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全集 书信日记卷二

丰子恺全集 书信日记卷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丰子恺 著
图书标签:
  • 丰子恺
  • 书信
  • 日记
  • 文学
  • 散文
  • 文化
  • 艺术
  • 回忆
  • 近代史
  • 中国现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511029409
版次:01
商品编码:1235999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页数:39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文学爱好者,藏书爱好者,丰子恺研究者
丰子恺作为知名画家、散文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对读者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号召力。目前如此全面的丰子恺作品整理与研究工作,将对现代文学史研究及对丰子恺艺术的传承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本套书分为文学卷、艺术理论卷、书信日记卷、美术卷、附卷等五大部分,共计50册,邀请丰子恺的研究者陈星、陈建军、刘晨、吴浩然担任编委,丰子恺的后人丰一吟、杨子耘担任顾问,力求将全面的丰子恺作品展现给读者。

内容简介

《丰子恺全集》分为文学卷(6卷)、艺术理论艺术杂著卷(12卷)、书信日记卷(2卷)、美术卷(29卷)、附卷(1卷)等五大部分,共计50册。总计420万字(其中佚作近百万字,此前未收入《丰子恺文集》)。美术卷收画作10000幅。《丰子恺全集·书信日记卷二》收录致师友的书信和目前能够找到的全部日记。其中,日记以《丰子恺文集》(丰陈宝、丰一吟合编,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初版)、《子恺日记》(陈建军编,海豚出版社2013年9月版)为基础,收入丰子恺先生1938年日记65篇,1939年日记156篇,1940年日记19篇,共计240篇,其中新收集到的日记36篇。对日记中所提及的人物的注释,我们在《丰子恺文集》(丰陈宝、丰一吟合编,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初版)的基础上,尽量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资料再作充实,使大多数人物都有生卒年代及简短的介绍。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是中国引进“漫画”概念的头一人,其漫画作品多以儿童为题材,富有童趣,幽默、睿智,反映社会现象。

