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89.00
作 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8
版 次:1
页 数:131
字 数:34000
开 本:16开,199页
I S B N:9787802427921
包 装:平装
目录内容简介
替代01J304、01(03)J304。
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国家建筑标准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
图集内容主要包括:整体面层楼地面、块材面层楼地面、木材面层楼地面、不发火楼地面、防静电及网络楼地面、防油楼地面、耐热及重载楼地面、低温辐射热水采暖楼地面、体育运动场地楼地面、防腐蚀楼地面、保温楼地面、隔声楼地面的构造做法,以及有关构造详图和附录。
图集的特点为:修编后的图集内容更为丰富、增加了网络楼地面、耐热及重载楼地面、隔声楼地面、体育运动场地楼地面等构造,尤其在节能环保方面,力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构造,条理清楚、实用性强,能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 1 |
| 5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 67 |
| 68 |
| 69 |
| 70 |
| 71 |
| 72 |
| 73 |
| 74 |
| 75 |
| 76 |
| 77 |
| 78 |
| 79 |
| 80 |
| 81 |
| 82 |
| 83 |
| 84 |
| 85 |
| 86 |
| 87 |
| 88 |
| 89 |
| 90 |
| 91 |
| 92 |
| 93 |
| 94 |
| 95 |
| 96 |
| 97 |
| 98 |
| 99 |
| 100 |
| 101 |
| 102 |
| 103 |
| 104 |
| 105 |
| 106 |
| 107 |
| 108 |
| 109 |
| 110 |
| 111 |
| 112 |
| 113 |
| 114 |
| 115 |
| 116 |
| 117 |
| 118 |
| 119 |
| 120 |
| 121 |
| 122 |
| 123 |
| 124 |
| 125 |
| 126 |
| 127 |
| 128 |
| 129 |
| 130 |
| 131 |
| 132 |
| 133 |
| 134 |
| 135 |
| 136 |
| 139 |
| 140 |
| 141 |
| 142 |
| 143 |
| 144 |
| 145 |
| 146 |
| 147 |
| 148 |
| 149 |
| 150 |
| 151 |
| 152 |
| 153 |
| 154 |
| 155 |
| 156 |
| 157 |
| 158 |
| 159 |
| 160 |
| 161 |
| 162 |
| 163 |
| 164 |
| 165 |
| 166 |
| 167 |
| 168 |
| 169 |
| 170 |
| 171 |
| 172 |
| 173 |
| 174 |
| 175 |
| 176 |
| 177 |
| 178 |
| 179 |
| 180 |
| 181 |
| 182 |
| 183 |
| 184 |
| 185 |
| 186 |
| 187 |
| 188 |
| 189 |
| 189 |
| 190 |
| 190 |
| 190 |
| 190 |
| 191 |
| 191 |
| 191 |
| 191 |
样张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简洁,没有太多花哨的图案,主要是以字体为主,书名“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清晰醒目。拿到手里,它的厚度就足以说明内容的详实程度。翻开书,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地基处理”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地基的加固方法,例如桩基、换填夯实、强夯等,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这让我了解到,地基的稳定是整个建筑安全的基础,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书中还专门辟出一章来讲解“地面防腐蚀构造”,介绍了不同腐蚀环境下的防护措施,例如在化工企业或沿海地区,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来延长地面使用寿命。这一点对于特殊工业建筑尤为关键。我反复研读了关于“地面防滑处理”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防滑材料和施工方法,以及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应用,这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地面防火构造”,介绍了不同防火等级要求的地面材料和施工工艺,这对于保障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能够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地讲解建筑地面构造的方方面面,对于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拿到“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这本书,我第一时间被它封面设计所吸引,朴素但又不失专业感。书脊厚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预示着里面内容的丰富程度。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各种精密的图纸和详细的技术参数,这绝对是一本为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工具书。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楼板隔音构造”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不同隔音材料的性能指标、施工方法以及在不同楼板结构中的应用。这对于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减少噪音干扰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还着重阐述了“地面隔热构造”,分析了不同区域和气候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保温层设计和施工,来有效控制室内温度,节约能源。这一点在当前日益重视节能环保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我特别仔细地阅读了“地面荷载传递与分布”的章节,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了不同荷载对地面结构产生的应力分布,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来分散和承受这些荷载,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具有关键作用。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地面抗震构造”,包括在地震多发地区,如何设计和施工能够抵御地震作用的地面结构,这对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内容严谨,逻辑清晰,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讲述一个独立的工程案例,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初次接触到“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这本书,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当时我正在为一处建筑项目寻找相关的技术资料,一个资深的工程师向我推荐了它。