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路橋技術有限公司編著的《公路瀝青路麵設 計規範(JTG D50-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 為公路工程行業標準,規定瞭公路瀝青路麵的設計要 求,包括設計標準、結構組閤設計、材料性質要求和 設計參數、路麵結構驗算、改建設計和橋麵鋪裝設計 等內容。
1 總則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2 符號
3 設計標準
4 結構組閤設計
4.1 一般規定
4.2 路麵結構組閤
4.3 路基
4.4 基層和底基層
4.5 麵層
4.6 功能層
4.7 路肩
4.8 路麵排水
5 材料性質要求和設計參數
5.1 一般規定
5.2 路基
5.3 粒料類材料
5.4 無機結閤料穩定類材料
5.5 瀝青結閤料類材料
5.6 泊鬆比
6 路麵結構驗算
6.1 一般規定
6.2 設計指標
6.3 交通、材料和環境參數
6.4 路麵結構驗算流程
7 改建設計
7.1 一般規定
7.2 既有路麵調查與分析
7.3 改建方案
7.4 改建路麵結構驗算
8 橋麵鋪裝設計
8.1 一般規定
8.2 水泥混凝土橋麵鋪裝
8.3 鋼橋麵鋪裝
附錄A 交通荷載參數分析
附錄B 路麵結構驗算方法
附錄C 瀝青路麵結構方案
附錄D 粒料類材料迴彈模量試驗方法
附錄E 無機結閤料穩定類材料單軸壓縮模量試驗方法
附錄F 瀝青混閤料單軸貫入強度試驗方法
附錄G 溫度調整係數和等效溫度
本規範用詞用語說明
附件 《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條文說明
1 總則
3 設計標準
4 結構組閤設計
5 材料性質要求和設計參數
6 路麵結構驗算
7 改建設計
8 橋麵鋪裝設計
附錄A 交通荷載參數分析
附錄B 路麵結構驗算方法
附錄C 瀝青路麵結構方案
附錄D 粒料類材料迴彈模量試驗方法
附錄G 溫度調整係數和等效溫度
初次接觸《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我腦海中浮現的,不是冰冷的技術參數,而是無數條在中國大地上蜿蜒伸展、連接起城市與鄉村的鋼鐵長龍。這本書,是這些“巨龍”誕生的“說明書”。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瀝青路麵的施工工藝和質量控製的部分充滿瞭好奇。我知道,再好的設計,如果施工不到位,也無法實現其應有的性能。規範中是如何指導施工單位,確保瀝青混閤料的拌閤溫度、攤鋪厚度、壓實度等關鍵參數得到精確控製的?又比如,在麵對復雜的地形和氣候條件時,有哪些特殊的施工技術和質量檢查方法可以保證路麵的施工質量?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在繁忙的施工現場,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對照著規範中的條文,一絲不苟地監督著每一道工序,從原材料的檢驗到成品路麵的驗收,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完美。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用嚴謹的流程和嚴格的標準,指導著每一個施工人員,將設計圖紙上的藍圖,一絲不苟地變成堅實可靠的瀝青路麵。它讓我深刻體會到,每一條平坦流暢的道路,都是精細化施工和嚴格質量控製的完美體現。
評分當我第一次接觸到《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這本書時,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是枯燥的公式和圖錶,而是一幅幅現代公路建設的宏偉畫捲。這本書,是通往平坦、安全、高效交通網絡的藍圖。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路麵材料的耐久性設計部分感到著迷。為什麼有些瀝青路麵可以使用幾十年而依然堅固如初,而有些卻需要頻繁翻修?這背後一定蘊含著深刻的科學原理。規範中是否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選擇優質的骨料、閤理的瀝青用量、科學的級配設計,來最大程度地提升瀝青混閤料的抗老化、抗水損害、抗疲勞等性能?我腦海中浮現齣工程師們在實驗室裏,對不同材料進行反復試驗的場景,他們不僅關注混閤料的早期強度,更關注它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的性能變化。這本書,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長壽秘方”研究者,深入探究瀝青路麵的“生命周期”,通過科學的設計,賦予它經久耐用的“生命力”。它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享受的便捷交通,正是建立在對材料耐久性不懈追求的基礎之上,每一條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公路,都是工程師們智慧的結晶。
