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裏夫人傳/世界名人傳記叢書

居裏夫人傳/世界名人傳記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法] 艾芙·居裏 編
圖書標籤:
  • 居裏夫人
  • 瑪麗·居裏
  • 科學
  • 傳記
  • 女性科學傢
  • 波蘭
  • 法國
  • 物理學
  • 化學
  • 諾貝爾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商務
ISBN:9787100001076
商品編碼:1268381534
開本:32
齣版時間:1984-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居裏夫人傳/世界名人傳記叢書
  • 作者:(法)艾芙·居裏|譯者:左明徹|校注:林光
  • 定價:36
  • 齣版社:商務
  • ISBN號:9787100001076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1984-07-01
  • 印刷時間:2014-07-01
  • 版次:5
  • 印次:25
  • 開本:32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427

編輯推薦語

居裏夫人是原子能時代的開創者之一,是世界**位獲得兩次諾貝爾奬的科學傢,並發現放射性元素——鐳元素。本書作者艾芙·居裏是居裏夫人的女兒,在《居裏夫人傳》一書中,她通過引用爸媽的許多信劄和日記,詳細敘述瞭媽媽居裏夫人自強不息的一生,並著重描寫爸媽的工作精神和處世態度。

內容提要

艾芙·居裏編著的這本《居裏夫人傳》詳細敘述 瞭居裏夫人的一生,也介紹瞭比埃爾·居裏的事跡, 著重在描寫居裏夫婦的工作精神和處世態度。書裏引 用瞭居裏夫婦的許多信劄和日記,是一本很翔實的記 錄,文字生動易讀,書一齣版就深受讀者歡迎,陸續 譯成瞭二十七種語言。
    

目錄

前言
**捲
**章 瑪妮雅
第二章 悲哀日子
第三章 少年時期
第四章 職務
第五章 傢庭女教師
第六章 長期忍耐
第二捲
第八章 巴黎
第九章 每月四十盧布
第十章 比埃爾·居裏
第十一章 比埃爾·居裏
第十二章 鐳的發現
第十三章 棚屋中的四年
第十四章 艱苦生活
第十五章 博士論文和五分種談話
第十六章 伊敵
第十七章 每日
第十八章 1906年4月19日
第三捲
第十九章 單獨
第二十章 在功和磨難
第二十一章 戰爭
第二十二章 和平——在拉古埃斯特的假期
第二十三章 美國
第二十四章 開花
第二十五章 聖路易島
第二十六章 實驗室
第二十七章 使命告終
附錄
一 居裏夫人所得奬金
二 居裏夫人所得奬章
三 居裏夫人所得名譽頭銜
居裏夫人年錶(1867-1934)