书的整体风格非常务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页都充满了技术细节。封面设计比较低调,以建筑常用的灰色为主调,配合清晰的字体,显得专业而稳重。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密集的图纸和表格,让我立刻感受到这是一本“硬核”的专业书籍。我对书中关于“楼面找平层”的章节尤其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不同材料的找平层,如水泥砂浆、自流平水泥等,以及它们的施工工艺、厚度要求和养护方法。这对于确保地面平整度,为后续的饰面层施工打下良好基础至关重要。书中还专门探讨了“楼板隔声构造”,介绍了不同隔声材料的性能和组合方式,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来降低楼板的传声,这对居住的舒适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地面荷载传递机制”,分析了不同地面构造层对上部荷载的承受和传递方式,这对于结构安全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反复研读了关于“伸缩缝和沉降缝”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设置原因、形式、尺寸以及与周边结构的连接构造,这对于防止地面开裂变形,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至关重要。虽然有些专业知识还需要我进一步学习和理解,但我能感受到这本书所蕴含的丰富技术信息和实践经验,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建筑行业从业者深入研究的宝贵资料。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实在”。封面设计非常朴素,没有任何花哨的元素,就是干净的白色背景,搭配清晰的黑色字体,书名“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拿到书,首先被它厚实的重量和精装的质感所吸引,翻开书页,密集的图纸和详细的技术参数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现场。我对书中关于“桩基础顶面构造”的讲解印象最为深刻,它详细描述了不同类型桩基的连接方式,桩帽的配筋构造,以及桩与上部结构之间的传力机制。这让我了解到,一个稳固的地面,其基础是多么的关键。书中还重点介绍了“地下室底板防水构造”,详细阐述了不同防水材料的选型、施工工艺,以及如何进行关键部位的节点处理,以确保地下室的防潮防渗。这对于解决地下室渗漏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反复研读了关于“楼板保温隔热构造”的章节,它详细分析了不同保温材料的性能特点,施工工艺,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有效地减少室内外的热量交换,达到节能保温的目的。这在当前绿色建筑的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内容,没有丝毫的浮夸,就是把最核心、最实用的技术知识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读者,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用最严谨的语言,为你讲解最复杂的建筑构造原理,是一本非常值得学习和参考的书籍。
评分我是在一个建筑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的,当时就被“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这个书名吸引了,感觉特别专业,特别有技术含量。拿到书后,我被它厚重的体积和严谨的排版震撼到了。书的封面设计比较简洁,但字体和纸张的质感都透露出一种沉稳和专业。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书中的各种工程图纸和技术参数所吸引。例如,在“楼板结构设计”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荷载条件下楼板的配筋计算方法,包括恒载、活载以及地震作用下的配筋要求。这让我对楼板的承载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还重点介绍了“抗裂构造措施”,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楼板,如何通过设置沉降缝、加强配筋等方式来防止开裂,这是非常实用和重要的技术。我尤其对“地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区域的排水坡度、排水沟的尺寸和材质选择,以及各种排水方式的优缺点,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地面防潮处理”的技术,介绍了不同防潮材料的性能和施工工艺,这对于潮湿地区或地下空间的建筑尤为关键。虽然有些内容对我来说比较深奥,需要反复揣摩,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技术上的严谨和经验上的丰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建筑地面构造深层奥秘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充满了工业风,深灰色的背景,搭配着白色和橙色的字体,标题“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字迹清晰,但却显得有些晦涩,仿佛是某个工程项目的内部代号,让人不禁好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技术奥秘。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感立刻传递出来,这预示着这是一本内容翔实、信息量巨大的著作。翻开第一页,并没有我期望中的宏大的理论叙述,而是直接切入了一些具体的图纸和表格,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着各种尺寸、材料型号和施工工艺,看得我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一个繁忙的工地现场。尽管如此,我还是努力试图理解其中所传达的信息。例如,其中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部分,详细列出了钢筋的直径、间距、搭接长度,甚至连混凝土的配合比都有精确的规定。这让我意识到,建筑构造并非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无数个精密计算和严格执行的结果。书中还提到了各种类型的地坪基层处理,例如素土夯实、碎石垫层、水泥砂浆找平等,并对比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场景。我尤其对“防水层施工”的章节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不同防水材料的性能、施工方法以及验收标准,让我明白了在潮湿的环境下,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反复研读了几遍,虽然有些专业术语仍然不太理解,但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过程中付出的心血,以及这本书对于相关从业人员的实际指导意义。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需要读者带着问题去查阅,去对比,去学习。
