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是一本结合中国国情,为中国青少年儿童量身打造的国内首本专业的营地教育指导教材。本书内容是由衣、食、住、行结绳法、通讯及讯号、气象观测、地图与导航、风险评估与应急处理等几部分构成。书稿的专业性已受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市教委领导的一致认可。本书作者团队博采众长,并结合团队六年来在儿童及青少年营地教育领域的亲身实践经验,精心梳理了户外知识技能系统,按清晰逻辑整理成体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带给大家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本书邀请了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女士书写了推荐语。
与同类营地教育图书相比,本书有两个特点:1.图文并茂更适合青少年儿童的阅读需要;2.本书关注户外专家的亲身实践经验,梳理了户外知识技能体系。
刘军,熊孩子生活营创始人;
飞蓝部落创始人;
狮子会探索会创会会长;
北大EMBA行走中国俱乐部总教练;
中法探洞学校第三期学员;
北京市登山协会首批户外指导员;原北京三夫户外总店副店长,月坛店店长;
二十年户外活动经历使他磨炼蜕变成为国内高级的户外活动专家及装备专家。
贾梅,毕业于美国马凯特大学,获得广告与公共关系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新东方集团考研英语讲师,北京华章集团MBA特训营导师。
第一章 衣
小伙伴们,在开展营地教育活动前,学习如何正确着装十分重要!
人体失温是户外活动中最常见的危险
失温与冻伤,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发抖、意识茫然、思维迟钝、说话困难、情绪沮丧、开始健忘、动作协调性丧失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肌肉僵硬、昏迷、肺水肿、心脏及呼吸衰竭,在此情况下,如不能得到及时救助医治,将会危及生命。
环境温度不等同于人的体感温度
我们需要了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的体感温度会受到空气湿度、风速大小、太阳辐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温度和体感温度是不一样的。
在寒冷且衣物不足的情况下,虽说我们能通过就地生火取暖、选择身处避风的阳面、摄入高热量食物、在衣服内塞树叶等方式来抵御寒冷,但这些方法只能暂时提高体感温度,并且往往由于环境的限制,能采取的措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只有携带充足的服装并且正确穿着,才能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如果伙伴们在等待救援,在携带充足的服装并且正确穿着的情况下,大家就能维持正常体温,大大提高生存时间,使得救援工作能正常有效地开展。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户外的服装及其功能,并学习如何正确的穿着。
户外着装的黄金法则:三层着装法
外层选择防风防雨的多功能性服装,中层选择轻便保暖透气的服装,内层选择排汗透气速干的服装。
外层(防风防水层)服装的面料、功能及设计特点
我们在户外活动中的外层服装,通常应该选择具有防风防雨性能的多功能户外服装——冲锋衣(裤)。真正能经得起环境考验的冲锋衣(裤)面料一般由三层复合而成:耐刮蹭的外层面料,高科技合成的膨体聚四氟乙烯的中层面料,以及保护中层的内层面料。
1.冲锋衣(裤)应具备以下特点。
(1)防水:有效阻挡雨水和霜雪的入侵,避免因水寒效应引起的身体失温。
水寒效应是指在淋湿、落水或大量流汗的情况下,衣服变得潮湿,水不但会把衣服中的暖空气排挤出去使其失去保温作用,同时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因此会在短时间内从身体上吸收很多热量,并借由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人就会感到寒冷。在同样的环境温度下,受水寒效应影响的人体感温度会远远低于未受影响者。
(2)透气:我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通常会大量排汗,透气性好的面料能保证汗液以水汽的方式轻松排出,从而避免水寒效应的发生。
(3)防风:有效阻挡风带走人和衣服之间薄层空气中的热量,避免因风寒效应引起的身体失温。
风寒效应是指强风会引起空气的快速流动,使得人体周围薄薄的空气保温层不断地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人体热量被带走。风速越大,热量散失的速度越快,人会越来越感到寒冷。例如在五级风的情况下,风速可达10米/秒,这时如果着装不防风,在不考虑空气湿度及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因风寒效应的影响,人的体感温度也会低于环境温度10℃ 左右。
2.冲锋衣(裤)的设计理念。
(1)冲锋衣的设计特点:所有材料都需在低温下有良好表现,不易损坏。
图1-1
生活指数:★★★★★
生存指数:★★★★★
个人指数:★★★★★
(2)冲锋裤的设计特点:所有材料都需在低温下有良好表现,不易损坏。
图1-2
生活指数:★★★★★
生存指数:★★★★★
个人指数:★★★★★
中层(保暖层)服装的面料、功能及设计特点
随着近代纺织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化纤产品得以在服装领域使用。传统棉、毛面料制成的冬装,穿少了会挨冻,穿多了会笨重,不利于户外活动的展开,而化纤面料的成衣质量轻、保暖性佳,能很好地解决冬季户外着装的问题。
聚酯纤维是现在使用最广泛的化纤服装面料,它是将超细的化学纤维制成毛纱,再织成织物。使用聚酯纤维制成的抓绒类服装,是户外活动时理想的中层保暖着装。抓绒衣(裤)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摸上去非常温暖柔软,轻,易压缩。
2.能通过毛细作用吸走潮气,即便湿透了也很容易干。
羽绒是迄今为止最好用的天然保暖材料,根据来源可分为鹅绒和鸭绒。羽绒中的“羽”起到支撑作用,“绒”起到保暖作用。在户外活动环境温度较低时,羽绒服装常被用于中层着装,它们通常有以下特点:
1.分类: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
2.含绒量:一般以“绒”在羽绒中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户外羽绒服装的含绒量一般在80%以上。
3.蓬松度:指在一定条件下每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的立方英寸数值。在户外活动中,我们推荐蓬松度在750克以上的羽绒制品。
4.用于户外活动的羽绒服装的面料需要选择防风透气的,以避免风寒效应及水寒效应,否则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往往会带来致命性危险。
5.羽绒服装的面料和工艺应具有良好的防钻(漏)绒性能,以防止羽绒的流失,同时也避免了羽绒沾衣的尴尬。
6.成衣轻薄柔软,穿着舒适,便于携带。
7.用作中层保暖的羽绒服装需要合身,因此充绒量不会太多,通常一件羽绒衣的充绒量在200克左右。在极寒环境下,若将羽绒服作为外层着装,不仅需要更多的充绒量,对其面料也会有更高的防风、防水及耐磨的要求。
生活指数:★★★★★
生存指数:★★★★★
个人指数:★★★★★
内层(导汗层)服装的面料、功能及设计特点
在户外活动中,即使天气炎热,我们也不建议穿短袖,因为裸露的皮肤是不具备防护功能的。许多户外长袖服装加入了巧妙的设计,使得长袖在有需要时挽起即可变成短袖。
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如果身体产生的汗不能及时排出,大量聚集在皮肤表面和衣服上时,如贴身的内层服装排汗透气性不佳,很容易导致失温,所以我们选择的内层服装应具备以下特点:
1.柔软舒适。
2.吸湿排汗:面料具有拒水功能(避免将水分子吸附在内部导致不易蒸发),通过纤维毛细管产生虹吸效应,能迅速将汗水从皮肤表层吸附到内衣外层。
3.贴身:具有高度的弹性及延展性;宽大的内层着装将妨碍面料吸湿排汗功能的发挥。
……
我一直觉得,孩子的成长,不应该只是被局限于学校的课堂和家庭的四壁之内。他们需要更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体验,去感受。尤其是现代社会,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他们的童年都是在电子屏幕前度过的。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真正让孩子走出户外,与自然亲密接触,并在这种互动中获得成长的教育方式。 《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答案。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户外活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营地教育来塑造孩子完整人格的书。作者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营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我被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提升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建立孩子的自然观”等内容深深吸引。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案例。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营地项目,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来安排活动内容,如何引导孩子在户外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将营地体验转化为孩子终生的财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营地教育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引导我的孩子,开启一段充满意义的营地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孩子教育的思考方向。