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通俗曆史讀物中的經典之作,該書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點:
1.選材嚴謹又運用靈活。書中主要采用正史的記載,同時也參照一般史書的說法。這樣既能保持真實性,又能豐富故事情節。
2.敘事一綫貫穿,詳略得當。內容以軍國大事為主,圍繞著一條主綫,沿著時間順序往前推進。這條綫索把選擇的故事串起來,一個故事講完瞭,又迴到主綫上往前走,引齣下一個故事。這樣的編排,使得全書渾然為一體,完整而有層次,很吸引人。
3.語言錶達的口語化。把口頭語運用到情節鋪陳和人物對話當中,如道傢常,如朋友交談,把嚴肅的軍國政事化為瞭輕鬆的話題,一下子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該書不但是一部優秀的曆史讀物,也是一部優秀的語文讀物。
《林漢達中國曆史故事集》是由我國著名教育傢、語言學傢林漢達先生編著的一部通俗曆史讀物。從春鞦時期開始講起,一直講到三國歸晉,共122個故事。林漢達先生以絲珠串綫的手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從春鞦直到三國一韆多年的曆史,同時配以劉繼卣等名傢繪製的精美插圖,圖文並茂,淺顯易懂。圖書齣版後,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喜愛,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暢銷不衰,已成為曆史普及讀物中的經典。
林漢達,我國著名教育傢、語言學傢,曾任教育部副部長,常年從事通俗讀物的寫作,尤以寫曆史讀物見長,並嘗試語文和曆史的結閤。其作品除《中國曆史故事集》外,還有《東周列國故事新編》《前後漢故事新編》等。
這些用“規範化普通話”編寫的通俗曆史故事,不但青年讀來容易懂,老年讀來也津津有味,是理想的曆史入門書。這樣的書,在我們這個曆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裏,實在太少瞭。
——周有光(著名語言文字學傢)
林漢達的曆史故事不僅可以讓讀者津津有味地讀到我們祖國的曆史,而且文字規範,對我們學語文、學作文都大有好處。
——任溶溶(著名兒童文學作傢、翻譯傢)
身居高位、學至大傢的林漢達緻力於把艱難的文言文記錄的中國曆史,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錶達齣來,他投入大量精力來做這樣的“小事”,不僅造福瞭一代又一代孩子,也為曆史知識的啓濛做瞭奠基性的工作。
——硃永新(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發起人)
《中國曆史故事集》對我後來從事文科教育,特彆是讀瞭大學的中文係,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因為就是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它們進入瞭我的生活。
——康震(央視百傢講壇名師、詩詞大賽評委、北師大教授)
公元前679年,齊桓公約會諸侯共同訂立盟約。盟約上z要緊的有三條:d一條是尊重天王,扶助王室;第二條是抵禦外族,不準他們嚮中原進攻;第三條是幫助弱小的和有睏難的諸侯。十多個中原諸侯國參加大會,訂立盟約,大夥兒都尊齊桓公為霸主(霸主是諸侯領袖的意思)。
可是南方有個大國叫楚國(在湖北),不但不參加中原的聯盟,還把鄭國拉過去瞭。齊桓公正跟管仲商議著怎麼去徵伐楚國,沒想到北方的燕國(國都在北京大興)派使者到齊國來討救兵,說北邊的山戎打進來瞭,來勢非常凶猛。燕國打瞭幾個敗仗,眼瞧著老百姓都要給山戎殺害瞭,央告霸主快發兵去救。管仲對齊桓公說:“主公要徵伐楚國,得先打退山戎。北方太平瞭,纔能夠專心對付南方。”齊桓公就率領大隊人馬,往北方去支援燕國。
公元前663年,齊國的大軍到瞭燕國,山戎早已逃迴去瞭,搶走瞭一批壯丁女子和無數值錢的東西。管仲說:“山戎沒打就走,等到咱們一走,他們準又進來搶劫。要安定北方,非打敗山戎不可。”齊桓公就決定再嚮前進。燕國的國君燕莊公,要帶領燕國的人馬作為前隊,打頭陣。齊桓公說:“貴國的人馬剛跟山戎打瞭仗,已經辛苦瞭,還是放在後隊吧。”燕莊公說:“離這兒八十裏地,有個無終國(在河北玉田),跟我們一嚮很好。要是請無終國齣兵幫助我們,我們就有瞭帶路的瞭。”齊桓公立刻派使者帶著禮物去請無終國的國君。無終國答應瞭,願意做嚮導,派瞭一位大將帶著一隊人馬來支援燕國和齊國。
齊桓公請無終國的人馬帶路,把山戎打敗瞭,救齣瞭不少被山戎擄去的青年男女。山戎的老百姓投降瞭中原,山戎的大王密盧逃到孤竹國(在河北盧龍到遼寜朝陽一帶地方)藉兵去瞭。齊桓公和管仲決定再去徵伐孤竹國。
三國的人馬就又往北前進,到瞭孤竹國附近的地方,就碰到瞭山戎的大王密盧和孤竹國的大將黃花。他們每人帶著一隊人馬前來對敵,又給齊國的大軍乒乒乓乓地打瞭個落花流水。齊桓公一瞧天不早瞭,就安營下寨,打算休息一夜,明天再去攻打孤竹國。
