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印刷] 海南兩棲爬行動物誌

[按需印刷] 海南兩棲爬行動物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史海濤等 著
圖書標籤:
  • 兩棲動物
  • 爬行動物
  • 海南
  • 動物誌
  • 生物多樣性
  • 野生動物
  • 自然科學
  • 按需印刷
  • 科普
  • 生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科學齣版社旗艦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309983
商品編碼:1279949704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8-01
頁數:300
字數:42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書名:海南兩棲爬行動物誌
ISBN:9787030309983
著者:史海濤等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POD版定價:148元
正文語言:中文
裝幀:平裝
開本:16
頁數:300
字數:422000

讀者對象:


動物學、生態學、保護生物學領域的高校師生、科研人員,海南林業和環保部門野生動物保護、監測人員,野生動物養殖及愛好者。

內容簡介


描述瞭海南分布的40種兩棲動物和111種爬行動物,包括檢索錶、重要鑒彆特徵、形態解剖特徵、外形測量、生態習性、分類與分布等內容,配有彩色照片。

目錄


《海南兩棲爬行動物誌》

前言
總 論
一、海南兩棲爬行動物的研究曆史
(一)海南兩棲動物的研究曆史
(二)海南爬行動物的研究曆史
二、海南自然概況
(一)地理位置
(二)地貌概況
(三)氣候特徵
(四)水文特徵
(五)植被概況
1.植被的群落學基本特徵
2.主要植被群落的類型
三、海南兩棲爬行動物多樣性
(一)兩棲動物的多樣性
(二)爬行動物的多樣性
四、海南島兩棲爬行動物區係及地理區劃
(一)區係特徵
(二)地理區劃
各 論
Ⅰ.兩棲綱
海南兩棲類檢索
海南兩棲類各論
一、蠑螈科
1.疣螈屬
二、鋤足蟾科
2.擬髭蟾屬
三、蟾蜍科
3.厚蹼蟾屬
4.蟾蜍屬
四、樹蟾(雨蛙)科
5.樹蟾(雨蛙)屬
五、姬蛙科
6.細狹口蛙屬
7.姬蛙屬
8.狹口蛙屬
六、樹蛙科
9.樹蛙屬
10.棱皮樹蛙屬
11.泛樹蛙屬
12.溪樹蛙屬
13.小樹蛙屬
14.跳樹蛙屬
七、蛙科
15.湍蛙屬
16.浮蛙屬
17.蛙屬
II.爬行綱
龜鱉目
海南龜鱉類檢索
海南龜鱉類各論
一、扁龜科
1.扁龜屬
二、龜科
2.閉殼龜屬
3.地龜屬
4.擬水龜屬
5.花龜屬
6.眼斑水龜屬
三、陸龜科
7.凹甲陸龜屬
四、鱉科
8.山瑞鱉屬
9.鱉屬
10.黿屬
五、棱皮龜科
11.棱皮龜屬
六、海龜科
12.海龜屬
13.玳瑁屬
14.麗龜屬
15.蠵龜屬
有鱗目
蜥蜴亞目
海南蜥蜴類檢索
海南蜥蜴類各論
一、壁虎科
1.截趾虎屬
2.壁虎屬
3.蜥虎屬
二、瞼虎科
4.瞼虎屬
三、鬣蜥科
5.棘蜥屬
6.樹蜥屬
7.飛蜥屬
8.蠟皮蜥屬
四、蛇蜥科
9.脆蛇蜥屬
五、巨蜥科
10.巨蜥屬
六、蜥蜴科
兒地蜥屬
12.草蜥屬
七、石龍子科
13.光蜥屬
14.石龍子屬
15.南蜥屬
16.滑蜥屬
17.蜓蜥屬
18.棱蜥屬
蛇亞目
海南蛇類檢索
海南蛇類各論
一、盲蛇科
1.鈎盲蛇屬
2.盲蛇屬
二、閃鱗蛇科
3.閃鱗蛇屬
三、筒蛇科
4.筒蛇屬
四、蚺科
5.蚺屬
五、瘰鱗蛇科
6.瘰鱗蛇屬
六、蝰科
蝮亞科
7.原矛頭蝮屬
8.竹葉青蛇屬
七、遊蛇科
9.脊蛇屬
10.腹鏈蛇屬
11.白眶蛇屑
12.林蛇屬
13.兩頭蛇屬
14.金花蛇屬
15.翠青蛇屬
16.過樹蛇屬
17.鏈蛇屬
18.錦蛇屬
19.水蛇屬
20.白環蛇屬
21.小頭蛇屬
22.後棱蛇屬
23.鈍頭蛇屬
24.紫沙蛇屬
25.斜鱗蛇屬
26.鼠蛇屬
27.頸槽蛇屬
28.尖喙蛇屬
29.劍蛇屬
30.華遊蛇屬
31.漁遊蛇屬
八、眼鏡蛇科
眼鏡蛇亞科
32.環蛇屬
33.眼鏡蛇屬
34.眼鏡王蛇屬
35.中華珊瑚蛇屬
海蛇亞科
36.海蛇屬
37.平頦海蛇屬
38.長吻海蛇屬
39.海蝰屬
附記
40.山烙鐵頭蛇屬
參考文獻
中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彩版照片拍攝名單
圖版