評分我對《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這本書的理解,始於我對交通安全的一份敬畏。我常常在想,我們每天在公路上馳騁,安全無虞,這背後究竟有哪些嚴謹的設計和可靠的保障?這本書,無疑是解答這一切的源泉。我最關注的,是規範中關於瀝青路麵承載能力和抗車轍能力的設計。我曾見過,在車流量巨大的城市主乾道上,瀝青路麵很容易齣現車轍,這不僅影響行車舒適度,更可能引發安全隱患。規範是如何指導工程師們,通過優化瀝青混閤料的組成,選擇閤適的骨料級配,以及確定閤理的瀝青用量,來最大程度地提高路麵的抗車轍能力?又比如,在設計需要承受重載交通的道路時,規範中是否有明確的層厚設計和材料強度要求,以確保路麵能夠安全可靠地承受巨大的荷載?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幅畫麵:工程師們在烈日下,一絲不苟地測量路麵的平整度,他們手中的數據,正是源自於規範的指導,確保每一寸路麵都能夠穩穩地支撐起交通的重量。這本書,就像一位嚴謹的“安全工程師”,用科學的計算和嚴苛的標準,為我們構建起一道道堅實的交通“屏障”,讓我們能夠安心齣行,享受便捷。
評分初次翻閱這本《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我的腦海中立刻湧現齣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工程師們在炎炎烈日下,手持測量儀器,一絲不苟地勘測地形;設計院裏,燈火通明,無數張圖紙在電腦屏幕上閃爍,細緻的計算和推敲正在進行;施工現場,各種大型機械轟鳴,經驗豐富的工人們將理論付諸實踐,一層層瀝青鋪就齣堅實的坦途。這本書,絕不僅僅是一堆冰冷的條文和數據,它承載著公路建設者們對安全、耐久、舒適的極緻追求,是連接理想與現實的橋梁。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瀝青混閤料性能要求的部分感到好奇,比如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對瀝青的粘度、勁度模量、延度等指標究竟有何細緻的規定?又比如,為瞭應對夏季高溫和鼕季嚴寒,在混閤料的組成設計上,是否會采用特殊的骨料級配或添加劑來提升其適應性?這些問題,都讓我迫切地想深入探究,理解規範背後蘊含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智慧。從這份規範中,我仿佛看到瞭中國公路事業蓬勃發展的軌跡,從最初的簡陋到如今的高速、重載,每一個進步的背後,都離不開這樣一本本嚴謹、科學的設計指南在默默支撐。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指引著每一位公路工程師前進的方嚮,確保每一條公路都能安全可靠地承載起國傢發展的脈搏。
評分翻開《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我仿佛置身於一個龐大而精密的工程體係之中。它不僅僅是關於如何鋪設瀝青,更是一套係統性的指導,涵蓋瞭從路基、基層、麵層到排水、標誌等方方麵麵。我最著迷的部分,是關於瀝青路麵結構設計和層厚確定的部分。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一位工程師,麵對不同的地質條件、氣候特點和交通荷載,運用規範中的計算方法,一層層地“堆疊”齣堅固的路麵結構。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加厚,而是基於對材料力學、路基穩定性、疲勞破壞等復雜因素的深入分析。我特彆好奇,當設計一條承受重型貨運車輛頻繁通行的國傢一級公路時,規範是如何要求增加基層和底基層材料的強度和厚度的?又或者,在容易發生凍脹的寒冷地區,如何通過特殊的結構設計來有效防止路麵開裂和變形?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建築師,不僅僅是畫圖紙,更是通過科學的計算和嚴謹的考量,為我們建造齣堅固耐用的“城市動脈”。它讓我認識到,每一條平坦寬闊的公路,背後都凝聚著無數工程師的心血和智慧,是對“安全第一”理念的最好詮釋。
評分我常常在想,公路瀝青路麵是如何在酷暑和嚴寒中保持穩定性的?《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無疑是解答這個疑問的關鍵。我被書中關於瀝青材料性能要求的部分深深吸引。特彆是對於不同氣候地區,規範中對瀝青的軟化點、針入度、延度等指標是否有詳細的區分和規定?我曾親眼見過,在夏季高溫時,有些路麵會齣現車轍,而在鼕季低溫時,有些路麵則容易産生裂縫。這背後一定與瀝青材料本身的性能密切相關。規範是否指導我們選擇能夠適應極端溫度變化的改性瀝青,或者通過調整瀝青用量來平衡路麵的抗高溫和抗低溫能力?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畫麵:工程師們在實驗室裏,通過各種測試來評估瀝青的性能,然後根據規範的指導,為不同的地區“量身定製”最閤適的瀝青配方。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皮膚科專傢”,針對不同“膚質”(氣候條件),為公路“肌膚”(瀝青路麵)製定最適閤的“保養方案”(設計規範),確保它能夠抵禦各種“侵蝕”,保持長久的健康和美觀。它讓我認識到,每一片瀝青路麵的堅韌,都離不開背後科學的材料選擇和精密的性能設計。
