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传/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居里夫人传/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艾芙·居里 编
图书标签:
  • 居里夫人
  • 玛丽·居里
  • 科学
  • 传记
  • 女性科学家
  • 波兰
  • 法国
  • 物理学
  • 化学
  • 诺贝尔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
ISBN:9787100001076
商品编码:1268381534
开本:32
出版时间:198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居里夫人传/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 作者:(法)艾芙·居里|译者:左明彻|校注:林光
  • 定价:36
  • 出版社:商务
  • ISBN号:9787100001076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1984-07-01
  • 印刷时间:2014-07-01
  • 版次:5
  • 印次:25
  • 开本:32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27

编辑推荐语

居里夫人是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是世界**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元素。本书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女儿,在《居里夫人传》一书中,她通过引用爸妈的许多信札和日记,详细叙述了妈妈居里夫人自强不息的一生,并着重描写爸妈的工作精神和处世态度。

内容提要

艾芙·居里编著的这本《居里夫人传》详细叙述 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 着重在描写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世态度。书里引 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是一本很翔实的记 录,文字生动易读,书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陆续 译成了二十七种语言。
    

目录

前言
**卷
**章 玛妮雅
第二章 悲哀日子
第三章 少年时期
第四章 职务
第五章 家庭女教师
第六章 长期忍耐
第二卷
第八章 巴黎
第九章 每月四十卢布
第十章 比埃尔·居里
第十一章 比埃尔·居里
第十二章 镭的发现
第十三章 棚屋中的四年
第十四章 艰苦生活
第十五章 博士论文和五分种谈话
第十六章 伊敌
第十七章 每日
第十八章 1906年4月19日
第三卷
第十九章 单独
第二十章 在功和磨难
第二十一章 战争
第二十二章 和平——在拉古埃斯特的假期
第二十三章 美国
第二十四章 开花
第二十五章 圣路易岛
第二十六章 实验室
第二十七章 使命告终
附录
一 居里夫人所得奖金
二 居里夫人所得奖章
三 居里夫人所得名誉头衔
居里夫人年表(1867-1934)


