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作者钱歌川有丰富的翻译教学和亲手翻译经验,《翻译的基本知识》以短小的篇幅,凝聚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菁华,适合所有对翻译问题感兴趣的人阅读。
推荐二:本书前半部介绍了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和标准,后半部手把手地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以点带面,涵括了翻译领域的基本问题,引领读者轻松步入翻译的殿堂。
推荐三:钱歌川为海派散文名家,具有高超的字句锤炼功夫和卓然的语言感悟能力。本书虽为学术著作,却如英国散文一般耐读。
推荐四:书中的英译中举例皆选自莎士比亚、欧·亨利、海明威等名家名作,中译英则多出于《论语》、《左传》、李白、苏轼名篇佳句,读者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可随之提高文学修养。
《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论述,又有具体细微的实践指导,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自20世纪70年代出版以来,在华语世界广为流传。
全书凡十八章,前半部纵论古今,介绍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标准,有如知识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后半部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俯拾引用当时欧美优秀作家文句及中国古典作品为例,由简及深,纠偏取正。附录部分列举大量误译实例进行评述改译,可供读者研习实战技巧。
读者可通由此书领略翻译的魅力,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增进翻译的能力。
钱歌川(1903—1990),原名慕祖,笔名歌川、味橄等。湖南湘潭人。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英语学者。1920年赴日留学。1930年进上海中华书局做编辑,曾参与创办《新中华》杂志,并担任《中华英语半月刊》主编,在此期间,将大量精力放在英语读物的翻译、编写、出版方面。1936年入英国伦敦大学研究英美语言文学。1939年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东吴大学等处任教。曾与鲁迅、茅盾、田汉、郭沫若、郁达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参与文化运动。1947年春,前往台北创办台湾大学文学院并任院长。20世纪60年代赴新加坡,先后任义安学院、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1972年底,以70岁高龄退出讲台,后移居美国纽约。
钱歌川一生发表了大量散文与英语教学资料,包括《翻译的基本知识》《翻译的技巧》《英文疑难详解》《英文疑难详解续篇》《英文语法作文大全》《论翻译》《简易英文文法》《简易英文动词》《美国日用英语》《英语造句例解》等,影响深远。
重版补记
一 一个古老的问题
二 约定俗成万物名
三 岂有此理必有误
四 严复说的信达雅
五 佛经的翻译方式
六 批评的和实用的
七 直译和意译举例
八 译文一要通达
九 首先要了解原文
(1)理解字句的含义
(2)字句以外的含义
(3)找出典故的来历
(4)分辨英美的作者
十 中英文中的虚字
十一 不能翻译的字句
十二 两国语义不尽同
十三 在动手翻译之先
十四 选用适当的字句
十五 英译中五种方法
(1)省译法
(2)增译法
(3)倒译法
(4)改译法
(5)简译法
十六 英文长句的译法
(1)在关系代名词处切断
(2)在关系副词处切断
(3)在副词处切断
(4)在动词处切断
(5)在名词处切断
十七 容易译错的字句
(1)英译中
(2)中译英
十八 二竖的故事试译
原文
语译
英译
附录 翻译实例评述
例一
例二
例三
例四
例五
例六
例七
出版后记
说实话,在接触这套书之前,我对“翻译的基本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总觉得翻译不过是语言的转换,无非是词典和语法的堆砌。然而,当我的目光扫过书中那些关于翻译哲学和原则的章节标题时,我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这门学科的深度。钱歌川先生的理论体系,从我粗略的浏览来看,似乎构建了一个非常宏大且严谨的知识框架,它强调的远不止是字面的对等,更包含了文化语境、思维模式乃至历史沉淀的深层互动。这种高度的理论自觉性,即便只是初步接触,也足以让人产生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快速入门的工具书,而是扎扎实实地邀请读者进入一个需要沉静心神才能领悟的学术殿堂,这种态度本身就非常令人敬佩。
评分这套书的“套装共2册”的配置,也体现了一种完整性的考量。通常情况下,理论的阐述和技巧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宏大的理论框架而缺乏实操指导,容易让人感到空中楼阁;反之,只有一堆技巧而缺乏理论根基,则容易流于匠气。钱先生的这套组合拳,似乎正是为了弥补这种常见缺陷而设计的。我设想,第一册可能着重于“为什么这么译”的哲学思辨,而第二册则会聚焦于“如何具体地去译”的实战指南。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预示着它将成为一本能够陪伴读者从入门到精深的长期学习伙伴,而非仅仅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我非常期待这种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能给我带来长远的启发。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长期浸淫在学术圈子里的人而言,追溯学术源头和经典著作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钱歌川先生作为民国时期英语教育界和翻译界的泰斗,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的出版,意味着我们得以系统地、近距离地接触到一位大师的思想结晶。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授翻译方法,更在于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中国近现代语言文化变迁的独特视角。通过阅读他如何构建和论述翻译理论,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当时知识分子是如何在西方思潮涌入的浪潮中,努力建立起一套符合本国文化语境的学术规范的。这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穿透力,是任何当代快餐式理论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是一个对语言学习抱有执念的人,总想探究不同语言体系在表达同一事物时的细微差别和内在逻辑。这套书的“翻译的技巧”部分,从名字上就极具诱惑力。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隐藏在优秀译者背后的“内功心法”,而不是那些人尽皆知的显浅窍门。我猜想,钱老先生必定会深入剖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可译”的困境,比如如何处理成语、典故,如何平衡信、达、雅之间的张力。这种对具体操作层面的精微考察,对于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翻译实践水平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无价之宝。我希望能从中找到系统化的解决之道,让自己的翻译工作能够从“大致准确”迈向“精妙传神”的更高境界。
评分这套关于钱歌川先生翻译理论的精装书,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从装帧设计上看,后浪出版社这次的处理非常到位,纸张质感厚实,印刷清晰,即便是作为案头工具书,摆在书架上也是一种享受。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经典著作的尊重与现代化的结合,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丝毫没有老旧文献的枯燥感。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页的文字,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序言部分,就能感受到这份编辑团队的用心良苦。他们显然在力求还原钱先生学术思想的精髓,同时确保现代读者能够无碍地接受和理解这些跨越时代的真知灼见。对于任何对翻译学,特别是中国近代翻译史有兴趣的人来说,这套书的实体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都是极高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