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禅定探微 | 出版社: 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
| 作者:逸尘 | 译者: | 开本: 32开 |
| 定价: 3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53107851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逸尘居士以八十高龄,躬授一生禅定心得,勉力佛子精进不息。
◆《禅定探微》对禅定、观想、持咒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多是学佛者不可不懂的知识。且很多佛家不传之密,也经作者开示悉数传出,闻着足以获益终生。
◆依此书修行,可做到定位准确,切合实际,方向明确,次第明确,避免走弯路。
逸尘著的《禅定探微》较为全面地论述了佛教文化中的禅定理论和方法,对《坛经》《圆觉经》《大王教经》等佛教经典中有关禅定的内容进行了解读,揭示了佛教在修持上均可互通的内在联系。介绍了常用的咒语和手印,是普及提高传统文化知识的好读物。
逸尘,1933年出生于四川双流。1950年参加工作。曾在教育、宣传、农业、财政等部门工作过,曾教授过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现代经济管理、会计学等课程。退休后从事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研究,曾被聘为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著有《禅定指要》《老子道德经憨山注解读》《楞伽经白话译注》《正确认识佛教》及长篇小说《高山上的童年》等。
通向证果之途 代序
一、《六祖法宝坛经》中关于禅定的论述
(一)不二之法与禅定
(二)“第一莫著空”
(三)念念不愚,常行智慧
(四)持诵《金刚般若经》
(五)悟无念法即是般若三昧,百物不思即名边见
(六)说通及心通
(七)六祖说功德
(八)在家如何修行
(九)定慧一体
(十)心不住法,道即通流
(十一)无念?无相?无住
(十二)如何坐禅
(十三)智隍禅师得道
(十四)六祖说戒定慧
(十五)道由心悟
(十六)自性五分法身
(十七)无相忏悔
(十八)度自心众生
(十九)无相三归依戒
二、禅定妇何修心
(一)树正信
(二)行八正道
(三)发菩提心
(四)断除烦恼常行智慧
三、《圆觉经》论禅定修行
四、智者大师关于禅定发愿的论述
五、如何修心中心
六、禅定探微
(一)“资粮”
(二)要排除一些不那么明晰的认识
(三)明白禅定的十种利益
(四)佛经中介绍了哪些定法
(五)禅定要止观双运
(六)智者大师对六妙门的十种解释
(七)关于九住心
(八)禅定中得病如何治
(九)得定后如何修观
(十)为自己的修行定好位
七、关于修学佛法的几个问题
八、在《禅定指要》繁体字版发行式上的讲话
九、如何修好准提法
十、关于耳根圆通法门
十一、佛在《大教王经》中所说的三摩地法
十二、介绍一些咒语
十三、常用的手印
附录:《华严经?十定品》
参考书目
后记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构建其思想体系时,所展现出的跨界整合能力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东方哲学范畴,而是巧妙地融汇了认知科学的一些最新发现,甚至能看到一些关于神经可塑性的讨论被巧妙地嵌入到对“专注力训练”的论述之中。这种古老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对话,使得全书的论证基石异常坚实,不再是空中楼阁。例如,当作者谈论如何“稳定心念”时,他会引用现代心理学实验中关于注意力资源分配的模型作为佐证,这使得原本可能被视为“玄学”的部分,瞬间获得了科学的背书。这种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写作态度,非常对我的胃口,它既满足了我对深度思考的渴望,又提供了可供验证的参照系。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和广度,绝对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具有个人特色了,它不像那种严肃的学术著作,每一个论断都板着一副面孔。相反,作者的笔触是极其灵动且富有画面感的,仿佛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深夜的促膝长谈。他擅长使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阐释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比如将“心猿意马”的收束描述成“给一匹野马套上柔软的缰绳,先牵着它在熟悉的庭院里走几圈,而不是直接冲向荒野”。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得那些原本高悬于顶的智慧,变得可以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不急不躁的节奏感,他不会强迫你立刻理解某个观点,而是耐心地为你铺陈背景,引导你自然而然地进入那个情境之中。读完某一章,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那种感觉不是被灌输,而是自己主动发现的喜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从封面那种沉静的墨绿色到内页纸张的细腻触感,无不透露着一股匠心。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克制与留白,没有那种信息轰炸的压迫感,反而让人在翻阅的瞬间就感受到一种秩序与平和。那种古朴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选择,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仿佛每一次指尖拂过,都能触摸到纸张背后沉淀下来的时间。而且,书中那些精心挑选的插图或留白处的艺术设计,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或几何图形,却极富禅意,它们不是对文字内容的简单装饰,而是独立存在的视觉诗篇,引导着读者的思绪进入一种更深层次的冥想状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我愿意一页一页地去品味,而不是囫囵吞枣。这本书的实体感太强了,光是放在书架上,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的气场,就足以让人心神安定下来。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而非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很多关于内在修行的书籍读完后,总让人觉得“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做不到”,而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则完全规避了这一点。作者非常细致地拆解了日常生活中那些最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场景,并针对性地提供了“微习惯”的建立方法。比如,他详细描述了如何在等待电梯、排队买咖啡或通勤的间隙,进行“三呼式呼吸练习”的具体步骤和时长控制。这些建议小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但日积月累下来,效果却是惊人的。我尝试了其中关于“启动仪式”的建议,仅仅改变了早晨阅读前的一个小动作,便显著改善了我进入深度阅读状态的速度。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同类书籍的关键所在。
评分坦白说,最初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并不高,担心它会落入市面上那些追求“速成”和“奇效”的浮躁套路之中。然而,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对“过程”的强调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去描绘“退转”的必然性和价值,他坦诚地指出,修行不是线性的进步,而是螺旋上升,中间的反复和挫败是常态,甚至是一种必要的“校准”。这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理解和包容,让阅读体验变得异常温暖和真实。它没有给我们画一个完美无瑕的终点蓝图,而是告诉我们,重要的不是你到达了什么高度,而是你攀爬的姿态是否真诚。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让我放下了对自己修行进度的焦虑,转而更关注当下每一次“努力回归中心”的尝试本身。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陪伴者,而非严厉的导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