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作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获得者领衔编著。
全面覆盖 依照学科体系的脉络进行编排,系统介绍山海变迁、气候演化、全球资源、多样文化、经济形势、城市规划、区域传统及人与自然等精彩内容。
精美插图 450余幅全彩图片,收录详实数据、跨时代摄影照片、代表性理论模型,辅以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读。
北京大学教授倾力合译,悉心勘校,读者窥探地理学的奥秘,从大千世界细入生活百态。
《地理学与生活》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这恰好体现了人地关系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内涵。
——郑度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前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前理事长
地理知识是当代人必备的一种重要竞争能力,然而地理学浩如烟海,如何简捷地得其要领呢?《地理学与生活》为此打开了一扇“芝麻之门”。
——蔡运龙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前主任
地理学是研究世界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学科,只有对这两种环境有所了解,世界上的人们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幸福。《地理学与生活》既是一本优秀教科书,也是一本优秀的科普著作,值得一读。
——王恩涌教授,北京大学地理系前主任
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与人合著多本地理学教科书和两本地图模式分析专著。任《地理分析杂志》(Journal of Geographical Analysis)联合主编和《地理分析》(Geographical Analysis)与《区域科学论文集》(Papersin Regional Science)编委多年,圣迭戈州立大学伯奇地理研究所所长。2002 年,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
朱迪丝?格蒂斯(Judith Getis),获密歇根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她和丈夫阿瑟?格蒂斯是美国中学地理学计划的原作者之一。
杰尔姆?D.费尔曼(Jerome D. Fellmann),获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除了在韦恩州立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职。教学与科研兴趣主要集中在人文地理领域,特别是城市与经济地理,以及地理文献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黄润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要译著有《重新发现地理学》《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和《美国环境科学百科全书》等。
韩慕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和地震地质方面的研究。参编专著和辞书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
孙颖,199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任讲师。曾参与翻译《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等著作。
前 言
第1章 绪 论
第2章 地 图
第—篇 地球科学传统
第3章 自然地理学:地貌
第4章 自然地理学: 天气与气候
第5章 自然资源地理
第二篇 文化-环境传统
第6章 人口地理学
第7章 文化地理学
第8章 空间相互作用
第9章 政治地理学
第三篇 区位传统
第10章 经济地理学
第11章 城市地理学
第12章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篇 区域分析传统
第13章 区域概念
附录:地图投影
重要词汇
译 后 记
出版后记
这本关于地理学的读物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世界的全新认识,尤其是它对自然现象的讲解,细致入微,让我这个地理小白都能轻松理解。比如,书里深入剖析了板块构造理论,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球内部的巨大力量如何塑造了我们脚下的山脉、海洋和火山。我记得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地震的新闻,立刻就联想到了书里关于断层运动的描述,那种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体验,真是太棒了。而且,书中对气候变化的讨论也极具前瞻性,它没有采用那种恐吓式的语调,而是用扎实的数据和模型,清晰地展示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提供了许多积极的应对策略,让人读完后不是感到绝望,而是充满行动的动力。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向导,一起穿越不同的地理时空,领略地球的壮丽与复杂,真心推荐给所有对自然科学抱有好奇心的人。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它会像许多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充满了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在叙述上采用了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仿佛是在与一位老朋友聊天,娓娓道来。这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对“生活中的地理学”这一主题的深刻挖掘。我以前从未想过,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某些地区的居民更喜欢吃辣,或者为什么某些品牌的咖啡豆口感如此独特,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地理学原理。书中对人文地理的探讨尤其精彩,它将人类的迁徙、城市的兴衰、文化的传播,都置于具体的地理背景下去考察,让历史和地理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让我开始用更宏观的视角审视我所处的环境。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传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僵硬划分,而是围绕着“人地相互作用”这一核心议题展开,这种逻辑主线让阅读体验流畅而连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区域发展的对比分析,比如对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的案例研究,从资源的初始禀赋到后期的产业转型,每一步的地理逻辑都分析得鞭辟入里。书中对资源的稀缺性与分配公平性的探讨,也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地理位置如何决定了一个群体或一个国家的命运?这种带有批判性和社会关怀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科普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在地球上寻找平衡的哲学探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政治格局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地图爱好者,我对任何与空间、测绘和区域研究相关的书籍都保持高度关注。这本书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基础介绍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举了大量实际应用的案例。我特别喜欢它对卫星图像解读的章节,那些高空俯瞰下来的地球影像,不仅展现了令人窒息的美感,更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书里展示了如何通过分析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来监测环境退化,或者如何利用地形数据来规划高效的交通网络。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像是一本工具书,让我对现代地理科学的强大能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的插图和图表设计也极为用心,专业性强又不失美感,真正做到了将复杂概念可视化,让人一看就懂,过目不忘。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地理书应当能激发读者的探索欲,这本书无疑做到了。它的“地理探秘”小栏目尤其吸引我,里面介绍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地理奇观和未解之谜,比如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形成,或是极地冰盖下可能存在的巨大水体。这些内容读起来就像在听一场精彩的探险故事,充满了神秘感和科学的浪漫色彩。作者的文笔非常具有感染力,他似乎总能找到最精准的词汇来描绘那些宏大或微小的自然景象。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在介绍知识点的同时,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科学探究精神,它鼓励我们不要轻易接受既定的答案,而是要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去观察、去测量、去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熏陶,它让我明白了,我们脚下的这颗星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有趣和复杂得多。
评分店家包装很用心,长途运输,书本没有一点损害。
评分好!
评分挺不错的书,内容很好,很详细,铜版纸,质量很好,价格很低,相比于其他店铺便宜了将近一百元,发货也很快
评分很好(?▽?)
评分好书,印刷清楚,装帧精美,内容详实,不晦涩,长知识
评分速度快货又好
评分物流等了年后才发货在学校没时间看
评分书很大,纸张好,印刷精美,字迹清晰。学校老师的,推荐的,可以看一段时间了。
评分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