評分當我閱讀《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時,我腦海中不禁展開瞭一幅幅關於公路養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圖景。這本書,不僅僅關乎“建造”,更關乎“永續”。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瀝青路麵耐久性和生命周期成本的考量。我知道,一條新建的公路,其生命周期成本遠不止建造時的投入。規範中是如何指導工程師們,通過科學的設計,來延長路麵的使用壽命,減少後期維護的頻率和成本的?例如,是否會鼓勵使用更具耐久性的材料,或者設計更易於養護的結構?又比如,在考慮瀝青路麵的更新換代時,規範中是否有關於瀝青迴收利用的指導性原則,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幅畫麵:一位精明的“成本管傢”,在設計初期就為公路的“一生”精打細算,通過科學的設計和材料的選擇,讓這條路不僅能夠安全可靠地運行多年,更能以更低的維護成本,為社會創造更長久的價值。這本書,就像一位深謀遠慮的“生態規劃師”,不僅關注眼前的道路建設,更將目光投嚮長遠的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為我們鋪就一條綠色、經濟、高效的交通未來。
評分對於一個對道路建設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而言,《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就像一本揭秘“看不見”的工程學魔法書。我一直覺得,我們每天腳下的瀝青路麵,是如此的平凡,卻又如此的不可或缺。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麼讓它如此堅固、如此平坦,能夠承載日復一日的滾滾車流?我特彆關注規範中關於路麵排水和邊緣保護的部分。因為我知道,水是瀝青路麵的“天敵”,一旦水分滲入路基或路麵結構,就會大大縮短其使用壽命。規範中是否詳細規定瞭路麵橫坡、縱坡的設計要求,以確保雨水能夠迅速排齣?又是否提及瞭路肩、邊溝的設計標準,以防止路麵邊緣的侵蝕和破壞?想象一下,在暴雨傾盆的季節,如果道路排水不暢,輕則積水影響通行,重則可能導緻路麵結構性損壞。這本書,就像一位細緻入微的“健康醫生”,不僅關注路麵的“骨骼”和“肌肉”,更關注它的“微循環”和“抵禦外敵”的能力,確保它在各種環境下都能保持健康的狀態。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看似簡單的排水設計,背後蘊含著對環境因素的深刻洞察和對材料性能的精準把握。
評分我一直對公路的“靈魂”——瀝青混閤料的內在奧秘充滿興趣,而這本《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無疑是解開這一謎題的鑰匙。想象一下,一塊瀝青路麵,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和精密的工程設計。規範中關於混閤料組成設計的部分,讓我對“科學配比”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瀝青、骨料、填料混閤在一起,而是要通過精細的計算和試驗,來優化各組分的比例,以達到最佳的力學性能、耐久性和工作性。我特彆想知道,當麵對不同交通量、不同設計年限的公路時,規範是如何指導工程師們調整骨料的級配麯綫,選擇最閤適的瀝青結閤料類型(如普通瀝青、改性瀝青),以及確定最優的礦粉用量和瀝青用量的。這其中一定涉及到大量的工程經驗和科學研究成果。例如,在設計高等級公路時,為瞭應對巨大的交通荷載和頻繁的車輛碾壓,規範可能會要求使用更優的級配,以提高混閤料的密實度和抗車轍能力;而在一些氣候條件惡劣的地區,則可能需要添加特殊的聚閤物來提升瀝青的抗老化和抗裂性能。這本書,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調酒師,用嚴謹的配方,調配齣能經受風雨、承載重負的“瀝青雞尾酒”,讓我不禁對這項工作的精妙之處贊嘆不已。
評分初次翻閱《公路瀝青路麵設計規範(JTG D50-2017)》,我的思緒便被捲入瞭一個復雜而精密的工程世界。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鋪設瀝青,更是一部指導如何建造安全、可靠、高效公路的“聖經”。我特彆感興趣的是規範中關於瀝青路麵的抗裂設計部分。我知道,無論是溫度裂縫還是反射裂縫,都會嚴重影響路麵的使用性能,甚至縮短其壽命。規範是如何指導工程師們在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這些潛在的裂縫問題?比如,在選擇瀝青種類時,是否會特彆強調其低溫斷裂性能?又比如,在設計瀝青層與其他結構層之間的連接時,是否有特殊的構造措施來避免反射裂縫的産生?我腦海中浮現齣一幅畫麵:在寒冷的鼕季,溫度驟降,瀝青路麵可能會齣現細微的裂縫,而規範中的設計,就像一道堅實的“防護網”,能夠有效阻止這些裂縫的進一步發展,保護路麵結構的完整性。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疾病預防專傢”,通過科學的設計,在路麵“生病”之前就為其打好“預防針”,確保它能夠長期保持健康和穩定。它讓我認識到,每一條平坦如鏡的公路,都凝聚著工程師們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和對潛在風險的深邃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