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联大国文课 | ||
| 定价 | 48.00 |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9月 | |
| 开本 | 32开 | |
| 作者 | 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38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44757010 | |
导言自由与传统的会通(刘东)
上篇
《论语》选读(十章)
附:谢良佐论语解·序
左传·鞌之战
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汉书·李陵苏武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
世说新语(选录)
慧立、彦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起长安终伊吾)
刘知几史通·自叙
柳宗元封建论
资治通鉴·钜鹿之战
附:史记·项羽本纪(一节)
沈括梦溪笔谈选录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
袁中道西山十记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焦循文说(三篇)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
王先谦史可法传
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学
王国维人间词话(选录)
中篇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节录)
鲁迅示众
周作人希腊的小诗
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节录)
郁达夫薄奠
谢冰心往事(节录)
陈西滢闲话
创作的动机与态度
管闲事
丁西林一只马蜂
茅盾连环图画小说
巴金父与女
林徽因窗子以外
朱光潜文艺与道德(节录)
自然美与自然丑(节录)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沈从文我的创作与水的关系
下篇
诗经·小雅·六月
楚辞·九歌·国殇
古诗八首
王粲七哀诗(一首)
陶渊明咏荆轲(一首)
饮酒(五首)
王昌龄从军行(四首)
出塞(一首)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首)
最近读了不少关于教育史的书,尤其是对民国时期那段特殊的教育历程特别感兴趣。西南联大,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符号,代表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对教育的执着。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西南联大国文课”这几个字,立刻吸引了我。我想象着,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年代,在简陋的教室里,联大的先生们是如何为学生们传授国文的,这其中一定不乏对家国情怀、人文精神的深刻解读。而“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定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门学科的知识灌输,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理解世界,认识自我。这本书,如果能让我看到联大是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国文教学中的,那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那个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年代,感受那个时代教育的温度和力量。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自己的书架,看到一本关于民国时期教育的书,突然就想起了关于西南联大的事情。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我,“国文课”三个字,立刻勾起了我学生时代的回忆,那时候的国文课,好像不仅仅是背古文、写作文,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熏陶,一种精神的传承。我尤其对“社会科学”和“教育”这两个词很敏感,因为我本身就是从事教育行业的,一直关注着教育的发展和理念的演变。西南联大,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传奇色彩,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它却培养出了无数杰出的学者和人才,这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被誉为“一部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经典范本”,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深厚人文素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而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恰恰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看看它究竟是如何阐述这些理念的,又是如何将它们体现在西南联大的国文教学中的。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个时间好好读读。我一直对西南联大那个时期的教育理念非常感兴趣,总觉得那个年代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一种深厚的底蕴。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那个时代的韵味,关键词“包邮”虽然是现代的交易方式,但放在这样的书名里,反而有种奇妙的碰撞感,仿佛在说,这份珍贵的知识,现在触手可及。我特别好奇,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我们的先辈是如何在简陋的条件下,还能坚持着如此高远的教育追求。这本“国文课本”,我想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应该是一种思想的启蒙,一种人格的塑造。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也能从中汲取一些关于教育的智慧,特别是关于“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理念,这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它能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联大那些大师们的风采,去体会他们是如何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年轻一代的心田。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启迪思想、提升人文素养的书籍,而“西南联大国文课”这个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个辉煌时代的向往。西南联大的精神,一直是我非常景仰的,他们那种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学术、传承文明的毅力,令人动容。这本书被定位为“一部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经典范本”,这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一直认为,现代教育在追求专业化和技能化的同时,有时会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鼓励学生拓展视野,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人类文化价值的深刻理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西南联大在国文教学中是如何践行这些教育理念的,它会不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或者分享一些学生们的真实学习体验?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能了解联大那段历史,更能从中汲取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全面、更有深度的人的智慧。
评分我一直对“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这两个概念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代表了一种更高级、更完善的教育形态。在信息爆炸、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我们似乎越来越容易陷入“术”的层面,而忽略了“道”的引导。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西南联大国文课”和“一部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经典范本”这些关键词,简直就是直击我的痛点。西南联大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如何在困境中坚守教育理想的传奇,而他们的国文课,我相信一定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呈现联大的国文教学内容,是直接摘录课文、讲解语法,还是更侧重于解读当时的历史背景、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什么是“通识”的广度和“博雅”的深度。我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教育的辉煌,也为当下的教育提供宝贵的借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