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富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世界的逻辑》是大卫·哈维过去半个世纪思考和研究成果之集萃。大卫·哈维亲眼见证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城市的骚乱、绝望和不公,他开始研读马克思著作来寻找资本主义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并在随后的学术生涯中持续不断研究马克思的文本和思想,这使得他成为当今世界上解读马克思作品zui具权wei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
大卫·哈维向来以其独特理论、尖锐批判和深刻见解闻名,本书不折不扣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在本书中,大卫·哈维为读者搭建了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一般框架,试图通过一系列强大的理论工具来解释世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的城市根源、自然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资本的演化等。哈维还试图用其方法论和理论思考来解读中国zui新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资本危机的空间转移、中国的基建浪潮以及城市化的背景和隐忧。
推荐序
序 言
引 言
第一章 城市危机的起源
第二章 资本积累与流通:马克思理论的重建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城市化进程
第四章 从巴黎圣心堂的建造看城市历史
第五章 时空压缩与后现代状况
第六章 从管理主义到企业主义:城市治理的转型
第七章 环境的本质
第八章 工人运动与城市:本地化与全球化的思辨
第九章 “新型”帝国主义:资本的掠夺式积累
第十章 金融危机的城市根源
第十一章 资本的演化
注 释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纽约城市大学(CUNY)杰出人类学教授,全球作品被引用zui多的人文学者。他开设的解读马克思《资本论》课程,是40多年来与学生互动产生的结果,课程视频自从2008年上传到纽约城市大学网站以来,获得了近300万人次的下载量。
如果要把握大卫·哈维的学术思想精华和他治学的心路历程,阅读这本书或许是zui便捷的。
中国传来几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统计测算,中国在2011~2013年消耗了66.51 亿吨水泥,竟超过美国在整个20世纪里44.05 亿吨的水泥消费总量。美国曾在20世纪大兴土木,但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的铺张更加令人咋舌。中国如何用掉那么多水泥?中国为何要用掉那么多水泥?这又会造成怎样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后果?本书希望探寻此类问题的答案。首先要分析这些基本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然后看看是否能搭建起一般框架来解释所发生的一切。中国经济在2008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中国的出口贸易遭受重创。由于美国的消费者需求急剧萎缩(美国是中国商品的zui大出口市场),导致数量庞大(估计有3 000万)的中国工人失业,而美国消费者不愿花钱的原因则是次贷危机导致数百万美国家庭失去或可能失去其居住的房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消费者显然无心在购物中心大肆采购。而2001~2007年的美国房地产繁荣和泡沫又是发生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的基础上。由于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推行低利率政策,从股市撤出的资金大多投向了房地产市场,但zui终美国房地产泡沫在2007年破灭。这就是资本所导致的危机的传导效应。2008年,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以及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和佐治亚州)的房地产危机导致了2009年年初中国数千万制造业工人的下岗。中国政府深知必须要为这些失业工人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否则就有引发社会动荡的危险。到2009年年底时,一项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开展的联合调研表明,这场危机在中国造成了大约300 万人失业(而在美国造成的失业人数则是700万)。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在当年创造了2 700 万个就业岗位,这堪称历史罕见的就业扩张奇迹。那么中国做了什么?中国又是怎么做的?中国政府推出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中有些是连接发达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落后省份的交通项目,有些则加强了北部工业地区和南方消费市场的连通,因为中国还存在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匹配的现象。同时中国还大力推进城镇化改革,大量的新城、新区连片而起,老旧城区改造如火如荼。这种应对经济危机之策并非中国的创举。1848 年经济危机和革命暴动之后,巴黎一片萧瑟,拿破仑三世在1852 年把建筑规划大师乔治–欧仁·奥斯曼(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请到巴黎,推动巴黎重建计划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美国在1945年之后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将剩余工业产能和大量剩余资本都投入到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郊区和城区建设上[主要是遵循罗伯特·摩西(RobertMoses)的规划理念]。与此同时,美国还在这一阶段修建了州际高速公路网,带动美国南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融入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这两个案例中,法美两国的建设都是为了实现相对的充分就业,让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有充分发挥的空间,由此保证社会安定。中国在2008年之后也采取了相似的做法,但从中国的水泥消费数据上看,中国的经济建设完全实现了规模的飞跃。这样的规模飞跃在以前也有过:罗伯特·摩西规划的城区面积远远超过只负责巴黎一城的奥斯曼所做的规划。在2008年之后,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至少有1/4来自房地产建设,如果再算上其他的基础设施(例如高铁、高速公路、水利工程、机场以及集装箱码头等),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就占了中国GDP的一半左右,并贡献了几乎所有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速在不久之前还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这就是中国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状态的原因,也是中国的水泥消费创下令人震惊的天量的原因。