评分“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这本书,从我拿到它的那一刻起,就给我一种厚重和专业的感觉。封面设计虽然朴素,但用色和字体都显得非常沉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建筑的严谨与科学。翻开目录,我被其中丰富的章节所吸引,从基础的土层分析到复杂的楼面系统,几乎涵盖了地面构造的所有方面。我对书中关于“保温隔热系统”的详细介绍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讲解材料,更是深入剖析了不同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防火等级以及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并提供了详细的施工节点图。这让我明白,一个高效的保温系统,需要精密的计算和细致的施工。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地面排水设计”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不同区域的排水坡度、排水沟的尺寸和材料选择,以及如何进行管道连接和沉淀处理。这对于防止地面积水,保持室内干燥,延长建筑寿命至关重要。我反复研读了关于“地面荷载计算与分析”的章节,它运用了大量的公式和图表,详细讲解了各种荷载对地面结构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来承受和分散这些荷载。这对于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具有指导意义。这本书的内容严谨、逻辑性强,虽然有些专业术语对我而言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但我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建筑地面构造的专业之门。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就觉得它是一本“硬核”的工具书。封面设计很朴实,没有过多的修饰,书名“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非常直观地表明了其内容。翻开书,各种图纸和表格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它们详细地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地面构造,从最基础的持力层到最表面的装饰面层,层层递进,清晰明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楼板裂缝控制”的章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详细分析了导致楼板裂缝的原因,例如温度变化、收缩变形、荷载不均等,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如合理配筋、设置温度缝、采用抗裂砂浆等。这让我对楼板的质量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还花了很大篇幅来讲解“地面防潮防水构造”,特别是在地下室和潮湿区域,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潮材料和施工工艺,以及如何处理防水层的搭接和闭合,这对于防止建筑渗漏,保障居住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还专门探讨了“地面承载能力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和实例分析,阐述了不同地面构造层对上部荷载的承受和传递能力,这对于结构工程师进行设计计算非常有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内容扎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在短时间内对建筑地面构造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建筑行业从业者必备的参考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风格倒是挺朴实的,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一本厚实的平装书,封面是浅蓝色的,印着书名“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字体不算特别大,但很端正。拿在手里,纸张的触感很好,不是那种很光滑的,有点涩涩的,翻起来也很顺畅,不会有卡页的感觉。我最开始是被一个朋友安利来买的,他说他在做项目的时候经常会翻这本,说是“一本很实在的书”。我翻开来看,发现确实如他所说,内容一点也不“水”。上来就是各种不同结构的地面构造图,从基础到面层,层层递进,看得我有点目不暇接。比如,关于“桩基础顶面构造”的部分,就详细介绍了桩的类型、桩帽的尺寸、钢筋的配筋以及桩与上部结构的连接方式。这些细节对于理解整个建筑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但平时我们很难接触到。书中还重点讲解了“保温隔热层”的施工要点,包括不同保温材料的选型、铺设方法以及如何防止出现“冷桥”现象,这对于节能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我还注意到,书中还专门辟出一章来讨论“地面沉降观测”,介绍了各种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方法,对于那些对地基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的工程来说,这项内容非常有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干货满满”,每一个图表,每一个参数,都似乎是经过反复推敲和验证的,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建筑地面构造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值得认真钻研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体量吸引了。封面设计比较朴素,但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书名“12J304楼地面建筑构造”就那么醒目地摆在那里。翻开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精细的建筑图纸,线条清晰,标注详细,仿佛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建筑地面从无到有呈现在眼前。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保温层施工”的细节所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铺设保温材料,还详细讲解了不同保温材料的特性、施工工艺,以及如何处理保温层的接缝和收边,以确保保温效果的最大化。这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保温层,背后却蕴含着大量的技术知识。书中还花了很大篇幅来介绍“防水层构造”,包括地下室、卫生间、阳台等不同区域的防水要求和施工方法,以及各种防水材料的选用和搭接方式。这一点对于防止建筑渗漏,保障居住舒适度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还特别强调了“地面抗裂构造”,阐述了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中,如何通过合理的配筋、设置温度缝和沉降缝等措施来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这对于保证地面的整体性和使用寿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直接,没有过多的修饰,就是把最实用的技术内容摆在读者面前,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传授技艺,字字珠玑。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建筑人士,但读完之后,我对建筑地面的构造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