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

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啓華 著
圖書標籤:
  • 巴黎和會
  • 中國外交
  • 一戰後
  • 凡爾賽和約
  • 外交史
  • 近代史
  • 曆史
  • 政治
  • 國際關係
  • 二十世紀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59332
商品編碼:1265488553
齣版時間:2014-07-01

具體描述

作  者:唐啓華 著作 定  價:59 齣 版 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年07月01日 頁  數:397 裝  幀:平裝 ISBN:9787509759332 緒論/1
歐戰期間中國對和會的籌備/11
袁世凱時期的籌備和會(一)
——保和會準備會/14
第二節袁世凱時期的籌備和會(二)/39
第三節1916~1918年的籌備和議/56
第四節和議籌備機構/82
本章小結/95
第二章歐戰停火後的和會籌備/97
與各國接洽/99
第二節陸徵祥的抉擇/118
第三節巴黎和會訓令/138
第四節中國代錶團的組建/148
本章小結/160
第三章和會外交/163
山東問題/165
第二節其他問題/205
第三節中國代錶團內爭/221
第四節研究係與巴黎和會/244
本章小結/277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這是民國外交史很好不錯學者唐啓華教授在靠前次世界大戰爆發百年之際,奉獻給讀者的一本力作。作者利用大量靠前手外交檔案,尤其是從“駐比利時使館保存檔案”發現的《陸總長在和會專電》,即巴黎和會中國代錶團收發電原件,重建巴黎和會中國外交曆史,對“北京政府對和會有無準備”“山東交涉失利與親日派之關聯”“如何看待中國在和會外交的失敗”等問題做齣瞭新的闡釋。 唐啓華 著作 唐啓華,1955年齣生於颱灣地區基隆,颱中東海大學曆史學係學士、碩士,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靠前關係史係博士,曾任颱灣地區政治大學曆史學係特聘教授,現任東海大學曆史學係教授兼係主任。著有《被“廢除不平等條約”遮蔽的北洋修約史(1912~1928)》《北京政府與靠前聯盟(1919~1928)》等。
曆史的脈絡與民族的呐喊——一段波瀾壯闊的外交史詩 引言 曆史的長河奔騰不息,其中總有一些關鍵節點,如璀璨的星辰,照亮前行的道路,也印證著時代的變遷。1919年的巴黎和會,便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這場被譽為“萬國和平會議”的盛會,不僅宣告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結,更深刻地影響瞭世界格局的重塑。對於中國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場關乎領土主權與民族尊嚴的國際博弈,更是一次激蕩著愛國熱情與變革渴望的集體覺醒。本書試圖深入挖掘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從更廣闊的視角審視巴黎和會的復雜性,以及它在中國外交史上留下的深刻烙印,而非局限於某一特定事件的敘述,而是旨在勾勒齣一幅宏大而細膩的曆史畫捲。 一、 一戰落幕,世界格局的重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散盡,舊有的帝國搖搖欲墜,新的秩序呼之欲齣。巴黎和會,匯聚瞭戰勝國的精英,他們帶著勝利者的傲慢與對未來世界的憧憬,在凡爾賽宮的鏡廳裏開始瞭對新秩序的擘畫。然而,和平的背後,是各國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民族主義的高漲以及新興力量的崛起。 1. 戰勝國的野心與理想的碰撞: 以英、法、美為首的戰勝國,盡管在戰爭中付齣瞭巨大的代價,但其內心深處的考量卻各不相同。法國渴望削弱德國,以報復在普法戰爭中的恥辱,確保自身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英國則更側重於維護其龐大的殖民帝國,警惕任何可能威脅其海上霸權的勢力;而美國總統威爾遜則懷揣著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理想,提齣瞭“十四點和平原則”,倡導民族自決、公開外交以及建立國際聯盟,試圖以一種全新的理念來化解國際間的矛盾。然而,這些理想與現實的利益訴求之間,存在著難以彌閤的鴻溝,為和會的進程濛上瞭陰影。 2. 民族主義浪潮席捲全球: 戰爭極大地激發瞭各民族的獨立意識和自決願望。曾經被壓迫的民族渴望擺脫殖民統治,建立獨立的國傢。這種民族主義的浪潮,既為一些新的國傢誕生提供瞭動力,也帶來瞭地緣政治上的新的挑戰。巴黎和會的各國代錶,在處理這些民族問題時,既要顧及自身的戰略利益,又要迴應日益高漲的民意,使得和會的決策充滿瞭妥協與博弈。 3. 新興力量的登場與老牌勢力的退潮: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舊有帝國衰落的催化劑,也是新興力量嶄露頭角的舞颱。美國在戰爭中實力大增,開始扮演舉足輕重的國際角色。而俄國在革命的衝擊下,其國際地位發生瞭根本性變化,也使得歐洲的政治格局發生瞭深刻的調整。這些力量的此消彼長,為巴黎和會的議程增添瞭新的變數。 二、 中國的使命與睏境:一個東亞古國的掙紮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國,中國本應在巴黎和會上獲得應有的尊重和權益。然而,積貧積弱的國情、內部的政治分裂以及列強環伺的國際環境,使得中國的外交之路充滿瞭艱辛與坎坷。 1. 參戰的動機與期望: 中國派遣勞工遠赴歐洲戰場,為協約國提供瞭重要的後勤支持,其參戰的根本動機在於希望通過一戰的契機,收迴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改變近代以來屈辱的外交處境,真正實現國傢的獨立與富強。北洋政府期望通過在巴黎和會上爭取到與戰勝國同等的地位,廢除不平等條約,提升國際地位。 2. 列強在華的利益糾葛: 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不僅是中國的領土主權問題,更是日本在華勢力擴張的關鍵一步。英、法、美等國在華也擁有各自的利益,他們對日本在山東問題上的野心既有所警惕,又在一定程度上縱容。這種復雜的利益博弈,使得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訴求,麵臨著來自多方的壓力。 3. 國內政治的動蕩與外交的掣肘: 巴黎和會召開之際,中國國內正經曆著軍閥割據、政局不穩的局麵。雖然愛國知識分子和民間團體大力呼籲和支持政府在和會上據理力爭,但北洋政府在列強的壓力下,其外交策略的堅定性受到很大影響。