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英语教育泰斗钱歌川(套装共2册):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翻译的技巧 后浪

民国英语教育泰斗钱歌川(套装共2册):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翻译的技巧 后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歌川 著
图书标签:
  • 钱歌川
  • 翻译理论
  • 翻译技巧
  • 英语教育
  • 民国史
  • 学术著作
  • 后浪
  • 语言学
  • 教育史
  • 翻译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4350
商品编码:12780580533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店铺: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4350
定价

具体描述

翻译的技巧


钱歌川先生总结数十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经验,历时十年,不断增补修订,于七十岁高龄付梓出版的翻译实战经典论著。百科全书式的英语翻译技巧指南。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550254350
  • 定价:60.00
  • 包装:平装
  • 开本:16
  • 出版时间:2015-07-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416
  • 字数:700000
  •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推荐一:【经典名著】《翻译的技巧》为钱歌川先生总结数十年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经验,历时十年,不断增补修订,于七十岁高龄付梓出版的翻译实战经典论著。四十年来流行于海内外华语世界,深受英语学习读者的喜爱。
  推荐二:【系统科学】全书分为三编,一编系统梳理英语的各种句型,为读者搭建英语学习的骨架;第二编列举12项134条语法知识点,基本覆盖英语常见的惯用句和特殊表现法,提供了骨架上的丰满血肉;第三编上升为大段的中英互译,这种安排构成了良好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推荐三:【习题丰富】本书的编写适合教学使用,三编均附有大量习题以巩固知识点,书后提供详细答案。每周三小时的课程,两小时讲解,一小时的练习,每编足够一年之用。
  推荐四:【名篇为例】书中前两编的例句多选自名篇名句,第三编的中译英部分有大量的经典文言文,英译中部分则由毛姆、欧·亨利、穆勒、赫胥黎等各领域文人作品的选段组成。附录部分辑录成书时闻名欧美文坛的塞林格、默多克、卡波特名著片段,读者可以之为阶石进而直接阅读现代文学名著。
内容简介  《翻译的技巧》为钱歌川先生zui经典的百科全书式的英语翻译技巧指南。全书编写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辨析与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册在手,读者可以在牢固掌握英语语法和句型特点的基础上,游刃有余地学习翻译的技巧。
  全书共分为三编。一编重点为中译英,系统梳理英语的各种句型,引领读者迅速进入英语语境;第二编重点为英译中,包含12项134条语法知识点,基本覆盖英语常见的惯用句和特殊表现法,令读者迅速摆脱洋径浜式英语;第三编主要为长篇的中译英和英译中材料,中文材料有浅近的白话和艰深的文言片段,英语材料全取近代人作品,主题多样,可使读者接触到英文表现的各种面貌。附录部分选取了16篇英美名家代表作的节译,可为读者打造直接阅读文学名著的基础。全书三编皆附有大量习题以供读者练习之用,书末提供了详细的习题答案。
  本书不仅适合英语翻译的从业人员和学生使用,任何渴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的读者,都可以跟随本书循序渐进地夯实英语基础,锻炼自己的语感,领略中英双语的语言魅力。
作者简介  钱歌川(1903—1990),原名慕祖,笔名歌川、味橄等。湖南湘潭人。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英语学者。1920年赴日留学。1930年进上海中华书局做编辑,曾参与创办《新中华》杂志,并担任《中华英语半月刊》主编,在此期间,将大量精力放在英语读物的翻译、编写、出版方面。1936年入英国伦敦大学研究英美语言文学。1939年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东吴大学等处任教。曾与鲁迅、茅盾、田汉、郭沫若、郁达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参与文化运动。1947年春,前往台北创办台湾大学文学院并任院长。20世纪60年代赴新加坡,先后任义安学院、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1972年底,以70岁高龄退出讲台,后移居美国纽约。
  钱歌川一生发表了大量散文与英语教学资料,包括《翻译的基本知识》《翻译的技巧》《英文疑难详解》《英文疑难详解续篇》《英文语法作文大全》《论翻译》《简易英文文法》《简易英文动词》《美国日用英语》《英语造句例解》等,影响深远。
目录
*一编汉译英与英文句型
壹、由要素来分的造句
贰、由构造来分的造句
叁、由内容来分的造句
第二编英文惯用法及其翻译
1.It的造句
Ⅱ.名词的造句
Ⅲ.As的造句
Ⅳ.动词的造句
Ⅴ.不定词的造句
Ⅵ.动名词的造句
Ⅶ.否定词的造句
Ⅷ.What,who的造句
Ⅸ,条件及让步的造句
Ⅹ.形容词副词的造句
Ⅺ.其他的造句
第三编 疑难句法及文章译例
壹、英文类似句辨异
贰、常易译错的文句
Ⅰ.中译英
Ⅱ.英译中
叁、翻译实例
I.中译英
Ⅱ.英译中
附 录:当代英美名作摘译
习题解答
出版后记

