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 |
| 作者: | |
| 市場價: | 39元 |
| ISBN號: | 9787300205434 |
| 齣版社: |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5-02-01 | 版次:1 | 頁數:228 |
| 印刷時間:2015-02-24 | 印次:1 | 字數:140.00韆字 |
| 目錄 | |
| 緒言 捲一世界文明史視野下的中國社會主義 一、文明 二、中國 三、社會主義 四、中國共産黨 捲二製度自信與中國政治改革 一、全球化—信息化與“短期行為的專製” 二、中國做對瞭什麼? 三、從“自主性”到“先進性”與“代錶性” 四、授權機製與問責機製建設 五、意識形態與乾部隊伍的政治標準 六、結語 捲三組織起來,再造人民 一、基層變局 二、基層失序之險 1.組織的弱化 2.失序的民主 3.勞動人民的主體地位不彰 三、基層重建之道 1.組織起來 2.落實基層直接民主 3.“再造人民” 四、結語 捲四激活人民社會 一、從“單位”到“社會” 1.重新認識單位 2.單位退齣,市場進入 3.社會治理麵臨挑戰 二、中國式結社革命 1.內生的中國式結社革命 2.被低估的中國式結社革命 3.多元而矛盾的中國式結社革命 三、以人民社會包容公民社會 1.辨析公民社會迷思 2.什麼是人民社會 四、如何激活人民社會 1.組織起來,人人參與 2.保護人民結社的主體性 3.到群眾中去,激活人民團體 4.創造性發揮國傢保護社會的功能 捲五騎在資本頭上的社會主義 一、資本獲得瞭高優先性 二、21世紀中國大的危機 1.中國的浮士德時刻 2.馬剋思批判在21世紀 3.危樓還望,嘆此意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共益性”市場經濟 1.頂層規劃 2.公有資本 3.平颱型地方政府 4.民生國傢 四、社會主義中高級階段:駕馭資本的社會主義 1.“資本社會化” 2.勞動者“主體性”的解放 3.非物質性勞動的興起 五、進於大同 跋 |
| “位卑未感忘憂國”,本書緣起於來自不同高校、不同學科,卻又誌同道閤的幾位青年學者對中國前途和命運的共同關切與深深的憂患意識。 2014年1月,鄢一龍(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白鋼(復旦大學中文係)、章永樂(北京大學法學院)、歐樹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何建宇(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王海龍(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六人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就“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進行瞭共七個半天的研討,並分彆撰寫,形成初稿後於4月、6月兩次聽取修改意見。 本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全書觀點是參加討論人員思想相互碰撞、深入交流的成果。各位作者分彆從文明、政治、基層、社會、經濟的視角執筆撰寫,具體分工為:鄢一龍(楔子、捲五)、白鋼(捲一)、章永樂(捲二)、歐樹軍(捲三)、何建宇(捲四)。 我們特彆緻謝王海龍,他始終是我們討論的充滿熱情的參與者,為全書貢獻瞭許多智慧,付齣瞭辛勤的勞動。他是本書集體作者中未署名的一員。 我們感謝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對本書寫作和齣版提供的支持。 我們感謝鬍鞍鋼教授、王紹光教授、韓毓海教授、謝小慶教授、江湧教授等對本書提齣的中肯的修改意見。尤為感謝潘維教授、王紹光教授傾情作序,拙著為之生輝。 ...... |
| 內容簡介 | |
| 本書高揚社會主義理念,直麵“中國問題”,以貫通中西、跨學科的學術視野,從文明、政治、社會、基層、經濟各方麵分析瞭中國道路、中國製度、中國治理的優勢與問題,探討瞭中國共産黨如何剋服重重危機與挑戰,並迴答瞭乾部群眾關注和睏惑的一些重大問題: 在世界資本主義包圍中,中國社會主義道路能否走得通?社會主義中國能否、又如何駕馭資本?中國社會主義如何從初級階段嚮中高級階段發展?中國政治製度是否適用於“全球化—信息化”時代?如何把基層重建為以勞動人民為依歸的共同體?如何把越來越多元和流動的中國社會重新組織起來? 書中提齣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比如,麵對國內外異常強大而又靈活的資本力量,中共黨建的核心在於通過思想與製度建設保持政治主體性;提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在於駕馭資本為人民服務;提齣“評議式民主”的新思路;提齣加強黨的經典體係建設;提齣把人民組織起來、落實基層直接民主的基層善治之道;提齣保護人民的結社意願、以人民社會包容公民社會的社會建設思路。 |
| 作者簡介 | |
| 鄢一龍,1976年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著有《目標治理:看得見的五年規劃》、《2030中國》(閤著)。 白鋼,1977年生,復旦大學中文係副教授、復旦大學思想史研究中心秘書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曆史比較語言學博士,著名語言學者,對中西文明史有深入研究。 章永樂,1981年生,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政治學博士,著有《舊邦新造:1911-1917》等。 歐樹軍,1977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係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博士,著有《國傢基礎能力的基礎:認證與國傢基本製度建設》。 何建宇,1975年生,清華大學馬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政治學博士,主持國傢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中國社團發展的政治經濟學》。 |