璀璨星辰:伽利略的宇宙探索與科學精神 本書聚焦於十七世紀的偉大天文學傢、物理學傢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波瀾壯闊的一生。它不僅僅是一部人物傳記,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掙脫傳統束縛,以理性之光照亮未知宇宙的恢弘史詩。 伽利略,這個名字本身就象徵著對真理的執著追求與無畏的勇氣。他誕生於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餘暉之中,卻以超前的思維,成為瞭近代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本書將從他早年的學識積纍與早慧的天賦談起,細緻描繪他如何在比薩大學求學,如何通過對斜麵、擺錘的精妙實驗,推翻亞裏士多德沿用韆年的經典物理學觀點,奠定運動定律的雛形。 突破地心說的藩籬:望遠鏡下的新世界 本書的核心部分,將濃墨重彩地描繪伽利略在光學和天文學領域取得的革命性突破。重點不再是他的個人生活瑣事,而是他如何獲取、改進並最終將望遠鏡投入到對天空的係統性觀測中。 當世人仍固守托勒密的地心說體係,認為天體完美無缺時,伽利略的望遠鏡猶如一把利劍,刺破瞭籠罩天空的迷霧。本書將詳細敘述他第一次將目光投嚮夜空時所經曆的震撼: 月球的真實麵貌: 他觀察到月球錶麵並非光滑完美的球體,而是布滿瞭環形山和峽榖,這直接挑戰瞭“天體即完美以太構成”的傳統觀念。 木星的四顆衛星: 伽利略對木星及其四顆明亮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的係統性觀測,提供瞭太陽係“中心”可能不止一個的有力證據,成為哥白尼日心說的重要佐證。 太陽的黑子與金星的相位: 他對太陽黑子的持續記錄,證明瞭太陽並非永恒不變的完美天體;而觀察到金星具有與月亮相似的相位變化,隻有當地球位於太陽和金星之間時纔能解釋,這徹底動搖瞭地心說的結構基礎。 本書將力求還原伽利略在每一次觀測後的心路曆程——從最初的興奮到最終認識到自己所發現的真相將引發的巨大爭議與危險。 科學的萌芽與哲學的衝突 伽利略的貢獻絕不僅限於天文學觀測。本書將深入探討他在帕多瓦和佛羅倫薩的教學工作,以及他對科學方法的革新。他強調“用數學來描述自然”,主張實驗與數學推理相結閤,將自然科學從純粹的哲學思辨中解放齣來,開創瞭真正的經驗科學。 我們將詳細解析他關於自由落體、慣性概念的早期思考,以及他如何通過精巧的實驗設計,揭示瞭物體下落的速度與重量無關的物理規律。這些早期物理學的成就,為後來的牛頓力學大廈的建立奠定瞭堅實的地基。 信仰、權力和審判:理性遭遇禁錮 傳記不可避免地要觸及伽利略與羅馬教會之間長達數十年的緊張關係。本書將公正地審視這一曆史性衝突,避免簡單的“科學與宗教對立”的二元論敘事。 我們將剖析: 1. 哥白尼模型的傳播: 伽利略最初是謹慎的,他傾嚮於將日心說視為一種“假設”,而非既定事實。然而,隨著他觀察證據的積纍,他的錶述日漸大膽。 2. 《關於兩大世界體係的對話》的誕生: 這部裏程碑式的著作如何巧妙地運用對話形式,將支持日心說的論據置於更有力的地位,以及書中對教皇方濟各的影射如何激怒瞭教會高層。 3. 1633年的審判: 審判的場景、庭上的壓力、被迫的“悔過”——本書將以極大的筆墨,展現一位為真理鞠躬盡瘁的學者,在麵對世俗權力時的痛苦與掙紮。 盡管晚年遭受軟禁,視力衰退,但伽利略從未停止思考。本書的最後部分將聚焦於他在鄉間住所完成的最後一部巨著——《新的兩種科學的對話》。這部作品實質上是他的運動學和材料力學的總結,是對他一生物理學研究的最終獻禮,預示著古典物理學的終結和新時代的開啓。 總結 本書旨在全麵展示伽利略·伽利萊作為一個科學巨人,如何在知識匱乏、思想保守的時代背景下,依靠敏銳的洞察力、精密的實驗工具和堅不可摧的理性精神,徹底改變瞭人類對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認知。他的故事是關於人類好奇心的力量,以及科學探索的代價與永恒價值的深刻寫照。讀者將從中領略到,真正的科學精神是如何在懷疑與反對聲中,如同新生的恒星一般,最終爆發齣不可阻擋的光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帶來的震撼,遠超我預期。我一直以為,科學傢的成功,更多的是智力上的天賦。然而,通過瑪麗·居裏的人生軌跡,我看到瞭堅韌、毅力和對夢想的執著,是多麼重要。從她顛沛流離的童年,到在巴黎艱難求學的歲月,再到與丈夫皮埃爾共同投身於放射性研究,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不為人知的艱辛。我特彆著迷於她對未知領域探索的那種近乎偏執的熱情,麵對著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摺,她從未放棄。書中對她和皮埃爾在簡陋的實驗室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著枯燥而危險的實驗過程的描寫,讓我深刻體會到瞭科學探索的本質——它不是靈光一閃的頓悟,而是無數次艱苦卓絕的積纍。我被她發現釙和鐳的喜悅所感染,那是一種超越物質迴報的純粹的科研快樂。同時,我也為她在獲得巨大成就後,仍然保持著謙遜和樸素感到敬佩。她不是一個被名利衝昏頭腦的人,她始終將科學研究放在首位。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偉大,源於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源於對人類進步的深切關懷。居裏夫人的人生,就是一部關於堅持與奉獻的教科書。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它並非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傳記,而是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將一個偉大靈魂的生命軌跡娓娓道來。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張力,他不僅僅記錄瞭瑪麗·居裏在科學上的輝煌成就,更著重刻畫瞭她內心世界的豐富與復雜。我被她作為一個女性,在那個男性主導的時代,如何突破重重阻礙,追求自己的科學夢想所深深吸引。書中對她兩次獲得諾貝爾奬的經曆,以及兩次頒奬背後所蘊含的艱難與榮耀,都進行瞭詳盡的敘述。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在獲得第一個諾貝爾奬後,她並沒有因此而停下探索的腳步,而是繼續深入研究,最終發現瞭釙和鐳這兩種新的放射性元素。這種永不止步的探索精神,正是科學的魅力所在。同時,書中也毫不避諱地描繪瞭她晚年因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而遭受的病痛摺磨,以及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駕駛著“小居裏”醫療車,奔赴前綫的無私奉獻。這讓我看到,科學傢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他們的智力超群,更在於他們對人類福祉的深切關懷。這本書讓我對“奉獻”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居裏夫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部關於奉獻的壯麗詩篇。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曾以為,偉大的科學傢都是冷峻而孤高的,他們的生活隻圍繞著實驗室和數據。但瑪麗·居裏,她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女性。書中細緻地描繪瞭她對傢庭的責任,對女兒的關愛,以及她在那段失去丈夫的痛苦時期,如何獨自一人挑起整個傢庭和科學研究的重擔。這種堅韌的生命力,讓我看到瞭女性身上蘊含的巨大能量。我被她為瞭公眾利益,將鐳的發現免費奉獻給科學界,而非用於牟利的行為所深深打動。在那個追求物質利益的時代,這種無私的精神顯得尤為可貴。她不僅僅是為瞭科學而研究,更是希望通過科學來造福人類。書中對她晚年參與一戰,推廣放射治療的故事,更是讓我看到瞭科學與人道的完美結閤。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戰爭的陰影下,為無數傷員帶來瞭生的希望。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科學的偉大,不僅僅在於其理論的深度和技術的先進,更在於它能否真正服務於人類,能否在危難時刻挺身而齣。居裏夫人的生命,就是對科學與人道精神的最佳詮釋。

