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 本系列丛书汇集了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大师的智慧结晶,来自卢梭、黑格尔、弗洛姆、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休谟等多位哲学大师的终j探讨。
2. 装帧精美,以雅致、简洁的风格为主,便于收藏。
3. 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呈现出大师思想的深邃与魅力,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西方大师思想与智慧的入门读物。
追随大师的脚步,开始一段心灵之旅。旅途中你会发现,你的生命会调绘出重重色泽,你的人生会增进几缕华彩。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并系统地阐释了强调审美的实践特性而不是解释或认识特性,这也成为当代西方美学中的一股潮流。本书广泛采用例证,并对康德、席勒、黑尔格对美学的看法进行梳理,使读者对美学和美学研究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简介
鲍姆嘉通(1714-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他促成了美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代表著作:《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形而上学》《真理之友的哲学书信》《哲学百科全书纲要》等。
精彩书评
小书未必非经典
文/詹学伟
大部头可称经典,小书未必不经典。
经典不经典,要看图书本身的价值和选家的眼光。只要去图书城或者书市看看,砖头厚的经典作品,扑面而来,简直要让人窒息。内容好,“超薄”的书有没有,或者说能不能浓缩一些精华部分,让时下高节奏的生活里撒一些清凉的作品有没有?
回答应该是有的。
这套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师思想集萃”系列丛书便是此类书,可以说是经典作品中的“小清晰”。本套书收录了卢梭、黑格尔、弗洛姆、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休谟等大师的智慧结晶,力图向读者展示大师们的思想精华,引l读者深刻理解人的本质、感悟人生真谛、关注现实生活、丰富自己的人生。
这种展示可以说是成功的。定准了当下阅读时间的有限,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做一次高性价b的阅读体验,可见编辑们的良苦用心。上述每一个作者著述庞杂,思想面广,远非是一本小书可以概括完的。但对于感兴趣者,是在是难得的“作料”。深夜里,闲暇之余,只要翻上几页,便可以把思想触角一一打开,和这些大师们做个“八分钟约会”,有何不可呢?
这套丛书的主题几乎是百年来的经典话题,也可以给我们更多启示。这套丛书的选编,都找到了这些思想大师的“痛楚”——他们的核心部位。
所谓“不买贵的,只买对的”,这套丛书当然也只是基础和入门,甚至为兴趣起点,真正要升入探讨这些思想大师的灵魂深处和思想魅力,肯定需要继续“挖掘”他们。而这套丛书便是一条必经之路——由此才能开启,心灵的觉醒。
这可不是“心灵鸡汤”,诸多市面上的“鸡汤”多半是化工条理,有其味而无其营养。但这套书,确实编辑和翻译者联合高温熬出来的“鸡汤“,每日闲暇之余,喝上一小碗,开胃,醒脑。让我等芸芸众生更加明了生活,以及生活之外的东西。比如文艺、思想、心理等这些玩意。
闻过,尝过,自然对精神味蕾大有裨益。
当然作为个人或者人类,不能单纯满足喝这些“鸡汤”,喝了“鸡汤”提精神,更应该不忘前行赶路,而卢梭、黑格尔、弗洛姆、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休谟等这每一个名字背后,将隐藏着无数的宝藏,看你有没有勇气去挖掘了。
目录
目 录
第一讲 鲍姆嘉通的美学思想
??2??一、美学作为独立学科建立的意义
?19??二、美学的定义和对象
?35??三、美学的认识与诗的创造
第二讲 鲍姆嘉通提出的美的本质
?52??一、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到的美
?72??二、关于美的本质的代表性观点
第三讲 鲍姆嘉通审美的三大特征
?92??一、审美的真的天性
102??二、审美中的快感
107??三、科学和艺术的求真
第四讲 鲍姆嘉通之后关于美学的争论和看法
116??一、康德对美学的看法
121??二、席勒对美学的看法
127??三、黑格尔对美学的看法
131??四、美学与哲学
134??五、思辨的实践美学
136??六、哲理诗学
140??参考文献
142??后记
精彩书摘
一、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到的美
当你畅游在大自然的河流山川时,当你品读一首优美的现代散文时,当你游历于田间的河流溪水时,当你沉浸在莫扎特那淳朴优美的钢琴曲中时,当你因成功的喜悦而饮下那甘醇的美酒时,当你在体验这种快乐的美的感觉时,你是否想过美的本质是什么?美的源泉在哪里?我们在开篇所提到的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美的感觉究竟因什么而让自己有着如此美妙的快感?不管是鲍姆嘉通之前的,还是之后的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给美学的本质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自“美学”一词被鲍姆嘉通提出后,便注定了他和美学的一世情缘,注定了他和美学犹如父子般的关系。我们这之前已经介绍过了鲍姆嘉通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等。那么,鲍姆嘉通创立“美学”的本意是什么?他的美学的本质究竟又是什么?当我翻开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1735年鲍姆嘉通博士论文中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了“美学”,即“Aesthetic”这个词,即希腊语的Asthetik,源出aisthetikos,意指感知、感觉。据说中国早使用这个词本来是从日文转译过来的。也就是说中国开始使用“美学”这个词是由日本先翻译过来并使用了“美学”一词,被我们引进的时候,也就将错就错地一直被使用了。
感性认识与理性之间窥见美的本质
在前面的第1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有关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那么,我们在探讨美的本质这一问题时,需要将这一内容回顾一下,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
