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混凝土结构
  • 后锚固
  • 技术规程
  • JGJ145-2013
  • 建筑工程
  • 结构工程
  • 锚固技术
  • 施工规范
  • 混凝土
  • 加固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23735
商品编码:1244005590

具体描述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凋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OJ l452004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设计基本规定;5锚固连接内力计算;6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7构造措施;8抗震设计;9锚固施工与验收。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  增加了化学锚栓的产品性能、检验方法、施工工艺等规定;
    2  对锚栓产品的选用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3  增加了群锚中锚栓使用及布置方式的规定;
    4  补充、完善了群锚内力计算方法,增加了群锚合力及偏心距计算方法;
    5  增加了基材附加内力计算方法;
    6  补充、完善了机械锚栓承载力计算方法;
    7  增加了化学锚栓承载力计算方法;
    8  补充、完善了锚栓构造措施、锚栓抗震设计、锚固施工与验收的有关内容;
    9  增加了化学锚栓耐久性检验方法,补充、完善了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10  增加了后锚固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表。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材料
  3.1  混凝土基材
  3.2  机械锚栓
  3.3  化学锚栓
  3.4  植筋材料 
4 设计基本规定
  4.1  锚栓选用 
  4.2  植筋
  4.3  锚固设计原则
5  锚固连接内力计算
  5.1  一般规定 
  5.2  群锚受拉内力计算
  5.3  群锚受剪内力计算
  5.4  基材附加内力计算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1  机械锚栓 
  6.2  化学锚栓 
  6.3  植筋
7  构造措施
  7.1  锚栓
  7.2  植筋
8  抗震设计
  8.1  一般规定 
  8.2  抗震承载力验算
  8.3抗震构造措施
9  锚固施工与验收
  9.1  一般规定 
  9.2  膨胀型锚栓施工
  9.3  扩底型锚栓施工
  9.4  化学锚栓施工
  9.5  植筋施工 
  9.6  质量检查与验收
附录A  常用锚栓类型及破坏模式
附录B  混凝土用化学锚栓检验方法
附录C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附录D  后锚固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表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工程实践中的关键技术。旨在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结构工程师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本全面、实用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技术参考。 第一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基础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材料特性与受力机理 混凝土的性能分析: 详细阐述了混凝土的组成、配合比设计原则、凝结与硬化过程、强度增长规律、耐久性(抗冻融、抗侵蚀、抗碳化等)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并分析了温度、湿度、龄期等对其性能的影响。 钢筋的性能分析: 深入介绍了钢筋的种类(如碳素钢、低合金钢、高强度钢筋)、牌号、强度等级、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加工性能等。强调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强度的重要性,以及钢筋锈蚀对其性能的损害。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详细阐述了粘结滑移理论,分析了轴向粘结、弯曲粘结以及锚固区粘结的力学机理。讨论了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表面处理(如带肋钢筋)、钢筋直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等。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机理: 系统地讲解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轴向力、弯矩、剪力、扭矩等作用下的受力机理。以梁、柱、板等典型构件为例,分析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和钢筋所承担的内力分配,以及裂缝的产生、发展和破坏形态。引入了应变协调、平衡方程和材料本构关系等基本设计原则。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与规范体系 极限状态设计法: 详细介绍了基于概率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抗裂、抗剪、抗弯、抗压、抗扭等)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变形、裂缝宽度等)。阐述了荷载效应组合、材料分项系数、荷载分项系数以及可靠度指标等概念。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重点讲解了构件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计算。例如,梁的受弯承载能力计算,分析了不同配筋方式(单筋、双筋)对承载能力的影响,以及破坏形态(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少筋破坏)。柱的受压承载能力计算,考虑了轴心受压、偏心受压以及长细比的影响。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阐述了构件在使用期间的正常使用要求,包括控制构件的变形(挠度)和裂缝宽度。分析了影响裂缝宽度和挠度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验算要求。 中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体系: 介绍了当前中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主要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等,阐述了其结构体系、主要章节内容、设计流程以及关键设计指标。强调了理解和应用规范条文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构造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 梁的分类与功能: 介绍不同类型梁(如普通梁、连续梁、悬臂梁、叠合梁、斜梁等)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受弯构件设计: 详细讲解了梁的受弯承载能力计算,包括确定截面配筋量、选择钢筋型号与规格、钢筋布置原则。分析了集中荷载、均布荷载作用下梁的内力图绘制和截面设计。 受剪构件设计: 阐述了梁的受剪承载能力计算,包括混凝土的抗剪贡献和箍筋的抗剪作用。讲解了箍筋的配置要求、间距、搭接等构造措施,以防止斜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受扭构件设计: 介绍了梁的受扭承载能力计算,以及扭转对梁的承载能力和破坏形态的影响。