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册畅销书作家寒川子全新力作。
金上海“霸气总裁”的成长史。
讲述失意秀才弃文从商、守护尊严、独立自强、成就一代商业巨子的英雄传奇!
呈现各方精英实业救亡、决战银业、建立商会、探求现代商业规则的跌宕进程!
《金上海》以20世纪初的上海市总商会为背景,以称霸上海滩的甬商大佬为主角,以金融业(钱庄、银行、股市)为主战场,徐徐展开了一场以财富人生、家国天下、爱恨情仇、义利恩怨等为主线的年代画轴。
1905年,伍挺举、甫顺安、陈炯、章虎四个有为青年抱着不同的梦想来到上海滩,因为际遇、志向、境界的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之路。失意秀才伍挺举饱受儒家经世济民理想浸润,在科举梦断之后,参与实业救亡,从谷行学徒做起,成为掌控上海银业的金融巨头,欲使上海总商会成为有尊严、利国民的纯净商业组织;甫顺安为摆脱伶倡出身而抛弃尊严,隐姓更名,借女人上位,跻身上流社会,欲掌握上海银业,实现其飞黄腾达之梦;一身邪气的章虎拜租界华人探长为师父,在上海滩施展拳脚,打开一片天地,欲建立一套为我所欲的黑道体系;陈炯则致力于推翻满清的革命壮举,光复上海、建立一个由革命党人一统天下的全新世界……
岁月流转,一晃十年,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他们的目标达到了吗?
寒川子,原名王月瑞,河南省镇平县人,1981年毕业于西峡师范,198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1987年服军役,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1998年退役,从事自由撰稿,现为译者、作者和编剧。2009年瞩意上海滩,前后历时10年,完成五卷本长篇年代小说《金上海》。已出版作品:《鬼谷子的局》系列历史长篇小说。
第01 章 丁承恩筹设商会 鲁俊逸衣锦还乡 / 001
第02 章 道不同挚友豪赌 运未济中和认输 / 017
第03 章 伍挺举邂逅葛荔 甫顺安当街受辱 / 037
第04 章 劫鲁家章虎失风 遭报复伍家蒙难 / 059
第05 章 伍傅氏卖镯筹款 伍挺举孤注借贷 / 083
第06 章 杭州府科举梦断 上海滩大佬斗法 / 107
第07 章 大小姐情丝萌动 甫顺安更姓换名 / 129
第08 章 二大佬竞争会长 鲁俊逸进退维谷 / 147
第09 章 试才具俊逸问对 学跑街顺安得志 / 163
第10 章 挺举遇闹米粮店 俊逸被掷风浪尖 / 187
第11 章 清虚观挺举问卦 查府院俊逸跪霜 / 207
第12 章 藏香书顺安生心 出老千章虎历险 / 229
第13 章 因洋妞结缘天使 撑谷行力助茂记 / 249
第14 章 商场凶险初战挫 南洋饥荒捉商机 / 269
第15 章 狂收米独战米行 比定力挺举力挺 / 297
第16 章 洋行购米出天价 挺举义卖赢尊严 / 317
常言道,作茧自缚。但作茧自缚的并非只是蚕宝宝,人之一生,无非是在为自己织茧。自一懂事就开始织,越织越大,越织越厚,直到将自己紧紧缚住。你别无出路,要么挣破它,要么被它憋死。(摘自《金上海·卷一》)
“举儿,”伍傅氏缓和语气,“……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读书人该当有个读书人的活法。”(摘自《金上海·卷一》)
“锦莱呀,”查敬轩咕噜咕噜又吸几口,吐出一团浓雾,“老爸在上海滩混了几十年,什么都看淡了,唯对洋人的生意经,老爸是敬畏三分哪。老爸琢磨来琢磨去,多少也算悟出些洋人做生意的道道,那就是,抱成团,拧成绳,结成势,共同挤对中国人……”(摘自《金上海·卷一》)
挺举逐个拜毕,回到玉清像前跪下,抬头凝望有顷,合目斋心,许愿道:“……方今时世,列强张狂,鲸吞蚕食,朝廷无道,百官偷生,吏治腐败,诸业凋败,民众苦不堪言,华夏诸民已臻水深火热之绝境。挺举愿尽毕生所学,竭股肱之力,在此世界商埠,由茂平谷行起步,探求为商之道,守卫人格尊严,开启民生福祉,使我华夏之民饥有食,寒有衣,居有所,行有尊,幼有抚,老有养。如此奢求实非庸俗愚痴可以达成,挺举笨拙,是以恳求三位清爷加持神力智慧,挺举诚愿粉身碎骨以报。”(摘自《金上海·卷一》)
这本书在氛围营造上达到了一个近乎极致的境界。如果说文字是砖瓦,那么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成功地用它们砌筑起了一个可以呼吸、有温度、甚至带着一丝霉味的特定时空。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特定年代特有的那种压抑感与对外来事物的躁动不安的渴望,两者互相拉扯,形成了独特的时代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执着——无论是旧式家具的材质、特定服饰的纹理,还是某一种消失了的民间小吃,都描绘得丝丝入扣,绝非简单的点缀,而是直接构筑了故事的肌理。这种对环境的深度挖掘,让读者对人物的处境有了更真切的代入感。