拿到《世界的逻辑》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深邃的书名和作者大卫·哈维的名字所吸引。中信出版社一直是我非常信赖的出版机构,他们出版的书籍质量都很有保障,这次也不例外,这本书的印刷和装帧都显得十分考究。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能够解释宏大叙事的思想体系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变化莫测的时代。我总是在思考,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究竟是随机的事件,还是遵循着某种既定的规律?这本书会不会为我提供一把钥匙,让我能够解锁那些隐藏在纷繁现象背后的深刻道理?我尤其期待作者能够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的扩张如何重塑我们的地理空间,以及这种空间的重塑又如何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培养一种批判性的思维,不再人云亦云,而是能够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而又迷人的世界。
评分拿到《世界的逻辑》这本书,我心里就有一丝莫名的期待,虽然我可能不是科班出身的研究者,但对于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我总是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大卫·哈维的大名,即使是在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中,也算得上响当当的。中信出版社的版本,包装大气,内容充实,光是翻开几页,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学术分量。我一直觉得,我们周围的许多现象,比如房价的涨跌、工作的变迁、城市的面貌等等,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层的原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框架,帮助我将这些零散的观察串联起来,看到背后更宏大的运行机制。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个精密的地图,指引我穿越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迷宫?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与我们当下的现实紧密结合的,他是否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晦涩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读世界的新方法,让我在面对新闻报道、社会事件时,能够有更深刻的洞察,不至于被表象所迷惑。
评分这次入手《世界的逻辑》,纯粹是出于对“逻辑”二字的好奇,以及对这个被称作“世界”的巨大系统的困惑。大卫·哈维这个名字,我虽然不是他的忠实读者,但隐约知道他是一位在理论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装帧设计简约而不失质感,翻开它,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对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性非常着迷。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接收海量的信息,但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只是被动地接收,却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构建起理解世界的“骨架”,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不同现象背后的逻辑链条。这本书会不会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告诉我“为什么”?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以及它对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不再浮于表面,而是能够深入事物的本质,理解那些驱动着世界运转的看不见的力量。
评分《世界的逻辑》这本书,光是听名字就觉得非常有分量,而且是出自大卫·哈维之手,这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中信出版社的版本,我拿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一种知识的厚重感油然而生。我个人对那些能够解释世界运作机制的书籍有着近乎狂热的追求,总觉得生活中有太多的现象是我们习以为常,却不知道其所以然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跳出日常生活的琐碎,去理解那些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政治力量是如何运作的。这本书会不会像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哲学课,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不同文化和地域中的表现差异,以及它所带来的全球性挑战。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理解世界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不至于被快速的社会变迁所淹没。
评分这本《世界的逻辑》真是让人读来热血沸腾,迫不及待地想与人分享。大卫·哈维这位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他的理论体系如同宏大的思想建筑,总是能精确地剖析出我们所处世界的肌理。拿到这本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书,我便立刻被它厚重的分量和严谨的排版吸引。第一眼看过去,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在讲述抽象的理论,更像是在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画卷。我个人一直对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及其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空间和城市景观充满好奇,而哈维的著作,无疑是解开这些谜团的金钥匙。我尤其期待他对于空间、时间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探讨。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理解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不同区域在全球资本流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会不会触及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并给出令人醍醐灌顶的解释?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审视和批判当下社会经济结构的有力工具,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身处的这个充满矛盾与机遇的时代。
评分给力,精美
评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
评分不错的书籍
评分好书推荐。。。。。。。。
评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
评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
评分好书推荐。。。。。。。。
评分不错的书籍
评分好书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