作为家长,我一直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业上的优秀,更重要的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在当前以学业为重的教育环境下,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道如何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成长体验。 《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户外活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营地教育来塑造孩子完整人格的书。作者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营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我被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提升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建立孩子的自然观”等内容深深吸引。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案例。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营地项目,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来安排活动内容,如何引导孩子在户外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将营地体验转化为孩子终生的财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营地教育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引导我的孩子,开启一段充满意义的营地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巨大空白。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普遍缺乏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更不用说通过真正的户外体验来塑造他们的品格和能力了。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素质教育”的宣传,但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素质”培养,似乎都离不开冰冷的屏幕和程式化的教学。我渴望找到一种更具生命力、更能触及孩子内心深处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成长。 《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个答案。它让我深刻理解到,营地教育并非简单的“放羊”,而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充满教育智慧的活动。书中关于营地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设计、风险管理以及活动后的反思与延伸,都进行了详尽而系统的阐述。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营地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的论述所打动,它清晰地描绘了营地教育如何在孩子们缺乏的实践性、体验性、情感性层面,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不仅仅是传授“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引导我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作者用丰富的案例和深刻的理论分析,让我明白营地教育对于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有多么重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教育”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将营地教育融入孩子成长过程的决心。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育人”的智慧宝典,让我受益终生。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我一直认为,孩子的成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下,这种机会是比较有限的。 《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这本书,恰好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让我深刻理解到,营地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获得全面的成长。书中关于“如何通过营地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增强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等内容,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营地教育的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部分的详尽阐述,这让我明白了,在追求教育意义的同时,安全是永恒不变的基石。作者提供的实用方法和案例,让我能够更具体地了解如何设计和实施一次成功的营地活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营地教育的理解更加系统和深入,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引导我的孩子,享受自然,快乐成长。
评分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营地教育”的理解可能更多地停留在一些商业机构推出的“夏令营”、“冬令营”之类的概念上,觉得那只是一种让孩子在假期里有个去处,顺便体验一下户外活动的方式。然而,《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这本书,以其宏大而深远的视角,彻底改变了我对营地教育的看法。 它让我意识到,营地教育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户外活动集合,而是一种以自然为载体,以体验为核心,以生命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作者在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有趣的活动,更是深入剖析了营地教育背后蕴含的教育哲学和心理学原理。我被书中关于“通过自然环境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以及“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章节深深吸引。 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怎么做”的指南,而在于它教会我“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思考”。它让我明白,营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在户外玩乐,更是为了在孩子们心田里播下独立、勇敢、协作、感恩的种子。书中关于如何设计一个有深度、有意义的营地活动,如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探索,以及如何将营地体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这些内容都给了我巨大的启发。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手册,不如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唤醒”孩子生命力的教育指南。
评分我之前对营地教育的概念一直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总觉得就是带孩子去户外玩几天,然后回来就结束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营地教育,是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过程,它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需要精心的策划和执行。从活动的初衷,到具体的实施,再到最后的反思和延伸,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这本书,在这些方面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各种户外活动,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这些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书中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营地项目,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来安排活动内容,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观察自然、发现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这些内容都让我茅塞顿开。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安全第一,教育第二”的原则,这让我明白,在享受户外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牺牲教育的深度。作者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教我们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营地教育的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对营地教育感到迷茫的家长,而是一个有清晰目标、有具体方法、有信心去实践的行动者。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有价值的育儿书籍之一。
