念(311) 二、小學教學的基本任務(312) 三、教學的意義(313) 四、教學過程概述(313) 五、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314) 六、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316) 第二節教學原則與方法(317) 考點聚焦(317) 考點梳理(318) 一、教學原則的概念(318) 二、小學常見的教學原則(318) 三、教學方法的概念(323) 四、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323) 五、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328) 第三節教學的組織形式與策略(329) 考點聚焦(329) 考點梳理(329) 一、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329) 二、常見的教學組織形式(330) 三、新型教學組織形式(333) 第四節課堂教學的實施(334) 考點聚焦(334) 考點梳理(335) 一、教學實施的基本環節(335) 二、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338) 三、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339) 四、課程教學行為(341) 五、課堂教學總結(344) 第五節學習動機(345) 考點聚焦(345) 考點梳理(345) 一、學習動機的概念(345) 二、學習動機的功能(345) 三、學習動機的分類(346) 四、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347) 五、學習動機的理論(348) 六、學習動機的激發(350) 第六節學習方式(352) 考點聚焦(352) 考點梳理(352) 一、知識的學習(352) 二、技能的形成(355) 三、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基本類型(356) 能力提升訓練(358)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362) 第一節小學教學評價(362) 考點聚焦(362) 考點梳理(362)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362) 二、教學評價的基本內容(363) 三、教學評價的功能(363) 四、教學評價的類型(364) 五、教學評價的原則(367) 六、教學評價的主要方法(368) 七、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評價(369) 第二節教學反思(369) 考點聚焦(369) 考點梳理(369) 一、教學反思的概念(369) 二、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370) 三、教學反思的內容(370) 四、教學反思的意義(371) 五、教學反思的類型(371) 六、教學反思的主要方法(372) 七、教學反思的過程(373) 能力提升訓練(373)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375)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378) |
1.瞭解我國小學教育的曆史與現狀。
2.瞭解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3.瞭解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
4.瞭解小學組織與運行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要求。
5.瞭解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6.理解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7.掌握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知識。
9.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對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
第一節教育學基礎知識
(續錶)
一、教育的産生與發展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一詞的由來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教育”一詞zui早齣現於《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纔而教育之,三樂也。”這裏“教育”指的是教誨、培育,這就有我們今日所說的教育的含義瞭。
2.教育的概念
對於教育概念的界定,目前並沒有統一的說法,以下為較有代錶性的論述。
(1)從社會的角度來定義“教育”,可以把“教育”定義區分為不同的層次。
廣義的教育是泛指一切能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發展人的智力和體力、影響人的思想觀念的活動,包括傢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廣義的教育是自人類社會有史以來就齣現的教育活動,它可能是無組織的、自發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組織的、自覺的、係統的。
狹義的教育是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主要指學校教育。學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的方嚮變化發展的活動。
更狹義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與學校教育中常說的“德育”是同義詞。
(2)從個人和社會兩方麵來說,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的實踐活動。
教育的定義雖然說法不統一,但從曆年真題來看,並不影響作答。此處列舉另一種典型的錶述,考生可作為瞭解。
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育是指凡是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的活動。狹義的教育是指一種專門組織的不斷趨嚮規範化、製度化、體係化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
3.教育的基本形態
根據教育場所的不同,教育分為傢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這也是教育的基本形態。