《中國西南岩溶地貌及其生物多樣性研究》 內容提要: 本書係統梳理瞭中國西南地區,尤其是以喀斯特地貌為代錶的岩溶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地質演化曆史及其所孕育的獨特生物群落。全書聚焦於該區域復雜多樣的地質構造、水文循環規律,深入探討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機製與演變過程。在此基礎上,本書重點剖析瞭這一特殊生境對動植物區係的影響,詳盡描述瞭區內特有(Endemic)物種的分布格局、適應性進化策略以及種群動態。研究涵蓋瞭從宏觀的區域生態係統到微觀的物種遺傳多樣性保護等多個層麵,旨在揭示岩溶生態係統的脆弱性與重要性,並為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第一章 緒論:西南岩溶區的界定與研究意義 本章首先界定瞭“中國西南岩溶區”的地理範圍,涵蓋瞭雲南、貴州、重慶、四川東南部及廣西西北部等喀斯特地貌發育的核心區域。闡述瞭該區域在全球岩溶地貌研究中的特殊地位,特彆指齣其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與復雜構造運動的疊加效應,形成瞭世界上規模最大、形態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群。 研究意義部分著重強調瞭以下幾點:第一,氣候變化背景下,岩溶區的特殊水文係統(如落水洞、地下河)對區域水資源安全的影響;第二,喀斯特地貌的裂隙發育和土壤貧瘠性造就瞭高度特化的生物棲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之一;第三,岩溶區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特彆是對地下生物群落(洞穴生物)的探索,極大地拓展瞭我們對生命適應性極限的認知。 第二章 西南岩溶地貌的構造與形成演化 本章從地質學角度切入,詳細分析瞭西南岩溶區的岩石基礎——主要為石灰岩、白雲岩的形成年代、岩性特徵及沉積環境。通過區域構造應力分析,解釋瞭該地區大規模的褶皺、斷裂和岩溶發育的控岩機製。 重點討論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序列和演化階段,包括早期溶蝕作用、地下水活動的主導階段以及後期地錶侵蝕與塌陷作用。輔以大量的實地剖麵圖和遙感影像分析,描繪瞭峰林、窪地、溶洞、天生橋等經典岩溶地貌單元的成因。尤其關注瞭“雙重喀斯特”(地錶與地下水係統耦閤)現象的動力學過程。 第三章 區域氣候水文特徵與地錶過程 本章聚焦於氣候因素對岩溶作用的驅動力。詳細介紹瞭西南地區獨特的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彆是年降雨量、雨季分布對石灰岩溶蝕速率的影響。分析瞭溫度和降水季節性變化如何調節地下水補給和徑流。 在水文方麵,本書深入探討瞭岩溶水文係統的復雜性。這包括地錶水嚮地下水的快速滲透(如落水洞)、地下河的流態特徵、岩溶泉的化學性質(碳酸鈣飽和度)及其季節性變化。通過同位素示蹤技術,描繪瞭區域地下水係統的連通性和滯留時間,揭示瞭岩溶區水循環的“快速-滯後”特徵。 第四章 岩溶生態係統的植被格局與群落結構 本章將研究的焦點轉嚮生物領域,首先考察瞭土壤條件對植被分布的決定性影響。由於喀斯特地區土壤淺薄、養分易淋失,本章分類討論瞭不同微地形(如峰叢、窪地、溶溝)的土壤理化性質,並據此建立瞭植被類型梯度。 植被部分詳細描述瞭該區域特有的植被類型,如石灰岩山地闊葉林、灌叢、以及在極度貧瘠生境中生存的指示性植物群落。重點分析瞭植物為適應水分脅迫和養分缺乏所演化齣的形態、生理特徵(如肉質化、淺根係、耐旱性)。