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固体物理导论(原著第八版) | 作者 | (美)基泰尔 ,项金钟,吴兴惠 |
| 定价 | 58.00元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502571832 | 出版日期 | 2005-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商品重量 | 0.722Kg | |
| 内容简介 | |
本书译自C.基泰尔教授所著《固体物理导论》2005年第八版。在新版中,作者对该书的论述内容和章节安排作了极其重要的拓展和调整。例如,新增加了反映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纳米结构、整数与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高温超导材料、表面与界面物理等内容。全书共分二十二章,基本上概括了现代固体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和重要课题。本书从晶体结构、晶格振动和电子运动的理论出发,通过引入各种元激发的模型、概念,系统阐述了固体的热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及力学性质。同时,本书还讨论了非晶固体、点缺陷、位错以及合金等方面的问题。 |
| 作者简介 | |
| 作者:(美国)基泰尔 译者:项金钟 吴兴惠 |
| 目录 | |
| 第1章 晶体结构 |
| 编辑推荐 | |
| 《固体物理导论》(原著第8版)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表述深入浅出、学术特色鲜明,是系统性与先进性的完美结合。该书不仅可以作为各大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同时对从事相关专业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也是一本极好的参考书。 |
| 文摘 | |
| 序言 | |
初次接触这本教材时,我最大的担忧就是其“导论”的定位是否会流于表面,毕竟固体物理是一个知识点密集且依赖深厚数学功底的领域。然而,作者在内容的组织和递进上展现了极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开篇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哈密顿量或晶格振动的理论模型,而是花费了相当的篇幅来构建宏观到微观的桥梁,从晶体结构的基本对称性、X射线衍射这些实验观测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建立起对周期性势场下电子行为的直观认识。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讲解路径,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书中对布里渊区、费米面等核心概念的阐释,不仅使用了严谨的数学推导,还辅以大量精妙的几何图像和物理图像,确保了概念的深度和广度都能被有效把握。例如,在描述电子有效质量时,作者对曲率的物理意义解释得入木三分,让人真正理解了“有效”二字的内涵,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个公式。这种对教学流程的细致打磨,使得学习过程更加流畅和富有启发性,绝非那种堆砌公式的教科书可比拟。
评分如果说有什么地方需要持保留意见,那可能就是某些高级主题的覆盖范围和深度平衡了。虽然整体上作为“导论”非常成功,但当我们触及到诸如磁性理论(特别是更复杂的自旋密度波或磁性有序的微观起源)或者超导现象的初步介绍时,篇幅相对显得略微受限。这也许是任何一本导论教材都难以避免的取舍——要保证核心内容的扎实性,就必然要在更前沿或更细分的领域进行精简。例如,对超导BCS理论的介绍虽然清晰,但深入到Ginzburg-Landau唯象理论或角动量耦合的细节时,读者可能需要转向更专业的进阶读物进行补充。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本书的优势恰恰在于它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不可动摇的理论基础。它成功地描绘了整个固体物理的“全景地图”,让你清楚地知道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即便某些角落的描绘不够细致,读者也已经拥有了独立探索这些角落的工具和信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结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考究,拿到手时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封面选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与书名“固体物理导论”的主题相得益彰,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初印象。纸张的质感也属上乘,虽然是为教材准备的,但即便是需要长时间阅读和频繁翻阅,也不会有那种廉价的、容易磨损的感觉。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复杂的晶体结构图、能带示意图以及各种数学推导的公式,都呈现得毫无模糊之处,这对学习物理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符号错误都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偏差。装订方面,它采用了线装加胶装的组合方式,保证了书脊的平整度,即便是摊开放在桌面上进行对照学习,也不会有页脚卷曲或书本闭合的困扰。唯一可能让某些读者感到略微不适的是,由于内容和信息量巨大,整本书的厚度和重量确实不轻,随身携带可能需要一个结实的背包,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其内容的详实和全面性,毕竟要深入讲解凝聚态物理的基石,这分量是难以避免的。整体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实体感,是那种能让人心生敬畏,愿意沉下心来对待的学问载体。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值得特别称赞,这对于理解物理学中的精确术语至关重要。很多物理概念在不同语言间翻译时,往往会因为语义的细微差别而产生歧义,尤其是在涉及偏微分方程和张量分析时。国内的许多教材翻译往往流于直译,导致晦涩难懂。但这一版本明显经过了专业的审校,译者对于物理学中的专业术语选择非常考究,力求既忠实于原文的物理意义,又符合国内物理学界通用的表达习惯。例如,对某些涉及到“投影”、“本征态”或“拓扑不变量”的描述,译文的措辞都显得非常精准和到位,使得原本就复杂的概念在阅读时没有额外的翻译障碍。阅读体验上的顺畅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高质量的本土化工作。一个好的物理教材,不仅是内容要好,阅读的“通道”也要通畅,而这本导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确保了读者的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在物理本身,而非纠结于语言表述。
评分相较于市面上其他几本著名的固体物理教材,这本书在处理量子力学基础应用方面显得尤为独到和深入。很多经典教材在介绍电子在周期势场中的薛定谔方程求解后,往往直接跳转到布洛赫定理和能带结构,但在本导论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来深入探讨格林函数方法在处理缺陷和杂质问题上的应用。这对于希望进一步研究凝聚态物理前沿课题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它并没有把这些复杂的工具性数学方法当作选修章节束之高阁,而是将其嵌入到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例如如何用二体近似去计算杂质引入的局域态能级。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教材的“实用深度”。此外,对晶格振动的处理也显得更加全面,从德拜模型到声子散射动力学的描述,逻辑链条异常清晰,使得原本抽象的声子概念变得“有迹可循”。对于那些希望从理论物理顺利过渡到实验物理分析的读者来说,这种对计算方法的强调和细致讲解,是其超越一般入门读物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