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編推薦 | |
| 書名: 跟大師學語文:文章作法 跟大師學語文:語文隨筆 跟大師學語文:怎樣作文 跟大師學語文:怎樣寫作 跟大師學語文:文章講話 跟大師學語文:怎樣學習文言文 |
| 內容簡介 | |
| 《跟大師學語文:文章作法》由開明書店初版於1922年。其原型是夏丐尊先生在長沙師範和白馬湖春暉中學的講義稿,後經教育傢劉薰宇先生結閤自己的教學實踐修改編輯而後成書。《跟大師學語文:文章作法》為2007年新版。
《跟大師學語文:怎樣學習文言文 》 張中行(1909-2006)原名張璿,字仲衡。後以名字難認,改今名,1909年1月生於河北香河一農傢。1929年畢業於通縣師範,1935年畢 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先後任教於中學和大學。建國後就職於人民教育齣版社,從事編輯工作。先生涉獵廣泛,博聞強記,遍及文史、古典、佛學,哲學諸 多領域,人稱“雜傢”。自覺較專者為語文、中國古典和人生哲學。晚年為文,以“忠於寫作,不宜寫者不寫,寫則以真麵目對人”為信條。 自20世紀80年 代始,十餘年間,相繼有《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禪外說禪》《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話》《作文雜談》《文言常識》《順生論》《說夢樓談屑》 《流年碎影》《說夢草》《散簡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記舊人舊事,或談學論理,或探究人生……鈎玄提要,百煉工純,以其見識之深邃,文筆之獨特,受到海 內外廣泛關注。 |
| 作者簡介 | |
| 夏丏尊先生(1886—1946)和葉聖陶先生(1894—1988)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傢和文學傢,他們都把畢生精力投入到祖國的新文化建設和教育事業之中。尤其是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身為開明書店總編輯的夏丏尊先生創辦瞭《中學生》雜誌,葉聖陶先生任雜誌主編。這本雜誌以先進的文化思想、豐富的科學知識教育中學生,在中國語文教學方麵成果卓著,被幾代中學生視作良師益友,在文化界、教育界和齣版界有口皆碑。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理性思考,使他們在中學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麵都有突齣的建樹,留下許多精彩的著作,這套小叢書選錄的就是其中的精粹。 姓名:夏丐尊 生卒:1886年-1946年 描述:現代著名的教育傢 籍貫:浙江紹興 個人概述 文學傢,教育傢。原名夏鑄,字勉旃,號悶庵,室名小梅花屋。浙江紹興上虞崧廈人。晚清時秀纔,赴日本留學迴。國後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通譯助教,兼任捨監和國文教員。後曆任開明書店總編輯,上海暨南大學中文係主任,中國文藝協會主席。支持新文化運動,推行革新語文教育,籌設中國語文教育會。又擅書法。1943年,因拒絕為日僞辦事,被日本憲兵司令部逮捕,經友人內山完造等保釋齣獄。重慶日報譽其為“民主戰綫的老戰士”。1946年在上海病逝。墓葬上虞白馬湖畔。著有《夏丐尊文集》。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漢族人。字聖陶。江蘇蘇州市人,著名作傢、教育傢、編輯傢、文學齣版傢和政治活動傢。1912年中學畢業後,因傢境清貧即開始當小學教師並從事文學創作。五四運動前參加瞭李大釗、魯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與瀋雁冰、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文學觀,並與硃自清等人創辦瞭我國新文壇上個詩刊《詩》。他發錶瞭許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作品,齣版瞭我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小說集《隔膜》《火災》等。 |
| 精彩文摘 | |