到瞭頭更天的時候,士兵們帶著孤竹國的大將黃花來見齊桓公。齊桓公一看,他跪在地下,雙手捧著一顆人頭,就問他:“你來乾什麼?”黃花兩隻手高高舉起,奉上人頭,自己耷拉著腦袋說:“我們的大王答裏嗬不聽我良言相勸,非得幫助山戎不行。這會兒我們打瞭敗仗,答裏嗬把老百姓帶走,親自到沙漠去請救兵。我就殺瞭山戎的頭子密盧來投降,情願在大王手底下當個小卒子。我情願帶路去追趕答裏嗬,省得他迴來報仇。”齊桓公和管仲把那顆人頭仔細瞧瞭一陣子,又叫將士們認瞭認,還真是山戎大王密盧的腦袋,這就斷定他們內部起訌,窩裏反瞭,就把黃花留下。
第二天,齊桓公和燕莊公跟著黃花進瞭孤竹國的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他們更加相信瞭黃花的話。齊桓公怕答裏嗬逃遠瞭,馬上叫燕莊公帶著燕國人馬守住孤竹國的都城,自己率領全部人馬跟著黃花去追答裏嗬。黃花在前頭帶路,中原的大軍在後頭跟著,浩浩蕩蕩,一路趕去。到瞭掌燈的時候,他們來到一個地方,當地人把它叫“迷榖”。隻見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樣,一眼望去沒邊沒沿。彆說是在晚上,就是在大天白日,也分不齣東南西北來。中原人哪兒到過這樣的地方,大夥兒全迷瞭道兒。
齊桓公和管仲急得什麼似的,趕緊去問黃花。嗬!哪兒還有他的影兒?他已經跑瞭。大夥兒纔知道中瞭黃花的詭計瞭。原來黃花殺瞭山戎的頭子密盧,倒是真的;投降中原可是假的。管仲說:“我聽說北方有個‘旱海’,是個很險惡的地方,恐怕就是這兒,不可再走瞭。”齊桓公立刻下令收兵。天一會兒比一會兒黑,又碰上鼕天,西北風一個勁兒地颳著,大夥兒凍得直打哆嗦。
往後越來越黑,真是天昏地暗,什麼也瞧不見。他們就在這沒邊沒沿黑咕隆咚的迷榖裏凍瞭一夜。膽小的和怕冷的小兵已經死瞭好幾十個。好容易盼到天亮,可是又有什麼用呐?眼前還是黃澄澄的一片平沙,罩著灰撲撲的一層霧氣,道兒在哪兒呐?這塊鬼地方連一點兒水都沒有,要是走不齣去,彆說餓死,渴也得把人渴死。
大夥兒正在不知道怎麼辦纔好的時候,管仲猛然想齣一個主意來瞭。狗,鴿子,還有蜜蜂,不管離傢多遠,嚮來不會迷路的。他就嚮齊桓公說:“馬也許認得路。不如挑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裏走,咱們在後頭跟著,也許能走齣這塊地方。”齊桓公說:“試試瞧吧。”他們就挑瞭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不慌不忙地、自由自在地走著,真的,老馬識途,領著大隊人馬齣瞭迷榖,迴到原來的路上。大夥兒這纔透瞭一口氣。
最近偶然看到一本關於古代哲學思想流變的書,《思辨之光:從先秦到魏晉的智慧交鋒》,這本書的內容更偏嚮於對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深度挖掘。它不像一般哲學導論那樣晦澀難懂,而是非常巧妙地將古代思想傢的觀點,放置在他們所處的社會背景下進行解讀。比如,作者在分析墨傢思想的“兼愛非攻”時,沒有直接評論其對錯,而是通過描繪當時列國紛爭的殘酷現實,來解釋這種思想誕生的必然性,以及它在特定曆史階段的局限性。書中對老莊思想的闡述,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它通過大量的比喻和現代心理學的視角,來剖析“無為”和“逍遙”的真正含義,指齣這並非是一種消極避世,而是一種對僵化禮教和功名利祿的深刻反思和超越。這本書的結構是層層遞進的,每一章的思想都有清晰的邏輯綫索連接到下一章,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中國人的處世哲學和價值取嚮有瞭一種全新的、更加係統和深刻的理解,它真的能啓發人去思考“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如何思考”這樣的終極問題。
評分哇,最近讀瞭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曆史讀物,那本《中國曆史的脈絡與趣味》簡直是把枯燥的曆史知識講得活靈活現!它沒有那種教科書式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精心挑選的、充滿生活氣息的故事片段,將幾韆年的興衰更迭串聯起來。比如,作者在描述戰國時期的士人風貌時,不是簡單地羅列他們的功績,而是通過描繪他們在市井間的辯論,甚至是一場突發的口角,來展現那個“百傢爭鳴”的時代精神的碰撞。我印象特彆深的是,書中對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度量衡改革,沒有用一堆冰冷的數字去轟炸讀者,而是描繪瞭普通百姓在第一次使用標準化的陶罐稱量糧食時的那種迷惑、好奇到最終的安心,這種敘事手法,讓人感覺曆史人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雕塑,而是鮮活的、會呼吸的人。這本書的妙處在於,它總能抓住曆史的關鍵轉摺點,用最貼近人性的視角去解讀那些重大事件背後的復雜動因,讀起來簡直就像在聽一位博學的長輩,在你耳邊娓娓道來那些塵封已久的秘密。這種講述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對古代社會生活的好奇心,讓我不再覺得曆史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過去,而是我們腳下這片土地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
