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分组传送技术IPRANPTN

电信网分组传送技术IPRANPT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迟永生王元杰杨宏博裴小燕... 编
图书标签:
  • IPRAN
  • PTN
  • 电信网
  • 分组传送
  • 网络技术
  • 通信工程
  • 数据通信
  • 网络协议
  • 传输网络
  • 宽带接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
ISBN:9787115453457
商品编码:12587362726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电信网分组传送技术IPRANPTN
  • 作者:编者:迟永生//王元杰//杨宏博//裴小燕
  • 定价:88
  • 出版社:人民邮电
  • ISBN号:978711545345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5-01
  • 印刷时间:2017-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308
  • 字数:468千字

内容提要

迟永生、王元杰、杨宏博、裴小燕编著的《电信 网分组传送技术IPRANPTN》主要剖析了电信网新技 术IPRAN 与PTN 的不同以及在各运营商中的应用现状 ;讲解了IP 路由基础知识、IPRAN 动态路由协议 (OSPF、IS-IS、BGP 协议)基础知识、MPLS 和VPN 基础知识、IPRAN 保护技术、同步技术、安全技术、 网管系统、业务配置、设备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相 关知识,涉及华为、中兴、烽火等设备厂商。
    

目录

**章 传送技术基础
1.1 电信网架构
1.2 本地网结构
1.3 IP城域网结构
1.4 有线接入网结构
1.5 本地传输网结构
1.6 传输技术概述
1.7 移动通信技术
1.8 移动回传网结构
第2章 PTN IPRAN概况
2.1 IPRAN产生背景
2.2 IPRAN技术架构
2.3 PTN IPRAN应用
2.4 PTN IPRAN标准
2.5 IPRAN网络架构
2.6 IPRAN关键技术
2.7 PTN IPRAN比较
第3章 IP路由基础
3.1 OSI模型
3.2 TCP IP参考模型
3.3 MAC地址
3.4 IP地址的结构和分类
3.5 基础网络词语
3.6 VLAN概述
3.7 常见中继设备介绍
3.8 IPRAN中的IP地址分配
第4章 动态路由协议
4.1 动态协议基础
4.2 IS-IS协议
4.3 IPRAN中IS-IS的应用
4.4 OSPF协议
4.5 IPRAN中OSPF的应用
4.6 BGP协议
4.7 IPRAN中BGP的应用
第5章 MPLS基础知识
5.1 MPLS发展概述
5.2 MPLS的工作原理
5.3 MPLS VPN
5.4 MPLS流量工程
5.5 PWE3
5.6 三层VPN
5.7 MPLS VPN中的隧道标签分发
5.8 BGP的路由控制
5.9 VPN在HVPN解决方案中的应用
第6章 IPRAN保护技术
6.1 FRR技术概念
6.2 BFD 技术原理
6.3 设备本地保护
6.4 传输通道保护
6.5 业务保护
6.6 网间保护
6.7 IPRAN保护技术实现
第7章 仿真 QoS OAM技术
7.1 仿真技术
7.2 QOS技术
7.3 OAM技术
第8章 IPRAN同步技术
8.1 同步概念
8.2 同步需求
8.3 频率 时间同步
8.4 IPRAN设备和基站设备功能及性能要求
8.5 同步定时链路的组织
8.6 频率 时间层的协调和选源要求
8.7 IPRAN同步的实现
第9章 IPRAN安全技术
9.1 IPRAN的安全防护
9.2 IPRAN安全防护建议
**0章 IPRAN业务承载
10.2 TDM业务承载
10.3 以太业务承载
**1章 IPRAN网管系统
11.1 网管分层模式
11.2 DCN自动发现网元
11.3 网管系统基本功能
11.4 秒级流量监测
11.5 告警相关性
**2章 IPRAN设备
12.1 设备分类
12.2 设备功能要求
12.3 设备性能要求
12.4 主流厂家设备简介
12.5 华为IPRAN设备
12.6 烽火IPRAN设备
12.7 中兴IPRAN设备
**3章 IPRAN互通技术
13.1 概 述
13.2 互 通 要 求
13.3 互 通 组 网
13.4 互 通 应 用
**4章 IPRAN维护经验
14.1 站点环境及电源相关器件
14.2 测试连接器件和线缆
14.3 操作终端和连接线
14.4 仪表和专用连接器件
14.5 通信联系保证
14.6 测试准备工作
**5章 IPRAN技术发展
15.1 软件定义网络SDN
15.2 SDN在IPRAN中的应用
15.3 SDN引入思路与长期演进形式
15.4 IPRAN OTN共同组网