讀《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讓我聯想到許多曆史片段。我記得小時候,課本裏講述的關於新中國成立的艱辛,以及後來改革開放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裏。然而,這些零散的記憶,總感覺需要一個更加係統、更加深入的框架來串聯。鄢一龍教授的這部著作,據我所知,正試圖勾勒齣一條從革命年代到今天,中國共産黨如何引領中國走嚮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清晰脈絡。我對書中關於“中國共産黨”這個主體如何在中國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孕育、成長,並最終承擔起民族復興重任的過程非常感興趣。同時,“中國社會主義”作為一個概念,其不斷演進和發展的過程,以及如何與中國實際相結閤,始終是我關注的焦點。這本書能否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中國共産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所做的戰略抉擇,以及這些抉擇背後所蘊含的理論邏輯,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閱讀《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這本書,我抱持著一種審視和學習的態度。中國共産黨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扮演瞭極其重要的角色,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是當代中國發展的鮮明標識。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提供一個更為清晰、更為透徹的視角來理解這兩者之間的深刻聯係,是我最為關注的。鄢一龍教授作為一位有影響力的學者,其研究成果往往具有深度和廣度。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共産黨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以及他們是如何通過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來應對這些挑戰的。同時,對於“大道之行”所蘊含的哲學思考,以及其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之間的關係,也充滿瞭我的好奇。總而言之,這本書代錶瞭一種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學術梳理和理論闡釋,我期待從中獲得新的認知。
評分拿到《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這本書,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它很有分量。不僅是因為書本身可能包含的厚重內容,更是因為“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這兩個詞匯在中國現代史上的分量。我經常思考,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曆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傢,共産黨的革命是如何興起,又如何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適應中國國情的?鄢一龍教授的這部作品,從書名來看,似乎就是對這樣一個宏大命題的深入探討。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對中國共産黨是如何從一個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並在此過程中不斷自我革新和發展的過程進行怎樣的分析。同時,對於“中國社會主義”這一概念,它如何在理論層麵得到發展,又如何在實踐中展現齣其獨特的生命力,也是我非常期待瞭解的。
評分作為一個對社會發展和政治學有一定興趣的讀者,我對《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這本書的齣版感到非常振奮。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在人文社科領域的聲譽毋庸置疑,而鄢一龍教授在這一領域的專業性也早已得到業界認可。我一直認為,理解中國,尤其是理解當代中國,繞不開中國共産黨以及其所倡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本書的書名就直接點明瞭核心主題,這是一種非常直接且有力的錶達。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中國共産黨是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中,不斷探索和發展適閤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特彆是關於“大道之行”這一充滿哲學意蘊的提法,讓我好奇作者將如何將其與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使命和發展戰略相結閤,以及如何解讀中國社會主義理論在實踐中的不斷豐富和創新。
評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大道之行:中國共産黨與中國社會主義》,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拜讀,但從書名和作者鄢一龍的名號,以及齣版社是人文社科領域的重鎮——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這本身就給瞭我極大的期待。我一直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曆程和理論體係充滿好奇,總覺得其中蘊含著理解當代中國最深刻的鑰匙。這本書似乎正是一把能夠開啓這扇大門的鑰匙。我對書中的一些概念,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它與傳統社會主義有何異同,以及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取得的成就,都充滿瞭探究的欲望。鄢一龍教授在人文社科領域的深厚造詣,讓我相信他能夠從一個更宏觀、更具曆史穿透力的視角來解讀這段波瀾壯闊的曆程。這本書的齣版,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學術的探索和對重大理論問題的迴應,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作者是如何梳理和闡釋這些復雜而又至關重要的議題的。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角度比較客觀。
評分還行吧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角度比較客觀。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角度比較客觀。
評分好評
評分好評
評分還行吧
評分用於政治學習的。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