| 開頭和結尾 寫一篇文章,預備給人傢看,這和當眾演說很相像,和信口漫談卻不同。當眾演說,無論是發一番議論或者講一個故事,總得認定中 心,凡是和中心有關係的纔容納進去,沒有關係的,即使是好意思、好想像、好描摹、好比喻,也得丟掉。一場演說必須是一件獨立的東西。信口漫談可就不同。幾 個人的漫談,說話像藤蔓一樣爬開來,一忽兒談這個,一忽兒談那個,全體沒有中心,每段都不能獨立。這種漫談本來沒有甚麼目的,話說過瞭也就完事瞭。若是抱 有目的,要把自己的情意告訴大傢,用口演說也好,用筆寫文章也好,總得對準中心用功夫,總得說成或者寫成一件獨立的東西。不然,人傢就會弄不清楚你在說甚 麼寫什麼,因而你的目的就難達到。 中心認定瞭,一件獨立的東西在意想中形成瞭,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原是很自然的事,不用費甚麼矯揉造作的功夫瞭。開頭和結尾也是和中心有關係的材料,也是那獨立的東西的一部份,並不是另外加添上去的。 …… |
閱讀這些文章的體驗,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深度對話。葉聖陶先生的文字,那種平實中蘊含的深刻,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他談論寫作技巧時,用詞極為精準,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但每一句話都直擊要害。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真情實感”的強調,在如今這個充斥著浮躁和速成的心靈雞湯時代,這種迴歸本源的教誨顯得尤為可貴。讀著讀著,我甚至能想象齣先生在書房裏,手持毛筆,沉思片刻後落筆的樣子,那份對文字的敬畏和執著,透過紙頁都清晰可感。
評分這套書的廣度也令人稱贊,它不僅僅聚焦於“怎麼寫”,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要這樣寫”。從文章的作法到日常的語文隨筆,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語文世界觀。這讓我意識到,語文能力從來都不是孤立的技巧,而是與個人修養、觀察世界的深度緊密關聯的。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語言錘煉的部分,那些關於詞語選擇、句式變化的小竅門,說起來簡單,但要真正做到爐火純青,背後是無數次的推敲和打磨。對於想提升文字錶達的讀者來說,這些是立竿見影的“內功心法”。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挑,中華書局齣品,品質自然有保證。拿到手沉甸甸的,六冊書擺在一起,看著就讓人心情舒暢。尤其是那種經典的排版和字體,帶著一種老派的文人氣韻,翻開扉頁,撲麵而來的就是一股墨香,仿佛能透過紙張感受到文字背後的厚重與力量。我特彆喜歡它使用的那種略微偏黃的紙張,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很纍,這對於我這種喜歡捧著書本一坐就是半天的“老學究”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脊的設計也很有匠心,放在書架上,那一抹沉穩的書香氣息一下子就提升瞭整個書房的格調。
評分我一直覺得,學習語文寫作,光靠啃那些乾巴巴的理論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能體會到“味道”。這套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不像很多工具書那樣隻教你招式,而是真正帶你領略瞭大師們是如何思考和下筆的。特彆是讀到那些關於文章結構和謀篇布局的論述時,感覺就像是有人拿著手術刀,把一篇篇經典名作的骨架拆解開來給你看,讓你明白“形”是如何支撐“神”的。它不是那種強迫你模仿的“填鴨式”教育,而是引導你去發現自己內在的聲音,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比學會幾個套路要珍貴得多。
評分坦白說,剛開始接觸這套書時,我還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陳舊,畢竟是老一輩大傢的著作。但讀完後完全打消瞭顧慮。盡管時代背景不同,但關於邏輯構建、情感錶達這些核心的寫作原理,是穿越時空的。更棒的是,它提供瞭一種批判性的視角。它不會讓你盲目崇拜,而是鼓勵你去思考:在今天的媒介環境下,大師們的智慧如何轉化和應用。這套書不僅是提升寫作的指南,更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在文字海洋中探索的方嚮,讓我對未來的閱讀和寫作充滿瞭期待。
評分店傢的服務態度相當地贊
評分好書!
評分好。
評分店傢的服務態度相當地贊
評分好書!
評分店傢的服務態度相當地贊
評分好。
評分質量好!!!!!!
評分好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