《通信网络传输原理与实践》 概述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现代通信网络的核心——传输层技术。从基础的光通信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网络架构和协议,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阐述核心概念,更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展现传输技术在构建高效、可靠通信网络中的关键作用。 第一部分:光通信基础与核心技术 第一章:光通信的物理基础 光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谱与可见光 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与光的干涉、衍射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折射、反射、全反射 光纤的诞生与发展:从玻璃到合成石英 光纤通信的物理原理 光纤的结构:纤芯、包层、涂覆层 折射率与全反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根本机制 光纤的种类: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原理、特性与应用场景 光纤的传输损耗: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弯曲损耗及其影响因素 光纤的色散:模间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及其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偏振模式色散(PMD):其产生机理与对高速传输的影响 光源与探测器 半导体激光器(LD):工作原理、主要类型(DFB、FP)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发光二极管(LED):工作原理、与LD的比较 光电探测器:PIN光电二极管、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 第二章:光传输系统的关键组件与原理 光调制与解调 模拟调制与数字调制:AM、FM、ASK、FSK、PSK、QAM等基本概念 光信号的调制方式:强度调制(IM)、相位调制(PM)、频率调制(FM) 直接调制与外调制:原理、优缺点与应用 相干光通信:相干接收原理、本地振荡器、相干检测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DSP)在光通信中的应用:高阶调制格式(如16QAM、64QAM)的实现与补偿 光放大技术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工作原理、增益特性、噪声特性、关键参数(增益平坦度、噪声系数) 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工作原理、与EDFA的比较、应用场景 拉曼放大器:工作原理、分布式放大与集中放大 光纤色散补偿技术 色散位移光纤(DSF)与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 光栅补偿器(FBG):原理与应用 色散补偿模块(DCM) 电子色散补偿(EDC):基于DSP的补偿原理 光功率管理与监控 光功率计、光衰减器 光功率监控系统:关键指标与实现方式 第三章:光传输网络架构与演进 点对点光传输系统 点对点传输的基本框图与设计考虑 中继光传输系统 波分复用(WDM)技术 WDM的基本原理:多路信号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 粗波分复用(CWDM)与密集波分复用(DWDM):信道间隔、通道数、技术实现 DWDM系统组件:可调谐激光器、光合波器/分波器、EDFA DWDM系统设计:信道规划、功率预算、噪声分析 Gridless WDM 与 Flexible Grid WDM 光网络连接(Optical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光交叉连接(OXC):功能、架构与实现 光分插复用器(OADM):功能、类型(Add/Drop Multiplexer) 传输网络分层模型 SDH/SONET(同步数字体系/同步光纤网络):历史演进、帧结构、复用方式、调度特性 OTN(光传送网):ODU(光通路)、ODU(光数据单元)、ODU(光网络单元)的概念,OTN帧结构,OTN的优势与SDH/SONET的比较 光网络的发展趋势 相干光通信在长距离和高速传输中的应用 灵活接入网(Flexible Access Networks) 软件定义网络(SDN)在光网络中的应用 网络虚拟化与切片技术(Network Slicing) 第二部分:分组交换网络基础与核心技术 第四章:数据通信网络基础 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 各层的功能与协议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数据链路层技术 MAC地址与IP地址:概念、作用与区别 以太网(Ethernet):帧格式、CSMA/CD机制、以太网交换机原理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网络层协议 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IPv4与IPv6地址、分片、路由选择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差错报告与控制消息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 传输层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三次握手、四次挥手、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无连接、不可靠传输、高速传输 第五章:核心路由器与交换机技术 交换机原理与分类 二层交换机:MAC地址表、转发原理、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 三层交换机:路由查找与转发、ACL(访问控制列表) 多层交换机 路由器原理与工作流程 路由查找:路由表、路由协议 数据包转发:查找、封装、转发 ACL、QoS(服务质量) 局域网(LAN)与广域网(WAN) LAN的连接方式与技术 WAN的组成与传输介质 第六章:IP网络中的路由选择 路由协议分类 内部网关协议(IGP):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边界网关协议) OSPF协议详解 区域(Area)划分、LSA(链路状态通告)类型、DR/BDR选举 SPF(最短路径优先)算法 BGP协议详解 AS(自治系统)概念、AS号 BGP路径属性、路径选择算法 iBGP(内部BGP)与eBGP(外部BGP)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MPLS的基本原理:标签交换、LSR(标签交换路由器)、LDP(标签分发协议) MPLS VPN:L2VPN与L3VPN MPLS Traffic Engineering(MPLS TE) 第三部分:现代分组传送网络构建与实践 第七章:IPRAN(IP RAN)网络架构与技术 IPRAN的起源与需求 传统电路交换网络向IP网络演进的驱动力 移动通信业务(2G/3G/4G/5G)对分组传送的需求 IPRAN的网络架构 基站(NodeB/eNodeB/gNB)侧:传输接口、IP化改造 汇聚层:IP/MPLS路由器、交换机 核心层:IP/MPLS路由器 承载网:IP/MPLS技术在基站传输中的应用 IPRAN的关键技术 IP/MPLS承载:利用IP/MPLS实现高带宽、低时延的基站分组业务传输 Ethernet承载:Ethernet在IPRAN中的应用,VLAN、QinQ等技术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技术: PTN的定义与特点:面向连接、类SDH的可靠性、灵活的业务接入 PTN的关键技术:MPLS-TP(MPLS-Transport Profile)、PWE3(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PTN的业务承载:TDM业务、Ethernet业务、IP业务的统一承载 PTN与IPRAN的关系:PTN作为IPRAN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高效、可靠的分组传送能力 QoS(服务质量)保障: 流量分类、标记、整形、策略路由 确保不同业务的优先级和服务等级 时钟同步: IP网络中的时钟同步挑战: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 GPS、NTP等同步方式 网络安全: VPN、ACL、防火墙等安全机制 IPRAN的网络设计与优化 容量规划、路径设计 可靠性设计:冗余、快速收敛 性能监控与故障管理 第八章: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技术深入解析 PTN的技术演进与标准化 ITU-T Y.17xx系列标准 PTN与MPLS-TP的关系 PTN的设备组成与功能 PTN节点设备:汇聚节点、接入节点、核心节点 PTN业务接口:Ethernet、E1/T1、STM-1/4等 PTN的核心技术详解 MPLS-TP(MPLS-Transport Profile): MPLS-TP的优势:面向连接、OAM能力、电信级可靠性 MPLS-TP的信令与协议:LDP、RSVP-TE(受限版本) MPLS-TP的OAM: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LBM/LBR(Loopback Message/Reply) PWE3(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 PW(Pseudowire)的概念:模拟传统点对点连接 PW的类型:ATM Pseudowire, Frame Relay Pseudowire, Ethernet Pseudowire PW的封装:MPLS、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PTN的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PTN OAM的功能:连通性检测、故障定位、性能监测 OAM的层次:通道OAM、PW OAM PTN OAM的实现方式:LSP OAM、PW OAM PTN的可靠性机制: 保护倒换:1+1保护、1:1保护、SNCP(Sub-Network Connection Protection) 快速收敛:BFD、OSPF/BGP的快速收敛 PTN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移动回传(Mobile Backhaul) 企业专线接入 城域网传输 PTN与SDH/SONET的比较与融合 PTN对SDH/SONET的继承与发展 SDH/SONET业务在PTN上的承载 第九章:分组传送网络的融合与未来发展 IP RAN与PTN的协同工作 PTN作为IPRAN的核心传送技术 IPRAN整体架构中的PTN角色 面向5G及未来业务的分组传送 低时延、高带宽、海量连接的需求 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在分组传送中的应用 服务链(Service Chaining) SDN/NFV在分组传送网络中的应用 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集中控制、网络自动化 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弹性部署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与分组传送 边缘计算对网络带宽和时延的要求 边缘计算场景下的分组传送优化 总结与展望 分组传送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通信网络架构的演进方向 本书通过对光通信基础、IP网络原理、IPRAN及PTN等关键技术的系统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掌握分组传送网络的构建、设计与优化方法。无论是通信行业的工程师、技术研究人员,还是相关领域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实践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网络设备集成商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处理客户关于IPRAN和PTN设备配置、调试和维护的问题。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提供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入技术细节的书籍,以提升我的技术服务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IPRAN和PTN设备的工作原理,包括硬件架构、软件系统以及各种业务接口的配置方法。书中如果能提供一些常见故障的排查思路和解决方案,并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那将极大地提高我的工作效率。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网络管理和监控的章节,希望能了解如何使用各种工具来实时监测网络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此外,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与IPRAN和PTN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性能评估指标,以及如何进行网络升级和维护,那将对我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解决客户技术问题的得力助手,让我能够更专业、更自信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评分