國內政治的分裂,削弱瞭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三、 巴黎和會的中國代錶團:使命與抉擇 中國派遣的巴黎和會代錶團,肩負著國傢民族的重任,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億萬國民的心。 1. 外交官的智慧與睏境: 以顧維鈞、王正廷等為代錶的中國代錶團成員,都是當時中國傑齣的外交人纔。他們深諳國際法,熟悉國際政治,在和會上唇槍舌劍,據理力爭,試圖嚮世界展現中國的正義立場。然而,在列強環伺、實力懸殊的局麵下,他們的外交努力受到瞭極大的限製。他們不僅要麵對其他國傢代錶的阻撓,還要應對國內民眾的壓力和期望。 2. 理想與現實的艱難權衡: 在和會上,中國代錶團提齣瞭收迴山東權益、廢除不平等條約等一係列閤理訴求。然而,當他們發現和會實際上是戰勝國瓜分利益的場所,且日本以其在戰爭中的貢獻和與英美的秘密協約為後盾,對山東權益寸步不讓時,他們陷入瞭艱難的抉擇。是接受屈辱的條約,還是拒絕簽字,成為擺在他們麵前的嚴峻考驗。 3. 民眾的呼聲與愛國運動的推動: 巴黎和會的消息傳迴國內,引起瞭極大的憤慨。愛國學生、知識分子和各界人士紛紛走上街頭,發起瞭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強烈抗議巴黎和會的分贓行為,要求拒絕在喪權辱國的條約上簽字。這場運動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愛國運動,也深刻地影響瞭中國的外交走嚮,並成為瞭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 四、 曆史的迴響與啓示 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的故事,是一麯關於國傢命運、民族尊嚴以及不懈抗爭的史詩。這段曆史,留下瞭深刻的教訓,也蘊含著寶貴的啓示。 1. 弱國無外交的殘酷現實: 巴黎和會,以一種血淋淋的方式,嚮中國以及其他弱小國傢展示瞭“弱國無外交”的殘酷現實。當一個國傢缺乏足夠的力量去支撐其正義的訴求時,即使是最閤理的權益,也可能在強權政治的邏輯下被犧牲。這使得中國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隻有實現國傢富強,纔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 2. 民族覺醒與獨立自主的必然性: “五四運動”的爆發,標誌著中國民族意識的空前高漲。人民不再甘願忍受屈辱,而是勇敢地站齣來,為民族的未來而奮鬥。這種民族的覺醒,是中國走嚮獨立自主的關鍵一步,也為後來的革命提供瞭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群眾基礎。 3. 外交的藝術與戰略的考量: 巴黎和會也暴露瞭當時中國外交策略的局限性。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如何製定長遠的戰略,如何巧妙地利用國際規則,如何凝聚國內力量,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反思的課題。這段曆史,為後來的中國外交積纍瞭寶貴的經驗。 4. 世界曆史的參照係: 巴黎和會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世界曆史發展中的一個關鍵節點。它為我們理解20世紀的國際關係格局,分析大國博弈的規律,以及探究民族國傢興衰的動因,提供瞭一個重要的參照係。 結語 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悲情與激情的篇章。它讓我們看到瞭一個古老民族在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抗爭,看到瞭理想與現實的碰撞,看到瞭人民的力量與智慧。這段曆史,至今仍在提醒著我們,國傢的獨立與尊嚴來之不易,民族的復興之路依然任重道遠。通過對這段曆史的深入剖析,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中國近代的屈辱與抗爭,更能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以更加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步伐,走嚮更加光明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色調偏暗,但字體卻明亮有力,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沉重卻又充滿力量的曆史。我一直對20世紀初的中國曆史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關乎國傢主權和民族命運的重大事件。巴黎和會,在我看來,是中國近代外交史上一個繞不開的轉摺點,它既是國恥的象徵,也是民族覺醒的號角。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活動,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我想知道,在那個國際格局錯綜復雜的年代,中國的代錶們是如何在列強的夾縫中爭取權益的?這本書能否詳盡地描繪齣當時的外交博弈,例如,他們是如何與英、法、美等國溝通交涉的?又是在怎樣的國際規則和權力分配下,中國的訴求受到瞭怎樣的對待?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外交的麯摺和艱辛,以及那個時代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和國傢富強所付齣的努力。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本身就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勾起瞭我對那個關鍵曆史時期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過去,對於認識其現在和未來都至關重要。巴黎和會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它深刻地影響瞭中國的發展軌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和分析這一曆史事件,尤其是在中國外交方麵所扮演的角色。 我尤其想瞭解,在那場由主要戰勝國主導的會議中,中國是如何在國際外交舞颱上為自己爭取權益的。這本書能否詳細闡述當時中國外交團隊所麵臨的挑戰,他們是如何應對來自其他國傢的外交壓力,以及在復雜的國際關係中,他們是如何運用各種策略來維護國傢利益的?我期望能夠從書中窺見到中國外交官們在那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所展現齣的智慧、勇氣和民族擔當,從而更全麵地理解中國外交的復雜性和曆史深度。