“可理解的事物”是通过高级的认知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是通过低级的认知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感性学”(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
在克罗齐著的《美学历史》中有这样一段话:“对鲍姆嘉通来讲,美学是什么呢?美学的对象就是古人总是精心地从那个理性的事实中区分开来的感性事实;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我们仔细分析这段话后会发现鲍姆嘉通对“美学是什么”这一问题中他肯定了三点,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第1,他认为美学是关于感性的科学;第二,他认为美学是一门关于低级认识的科学;第三,他认为美学是关于艺术的理论的科学。
年轻有为的鲍姆嘉通在1730年进入哈雷大学学习。在那里他和高特舍特都是克里斯蒂安?沃尔夫的学生,在那时,他便有幸接触了恩师沃尔夫的哲学思想。就这样通过不断的学习,1737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任编外教授。1739年起,他任该大学的大学教授。也就是在这段时期他出版了一系列哲学、伦理学、逻辑学和美学著作。
鲍姆嘉通专门的美学著作有两种:一种是《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这是他于1735年答辩的学位论文,同年9月该书出版。他在这本书中第1次提出美学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的思想;另一本书是《美学》,第1卷出版于1750年,第二卷出版于1758年,但是这部著作因作者去世而未能完成。按照鲍姆嘉通的构想,美学应该包括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他已经出版的《美学》仅占理论部分的三分之一(另两部分是“方法论”和“符号学”),至于实践部分(艺术理论),则根本未能涉及。另外,他的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的部分章节论述到美学问题。所以说,鲍姆嘉通未完成的《美学》著作中前者是研究美的本质问题的,而后者应该是研究美的方法和规律的,而我认为鲍姆嘉通的感性学的观点吸引人,因为鲍姆嘉通抓住了美学这一学科的本质。
鲍姆嘉通在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贡献是为美学命名,而且这一学科至今都在被我们沿用,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问题。但是鲍姆嘉通对美的本质的认识并没有涉及真正的内容。所以说美学仍是一门正在形成的科学,而不是已经形成的科学。
作为鲍姆嘉通的继承者康德、克罗齐解决了鲍姆嘉通的美学的两个问题:首先,鲍姆嘉通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一种低级的认识活动。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感性认识是如何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什么关系?感性认识是怎样的一种认知活动?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感性认识是如何发展到理性认识的?作为鲍姆嘉通的继承者康德解决了第1个问题。康德认为经验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基础。感性认识是分析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基础。否则,我们无法说明理性的来历。康德在他晚年的作品《判断力批判》中阐述了这一问题,这部批判著作在较早写成的两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之中起桥梁作用,或者用他的话来说,要使判断力在知解力与理性之中起桥梁作用,情感(快感和不快感)在认识与实践活动(道德活动)之中起桥梁作用。审美的活动在自然界的必然与精神的自由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康德从自己的哲学体系出发建立了自己在美学领域的基本立场。他既不满意以鲍姆嘉通为代表的德国理性主义美学家的观点,也不满意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的美学的观点,他要求达到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调和。德国理性主义派则把“美的”和“完善的”等同起来,审美活动只是一种低级认识活动,要涉及概念,尽管它还是朦胧?的。英国经验主义派把“美的”和“愉快的”等同起来,审美活动只能带来感官的快感。
康德认为这两派都把美和相关的概念混淆起来,没有认识到美自身应有的特质。他把审美活动归于判断力而不归于单纯的感官,这就是反对经验主义派的看法;同时,他认为审美判断的主要内容是情感(快感)而不是概念。“完善”概念应该归于审美目的的判断范围里,这就是反对理性主义派的看法。他拿经验主义派的快感结合理性主义派的“符合目的性”,这就形成了他在美学领域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调和。
康德将人的知识分为感性的和知性的,他认为感性是纯粹客观的,被动接受的,经验的,杂乱无章的;知性是主体的主动创造,是先验的综合统一。感性与知性是两种互不相生的能力,因此为了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矛盾,康德提出:“知性不能直观,感性不能思维,只有它们的联合,才能发生认识。”在康德看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其次,鲍姆嘉通的美学不仅被康德、克罗齐继承,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发展了鲍姆嘉通的美学。其中对鲍姆嘉通关于美的本质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感性认识究竟是怎样一种认知活动”,这被克罗齐解决。
克罗齐的所有美学观点都从一个基本的概念出发:直觉即表象。他认为直觉是基本的感性认识活动。要想了解感性认识就要先要对现象产生认识,因为本质就在现象之中,所以对感性而言,我们只有认识了现象才能认识本质。这种现象是一种不同于理性认识的现象,而是一种“直观”。就是说,人在直观之中,就已经把握了本质。