通過物種多樣性指數分析,量化瞭不同岩溶生境下的物種種密度和物種豐富度。 第五章 陸生脊椎動物的區係特徵與適應性 本章詳細考察瞭在喀斯特生態係統中生存的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區係組成。西南岩溶區因其地理位置的復雜性和曆史上的氣候庇護作用,成為許多古老物種的避難所。 對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描述尤為細緻,分析瞭它們對高滲環境、局部小氣候的依賴性。探討瞭該地區特有的洞棲性或半洞棲性物種的演化曆程,包括視覺退化、色素沉著減弱等適應性變化。本章通過案例研究,展示瞭某些高山或特定岩溶峰林中,物種的隔離與分化如何驅動瞭高度的區域特有性。 第六章 洞穴生物群落與地下生態過程 岩溶區研究的精髓之一在於洞穴生態係統。本章專門探討瞭地下環境中的生命形式。首先,界定瞭洞穴生物的分類體係,包括專性洞穴生物(Troglobites)、兼性洞穴生物(Troglophiles)以及暫時棲居者(Trogloxenes)。 深入分析瞭洞穴生態係統的能量來源(主要依賴地錶有機質的輸入——“滴灌食物鏈”)和食物網結構。重點描述瞭在黑暗、恒溫、高濕環境中進化齣的無眼、透明或肢體特化的物種。本章對地下水微生物群落與宏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瞭初步探討,揭示瞭地下生物多樣性的隱藏價值。 第七章 保護生物學:挑戰與應對策略 本章轉嚮應用保護科學。首先,識彆瞭西南岩溶生物多樣性麵臨的主要威脅:過度采石、農業擴張對植被的破壞、地下水汙染以及氣候變化導緻的極端天氣事件增加。 基於對物種分布模型(SDM)的分析,本章提齣瞭針對關鍵特有種的保護優先區劃設方案。強調瞭保護岩溶地貌本身(如保持峰林形態完整性)與保護生物多樣性之間的協同作用。討論瞭建立生態廊道、恢復退化溶溝植被、以及通過公眾教育提升對地下水資源保護意識的重要性。最後,提齣瞭基於生態係統服務功能評估的岩溶區可持續管理框架。 總結與展望: 本書總結瞭西南岩溶地貌研究的現有成就,並指齣未來研究的關鍵方嚮,包括更精細的地下水文動態模擬、洞穴生物的分子係統發育研究,以及整閤遙感、GIS和野外調查的生態係統功能評估,以期為這一復雜而脆弱的喀斯特世界提供更全麵的保護藍圖。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個對科普讀物情有獨鍾的讀者,尤其喜歡那些能夠將科學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齣來的書籍。最近聽說有本關於海南兩棲爬行動物的書,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我之前去海南旅遊的時候,雖然沒有特意去觀察,但偶爾也會在野外或者一些公園裏看到一些小小的蜥蜴或者聽見呱呱叫的青蛙,當時就覺得它們很特彆,和我在內地看到的不太一樣。如果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上精美的插圖,詳細介紹海南都有哪些兩棲爬行動物,它們長什麼樣子,住在哪裏,喜歡吃什麼,以及一些有趣的生活習性,那對我來說就是一次絕佳的學習機會。我最希望的是,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如何辨認不同種類兩棲爬行動物的技巧,甚至是一些保護這些小生命的建議,這樣我下次去海南,就能帶著我的傢人一起,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認識和瞭解這些可愛的小傢夥們,並以更負責任的態度去對待它們。

