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法的精神-全二捲 (法)孟德斯鳩 9787100090131

論法的精神-全二捲 (法)孟德斯鳩 978710009013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孟德斯鳩 著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法學
  • 啓濛思想
  • 孟德斯鳩
  • 法國思想史
  • 政治哲學
  • 立法學
  • 社會學
  • 經典著作
  • 西方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亞運村圖書大廈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90131
商品編碼:124048396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論法的精神-全二捲

原價:88.00元

作者:(法)孟德斯鳩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100090131

字數:

頁碼:全2冊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1.062kg

編輯推薦


《論法的精神(上下)》是法國著名啓濛思想傢孟德斯鳩關於法律和政治思想的裏程碑式的名著,在曆史上産生瞭深遠影響。此為中國社科院世界曆史研究所研究員許明龍的最新權威譯本。《論法的精神》的漢譯曆史迄今已逾百年。已齣版的權威譯本包括嚴復翻譯的《法意》和張雁深翻譯的《論法的精神》(均由商務印書館齣版)。此為該書的最新譯本。與舊譯本相比,該書篇幅有較大增加,新增孟德斯鳩為撰寫該書而搜集的資料,孟德斯鳩對於輿論批評的迴應文章,達朗貝爾關於孟德斯鳩思想研究的文章等,書中也增加瞭很多常識性譯著,方便非專業人士閱讀。

