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注释(套装共6册)》包括
《老子今注今译》
《庄子今注今译·上册》
《庄子今注今译·下册》
《周易今注今译》
《管子四篇诠释》
《黄帝四经今注今译》
《道典诠释书系1:老子今注今译(参照简帛本*新修订版)》:
本书精炼的九九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大地,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铸成三位一体的华夏文明基本肌骨,随着中华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所推崇。
《道典诠释书系2:庄子今注今译(上下册)》:
本书所用《庄子》原文,为根据王孝鱼点校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郭庆藩《集释》收录了郭象《注》、成玄英《疏》和陆德明《音义》三书的全文,摘引了清代王念孙、俞樾等人的训诂考证,并附有郭嵩焘和他自己的意见。《集释》原根据黎庶昌《古逸丛书》覆宋本,王校又根据《续古逸丛书》影宋本、明世德堂本、《道藏》成玄英《疏》本以及《四部丛刊》所附孙毓修《宋赵谏议本校记》、近人王叔岷《校释》、刘文典《庄子补正》等书加以校正。本书凡有增补或删改原文时,均于“注释”中说明。
《道典诠释书系3:周易今注今译》:
《周易》这部形式特殊的典籍,如今已成为珍贵的人类公共文化遗产。在中国典籍中,世界各国学界翻译和解释《周易》的数量仅次于《老子》。三玄是中国古典哲学*重要的思想来源,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论语》的影响力可能超过《易经》和《老子》,但从哲学史的观点来看,《易》、《老》、《庄》三玄的重要性则远远胜过《论》、《孟》、《大学》。
《道典诠释书系4:管子四篇诠释 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
本书四篇(内业)、(白心)、(心术)(上下)是战国稷下黄老道家的代表作,本书在于阐发稷下黄老派思想而编撰。全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译与诠释是本书的中心部分。其余两个部分的文章和解释都是围绕着这四篇所做的思想阐发及材料补充。作者陈鼓应系台湾著名哲学研究学者,书中力图保持古代道家思想精髓,通过作者的解析,读者从中品味到道家较为原始的思想蕴含。
《道典诠释书系5:黄帝四经今注今译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本书在撰写当中,试图建构起一个较完整的注译体系。出于这样的思考,因此体例是这样拟定的:每篇下列解题,每小节下列内容提要,每小段由原文、注释、今译、阐述等四部分组成,书末附《帛书黄帝四经校定释文》。“阐述”部分有助于更具体、更明确地了解全书的文义和思想底蕴。本书主要依据一九八○年帛书小组整理出版的《马王堆汉墓帛书(壹)》本,书末所附即依据此帛书小组本为蓝本。
作者简介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寻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耶稣画像》及《周易注释与研究》等。
赵建伟,北京人,1957年生。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有《人世的禁区》、《中国古代禁忌》、《女性禁忌》(合著)、《出土简帛周易疏证》及《说乾》、《乾坤道论》、《文子断代研究》、《郭店竹简老子校释》等。
探索中华古老智慧的殿堂,解读先哲思想的深邃意蕴。 本套精装典籍汇集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瑰宝,涵盖了先秦时期数位思想巨擘的传世名作。通过严谨的注释、深入的今译以及精辟的诠释,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华传统文化源头的大门,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彩。 一、《老子今注今译》:道德的启示,宇宙的奥秘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与精神。本书以陈鼓应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国学功底,对《老子》进行了精细的注释与现代白话翻译,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老子“道”的思想精髓。 “道”的深邃内涵: 老子以“道”作为宇宙的本源和规律,它无形无相,却又无所不包。本书深入剖析“道”的生成、运行及其与万物的关系,展现了老子对宇宙本体论的独特见解。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自然无为思想,陈鼓应先生的注释犹如一把钥匙,解锁了这些看似玄奥的哲学概念。 “德”的实践智慧: “德”是“道”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本书详细阐释了老子关于“德”的内涵,包括柔弱、不争、谦下、慈爱等品德,以及这些品德在个人修养、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读者将领略到一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以及不争而善胜的智慧。 “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消极不作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人为干预,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陈鼓应先生的注释清晰地梳理了老子关于君王之道、治国之术的思想,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和当今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今译的现代视角: 现代白话翻译克服了古文阅读的障碍,使得《老子》的思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触手可及的智慧。陈鼓应先生的译文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境,同时又保持了语言的流畅与生动,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悟老子的深刻思想。 二、《庄子今注今译》:逍遥的境界,生命的超越 《庄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另一座高峰,以其汪洋恣肆的文风、奇谲瑰丽的想象以及超脱世俗的哲学境界而著称。本书同样由陈鼓应先生倾力打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自由奔放、充满哲思的庄子世界。 “齐物论”的虚无与实相: 庄子著名的“庄周梦蝶”故事,揭示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以及事物相对性的哲学思想。“齐物论”是理解庄子思想的基石,本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探讨了万物皆同、物我两忘的境界,以及如何摆脱认知局限,达到精神的自由。 “逍遥游”的生命姿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描绘了鲲鹏展翅、遨游天地的壮丽景象,象征着一种摆脱束缚、超越功名利禄的自由精神。本书通过对“逍遥游”的注释与翻译,引导读者体会庄子所倡导的摆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生命姿态。 “知北游”的宇宙奥秘: 庄子用寓言故事探讨了天地的起源、万物的生成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陈鼓应先生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庄子对宇宙洪荒的想象,以及他对生命无常、人生苦短的洞察。 “达生”的处世哲学: 庄子并非避世隐居,而是主张“达生”,即顺应生命自然的规律,以超然的心态面对生死祸福。