評分

這本書讓我對科學傢的生活有瞭全新的認識。在我的印象中,科學傢總是生活在象牙塔裏,沉浸在抽象的理論和復雜的實驗中,與世隔爭。然而,瑪麗·居裏的傳記徹底顛覆瞭我的這一看法。她不僅僅是一位傑齣的科學傢,更是一位充滿激情、意誌堅韌的女性,她的生活充滿瞭挑戰、犧牲,但也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書中對她早年貧睏的生活,為瞭求學不得不付齣的艱辛努力,以及她與丈夫皮埃爾·居裏之間深厚的感情和默契的閤作,都描繪得細緻入微,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曆瞭她的奮鬥曆程。尤其是在她研究放射性元素的過程中,那種廢寢忘食、不畏艱險的精神,以及她麵對質疑和偏見時所展現齣的堅定,都深深地打動瞭我。這本書讓我明白,科學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無數個日日夜夜的付齣,需要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更需要一種超越個人得失的奉獻精神。居裏夫人不僅僅是科學史上的一個名字,她更是一位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的榜樣,她的故事激勵著我,也讓我對科學研究的意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翻開這本書,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我看到瞭一個時代的光影,也看到瞭一個女性的非凡人生。瑪麗·居裏,這個名字早已如雷貫耳,但我從未真正理解過她生命中蘊含的深沉力量。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具象化的方式,展現瞭她從一個貧睏的波蘭女孩,成長為世界頂尖科學傢的曆程。我能感受到她對知識的極度渴望,那種為瞭學習,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尤其是在巴黎求學的日子裏,她住過簡陋的閣樓,食不果腹,但她眼中閃爍的,卻是對科學的無限憧憬。書中對她與皮埃爾·居裏相遇、相知、相愛的過程,也描繪得格外動人。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科學理想和相互的尊重之上,這種精神上的契閤,在那個時代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我被他們共同鑽研的艱辛所打動,為瞭提煉微量的鐳,他們幾乎耗盡瞭畢生的心血,在簡陋的工棚裏,忍受著刺鼻的氣味和灼傷。這種為瞭科學而犧牲一切的精神,讓我肅然起敬。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學研究的艱辛,也看到瞭愛情的力量,更看到瞭一個女性在逆境中綻放齣的獨特光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