璀璨星辰:伽利略的宇宙探索与科学精神 本书聚焦于十七世纪的伟大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波澜壮阔的一生。它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挣脱传统束缚,以理性之光照亮未知宇宙的恢弘史诗。 伽利略,这个名字本身就象征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无畏的勇气。他诞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余晖之中,却以超前的思维,成为了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本书将从他早年的学识积累与早慧的天赋谈起,细致描绘他如何在比萨大学求学,如何通过对斜面、摆锤的精妙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沿用千年的经典物理学观点,奠定运动定律的雏形。 突破地心说的藩篱:望远镜下的新世界 本书的核心部分,将浓墨重彩地描绘伽利略在光学和天文学领域取得的革命性突破。重点不再是他的个人生活琐事,而是他如何获取、改进并最终将望远镜投入到对天空的系统性观测中。 当世人仍固守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认为天体完美无缺时,伽利略的望远镜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笼罩天空的迷雾。本书将详细叙述他第一次将目光投向夜空时所经历的震撼: 月球的真实面貌: 他观察到月球表面并非光滑完美的球体,而是布满了环形山和峡谷,这直接挑战了“天体即完美以太构成”的传统观念。 木星的四颗卫星: 伽利略对木星及其四颗明亮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的系统性观测,提供了太阳系“中心”可能不止一个的有力证据,成为哥白尼日心说的重要佐证。 太阳的黑子与金星的相位: 他对太阳黑子的持续记录,证明了太阳并非永恒不变的完美天体;而观察到金星具有与月亮相似的相位变化,只有当地球位于太阳和金星之间时才能解释,这彻底动摇了地心说的结构基础。 本书将力求还原伽利略在每一次观测后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兴奋到最终认识到自己所发现的真相将引发的巨大争议与危险。 科学的萌芽与哲学的冲突 伽利略的贡献绝不仅限于天文学观测。本书将深入探讨他在帕多瓦和佛罗伦萨的教学工作,以及他对科学方法的革新。他强调“用数学来描述自然”,主张实验与数学推理相结合,将自然科学从纯粹的哲学思辨中解放出来,开创了真正的经验科学。 我们将详细解析他关于自由落体、惯性概念的早期思考,以及他如何通过精巧的实验设计,揭示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的物理规律。这些早期物理学的成就,为后来的牛顿力学大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地基。 信仰、权力和审判:理性遭遇禁锢 传记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伽利略与罗马教会之间长达数十年的紧张关系。本书将公正地审视这一历史性冲突,避免简单的“科学与宗教对立”的二元论叙事。 我们将剖析: 1. 哥白尼模型的传播: 伽利略最初是谨慎的,他倾向于将日心说视为一种“假设”,而非既定事实。然而,随着他观察证据的积累,他的表述日渐大胆。 2. 《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诞生: 这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如何巧妙地运用对话形式,将支持日心说的论据置于更有力的地位,以及书中对教皇方济各的影射如何激怒了教会高层。 3. 1633年的审判: 审判的场景、庭上的压力、被迫的“悔过”——本书将以极大的笔墨,展现一位为真理鞠躬尽瘁的学者,在面对世俗权力时的痛苦与挣扎。 尽管晚年遭受软禁,视力衰退,但伽利略从未停止思考。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他在乡间住所完成的最后一部巨著——《新的两种科学的对话》。这部作品实质上是他的运动学和材料力学的总结,是对他一生物理学研究的最终献礼,预示着古典物理学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启。 总结 本书旨在全面展示伽利略·伽利莱作为一个科学巨人,如何在知识匮乏、思想保守的时代背景下,依靠敏锐的洞察力、精密的实验工具和坚不可摧的理性精神,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认知。他的故事是关于人类好奇心的力量,以及科学探索的代价与永恒价值的深刻写照。读者将从中领略到,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如何在怀疑与反对声中,如同新生的恒星一般,最终爆发出不可阻挡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震撼,远超我预期。我一直以为,科学家的成功,更多的是智力上的天赋。然而,通过玛丽·居里的人生轨迹,我看到了坚韧、毅力和对梦想的执着,是多么重要。从她颠沛流离的童年,到在巴黎艰难求学的岁月,再到与丈夫皮埃尔共同投身于放射性研究,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不为人知的艰辛。我特别着迷于她对未知领域探索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热情,面对着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她从未放弃。书中对她和皮埃尔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枯燥而危险的实验过程的描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本质——它不是灵光一闪的顿悟,而是无数次艰苦卓绝的积累。我被她发现钋和镭的喜悦所感染,那是一种超越物质回报的纯粹的科研快乐。同时,我也为她在获得巨大成就后,仍然保持着谦逊和朴素感到敬佩。她不是一个被名利冲昏头脑的人,她始终将科学研究放在首位。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伟大,源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源于对人类进步的深切关怀。居里夫人的人生,就是一部关于坚持与奉献的教科书。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并非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传记,而是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将一个伟大灵魂的生命轨迹娓娓道来。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他不仅仅记录了玛丽·居里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更着重刻画了她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我被她作为一个女性,在那个男性主导的时代,如何突破重重阻碍,追求自己的科学梦想所深深吸引。书中对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以及两次颁奖背后所蕴含的艰难与荣耀,都进行了详尽的叙述。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在获得第一个诺贝尔奖后,她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探索的脚步,而是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钋和镭这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这种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同时,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描绘了她晚年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遭受的病痛折磨,以及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驾驶着“小居里”医疗车,奔赴前线的无私奉献。这让我看到,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们的智力超群,更在于他们对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这本书让我对“奉献”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居里夫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奉献的壮丽诗篇。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科学家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我的印象中,科学家总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沉浸在抽象的理论和复杂的实验中,与世隔争。然而,玛丽·居里的传记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看法。她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充满激情、意志坚韧的女性,她的生活充满了挑战、牺牲,但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书中对她早年贫困的生活,为了求学不得不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之间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的合作,都描绘得细致入微,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历了她的奋斗历程。尤其是在她研究放射性元素的过程中,那种废寝忘食、不畏艰险的精神,以及她面对质疑和偏见时所展现出的坚定,都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本书让我明白,科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需要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居里夫人不仅仅是科学史上的一个名字,她更是一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也让我对科学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光影,也看到了一个女性的非凡人生。玛丽·居里,这个名字早已如雷贯耳,但我从未真正理解过她生命中蕴含的深沉力量。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展现了她从一个贫困的波兰女孩,成长为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历程。我能感受到她对知识的极度渴望,那种为了学习,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尤其是在巴黎求学的日子里,她住过简陋的阁楼,食不果腹,但她眼中闪烁的,却是对科学的无限憧憬。书中对她与皮埃尔·居里相遇、相知、相爱的过程,也描绘得格外动人。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科学理想和相互的尊重之上,这种精神上的契合,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被他们共同钻研的艰辛所打动,为了提炼微量的镭,他们几乎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在简陋的工棚里,忍受着刺鼻的气味和灼伤。这种为了科学而牺牲一切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也看到了爱情的力量,更看到了一个女性在逆境中绽放出的独特光芒。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曾以为,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冷峻而孤高的,他们的生活只围绕着实验室和数据。但玛丽·居里,她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女性。书中细致地描绘了她对家庭的责任,对女儿的关爱,以及她在那段失去丈夫的痛苦时期,如何独自一人挑起整个家庭和科学研究的重担。这种坚韧的生命力,让我看到了女性身上蕴含的巨大能量。我被她为了公众利益,将镭的发现免费奉献给科学界,而非用于牟利的行为所深深打动。在那个追求物质利益的时代,这种无私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她不仅仅是为了科学而研究,更是希望通过科学来造福人类。书中对她晚年参与一战,推广放射治疗的故事,更是让我看到了科学与人道的完美结合。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战争的阴影下,为无数伤员带来了生的希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科学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其理论的深度和技术的先进,更在于它能否真正服务于人类,能否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居里夫人的生命,就是对科学与人道精神的最佳诠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