我是一名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IPRAN和PTN的理论知识,但总觉得有些抽象,缺乏实际的联系。我希望这本《电信网分组传送技术IPRANPTN》能够帮助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我希望书中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图示和实例,来解释IPRAN和PTN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工作原理。例如,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PTN的层次结构,包括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以及它们各自承担的功能。对于IPRAN,我希望它能阐述其与传统OTN、SDH等技术的区别和优势,以及在城域网和接入网中的应用。书中如果能介绍一些常见的IPRAN和PTN设备厂商及其产品特性,甚至是一些模拟实验或实际的网络拓扑分析,那对我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将大有裨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电信网分组传送技术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电信运营商网络架构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剖析IPRAN和PTN技术在下一代网络演进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基础概念的讲解,而是着眼于这些技术在当前和未来电信网络中的战略意义。我关注的是IPRAN和PTN如何与SDN、NFV等新兴技术融合,构建更加智能、敏捷、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书中是否能探讨PTN在承载5G、物联网等新型业务时的挑战与机遇?IPRAN在实现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方面的潜力又有多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这些技术在网络安全、可靠性和可运维性方面的深度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来提升网络管理效率。如果书中还能涵盖一些国际标准和行业最佳实践,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那将极具参考价值,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规划和设计下一代电信网络架构。