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沉溺于对逝去时代的怀旧,而是将这种历史的厚重感,精准地投射到了当代人物的精神困境之中,使得整部作品在怀古中蕴含着对现代人的深刻警示,兼具史诗感与当代意义,非常耐人寻味。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探戈,时而热烈奔放,时而又陷入沉思的慢板。作者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摹,简直是入木三分,让人感觉自己仿佛就是故事中的一员,共享着他们的喜悦与忧愁。特别是在处理那些复杂的道德困境时,笔触显得尤为老练,没有简单地给出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将人性的灰色地带展现得淋漓尽致。那种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存的小人物命运,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也引发了对个体在宏大历史背景下如何自处的深刻思考。书中的一些场景,比如黄昏时分码头上的喧嚣与寂寥的对比,那种画面感极其强烈,仿佛能闻到海水的咸湿和旧时蒸汽机的轰鸣声。语言的运用上,时常能感受到一种古典的韵味与现代的敏锐交织在一起的奇妙效果,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层次感和回味无穷的韵味。这不是一本可以轻易合上的书,它会像一块磁石一样,在你合上书页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牵引着你的思绪回到那些光怪陆离的街巷和纠结的灵魂之中。
评分这部作品的哲学思辨部分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并非那种故作高深的哲学说教,而是通过角色们看似日常的对话和选择,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主角团对“何为成功”、“何为救赎”的追问,贯穿始终,且每一次探讨都比上一次更加深入和尖锐。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配角的命运,他所代表的“妥协的智慧”与另一位角色“不屈的理想主义”之间的碰撞,为全书提供了极佳的张力点。作者似乎在问:在生存面前,精神的纯粹性是否是一种奢侈?这种对价值体系的拷问,让这本书的内涵远远超越了单纯的故事讲述。语言上,这本书的句式变化丰富,长短句的交替使用,就像是音乐的休止符和高潮乐段,有效地引导着读者的情绪起伏。读罢全书,你会发现自己不仅经历了一个故事,更完成了一场对自身价值排序的重新审视。
评分我必须赞扬作者的叙事勇气。书中触及了一些社会议题,处理得非常谨慎且富有洞察力,它没有回避矛盾,但也没有采取极端煽情的手法,而是选择了更为有力度的冷静叙述。这种“不动声色却暗藏惊雷”的写作手法,反而比大张旗鼓的批判更具穿透力。书中的人际关系描绘得极其复杂而真实,没有绝对的英雄或恶人,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逻辑和创伤在前进,彼此间的爱恨纠葛,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既让人窒息,又让人无法割舍。读到后半部分,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本人在构建这个世界时的那种巨大的情感投入和近乎于痛苦的挣扎,这种真诚是作品最宝贵的财富。它使得故事中的悲剧性不仅仅停留在情节层面,更渗透到了存在主义的层面,让人读完后,会久久地凝视窗外,思考人与人之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连结与宿命。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结构处理简直是一绝,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多重时间线的交织和不同视角之间的切换,这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但回报是极其丰厚的。每一次视角的转换,都像是为原本模糊的图景添上了一块关键的拼图,让你恍然大悟,原来之前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都埋下了如此深远的伏笔。特别是关于家族秘密的揭示部分,处理得极其高明,不是那种突兀的“真相大白”,而是层层剥茧,如同剥开一个多汁却又带有剧毒的果实,每咬一口都伴随着惊喜和一丝丝的隐痛。文字风格上,它展现出一种近乎冷峻的克制美学,尤其在描写宏大场面时,作者似乎故意收敛了过度的渲染,反而因此营造出一种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感。这种内敛的力量,使得故事中的情感张力持续累积,最终爆发时,其冲击力远超那些直白的抒情描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