內容提要


目錄


上捲
孟德斯鳩長先生頌詞
《論法的精神》解析
導言
孟德斯鳩生平和著作年錶
譯者附言
論法的精神
說明

第一編
第一章 一般意義上的法
第二章 直接源自政體性質的法
第三章 三種政體的原則
第四章 教育法應該與政體原則相適應
第五章 立法應該符閤政體原則
第六章 各種政體原則的後果與民法和刑法的繁簡、審判形式以及製定刑罰的關係
第七章 三種政體的不同原則的節儉法、奢侈和婦女地位的關係
第八章 三種政體原則的腐化
第二編
第九章 法與防禦力量的關係
第十章 法與攻擊力的關係
第十一章 確立政治自由的法與政製的關係
第十二章 確立政治自由的法與公民的關係
第十三章 稅收和國庫收入額與自由的關係
第三編
第十四章 法與氣候性質的關係
第十五章 民事奴隸法何以氣候性質有關
第十六章 傢庭奴役法何以與氣候性質有關
第十七章 政治奴役法何以與氣候性質有關
第十八章 法與土壤性質的關係
第十九章 法與民族的普遍精神、習俗和風尚賴以形成之原則的關係
第四編
嚮繆斯女神祈求靈感
第二十章 就貿易的性質及特徵法與貿易的關係
第二十一章 就世界貿易的變革論法與貿易的關係
第二十二章 法與使用貨幣的關係
第二十三章 法與人口的關係
下捲
第五編
第二十四章 法與各國宗教儀規和宗教本身的關係
第二十五章 法與各國宗教的建立及其對外機構的關係
第二十六章 法與它所規定的事物秩序的關係
第六編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法國公民法的起源與沿革
第二十九章 製定法律的方式
第三十章 法蘭剋人的封建法理論與建立君主政體的關係
第三十一章 法蘭剋人的封建法理論與其君主製巨變的關係
附錄
主題索引
譯名對照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 作者: 張光耀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齣版時間: 2018年5月 ISBN: 9787100090148 字數: 約1500字 --- 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是一部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發展脈絡的學術專著。本書旨在通過對先秦諸子百傢、秦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儒學、宋明理學以及元明清之際思想變遷的考察,展現中國古代政治哲學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演進、核心議題的更迭及其對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和製度實踐産生的深刻影響。作者不僅詳盡闡述瞭儒傢“仁政”與“德治”的理想、法傢“中央集權”與“術數”的論證、道傢“無為而治”的哲學意蘊,還深入挖掘瞭墨傢兼愛非攻的社會倫理、陰陽五行學說在政治領域的投射,以及佛學思想對傳統政治觀念的衝擊與融閤。 本書強調,中國古代政治思想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集閤,而是在特定曆史語境下,士人階層對“天下治理”這一核心命題的持續迴應與理論建構。它試圖揭示,在缺乏西方古典自由主義和契約精神傳統的土壤中,中國是如何構建起一套以“天命觀”、“禮法秩序”和“賢能政治”為基石的獨特政治理論體係。 --- 詳細章節概述 第一部分:先秦思潮的激蕩與奠基(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21年) 第一章:西周的政治秩序與早期觀念 本章追溯瞭中國早期政治思想的源頭,重點分析瞭“天命觀”的形成及其與宗法製度、分封製度的緊密結閤。探討瞭“禮”作為維係等級秩序和政治倫理的基石,如何初步確立瞭中國政治閤法性的基礎。 第二章:春鞦戰國時期的“百傢爭鳴” 這是中國政治思想的黃金時代。本章將集中論述各傢學派對時代危機的解決方案: 儒傢: 深入剖析孔子“剋己復禮”的重建理想與孟子“性善論”指導下的“仁政”與“民貴君輕”思想。探討瞭荀子“性惡論”背景下對禮法與教化的強調,為後世法製建設提供瞭理論鋪墊。 道傢: 闡釋老子“道法自然”與“無為而治”的政治消極主義,以及莊子對傳統政治倫理的批判性反思。 法傢: 重點分析瞭商鞅“耕戰立國”的改革思想、申不害的“術”論與韓非子集大成的“法、術、勢”理論,揭示其如何構築瞭超越個人德行的人治的絕對王權體係。 墨傢: 研究墨子的“兼愛”、“非攻”對功利主義和國傢利益的早期挑戰,以及其在社會組織和軍事倫理上的影響。 第二部分:秦漢大一統與經學化(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第三章:秦帝國的製度創新與理論構建 本章考察瞭秦朝如何將法傢理論轉化為製度實踐,確立瞭郡縣製、中央集權官僚體製的基本框架。分析瞭“焚書坑儒”背後的政治邏輯,以及秦帝國在文化統一性上所做的努力。 第四章:漢代政治思想的融閤與“獨尊儒術” 重點討論董仲舒如何吸收陰陽五行學說,將儒傢學說與讖緯迷信相結閤,構建齣“天人感應”的政治哲學,從而為皇權披上瞭神聖的外衣,使儒傢成為官方正統意識形態。分析瞭這一轉變對後世政治閤法性敘事的深遠影響。 第五章:兩漢的政治實踐與批評 考察瞭“舉孝廉”製度對賢能政治的實際效果,以及對“豪強兼並”問題的理論迴應,如王充《論衡》對迷信的批判,體現瞭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潮在政治評論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魏晉玄學與隋唐的整閤(公元220年—公元907年) 第六章:魏晉玄學的齣世與入世 分析瞭東漢末年清談之風的興起,以及玄學對儒傢綱常名教的消解,探討瞭竹林七賢等人的思想如何反映瞭士人對僵化政治的逃離與精神的尋求。 第七章:隋唐的“治統”與“道統” 考察瞭隋朝在國傢重建過程中對南北思想資源的吸收,以及唐代政治思想對古典理想的迴歸。重點分析瞭唐太宗的“貞觀之鑒”,以及三教融閤(儒、釋、道)在治理理念上的體現。 第四部分:宋明理學與政治倫理的深化(公元960年—公元1644年) 第八章:宋代理學的興起與政治哲學 深入探討程顥、程頤、硃熹等人如何將“理”的概念引入政治領域,重塑瞭“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基礎。分析瞭理學對官僚選拔標準、道德規範以及君臣關係的反思與重構。 第九章:王陽明的心學革命與實踐 重點分析陽明心學“心即理”的內嚮性轉嚮,探討瞭“知行閤一”如何被應用於政治實踐與地方治理中。考察瞭心學對明代中後期士人精神麵貌的影響。 第十章:明清之際的政治反思與早期近代思潮 考察瞭明末清初思想傢如黃宗羲、顧炎武等,他們對前代政治弊端的尖銳批判,如黃宗羲對“為天下主”與“為天下公”的區分,以及顧炎武對“實學”的倡導,這些思想被視為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嚮近代轉型的先聲。 --- 學術價值與研究方法 本書采用“思想—製度—社會”的互動分析框架,力求超越單純的文本解讀,將政治思想置於具體的曆史情境中考察其功能性。 1. 體係性構建: 本書首次將先秦到清初的中國政治思想發展視為一個有內在邏輯的整體,清晰地勾勒齣“德治”理想如何與“集權”現實不斷拉鋸、融閤與重塑的過程。 2. 比較視野: 盡管聚焦於中國古代,作者在論述中穿插瞭對同期西方古典思想的間接比較,以突齣中國政治哲學在處理“秩序與自由”、“道德與權力”等普適性問題上的獨特路徑。 3. 史料的紮實運用: 充分利用瞭《尚書》、《春鞦》、《論語》、《孟子》、《韓非子》、《貞觀政要》、《硃子語類》、《明夷待訪錄》等核心文獻,結閤新近齣土的竹簡帛書資料,確保瞭論述的可靠性與深度。 《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不僅是政治學、思想史研究者的重要參考書,也是對中國政治文化傳統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的理想讀物。它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治國之道”如何被塑造、辯護和修正的全麵視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沉穩的曆史感,古樸的字體,淡淡的米色紙張,仿佛能聞到紙張特有的陳年香氣。我之所以對它産生興趣,是因為最近在讀一些關於西方政治哲學史的入門書籍,其中經常會提到“三權分立”這個概念,而“三權分立”的提齣者正是孟德斯鳩,這本書自然而然地就成為瞭我追溯思想源頭的首選。雖然我還沒有正式開始閱讀,但僅僅是它的存在,就讓我對那個思想激蕩的年代充滿瞭好奇。我設想著,翻開這本書,就像是推開瞭一扇通往啓濛時代的大門,裏麵或許有關於人類社會如何組織、如何治理的深刻洞見,有對不同國傢、不同民族政治體製的細緻觀察,更有對法律背後所蘊含的智慧和邏輯的探索。這本書的厚重感也讓我知道,這絕對不是一本可以囫圇吞棗的書,它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去理解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深邃思想。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現代法治社會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那些看似抽象的政治理論,在作者的筆下,又會是怎樣生動而富有說服力的呈現。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經典之作,其價值在於能夠跨越時空,對後世産生持續的影響。而《論法的精神》作為一本被無數人傳頌的著作,顯然具備瞭這樣的特質。我雖然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從書名和作者的聲譽,便能感受到它蘊含的深邃思想。我設想,這會是一部需要耐心和專注纔能讀懂的書,它或許不像通俗小說那樣情節跌宕起伏,但字裏行間所透露齣的智慧,卻足以讓人迴味無窮。我好奇作者是如何構建他的理論體係的?他是如何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來論述“法的精神”的? 我期待著,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法律”這個概念有一個更為全麵和深刻的認識,理解它不僅僅是冰冷的條文,更是一種社會契約、一種價值取嚮,甚至是一種文明的體現。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種審視和分析社會現象的獨特方法,從而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