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


民国英语教育泰斗钱歌川一生翻译经验之菁华,流行华语世界四十载的翻译知识入门书
  • 店铺:
  • 出版社:
  • ISBN:9787550250925
  • 定价:26.00
  • 包装:平装
  • 开本:32
  • 出版时间:2015-06-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60
  • 字数:92000
  •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

  推荐一:作者钱歌川有丰富的翻译教学和亲手翻译经验,《翻译的基本知识》以短小的篇幅,凝聚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菁华,适合所有对翻译问题感兴趣的人阅读。
  推荐二:本书前半部介绍了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和标准,后半部手把手地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以点带面,涵括了翻译领域的基本问题,引领读者轻松步入翻译的殿堂。
  推荐三:钱歌川为海派散文名家,具有高超的字句锤炼功夫和卓然的语言感悟能力。本书虽为学术著作,却如英国散文一般耐读。
  推荐四:书中的英译中举例皆选自莎士比亚、欧·亨利、海明威等名家名作,中译英则多出于《论语》、《左传》、李白、苏轼名篇佳句,读者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可随之提高文学修养。

内容简介

  《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讲解翻译的基本知识,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论述,又有具体细微的实践指导,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自20世纪70年代出版以来,在华语世界广为流传。
  全书凡十八章,前半部纵论古今,介绍翻译的历史、语言学基础、规则、标准,有如知识小品,即使不通外文者,读起来也会兴致盎然;后半部教授翻译的具体步骤,俯拾引用当时欧美优秀作家文句及中国古典作品为例,由简及深,纠偏取正。附录部分列举大量误译实例进行评述改译,可供读者研习实战技巧。
  读者可通由此书领略翻译的魅力,掌握翻译的基本知识,增进翻译的能力。

作者简介

  钱歌川(1903—1990),原名慕祖,笔名歌川、味橄等。湖南湘潭人。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英语学者。1920年赴日留学。1930年进上海中华书局做编辑,曾参与创办《新中华》杂志,并担任《中华英语半月刊》主编,在此期间,将大量精力放在英语读物的翻译、编写、出版方面。1936年入英国伦敦大学研究英美语言文学。1939年回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东吴大学等处任教。曾与鲁迅、茅盾、田汉、郭沫若、郁达夫等文化名人交往,参与文化运动。1947年春,前往台北创办台湾大学文学院并任院长。20世纪60年代赴新加坡,先后任义安学院、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中文系教授。1972年底,以70岁高龄退出讲台,后移居美国纽约。
  钱歌川一生发表了大量散文与英语教学资料,包括《翻译的基本知识》《翻译的技巧》《英文疑难详解》《英文疑难详解续篇》《英文语法作文大全》《论翻译》《简易英文文法》《简易英文动词》《美国日用英语》《英语造句例解》等,影响深远。

目录

重版补记
一 一个古老的问题
二 约定俗成万物名
三 岂有此理必有误
四 严复说的信达雅
五 佛经的翻译方式
六 批评的和实用的
七 直译和意译举例
八 译文一要通达
九 首先要了解原文
(1)理解字句的含义
(2)字句以外的含义
(3)找出典故的来历
(4)分辨英美的作者
十 中英文中的虚字
十一 不能翻译的字句
十二 两国语义不尽同
十三 在动手翻译之先
十四 选用适当的字句
十五 英译中五种方法
(1)省译法
(2)增译法
(3)倒译法
(4)改译法
(5)简译法
十六 英文长句的译法
(1)在关系代名词处切断
(2)在关系副词处切断
(3)在副词处切断
(4)在动词处切断
(5)在名词处切断
十七 容易译错的字句
(1)英译中
(2)中译英
十八 二竖的故事试译
原文
语译
英译
附录 翻译实例评述
例一
例二
例三
例四
例五
例六
例七
出版后记