评分我一直坚信,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如何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为孩子们搭建一座通往自然的桥梁,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市面上关于户外活动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层面,缺乏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和指导。 《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户外活动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营地教育来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著作。作者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营地教育的无穷魅力。我被书中关于“如何利用自然环境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与探索精神”、“如何通过户外挑战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让孩子在团队协作中学习沟通与包容”等内容深深吸引。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提供了极其详尽的实践指导。从营地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设计,到风险管理、安全保障,再到活动后的反思与延伸,作者都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营地教育的实施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对营地教育感到茫然的家长,而是一个有清晰目标、有具体方法、有信心去引领孩子探索户外的教育者。
评分这本书实在太棒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找到这样一本宝藏!作为一名一直对户外活动充满热情,但又不太确定如何将这份热情转化为有意义的经历的家长,我一直在苦苦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指导我的书籍。市面上关于露营、徒步、野外生存的书籍确实不少,但大多过于侧重某一方面,要么是单纯的装备指南,要么是技术性的野外技能讲解,对于如何真正组织和引导孩子参与营地教育,以及如何让营地教育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宝贵财富的方面,都显得有些碎片化。 然而,《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却像一道曙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去哪里露营”、“带什么装备”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为什么要做营地教育”、“如何做得更好”的深度解读。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从儿童成长的心理需求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营地教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自然观察力以及情感连接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营地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和升华,它不仅仅是户外活动,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与自然深度对话、与自我深度连接的教育方式。 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的课堂,每一章节都像一个精心设计的模块,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作者并没有回避营地教育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反而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应对孩子在营地中产生的恐惧、如何处理同伴间的冲突、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激发孩子的创造力等篇章,都让我受益匪浅。我不再是那个对未知感到茫然的家长,而是变成了一个有信心、有方法、有热情去引领孩子探索户外的教育者。这本书就像一本行走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与孩子共同开启一段充满意义的营地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座宝库,让我从中汲取了无数关于孩子成长的智慧。我一直渴望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体验,让他们不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更能走到大自然中去,去探索,去发现,去感受。然而,如何将这份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却一直让我感到困惑。 《中国营地教育完全手册》的出现,为我指明了方向。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户外活动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通过营地教育来塑造孩子完整人格的书。作者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营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我被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提升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建立孩子的自然观”等内容深深吸引。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案例。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营地项目,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来安排活动内容,如何引导孩子在户外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将营地体验转化为孩子终生的财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营地教育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引导我的孩子,开启一段充满意义的营地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像一本百科全书,涵盖了中国营地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之前对营地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总觉得就是带孩子去野外玩,然后听听关于动植物的知识。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营地教育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关于“做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得更好”。 作者在书中,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营地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以及与自然连接的重要性。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营地教育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如何通过户外挑战激发孩子的潜能”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与责任感”等章节所打动。 这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提供了大量具有操作性的指导。从营地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设计,到风险管理、安全保障,再到活动后的反思与延伸,作者都进行了详尽而系统的阐述。书中列举了许多生动的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营地教育的实践过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营地教育感到迷茫的家长,而是变成了一个有清晰目标、有具体方法、有信心去引领孩子探索户外的教育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