从黑格尔为美学所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我们不难看出,所谓感性显现就是通过被感性形象显现出来的艺术作品,是自然中的人的自身理念和外在客观事物的理念的调和和统一的结果。这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黑格尔认为艺术的终统一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例如“艺术作品不仅是作为感性对象诉之于感性的掌握。一方面它本身就是感性的;另一方面它基本上是诉之于心灵的,心灵也受到感动而得到某种满足。”也就是说,艺术作品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限于感性对象的,但是不管从艺术作品的产生角度来看,还是从艺术作品的鉴赏角度来看都是理性的活动。我们几乎已经形成了定论:美学就是艺术哲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这种变化可以说是必然的。
对感性认识得到重视的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尼采认为狄奥尼索斯的酒神精神是一种人性的感性精神,是精神和肉体的一次相遇,是一种生命力的再度重生。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是不同的。尼采的这种观点影响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当时涌现出了一股“反理性热”,如弗洛伊德、荣格、梅洛-庞蒂、福柯、波伏娃、拉康等人,反理性主义的倾向已经十分鲜明了。20世纪对精神病的研究,对医院、监狱、女性以及性的研究,都是对其感性的研究。就这样尼采把20世纪的思想家把我们从理性那里带了回来,让我们重新关注感性认识,重新认识鲍姆嘉通关于美的本质问题。
克罗齐认为,要想了解感性认识就要先对现象有认识,因为本质就在现象之中。对于美学而言,我们在人类意识发展的进程中可以看到现象和本质是有一定联系的。
说到现象我们不得不说到意识,人类意识的产生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1个阶段是自我认识阶段。自我认识阶段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现象在这个阶段是一种主观的现象。这意思是,一切现象都具有情感、生命、活力、灵魂。
第二个阶段是自我体验阶段。自我体验阶段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这个阶段可能由于环境的变化使人作为主体发生了变化,体会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空间成为不同的事物。因而,主体会产生心理活动的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一些情感体验,这些可能会使我们的神经模式产生一些不稳定性的情绪。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投射到客体上,造成了客体规定性的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投射到所有感官现象之中,就会给人们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些现象只要与人们的意识发展水平相适应,那么感官情感体验就会发生。
第三个阶段是自我监控阶段。自我监控阶段是自己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为了提高我们的自我监控能力,重点应放在促使一个转变上,即由外控制向内控制转变。在这一阶段,情绪依然十分强烈,但是在“变形”的背后,事物开始具有了“本性”。这个“本性”是稳定的,始终不变的。这是因为人们的意识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的意识已经具有了稳定性。投射到客体上,这体现为客体的规定性获得了稳定性。人们意识的形成是具有普遍性的,在整个形成的过程中对情感情绪的认识,体验情感和情绪,即他们的爱、恨、喜欢、厌恶等情绪,统统寄托在这些变化着的现象上。通过意识的形成,我们可看到重要的过程是意识的体验,也就是说,人们对世界的关系的把握是一种体验的关系。
要想了解鲍姆嘉通美学的本质,就必须要了解美学关注的“主观现象”。分析美的本质不能够离开意识和环境而存在,因为人一旦有了意识,才能把握感官世界的欲望;因为我们与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从整体的内部“体验”感官世界。这种体验是不能分析的,不仅还没有分析的能力,而且一旦分析就没有体验了。
阐述过了美学的“主观现象”后,就让我们来谈谈通过主观现象如何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当然也包括如何看到美学的本质。
这就需要从人的存在开始讲起,人通过身体器官和感觉感受而获得外部世界的一些信息之后,通过自己大脑将主体和客体分开也就是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二元对立。二元对立产生了,认识活动便随之产生。人类通过二元对立和认识活动开始对立的研究,进而分析客体。努力寻求不同客体背后那不变的“本质”。时间的现象就是一种“客观现象”。这种现象少有主观情绪的投射,认识活动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哲学诞生了。对哲学而言,现象并不重要,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是追求的目标。
为了更深入地追求本质(同一性、普遍性、规律性),从哲学中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具体学科。物理学、心理学等科学随之出现了。鲍姆嘉通的美学认为美的本质是感官认识到的,美是在这选择感性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由本质组成的先验世界。这个先验世界不是人的感觉所能感知的世界,它隐藏在现象组成的感官世界的背后,需要理性才能认识。他认为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到的,美是在选择感性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由本质组成的先验世界。这个先验世界不是人的感觉所能感知的世界,它隐藏在现象组成的感官世界的背后,需要理性才能认识。
鲍姆嘉通所认识的美学的本质是对所描述的美的现象既不同于“主观现象”,也不同于“客观现象”,而是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现象,是一种“本质直观”的现象。更确切地说,这种现象是融合了现象背后的本质才得以产生,是现象与本质的融合的产物。它是一种既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又有理性认识的现象。我们姑且把这种现象叫作“融合的现象”。现代美学研究的就是这种“融合的现象”。