融汇中西,字斟句酌:民国时期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深刻洞察 本书,汇集了两册关于翻译之道的精要论述——《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与《翻译的技巧》,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深入理解翻译艺术的门扉。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多年的翻译实践经验,系统地阐释了翻译的本质、原则、方法与技巧,不仅梳理了翻译领域的理论根基,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为想要掌握翻译这门精妙技艺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第一册:《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 本册内容,可视为理解翻译的“道”之篇。作者从宏观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翻译在人类文明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翻译者所肩负的责任。在这里,翻译不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是跨越文化鸿沟、传递思想情感的桥梁。 开篇,作者便对“什么是翻译”这一根本性问题给出了清晰的界定。他强调,优秀的翻译并非简单的词语对应,而是对原文意义、风格、语气的忠实再现,同时又要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语境。这种“信达雅”的追求,贯穿于整本书的论述之中。 接着,本书详细阐述了翻译的几个核心原则。忠实性是基石,即要求译文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不作任何增减或歪曲。作者深入探讨了忠实性的不同层面,包括事实忠实、语义忠实、语体忠实等,并指出在实际翻译中,需要在不同原则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可译性是翻译的前提。本书并非回避翻译的难度,而是正视并分析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以及概念的不可对应性等造成的挑战。作者以大量实例说明,即使面对难以直译的内容,也能通过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其传达给读者。 易懂性或“达”,则是翻译的另一重要目标。译文需要能够被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避免生硬、晦涩的表达。作者强调,译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目的语文化的透彻理解,才能写出流畅自然的译文。 “雅”,即文采,则将翻译提升到了艺术的境界。优秀的译文不仅信息准确,而且文字优美,读起来如同原文,甚至能够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本书鼓励译者在忠实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语言才华,力求译文的艺术性。 本书还深入探讨了翻译的类型。例如,根据原文性质,可以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新闻翻译等,不同类型的翻译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作者分析了不同领域翻译的特点,并提供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在翻译过程的分析上,本书强调了译者需要经历的多个阶段:细读原文,理解深层含义;分析原文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法;构思译文的整体框架;动笔翻译;反复推敲、修改润色。作者特别强调了“二度创作”的理念,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并非被动地复制,而是主动地创造,赋予原文以新的生命。 此外,本书还涉及了翻译中的常见问题,例如:词语的对应问题(单义词、多义词、固定搭配)、句子结构的差异(长句、被动语态、从句)、文化差异(习语、典故、价值观)、以及语体风格的把握等。作者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帮助读者避免陷入翻译的误区。 修订版的意义在于,作者在原有基础上,结合了新的翻译实践和理论发展,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这使得本书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感,更充满了时代的活力,能够指导当代译者的实践。 第二册:《翻译的技巧》 如果说第一册是翻译的“心法”,那么第二册便是翻译的“招式”与“兵器”。本书聚焦于具体的翻译操作,提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技巧和方法,让读者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翻译能力。 本书开篇便明确指出,技巧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脱离了理论的技巧是盲目的,而缺乏技巧的理论则是空泛的。因此,本册内容是对第一册理论的有力补充和实践性延伸。 词语翻译的技巧是本书的重点之一。作者详细讲解了以下几种方法: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何时应该逐字逐句地翻译,何时又需要意译,以传达原文的整体意思。 词性转换:例如,名词翻译成动词,形容词翻译成副词等,以适应目的语的语法结构。 增词与减词:在不歪曲原文意思的前提下,为了使译文更流畅自然,可以适当增加或删除一些词语。 词语的浓缩与扩充:将原文中含义丰富的词语进行浓缩,或者将原文中简略的表达进行适当的扩充,以求传达更准确的意思。 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强调了语境在词语翻译中的决定性作用,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也有不同的含义。 处理不可译词:对于一些在目的语中没有对应词语的词汇,作者提供了几种处理方案,如音译、意译、解释性翻译、或者保留原文并加以说明等。 句子翻译的技巧同样是本书的重头戏。作者深入剖析了各种句子结构的翻译难点,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长句的拆译与合并:如何将过长的原文句子拆分成若干个意义完整的小句子,或者将原文的几个短句合并成一个结构更清晰的句子。 被动语态的处理: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被动语态的使用习惯,并提供了直接翻译、改为主动语态、或者使用“被”字句等多种翻译方法。 从句的翻译: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的翻译策略,如何准确地表达其逻辑关系。 虚拟语气:如何准确传达原文的虚拟语气所包含的假设、愿望、命令等情态。 倒装句的处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倒装句,并给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以保留原文的强调或节奏感。 省略句的翻译:如何根据上下文补全省略的部分,使译文完整流畅。 语体和风格的翻译是衡量译文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本书在此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如何把握和再现原文的语体风格:无论是正式、非正式、幽默、严肃、讽刺,都需要在译文中得到体现。 翻译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各有其特殊的翻译要求,作者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翻译科技、法律、经济等专业文献:强调了专业术语的准确性、逻辑的严谨性,以及行文的规范性。 翻译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同样得到了重视。作者强调了译者需要具备的以下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对原文的细微之处,如语气的变化、修辞的运用等,能够捕捉和理解。 严谨的逻辑思维:确保译文的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丰富的联想能力:能够根据上下文和背景知识,推测原文的隐含意义。 反复斟酌的耐心:翻译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修改、打磨,直至满意为止。 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翻译练习和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翻译实践的剖析,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各种翻译技巧的应用。这些案例涵盖了从基础词语到复杂句子的翻译,从日常表达的对接到文学作品的解读,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这两本书合二为一,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翻译知识体系。它们不仅是对翻译理论的梳理与阐释,更是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与启发。作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语言驾驭能力,为我们展示了翻译这门艺术的魅力,以及成为一名优秀译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和技巧。无论是对翻译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译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在接触这套书之前,我对“翻译的基本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总觉得翻译不过是语言的转换,无非是词典和语法的堆砌。然而,当我的目光扫过书中那些关于翻译哲学和原则的章节标题时,我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这门学科的深度。钱歌川先生的理论体系,从我粗略的浏览来看,似乎构建了一个非常宏大且严谨的知识框架,它强调的远不止是字面的对等,更包含了文化语境、思维模式乃至历史沉淀的深层互动。这种高度的理论自觉性,即便只是初步接触,也足以让人产生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快速入门的工具书,而是扎扎实实地邀请读者进入一个需要沉静心神才能领悟的学术殿堂,这种态度本身就非常令人敬佩。