讲解了抗扭钢筋(纵向钢筋和箍筋)的配置要求。 梁的构造要求: 详细阐述了梁的钢筋构造要求,包括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与搭接、箍筋的加密区域、梁端和梁内的钢筋构造,以及架立筋、分布筋的设置。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 柱的分类与功能: 介绍不同类型柱(如轴心受压柱、偏心受压柱、框架柱、剪力墙柱等)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轴心受压构件设计: 讲解了柱的轴心受压承载能力计算,包括混凝土和纵向受力钢筋的贡献。 偏心受压构件设计: 详细介绍了偏心受压构件(单向偏心、双向偏心)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以及钢筋的布置原则。 细长柱的稳定性设计: 阐述了细长柱的稳定性问题,介绍了长细比的确定以及对柱承载能力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验算和设计方法。 柱的构造要求: 详细阐述了柱的钢筋构造要求,包括纵向受力钢筋的根数、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钢筋直径选择、钢筋搭接和锚固长度,以及箍筋的配置要求(间距、加密区、拉结筋等)。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 板的分类与功能: 介绍不同类型板(如单向板、双向板、密肋板、空心板、叠合板等)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单向板的设计: 讲解了单向板的受弯承载能力计算,以及板的配筋要求(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分布筋)。 双向板的设计: 详细介绍了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弯曲和扭转),以及基于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的计算方法。重点讲解了单筋板和双筋板的设计。 板的构造要求: 详细阐述了板的钢筋构造要求,包括板的配筋原则、钢筋的锚固、搭接、保护层厚度、以及边支承和角支承处的钢筋加强。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墙的设计 墙的分类与功能: 介绍不同类型墙(如承重墙、剪力墙、框架填充墙、隔墙等)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剪力墙设计: 重点讲解了剪力墙在风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包括墙体的抗弯、抗剪能力计算。详细阐述了墙肢的配筋原则、边缘构件的设计、洞口边缘的加强筋配置。 墙体的构造要求: 详细阐述了墙体的钢筋构造要求,包括墙体的配筋布置、水平筋和竖向筋的配置,以及墙角、墙端、洞口边缘的加强筋配置。 第三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殊问题与工程实践 第七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防护 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因素: 深入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在使用环境中的各种劣化因素,如氯离子侵蚀(海洋环境、融雪剂)、碳化、冻融循环、化学侵蚀(酸、碱、盐)等,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和钢筋锈蚀的影响。 钢筋锈蚀机理与防护: 详细阐述了钢筋锈蚀的电化学机理,以及锈蚀产物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的现象。介绍了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采用抗腐蚀钢筋、使用阻锈剂、涂刷防护层等防护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 探讨了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如钢筋应力、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给出了控制裂缝宽度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以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和美观。 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 介绍了地震作用的特点、地震动参数、结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抗震设计的总原则。 抗震构件设计: 重点讲解了梁、柱、节点等关键抗震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设计要求。例如,梁的延性设计、柱的抗剪设计、节点域的抗剪和抗震构造要求。 抗震构造措施: 详细阐述了在构件设计中应遵循的抗震构造措施,包括钢筋的锚固、搭接、加密、箍筋的配置等,以保证结构在强震下的整体性和延性。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钢筋工程施工: 详细介绍了钢筋的加工(下料、弯折)、绑扎、焊接、预应力张拉等施工工艺。强调了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间距、搭接长度、锚固长度等关键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混凝土工程施工: 阐述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施工环节。重点介绍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标准、常见的施工缺陷及其防治。 模板工程与支架系统: 介绍了各种类型模板(组合模板、木模板、钢模板等)的选用、安装、拆除要求,以及支架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估: 介绍了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等方面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第十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与修复 结构损伤与劣化分析: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损伤类型,如裂缝、构件酥松、钢筋锈蚀、变形超限等,以及导致损伤的原因分析。 加固设计原则与方法: 阐述了结构加固的设计原则,包括提高承载能力、改善整体性、增强抗震性能等。介绍了常用的加固方法,如粘贴碳纤维、粘贴钢板、增加截面、植筋、灌浆等。 修复材料与工艺: 介绍了常用的结构修复材料,如修补砂浆、灌浆料、环氧树脂等,以及相应的修复工艺。 本书力求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细节的阐述,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工程应用,提升专业技能。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规范的重要性。而《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量身定做的一份“圣经”。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书中对各种后锚固方式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了清晰的对比,方便我们在不同的工程场景下做出最佳的选择。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锚栓的选型、安装间距、边缘距离以及锚固深度的具体规定,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的关键要素。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示和算例,使得抽象的计算过程变得直观易懂,大大提高了我们理解和应用规范的效率。