目录

目录
致师友
日记
《丰子恺全集·书信日记卷二》:时代的回响,心灵的独白 《丰子恺全集·书信日记卷二》并非一本独立成册的著作,而是作为巨著《丰子恺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丰子恺先生浩瀚的人生印记与内心世界,以书信和日记这种最贴近其真实生活的形式,予以精心呈现。本卷的价值,不在于其独立的叙事结构,而在于它如同一扇扇小小的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伟大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在历史洪流中的点滴思绪、情感起伏与生活点滴。 穿越时空的信札:情感的纽带与思想的交锋 书信,作为那个时代人们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主要媒介,在《丰子恺全集·书信日记卷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信札,收录的并非仅是几封零散的问候,而是跨越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与形形色色的人物往来的珍贵记录。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看到丰子恺先生与当时的文化名人、学术巨匠、亲朋好友之间,是如何维系着深厚的情谊,又是如何进行着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试想,当读到他写给老友的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对共同理想的坚守,那份情真意切,足以穿越时空的阻隔,让我们感受到真挚的友谊是何等可贵。或许,信中会提及当时社会上的热点事件,他对时局的观察与思考,那严谨的分析,敏锐的洞察,又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些书信也记录了他作为一位父亲、一位丈夫、一位普通人的生活侧面。他或许会为儿女的学业担忧,会与妻子分享生活的琐碎,会感慨世事的无常。这些日常的细节,勾勒出一个丰子恺先生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形象,他不再仅仅是画坛大师,而是血肉丰满,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只是他的内心世界,比常人多了几分澄澈与通透。 书信的内容,往往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思潮。在抗战时期,他的信中可能充满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对文化传承的呼唤。而在相对平和的时期,信中或许会探讨艺术的真谛,教育的理念,文学的创作。每一封信,都是一片小小的时代剪影,汇聚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挑战与希望,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 阅读这些书信,并非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一场与过去灵魂的对话。我们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以真诚之心待人,如何以敏锐之眼观察世界,如何以深邃之思思考人生。丰子恺先生的书信,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映照出知识分子的担当。 日记的低语:内心的独白与生活的哲思 日记,是个人最私密的精神角落,是心灵最真实的写照。《丰子恺全集·书信日记卷二》中的日记部分,为我们打开了通往丰子恺先生内心深处的大门。不同于书信中与他人的互动,日记更侧重于他与自身的对话,与生活的碰撞。 这些日记,或许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雕琢,它们以最朴素、最真诚的语言,记录着他日常生活的点滴,他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感悟。早晨的阳光,窗外的一朵花,路边的一个孩童,这些日常的景象,在丰子恺先生的笔下,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他能够从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生命的诗意与乐趣,这是他独特的艺术天赋与人生智慧的体现。 日记中,我们或许能看到他创作的灵感如何涌现,他对艺术技法的探索与思考,他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与求索。他可能会记录下自己失败的尝试,对某个观念的困惑,以及最终如何通过思考与实践,找到答案。这些记录,对于我们理解一位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理解一位思想家的思维轨迹,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日记中的独白,常常流露出他对人生苦乐的深刻体悟。他或许会记录下生活中的不如意,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但他绝不会沉溺于悲观。他的日记,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他能够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并从中汲取力量。这种“不动心”的智慧,以及“在苦中作乐”的精神,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在动荡的年代,他的日记可能充满了对战争的恐惧,对失去家园的痛苦,对民族命运的焦虑。然而,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他的日记中也总能闪烁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对人性的赞美,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在逆境中不失光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是对那个时代所有经历过苦难的人们最好的慰藉。 《丰子恺全集·书信日记卷二》,通过这两扇窗户,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鲜活、充满智慧的丰子恺先生。他的书信,是他在社会中的回响;他的日记,是他内心的低语。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丰富而深刻的个人史,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理解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视角。这卷书信日记,不仅是对丰子恺先生个人生平的珍贵记录,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变迁、文化思潮以及人文精神的一次生动注解。阅读它,就如同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生命、对世界、对人生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的流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注和校对的质量,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有的标注都恰到好处,既没有过多地打断阅读的连贯性,又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解释,使得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一些较为深奥或时代特有的概念。校对工作尤其值得称赞,字词准确,几乎找不到令人出戏的印刷错误。在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整理工作中,保持如此高的准确性是极其困难的,出版方在这方面付出的心血,让读者能更纯粹地专注于文本本身,而不是被低级的错误所干扰。这种对细节的尊重,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宁静的力量。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喧嚣裹挟,心灵难以得到片刻的安宁。然而,捧读这套作品时,时间仿佛慢了下来。作者对待生活的细腻观察和从容不迫的态度,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浮躁的心绪。它提醒我们,生活的美好往往潜藏在最简单、最日常的瞬间——一花一草,一饮一啄之间。通过这些文字,我学会了用更温柔、更富有诗意的目光去重新审视我自己的日常生活。它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慢生活”范本,不是一种被动的逃避,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和内心的沉淀,让人在纷扰中找到自己的锚点。

评分

我花了大量时间沉浸在这套书的文字世界里,感受到的首先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作者的笔触,无论是描绘日常琐事还是阐述人生哲理,都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平实之中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那种看似信手拈来的文字,却精准地捕捉到了人性的微妙之处,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得不停下来深思。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那些寥寥数语间构建出的意境所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特定时空的场景之中,与作者一同呼吸、一同感悟。这种文字的温度和密度,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得慢下来,细细咀嚼每一个词语背后的意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温情。它不贩卖焦虑,不追求耸人听闻,只是平静地叙述和思考,却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评分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提供了一个观察特定历史文化脉络的绝佳窗口。我们透过这些文字,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些记录,如同历史的切片,细致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生活方式以及面对动荡变迁时的内心挣扎与坚守。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史或艺术史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第一手、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它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折射出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命运,这种微观视角下的历史记录,往往比宏大的理论叙述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因为它充满了“人味儿”。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实在令人惊艳,初次上手便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这对于喜爱收藏和细细品味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加分项。封面设计典雅而不失韵味,那种淡淡的墨香仿佛透过纸张便能飘散出来,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个时代的文人气息。内页的排版非常考究,字迹清晰,行距适中,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订处处理得极为精细,书脊牢固,可以平摊阅读,这在多卷本的合集中尤为重要,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文化宣言。对于我这样对实体书有执念的人来说,拥有这样一套印刷精良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让人忍不住想去触碰和翻阅,感受纸张和油墨带来的真实触感,这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体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