评分

最近在研究企业级网络解决方案,发现IPRAN和PTN在构建高可靠、高性能的企业网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正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介绍这两种技术如何在企业环境中落地应用的书籍。我特别关注的是IPRAN和PTN如何为企业提供灵活、可扩展的专线业务、VPN业务以及多业务融合承载能力。书中是否能够深入探讨如何利用PTN实现低时延、高带宽的企业互联,以及IPRAN在满足企业对网络服务质量(QoS)的严格要求方面的具体实现。我还想了解在实际部署中,如何进行网络规划、设备选型、业务配置,以及如何进行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针对不同行业(如金融、教育、医疗)的企业应用案例,并分析其独特的需求和解决方案,那将对我非常有启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全面理解IPRAN和PTN在企业网络中的价值,并为企业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网络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入手了,我是一名刚入行的网络工程师,在工作中接触到IPRAN和PTN技术时,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市面上关于这两个技术的书籍不少,但我一直没找到一本能让我觉得既系统又实用的。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介绍IPRAN和PTN的演进历史,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这个成熟阶段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深入讲解这两种技术的核心原理,比如MPLS、GMPLS、TE等在IPRAN和PTN中的具体应用。我还想了解它们在实际组网中的应用场景,比如如何解决带宽瓶颈、如何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度,以及在移动通信、企业专线等领域的具体案例。当然,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的网络规划、配置和故障排查的指导,那就更完美了。我特别关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和IP层协议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如何进行流量工程和QoS保障。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的技术宝典,帮助我快速成长,能够独立负责相关的网络项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