評分

我總是對那些能夠洞察事物本質的經典著作情有獨鍾。聽聞《論法的精神》是一部影響深遠的政治學巨著,便早早地將其加入瞭我的閱讀書單。從書名來看,它顯然是對“法”的本質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剖析,而“精神”一詞又暗示瞭其中蘊含著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更為根本性的理解。我猜測,作者並非僅僅羅列法律條文,而是試圖去探尋法律背後的哲學根基、社會土壤以及人類心理的動因。我對於作者如何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與具體的社會現象聯係起來感到非常好奇。是否會涉及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差異?他又是如何分析這些差異的成因,並從中提煉齣普適性的原則?這讓我聯想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被法律所規製,但我們很少去思考這些規製的閤理性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論法的精神》的齣現,或許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角,讓我對我們所處的社會規則有更深入的理解,甚至能夠引發我對現有法律體係的反思。

評分

對於一些曆史悠久的著作,我通常會抱有一種敬畏之心,尤其是那些被譽為“經典”的作品。這本書,從名字來看,就帶著一種宏大敘事的味道。“論法的精神”,這本身就不是一個輕鬆的題目。我猜想,它不僅僅是關於法律本身,更像是作者在探討法律在人類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驅動法律運行的內在邏輯。我很好奇,孟德斯鳩在那個時代,是如何進行研究的?他是否走訪過各個國傢,與不同的人交流,收集第一手資料?還是主要依靠文獻和理論推演? 我想象著,當他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內心可能充滿瞭對人類社會的責任感,試圖通過對法律的深刻理解,來為社會的進步和穩定提供一些方嚮。這本書的二捲本設定,也讓我覺得內容會非常豐富,或許涵蓋瞭曆史、地理、政治、倫理等多個維度,構成瞭一幅關於人類文明與法律演進的宏大畫捲。我很期待能從中獲得一種智識上的洗禮,理解法律的邊界與可能性。

評分

我平時不太涉足政治哲學類的書籍,但聽說《論法的精神》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塊基石,它的影響力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我之所以會關注到它,是因為最近在看一些關於曆史演進和社會變革的紀錄片,其中屢次提到啓濛運動及其代錶人物,而孟德斯鳩正是其中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我對“精神”這個詞特彆敏感,它似乎暗示著一種超越錶麵現象的、更深層次的洞察。我很好奇,孟德斯鳩是如何界定“法的精神”的?它是否與人性、道德、文化緊密相連?他又是如何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中,抽象齣法律的本質和規律的? 我想象著,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可能就像是跟隨一位博學的老者,在曆史的長河中漫步,聽他講述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法律智慧,以及這些智慧是如何塑造瞭人類文明的進程。我希望能夠從中獲得一種宏觀的視角,理解不同製度的優劣,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

評分

給公司買的

評分

可以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給公司買的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可以

評分

服務很好

評分

給公司買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