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1977年~1999年)收录的范围主要是自1977年~1999年,由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市教育系统党政部门等制定、发布的有关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文件、法律法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重要会议文件及报刊资料等。本书还选录了、发布的有关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文献。此外,本书也选录了北京部分高等院校的重要文件、资料。全书共收录文献资料742篇,分上、下两册,上册自1977年~1992年,下册自1993年~1999年。
二、本书正文的编排采用编年体,按照时间顺序统一编排。确定时间的原则为:法律法规用通过或批准时间,公文用发文或转发时间,会议纪要用会议时间,文章、社论用发表时间,讲话、报告用讲话、报告时间。
这本书的书名,《1977-1999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给我一种非常坚实的感觉。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概览,而是直接指向具体的文献资料,并且将时间跨度和地域范围精确地界定在了“1977-1999”和“北京”。这让我预感到,书中将包含大量第一手、原始的、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资料。我尤其好奇的是,在这二十多年间,北京的高等教育是如何应对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挑战的?比如,高校的办学理念是如何从计划经济时期的统一模式,逐渐转向更加多元化、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学生培养模式是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教师队伍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又是如何演变的?这本书可能会收录当时高校管理层的决策记录、学生培养方案的改革文件、或者甚至是关于就业指导和校友工作的早期探索。这些细致入微的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构建一个更加立体和真实的历史画面,理解北京高等教育在那个关键时期所经历的阵痛与飞跃,以及它如何为今天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梳理和总结,对于当前教育改革者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1977-1999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长期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对北京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及时且重要的。从1977年到1999年,这段时期是中国高等教育从低谷走向复苏,再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书中收录的文献资料,我相信会涵盖那个年代关于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例如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北京市教育局的通知,以及各大高校的规章制度。此外,也可能会有关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招生制度的演变、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以及科研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的具体文献。这些内容,对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政策演变、管理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学术文化的变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想象一下,能够直接阅读到那个年代的政策文件,感受当时的讨论氛围,了解决策的依据,这对于还原历史真相、深化研究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的源泉。
评分初次看到《1977-1999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其信息密度之高。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启;而1999年,则是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二十余年间,北京作为首都,其高等教育的变迁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缩影和风向标。我想象中,这本书一定汇集了那个时期高校的校史资料、教育部门的政策文件、学术期刊上的相关研究以及重要会议的报告等。其中,关于大学的扩招政策是如何逐步推进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不同类型的高校(如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等)在这一时期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差异?学科专业的调整是否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而这本书很可能为我解答这些疑问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资料的汇编,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能够帮助我们梳理出那段时期北京高等教育发展的清晰脉络,理解其曲折与辉煌,从而为当下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评分我对《1977-1999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这本书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所能够揭示的那个特定时期北京高校在学术思想和科研创新方面的动态。改革开放初期,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学术研究的春天,也伴随着对西方学术思潮的引进与消化。我想,这本书中可能会收录一些关于学科建设的早期讨论,例如哪些学科得到了重点扶持,又有哪些新兴学科开始受到关注。同时,高校教师的学术活动,包括他们发表的论文、参与的学术会议、以及进行的科研项目,都是研究当时学术生态的重要载体。我尤其关注的是,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北京的高校是如何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的?有哪些重要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在北京的高等教育领域开始生根发芽?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当年的学术期刊选编,或者是知名学者在该时期的学术论著节选?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北京高等教育在学术创新方面的贡献,以及它在全国乃至世界学术版图中的地位。通过这些文献,我们或许能看到一些今日学术界的“前辈”是如何筚路蓝缕,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学术繁荣奠定基础的。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份宝贵而详实的史料。尽管我尚未有机会通读全书,但从书名《1977-1999北京高等教育文献资料选编》中,我已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分量。这段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高等教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拨乱反正,到恢复高考,再到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与质量提升,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与实践的艰辛。书中收录的文献资料,想必囊括了那个年代关于教育政策的制定、高校的管理模式改革、学科建设的调整、师资队伍的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等多个方面。这些原始文献,如同一个个珍贵的“时间胶囊”,能够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当时教育决策者的思路,感受到教育工作者们在复杂环境下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所付出的努力。通过阅读这些“一手”资料,我们可以避免对那段历史的简单化和标签化,更深入地理解高等教育发展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复杂逻辑。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脉络的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起点。它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那段充满活力与变革的教育图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