评分

这套书的“套装共2册”的配置,也体现了一种完整性的考量。通常情况下,理论的阐述和技巧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宏大的理论框架而缺乏实操指导,容易让人感到空中楼阁;反之,只有一堆技巧而缺乏理论根基,则容易流于匠气。钱先生的这套组合拳,似乎正是为了弥补这种常见缺陷而设计的。我设想,第一册可能着重于“为什么这么译”的哲学思辨,而第二册则会聚焦于“如何具体地去译”的实战指南。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预示着它将成为一本能够陪伴读者从入门到精深的长期学习伙伴,而非仅仅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我非常期待这种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能给我带来长远的启发。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长期浸淫在学术圈子里的人而言,追溯学术源头和经典著作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钱歌川先生作为民国时期英语教育界和翻译界的泰斗,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这套书的出版,意味着我们得以系统地、近距离地接触到一位大师的思想结晶。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授翻译方法,更在于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中国近现代语言文化变迁的独特视角。通过阅读他如何构建和论述翻译理论,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当时知识分子是如何在西方思潮涌入的浪潮中,努力建立起一套符合本国文化语境的学术规范的。这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穿透力,是任何当代快餐式理论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是一个对语言学习抱有执念的人,总想探究不同语言体系在表达同一事物时的细微差别和内在逻辑。这套书的“翻译的技巧”部分,从名字上就极具诱惑力。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隐藏在优秀译者背后的“内功心法”,而不是那些人尽皆知的显浅窍门。我猜想,钱老先生必定会深入剖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那些“不可译”的困境,比如如何处理成语、典故,如何平衡信、达、雅之间的张力。这种对具体操作层面的精微考察,对于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翻译实践水平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无价之宝。我希望能从中找到系统化的解决之道,让自己的翻译工作能够从“大致准确”迈向“精妙传神”的更高境界。

评分

这套关于钱歌川先生翻译理论的精装书,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从装帧设计上看,后浪出版社这次的处理非常到位,纸张质感厚实,印刷清晰,即便是作为案头工具书,摆在书架上也是一种享受。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经典著作的尊重与现代化的结合,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丝毫没有老旧文献的枯燥感。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页的文字,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序言部分,就能感受到这份编辑团队的用心良苦。他们显然在力求还原钱先生学术思想的精髓,同时确保现代读者能够无碍地接受和理解这些跨越时代的真知灼见。对于任何对翻译学,特别是中国近代翻译史有兴趣的人来说,这套书的实体收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都是极高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