本书对“达生”篇的解读,展现了庄子如何在变幻莫测的人生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文言之美与今译之巧: 庄子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充满比喻、象征和夸张。陈鼓应先生的今译既保留了原文的文学美感,又清晰地传达了其哲学含义,使读者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心灵的对话。 三、《周易今注今译》:变易的规律,命运的解读 《周易》,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经典之一,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本书对《周易》进行了详尽的注释与现代白话翻译,为读者揭示了宇宙万物变易的规律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阴阳太极的哲学基础: 《周易》以阴阳为基本概念,构成了一个不断变易的宇宙模型。本书深入阐释了阴阳的相生相克、对立统一,以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演化过程,为理解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奠定了基础。 六十四卦的智慧: 《周易》的核心是六十四卦及其卦辞、爻辞。本书对每一卦的象征意义、卦辞的含义以及爻辞的具体解读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读者将了解如何通过卦象的变化来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应采取的策略。 “天人合一”的思想: 《周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类的行为应顺应天道。本书通过对卦辞的解读,揭示了《周易》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如何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来指导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 占筮的哲学智慧: 尽管《周易》常与占筮联系在一起,但其核心并非迷信,而是通过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深刻洞察来提供行为指导。本书在注释中,既解释了占筮的象征意义,更着重于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智慧和决策参考价值。 古奥文献的现代解读: 《周易》的语言古老而深奥,陈鼓应先生的今译与注释,将这些古奥的文字转化为易于理解的现代语言,使得《周易》的智慧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可以应用于现代生活。 四、《管子四篇诠释》:治国安邦的方略,经济思想的先声 《管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多个方面。本书选取《管子》中的精华篇章,进行细致的诠释,展现了管仲这位春秋时期政治家的卓越智慧。 “论地”的经济思想: 《论地》篇是《管子》中关于经济思想的代表作,提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论断,强调了物质基础对社会文明的重要性。本书对该篇的诠释,展现了管仲在国家经济建设方面的深刻见解,以及其“重农固本”的政策思想。 “富国”的治国方略: 《富国》篇论述了国家富强的途径,强调了通过发展生产、调节物价、管理财政等手段来充实国库,增强国力。本书对该篇的诠释,揭示了管仲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实用主义和效率至上原则。 “度地”的民生理念: 《度地》篇探讨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土地政策来保障人民的生计。本书对该篇的诠释,体现了管仲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其“安民”治国思想。 “七臣七主”的君臣之道: 《七臣七主》篇论述了君臣之间权责划分、用人原则以及如何避免君主专权或臣子乱政。本书对该篇的诠释,展现了管仲在政治制度设计和权力制衡方面的思考。 历史的智慧与现代的启示: 《管子》中的许多思想,如经济政策、国家治理的原则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的诠释,不仅是对历史文献的梳理,更是对其中蕴含的实用智慧的挖掘,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五、《黄帝四经今注今译》:政治智慧的源头,统治思想的雏形 《黄帝四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政治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文献,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多个方面,被认为是道家思想,尤其是法家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本书对这部珍贵的古籍进行了严谨的注释与现代白话翻译,为读者呈现了黄老之学的核心思想。 “经法”的法治精神: 《经法》篇强调“法”作为治国之本,论述了法律的制定、执行及其对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本书的注释与翻译,揭示了《黄帝四经》中早期法治思想的萌芽,以及其对后世法家学说的深远影响。 “十六经”的统治原则: 《十六经》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统治者应遵循的原则,包括权谋、用人、战略、意识形态等。本书对该篇的解读,展现了古代统治者对权力运作、国家管理的高度重视,以及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 “守道”的哲学思想: 《守道》篇探讨了“道”在政治统治中的应用,强调了“道”的无为、自然,以及如何通过顺应“道”来达到长治久安。本书的注释与翻译,揭示了道家思想对政治统治的渗透,以及其“以柔克刚”的政治哲学。 “论约”的政治策略: 《论约》篇论述了政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强调了“约”即规律、原则的重要性。本书的诠释,展现了古代政治家在复杂环境中如何运筹帷幄,制定有效的政治方略。 稀世珍籍的现代呈现: 《黄帝四经》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认识。本书的注释与今译,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接触这部稀世珍籍的宝贵机会,深入了解其在政治智慧和统治思想方面的开创性贡献。 这套书是献给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古老智慧以及先秦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的盛宴。 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料,更是个人修身养性、提升人生境界的智慧宝典。通过这套书,您将能够: 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洞察“道”、“德”、“仁”、“义”等核心概念的深邃含义。 掌握古代先哲的处世智慧, 学习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独立。 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感受古籍原文的韵味与译文的生动。 获得启迪与智慧, 将古老的思想融会贯通,应用于现代生活,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价值。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哲学之旅,一次与先哲的深度对话。 立即拥有这套精装典籍,开启您探索中华智慧的非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