评分

作为一名在学术界研究结构工程的学者,《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它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工程规范,是我进行学术研究时重要的理论支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锚栓受力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不同锚固形式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表现分析,感到非常感兴趣。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和预测锚固系统的实际行为,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后锚固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刚入行的年轻工程师来说,《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是一本非常值得深入研读的书籍。它系统地介绍了后锚固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书中从基础的锚栓类型、材料性能,到复杂的受力分析、设计方法,都进行了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能够逐步掌握这项关键技术。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施工细节的强调,比如关于钻孔的精度、清孔的要求、以及锚固剂的施工工艺等,这些细节往往是影响锚固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容易被忽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进行设计,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了为何要这样设计,以及如何在施工中确保设计的可靠性。

评分

这本书《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之上。书中对各种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方法,都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荷载组合、安全系数的选取原则,这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可靠。同时,书中对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锚固设计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当混凝土强度不足、或锚栓布置过于密集时,如何进行调整和设计。这些内容都体现了编者对工程实践中各种复杂情况的深刻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幕墙工程的技术人员,后锚固技术在我的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份无价之宝。它系统地阐述了各种后锚固技术在不同混凝土结构上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幕墙工程中常见的各种固定方式,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要求。我之前在一些项目中,对于一些特殊形式的锚固连接,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清晰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书中对锚栓的承载性能、疲劳性能、以及耐久性等方面都有深入的探讨,这对于确保幕墙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无疑是混凝土结构工程领域一本非常重要的参考手册。我一直在寻找关于后锚固技术方面更深入、更细致的指导,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操作指南,更像是为工程师们量身打造的一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典。从内容的编排上,我能感受到编者在力求全面和严谨。书中对后锚固的基本原理、各种类型锚栓的性能特点、以及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行为表现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特别是关于锚栓的承载力计算、连接设计、施工安装要求等方面,都有非常详尽的条文和公式。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疲劳、抗震等特殊工况下锚固设计的讨论,这对于一些高要求的工程项目来说,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

这本书《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程,更是一本关于安全和质量的教科书。我始终认为,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的工程质量,而锚固环节更是如此。这本书对施工安装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严谨的规定,从钻孔的直径、深度,到锚栓的安装方向、拧紧力矩,都力求做到精确无误。我注意到书中关于锚固施工质量的检验和验收标准,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工程的成败。

评分

我对《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的评价,可以用“实用”和“全面”两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贴近实际工程需求,提供了大量可操作性的指导。我经常在设计项目中使用这本书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它为我提供了各种锚固方式的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混凝土裂损、碱骨料反应等不利因素对锚固性能影响的讨论,这些都是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锚固系统的可靠性,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评分

我是一名工程监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我的职责。《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这本书,无疑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为我提供了一套清晰、明确的检查和验收标准。我总是根据这本书的要求,对后锚固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锚栓的材料证明、安装记录、以及承载力试验的规定。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才能确保锚固工程的质量。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履行职责,更让我深刻认识到后锚固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在工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评分

这本书《JGJ145-2013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的出现,无疑是对当前建筑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有力推动。它填补了我们在后锚固技术应用领域中一些模糊的地带,为工程师们提供了一套统一、科学的技术标准。我经常在项目中遇到关于后锚固设计的难题,而这本书总是能提供给我准确的解决方案。从最初的锚栓选型,到后期的施工验收,书中几乎涵盖了后锚固技术的全过程。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锚固承载力可靠度指标的选取和评定方法,这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科学严谨。

评分

给单位买的书,就在京东找到了

评分

还行,已经是第二次在这家购买了

评分

印刷质量不错应该是正版,还送了2015的工作手册

评分

京东品质,值得信赖,正品行货

评分

还不错,正版,平时翻看。

评分

货真价实

评分

不错,正版!

评分

不错哦

评分

很好的资料,服务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