評分說實話,我最近還沉迷於一本叫做《烽火年代的民間口述史》的書籍,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是完全來自於“微觀”視角的力量。它摒棄瞭宏大的曆史敘事框架,轉而聚焦於那些被正史忽略的、真實生活在曆史洪流中的普通百姓的聲音。作者收集瞭大量關於特定曆史時期(比如某個朝代的農民起義、或者某個時期的瘟疫流行)的私人信件、地方誌中的零星記載,甚至是民間俗語的變遷,來重構那個時代的社會肌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某一特定時期物價波動的描繪,它不是用平均數來概括,而是通過一個普通傢庭的賬本——記錄瞭某一年豬肉和柴火的價格上漲如何迫使他們不得不變賣傢産換取生存物資——來展現經濟政策失誤對底層民眾的毀滅性打擊。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策略,讓曆史的殘酷性變得極其具象和可感,讓人在閱讀時,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逝去生命中的掙紮與堅韌。它讓我深刻認識到,史書上那些波瀾壯闊的“改朝換代”,背後是無數普通人傢顛沛流離的真實寫照,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為那些沉默的個體,重建瞭他們曆史的記憶空間。
評分最後不得不提的一本是《風物誌:一部關於地理與物産的中國史》。這本書簡直是地理愛好者和曆史迷的福音,它將中國的地理環境和曆史發展緊密地捆綁在一起,讓人明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道理絕非虛言。作者以河流、山脈、氣候帶為經緯,串聯起不同地域在曆史上的獨特貢獻和命運。例如,書中詳細描述瞭黃河下遊泛濫對中原王朝政治中心選擇的影響,以及這種地理製約如何迫使統治者不斷地進行漕運和治理工程,從而催生瞭龐大的官僚體係。而在論述南方經濟崛起時,它沒有停留在稻米産量上,而是深入挖掘瞭特定氣候下特有經濟作物(如桑蠶、茶葉)的種植技術進步,以及這些技術如何滲透到當時的社會結構和階級關係中。這本書的配圖極其精美且富有信息量,每一張地圖和物産圖都像是曆史的縮影,它讓我意識到,曆史事件的發生,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深深地根植於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的物理特性之中。讀完它,我對中國的疆域和物産,乃至不同區域人民的性格差異,都有瞭更直觀和科學的認識。
評分另一本近期翻閱的《古代文明的輝煌瞬間》,風格就完全不同瞭,它更像是一本側重於文化和技術發展的深度剖析,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知識結構被重新梳理瞭一遍。這本書的敘事節奏非常緩慢而紮實,它不會急於帶你跳到下一個朝代,而是會花大量的篇幅去細緻打磨某一個關鍵的技術突破或者藝術高峰。比如,書中對漢代冶鐵技術的探討,竟然詳細到可以還原當時工匠們在鼓風爐旁如何通過觀察火候和礦石的顔色變化來判斷提煉的純度,這種近乎“田野調查”的描述,極大地滿足瞭對技術細節感興趣的我。再比如,它在論述唐代詩歌的繁盛時,並沒有簡單地堆砌名篇,而是巧妙地將詩歌的格律變化與當時社會思潮的演變聯係起來,解釋瞭為什麼盛唐的詩歌氣象萬韆,而中晚唐則轉為沉鬱頓挫。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典雅、考究,讀起來需要一定的專注度,但迴報是極其豐厚的——它讓你明白,曆史不僅僅是政治和戰爭的記錄,更是人類智慧和創造力不斷積纍和爆發的過程。它讓我明白瞭,許多我們今天習以為常的便利和藝術形式,背後都凝結著古人幾代人的心血和智慧。
評分包裝嚴實,收到後無破損。字清析,孩子很喜歡。棒棒棒!
評分喜歡
評分不錯是正版,買給孩子看的!
評分很厚的一本書 質量也很好 價格周到 侄女很喜歡 孩子喜歡就值得
評分孩子迫不及待地打開看瞭,很喜歡,多學點曆史知識,不錯!
評分購物就選京東,體驗好,物流快!
評分質量不錯,價格實惠,很滿意!
評分很不錯,物流給力,價格便宜,真不錯
評分快遞給力,孩子比較喜歡,覺得還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