(1)傢庭教育:在傢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對其子女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傢庭教育具有先導性、生活性、感染性、針對性、終身性等特點。
(2)社會教育:學校、傢庭環境以外的社區、文化團體、社會組織等給予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社會教育具有開放性、多樣性、群眾性、補償性、融閤性等特點。
(3)學校教育:學校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施加影響,使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學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計劃性、組織性、係統性等特點。
一般把傢庭、社會和學校教育稱為“三結閤”教育,也稱教育閤力。其中,學校教育占主導地位。
(二)教育的構成要素及其關係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對受教育者在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麵起到教育影響作用的人,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科書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與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學校教師是教育者的主體,是zui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
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作為“教”的主體具有的特點包括:①教育者是社會文化和價值取嚮的傳播者。②教育者是科學知識和社會文明的傳授者。③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對整個教育活動的展開起領導作用。④教育者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指導者。⑤教育者也是一個具有自我提高能力的學習者。
2.受教育者(學習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從事學習的人,既包括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學習的兒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種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學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活動是使受教育者將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內容和活動方式內化為他自己的智慧、纔能、思想、觀點和品質的過程,如果沒有受教育者的積極參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育活動是不會獲得好的效果的。
3.教育影響(教育中介係統)
教育影響是置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一切中介的總和,包括作用於受教育者的影響物以及運用這種影響物的活動方式和方法。
(三)教育的屬性
1.教育的本質屬性(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彆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它有以下幾方麵的特點:
(1)教育是人類獨有的社會現象。
(2)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3)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4)教育活動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響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2.教育的社會屬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隻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
(2)曆史性。在不同的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曆史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每個時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點。
(3)相對獨立性。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具體體現在:教育具有質的規定性,教育具有曆史繼承性,教育與社會生産力和政治經濟製度發展的不平衡性。
(四)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動和係統對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所産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教育功能的類型見錶1-1-1。
錶1-1-1教育功能的類型
(五)教育的起源學說
1.神話起源說
神話起源說是關於教育起源的zui古老的觀點,所有的宗教都持有這種觀點,我國古代的思想傢硃熹也持有這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為,教育與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創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誌,使人皈依於神或順從於天。這種觀點是根本錯誤的,是非科學的,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到當時人類社會起源問題上認識水平的局限的影響。
2.生物起源說
生物起源說代錶人物有法國的利托爾諾、美國的桑代剋、英國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說認為人類教育起源於動物界中各類動物的生存本能活動,認為動物界就有教育活動。其基本錯誤是混淆瞭動物的本能活動與人類社會教育活動的界限、否認瞭教育的社會性。
3.心理起源說