評分

這本書的書脊設計同樣吸引人,厚實的紙張和精美的裝幀預示著內容的分量。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對“巴黎和會”這個詞匯充滿瞭復雜的情感。它不僅僅是一個曆史事件的名稱,更是一個民族覺醒的起點,一段屈辱與抗爭的交織。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巴黎和會上中國所麵臨的國際環境,不僅僅是簡單的陳述,而是能夠細緻地展現當時中國在國際舞颱上的地位,以及西方列強對中國的態度和策略。 我特彆想知道,在那個全球格局劇烈變動的時代,中國的外交策略是如何製定的,有哪些具體的考量和博弈。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在那些看似平靜的外交辭令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政治算計和民族利益的爭奪?我期待能夠從書中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瞭解中國外交官們如何在巨大的壓力下,為爭取國傢主權和民族尊嚴而努力。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對那個時期的中國,以及中國人民的抗爭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卻充滿曆史的厚重感,深藍色的背景上,燙金的“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幾個字莊重醒目,仿佛穿越時空,將我帶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我本身對中國近現代史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決定國傢命運的關鍵時刻,總讓我忍不住想要深入瞭解。雖然我還沒有開始閱讀這本書,但僅僅從它的名字和作者的背景(如果有的話,雖然沒有提及)就可以預見到,這本書將是一次關於曆史真相的探索之旅。 我最期待的是,作者能否用生動細膩的筆觸,還原當時中國外交官們在巴黎和會上的真實處境和心路曆程。我知道那是一段充滿屈辱和抗爭的歲月,中國作為戰勝國卻未能獲得應有的尊重,甚至麵臨著主權被齣賣的危機。我想知道,在那個充滿西方列強主導的國際舞颱上,我們的代錶們是如何周鏇於復雜的外交場閤,如何力爭民族的權益,又在怎樣的壓力下做齣瞭那些艱難的抉擇。這本書或許能為我解答,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什麼樣的國際格局,以及什麼樣的中國力量,共同塑造瞭那段跌宕起伏的外交曆史。我渴望從書中讀齣那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仿佛能聽到代錶們在會議廳裏的慷慨陳詞,也能體會到他們麵對國際壓力時的無奈與堅韌。

評分

僅僅是書名“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就足以讓我産生強烈的閱讀衝動。這是一個承載著無數曆史記憶和民族情感的詞匯組閤。作為一名對中國近代史情有獨鍾的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我尤其對書中將如何呈現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運作感到好奇。我想知道,在那個以歐洲列強為主導的國際舞颱上,中國的外交官們是如何應對復雜的政治格局和外交挑戰的?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展現他們在談判桌上的策略和智慧,以及他們在維護國傢主權和民族利益方麵所付齣的努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史實的羅列,更能觸及到那個時代中國外交官們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在巨大的壓力和民族的期盼下,所經曆的掙紮、堅持與抗爭,從而讓我對那段曆史有更深刻、更具象的感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