評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學生,專業方嚮和生物學沾邊,平時除瞭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也會自己找一些相關的課外讀物來拓寬視野。海南,作為中國的南方熱帶島嶼,其生物多樣性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一個研究方嚮。偶然間看到瞭《海南兩棲爬行動物誌》這本書,名字就非常有指嚮性,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會非常豐富和專業。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係統地瞭解海南兩棲爬行動物的種類構成,包括它們的分類地位、分布範圍,以及一些關鍵的形態學特徵,這對於我今後在相關研究領域進行深入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此外,我也很關注書中是否會涉及到這些物種的保護現狀和麵臨的威脅,以及科學傢們在保護這些珍貴物種方麵所做的努力。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野外調查方法或者種群監測技術的案例分析,那對我的學習將是極大的啓發。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學習海南兩棲爬行動物領域的一個重要參考。

評分

作為一名對自然科學研究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一直關注著中國地區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進展。特彆是對於那些地理隔離性較強的島嶼,其物種的特化和演化往往會呈現齣令人驚嘆的獨特性。海南,作為中國最大的熱帶島嶼,其兩棲爬行動物資源想必是極為豐富的。我瞭解到這本《海南兩棲爬行動物誌》的齣版,便第一時間購入。從封麵和書名來看,其定位是比較學術化的,內容大概率會涵蓋海南地區兩棲爬行動物分類、分布、形態特徵、生態習性等多個方麵,並且很有可能包含詳細的野外調查數據和科研成果。我特彆期待書中是否有關於海南島特有種的深入論述,以及它們與大陸相近物種的係統發育關係分析。這樣的研究不僅能填補我們對海南兩棲爬行動物認知上的空白,更能為生物地理學、進化生物學等領域提供寶貴的研究素材。我希望這本書的圖版能夠詳實,數據能夠嚴謹,能夠成為同行研究者和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的案頭必備。

評分

哇,這本書終於到瞭!我一直是個“爬寵”愛好者,尤其是對那些色彩鮮艷、形態各異的蜥蜴和蛇類情有獨鍾。前段時間刷到一個視頻,裏麵介紹瞭海南的一種特彆稀有的變色龍,當時就被震撼到瞭,就一直想找一本關於海南兩棲爬行動物的手冊。這本《海南兩棲爬行動物誌》聽名字就覺得非常權威,我猜裏麵的內容肯定很豐富。我最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有詳細的圖鑒,最好能標注齣每一個物種的俗名、學名,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辨彆它們的關鍵特徵,特彆是那些容易混淆的種類。我平時也喜歡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爬寵的飼養環境,所以如果書中能介紹一些關於這些動物的棲息地特點和生活習性,那對我來說就太有用瞭,比如它們喜歡什麼樣的溫度、濕度,吃什麼等等。當然,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大傢對這些小生命的關注,認識到保護它們的重要性,而不是僅僅把它們當成寵物。

評分

天呐,終於拿到這本書瞭!我一直對海南獨特的生態環境特彆感興趣,尤其是我前段時間去海南旅遊,被那些色彩斑斕的蜥蜴和神秘的青蛙深深吸引,迴來後就一直想找一本關於海南兩棲爬行動物的書。這本《海南兩棲爬行動物誌》簡直就是雪中送炭!包裝很仔細,書的質感也很好,沉甸甸的,看起來就很專業。翻開目錄,哇,滿滿的驚喜!裏麵介紹的物種好多,而且據說還有很多是比較罕見的,我特彆期待看到關於海南特有物種的介紹,比如那些隻在海南纔能見到的金綫蛙或者一些特殊的守宮。我平時也喜歡攝影,所以我也很關注書中的圖片質量,希望那些圖譜能夠清晰、生動,最好能展示齣這些動物最自然的狀態,這樣我下次再去海南,就能帶著這本書去“尋寶”瞭,甚至還能嘗試著自己去辨認一些我之前沒注意到的兩棲爬行動物。這本書的齣現,真的讓我對這次旅行的迴憶更加豐滿瞭,也激發瞭我更深入瞭解海南生物多樣性的熱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