说到鲍姆嘉通对“感性认识”的理解就不得不谈到莱布尼茨的知性论,他对鲍姆嘉通的影响很大。
莱布尼茨认为人类的认识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是为低级的认识,这种认识既没有形象,也没有表现形式,梦中的意识就属于这一类。第二部分是若有若无、不清不楚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区别各种现象,却又不晓得道理,不能理智地给出定义。第三部分是明确的、清晰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给事物下定义或做出科学说明,开个玩笑就好比是用“性别”这一概念去鉴定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第四部分是充分的、直觉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将事物的全部特征指认出来,通过这种直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整体中每一个细胞和微小的元素。之后将这些元素进行集中的概括和整合,后通过叙述形成为完善的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义,达到云端的顶层。这四种认识组成了一道阶梯。从模糊到混乱,然后达到明晰,后达到云端的顶层。
艺术与审美应属于云梯的第二部分,属于若明若暗、不明了清楚的认识,或是“明晰而混乱的认识”,这种认识就如同我们看得到都市的繁华喧闹,却摸不到我们以前的记忆,虽能感受记忆的存在,却难以用非常贴切而有生动的词语把这种感觉表现出来。
莱布尼茨认为感性认识是一种低级的认识论,但是他在将感性活动限制在了审美的范围之内,使理性认识成为高级认识,感性认识成为低级认识。虽然没有阐述二者的关系,但是两种关系已经成为对立的关系而存在着。
鲍姆嘉通接受了莱布尼茨的观点,认为感性认识是一种低级的认识,是第二层次的认识:若明若暗、不清不楚的认识。它可以认识和区别各种现象,却又不晓得道理,不能理智地给出定义。在今天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这层意思,就是说我们从事审美认识活动之前,必须要有一个体验活动的过程。体验活动是认识活动的感性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认识活动既不可能开展,也没有意义。体验活动的感受性、直观性和现象性不仅决定认识的对象,还决定认识的方式、过程和态度。换句话说,理性认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性:它需要感性体验与它一道做出选择、判断和推理。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鲍姆嘉通的感性认识就是我们的感性体验。体验的本质特点就是不存在二元对立的认识活动,只有一元融合的内在的体会。这种体验就是鲍姆嘉通所说的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美。
前言/序言
序言
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嘉通,1714年7月17日出生在德国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教区牧师的家庭,逝于1762年。他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提出并建立了美学这一特殊的哲学学科,可以说是美学的创立者,所以人们都赋予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的称号。
鲍姆嘉通的父亲是一位卫戍部队的虔信派布道牧师,在他的影响下鲍姆嘉通对生活、对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热情。然而,命运多舛,在双亲陪伴下成长的日子没有几年,父母就双双离开了人世。家中七个孩子便都成了孤儿,为可怜的是年幼的孩子无人照料。在家中排行第五的鲍姆嘉通,只好跟随着外祖母生活。所以,他童年的那段生活是很艰辛?的。
在1722—1727年这段时期,鲍姆嘉通跟随一个名为马丁?格奥尔格?克里斯特高的教师学习。鲍姆嘉通跟随克里斯特高学习了希伯来语、拉丁语,但他喜欢拉丁文诗歌和诗学。这段时间的学习对鲍姆嘉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1730年,也就是在鲍姆嘉通16岁时,开始学习哲学,这也对他将来研究美学和哲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年轻有为、热爱诗歌的鲍姆嘉通在25岁时成了法兰克福的大学教授。
鲍姆嘉通去世时只有48岁。他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用了10年的时间写作完成《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形而上学》《真理之友的哲学书信》《哲学百科全书纲要》,以及写作未完成的《美学》,这些有关哲学和美学的著作成了我们这些后人的宝贵财富,也为我们研究当代美学指引了道路。
鲍姆嘉通生活在德国启蒙运动时期,那时的德国正处在反封建、反宗教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中。在这种新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流派。鲍姆嘉通对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理性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地反思,总结了理性派美学的认识论。加之鲍姆嘉通在大学时期就是沃尔夫的学生,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对诗歌的热爱,他发表了关于诗的美学论文,在论文中阐述了古典文学中诗的魅力,并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美学和哲学,谱写了美学史的开端,为西方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美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鲍
鲍姆嘉通说美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鲍姆嘉通说美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