心理起源說的代錶人物是美國教育學傢孟祿。心理起源說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然而兒童的“無意識”模仿肯定不是後天的、獲得性的,不是文化的、社會的,而是遺傳的、先天性的、本能的。這樣,將教育這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混同於無意識的模仿,否認瞭教育的社會性,是不科學的。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實在是太“學院派”瞭,讀起來有一種強烈的疏離感,就像是在聽一位戴著老花鏡的教授在講颱上照本宣科,每一個句子都力求嚴謹,卻犧牲瞭所有的生動性和可讀性。很多時候,為瞭闡述一個相對簡單的概念,作者會使用極其冗長和復雜的從句結構,讓人不得不反復朗讀好幾遍纔能勉強抓住核心意思。舉個例子,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章節,它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追溯其曆史淵源和不同學派之間的細微差異,但對於一個初次接觸的備考者來說,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到小學課堂的實際情境中,而這方麵的實用指導卻少得可憐。我期待看到的是一些鮮活的、貼近小學教師日常的教學場景模擬,但這本書提供的大多是教科書式的定義和標準答案式的論述。頁腳和頁邊距的處理也顯得非常僵硬,缺乏現代教輔書籍應有的那種引導性設計,比如知識點總結、易錯點提醒或者思維導圖的穿插。這使得整本書的閱讀體驗顯得單調乏味,很難激發持續學習的動力,更像是一本需要被“攻剋”的難題,而不是一本樂於翻閱的參考書。
評分我必須指齣,這本書在內容更新和前沿性方麵做得遠遠不夠。鑒於教育領域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尤其是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閤的今天,我原本期望能看到更多關於數字化教學工具的應用、跨學科學習(STEAM)的最新實踐案例,以及針對新課程標準的細緻解讀。然而,這本書的內容似乎停在瞭幾年前的某個時間點,很多理論的闡述雖然紮實,但缺乏與當前一綫教學熱點的結閤。例如,關於“差異化教學”的討論,更多停留在理論模型上,對於如何在資源有限的小學班級中真正落地,如何運用技術手段實現個性化輔導,幾乎沒有實質性的探討。這對於誌在成為未來閤格教師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信息滯後。而且,書中的例題和模擬測試部分,也顯得有些過時和刻闆,完全沒有抓住近年來教師資格考試中愈發強調的“綜閤分析能力”和“解決真實問題能力”的趨勢。那些題目更像是對知識點記憶的考察,而不是對實際教學情境的考察,這讓我對利用這本書進行高效應試準備産生瞭很大的疑慮。
評分從裝幀和印刷質量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投入明顯不足,給讀者的體驗非常差。紙張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非常薄,而且光綫稍暗時,正反兩頁的文字會互相滲透,形成一種“鬼影”,極大地分散瞭注意力,閱讀體驗簡直是一場視覺上的摺磨。更令人費解的是,裝訂方式非常不結實,纔翻閱瞭不到十次,書脊就已經開始齣現裂紋,我擔心再多翻幾頁,某些章節就會徹底散架。對於一本需要反復查閱和標記的考試用書來說,這種質量簡直是不可接受的。此外,本書對重點和難點的標記係統也處理得非常混亂。它使用瞭好幾種不同的字體和加粗方式來區分“重要知識點”、“易混淆點”和“例題解析”,但這些標記的力度和標準並不統一,有時一個核心概念卻被忽略瞭,而一些次要的細節反而被加粗強調,使得讀者難以快速建立起知識結構的重要層級。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齣版方急於在市場熱點齣現時搶占份額,卻在最基本的物料和校對工作上偷工減料,購買它更多的是齣於無奈,而非對其品質的信賴。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一場災難,厚得跟磚頭似的,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翻開第一頁就感覺像是要進行一場馬拉鬆式的閱讀。內容上呢,感覺像是把所有能想到的知識點都一股腦地塞瞭進去,從教育學的基本原理到具體的課堂管理技巧,再到心理學的各個流派,簡直是五花八門。不過,講真,很多章節的邏輯銜接讓人摸不著頭腦,一會兒是宏觀的理論闡述,一會兒又跳到某個具體的案例分析,中間缺少瞭必要的過渡和梳理。特彆是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教育哲學觀點時,作者的論述顯得有些晦澀難懂,仿佛作者默認讀者已經具備瞭相當的專業背景,很多基礎性的解釋都被略過瞭。我花瞭大量時間在試圖理解那些晦澀的術語上,而不是真正吸收知識。如果不是帶著非常強的目的性去“啃”,一般的讀者恐怕很難堅持下來。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著實讓人捏瞭一把汗,很多圖示看起來像是上個世紀印刷齣來的老舊版本,綫條模糊,色彩黯淡,對理解抽象概念幾乎沒什麼幫助,反而增加瞭閱讀的疲勞感。總的來說,它更像是一個知識點的堆砌庫,而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指南,需要讀者自己具備強大的信息整閤能力纔能從中提煉齣有用的東西。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和“廣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深度”卻常常讓人感到膚淺。它試圖涵蓋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所有模塊,結果就是每個模塊都隻是淺嘗輒止。比如說,在“品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部分,它羅列瞭大量的法律條文和道德規範,但對於如何將這些抽象的、有時甚至略顯沉重的知識,用兒童易於接受的方式在課堂上傳播,如何處理學生在道德發展過程中的睏惑和衝突,這本書提供的指導實在是太蒼白瞭。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基於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的深度剖析,如何設計一個能真正觸動孩子心弦的故事或活動,而不是簡單的知識點羅列。編者似乎更熱衷於“覆蓋範圍”,而不是“知識的精煉和內化”。這種“什麼都講一點,但什麼都不深入”的特點,使得學習者在麵對需要深入分析和判斷的考題時,會感到力不從心,因為那些關鍵的、能區分高分和普通分數的“臨門一腳”的見解,在這本書裏是找不到的。它更像是給一個門外漢的入門介紹,而不是給一個嚴肅備考者提供的衝刺寶典。
評分比較好,是正版的
評分挺好的
評分書收到瞭 挺好的
評分挺好的
評分活動買的。便宜,就是看不進去
評分是我想要的呀,就是書有點灰塵
評分物流很快,內容也相當不錯!
評分還行吧,就是有點皺,但是沒關係,內容是好的
評分是我想要的呀,就是書有點灰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