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 |
| 作者: | 亚历山大 |
| 定价: | 128.0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 |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ISBN: | 9787568223232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从18世纪开始,西方人就在十分认真地观察中国。他们画了大量的图像、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将其带回了西方,让西方人看见中国是什么样子。戛尔尼使团随团画家亚历山大,在从澳门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风土人情的画作,随后在欧洲引起轰动。这是西方画家**次如此详尽地观察和描绘中国,也是将中国描绘得如此充满神奇浪漫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后一个时期。书稿收集了亚历山大仅有两本著作《中国的服装》《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及一些罕见单张版画。两本著作合并出版,这在国内外均为。 |
| 目录 | |
| 002 一名王姓贵族军官的画像 Portrait of Van-za-zhin: a military mandarine(or nobleman)of China 004 乔姓大臣节日庆典像 Portrait of Chow-ta-zhin: in his dress of ceremony 006 身着官服的官员 Mandarin in his court dress 008 穿便服的官员 Mandarin in his common dress 010 乾隆皇帝 Kien Lung,the Emperor 012 专门为驻澳门大使服务的经销商 Portrait of the purveyor: for the embassy, while the embassador remained at Macao 014 官员的住所 The habitation of a mandarin 016 官员和仆人 002 一名王姓贵族军官的画像 Portrait of Van-za-zhin: a military mandarine(or nobleman)of China 004 乔姓大臣节日庆典像 Portrait of Chow-ta-zhin: in his dress of ceremony 006 身着官服的官员 Mandarin in his court dress 008 穿便服的官员 Mandarin in his common dress 010 乾隆皇帝 Kien Lung,the Emperor 012 专门为驻澳门大使服务的经销商 Portrait of the purveyor: for the embassy, while the embassador remained at Macao 014 官员的住所 The habitation of a mandarin 016 官员和仆人 A mandarin attended by a domestic 018 官员的侍者 Mandarin's page 020 官员的随从 Mandarin's officer 022 骑马的官仆 Mandarin's servant on horseback 024 王姓贵族军官的游船 The travelling barge of Van-za-zhin 026 下锚停泊在宁波河道上的三条船 Three vessels lying at anchor: in the River of Ning-po 028 驶过斜坡的小船 Front view of a boat: passing over an inclined plane or glacis 030 航行中的船只 A sea vessel under sail 032 官员的旅船 A mandarin's travelling boat 034 渔船 A fishing boat 036 战舰 A ship of war 038 商船 Portrait of a trading ship 040 穿过水闸的帆船 Vessels passing through a sluice 042 出海的帆船 Portraits of sea vessels: generally called junks 044 石舫 A stone building: in the form of a vessel 046 渔民一家在船上的快乐生活 A fisherman and his family: regaling in their boat 048 陈列兵器的架子 A stand of arms 050 中国步兵中的虎威之师 A Chinese soldier of infantry: or tiger of war 052 全副武装的士兵 Portrait of a soldier: in his full uniform 054 穿着常服的士兵 A soldier in his common dress 056 一群士兵 A group of soldiers 058 火绳枪兵勇 A soldier with his matchlock 061 手持火绳枪的舟山士兵 A soldier of Tchu-san 062 步兵 A soldier of infantry 064 弓箭队的掌旗官 An ensign of the bowmen 067 骑兵 A soldier of the cavalry mounted 068 旗手 A standard bearer 070 军事基地 A military station 072 杭州府附近的墓地 View of a burying-place: near Han-tcheou-fou 074 送葬队伍 A funeral procession 076 扫墓 Mourners at a tomb 078 苏州城附近的宝塔 A pagoda(or tower):near the city of Sou-tcheou 080 宝塔: 宗教信仰 A pagoda for religious worship 082 小神塔 A small i |
| 编辑 | |
| ◆作为海外中国服饰研究开山扛鼎之作,本书**程度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细节,用珍贵的图文资料,向国人介绍在近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到底如何。这是历史真实的记录! ◆本书早期工业时代风格设计,崇尚极简、古典、粗粝、疏离的美学风格,搭配作者精美、入神的绘画与解释,让你通过本书获得接近精美画册、彩色人文杂志的丰富视觉效果。这是的审美与收藏! ◆从王公大臣到贩夫走卒,从贵族夫人到市井小民,从亭台楼阁到海上帆船……威廉?亚历山大向你展开了一幅描绘近代中国社会百态的巨幅画卷,一张更详细的《清明上河图》。封面,这是乾隆! ◆1792 年他随一个特使团去了中国,通过他的画笔,欧洲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他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待人宽厚,具有圣洁的人格,静静地等待着福音书所带来的名望与不朽。1767年4月10日他生于梅德斯通,1816年7月23日长眠于此。 ——威廉?亚历山大的墓志铭 ◆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亚历山大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位英国画家有机会这么详尽地描写过中国的风土人情。其绘画和文字也表明,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就已经在认真地观察和研究中国。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国人以前所没有意识到的。 ——浙江大学教授 老照片研究者 沈弘 |
| 媒体评论 | |
| 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在亚历山大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位英国画家有机会这么详尽地描写过中国的风土人情。其绘画和文字也表明,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就已经在认真地观察和研究中国。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是国人以前所没有意识到的。——浙江大学教授 老照片研究者 沈弘 |
| 摘要 | |
| [db:书摘] |
初次翻开这本《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我内心是带着一种既好奇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我并非历史学专家,也非服饰研究的爱好者,纯粹是出于一种对过往生活的好奇,想要窥探一番那个我未曾亲历的时代。书名中“西洋镜”的字眼,便足以勾起我对那种老式投影仪的联想,仿佛随着书页的翻动,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就能跃然纸上,将我拉入那个遥远的时空。而“中国衣冠举止图解”,更是直观地预示了书本的核心内容——关于那个时代人们的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的描绘。选择“第三辑”,让我觉得这并非一个孤立的出版物,而是对前两辑内容的延续和深化,或许也意味着它承载着更丰富、更成熟的视觉和文字信息。我期待的是,它能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那些曾经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细节,以一种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我。我尤其关注的是“举止”二字,衣冠固然是时代风貌的直观体现,而一个时代的“举止”,则更关乎那个社会的精神气质、人际交往的模式,甚至是深层的文化心理。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不仅仅看到华丽的袍服,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何塑造了这些。我希望它能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微小的细节中,触碰到那个时代更宏大的脉络。
评分当我翻开《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这本书时,我预想过它会是一本关于服饰的百科全书,但它带给我的,远不止于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得以窥见那个我从未亲历过的时代的真实面貌。它以精美的图画为基础,辅以细致入微的文字解读,将那些曾经的衣冠风貌和行为举止,以一种栩栩如生、触手可及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身份人物的刻画,它们并非简单的程式化描绘,而是充满了人性化的细节。例如,书中可能会描绘一位文人的飘逸风采,他可能身着素雅的长袍,手持一卷书,眼神中流露出淡然与智慧;又或者描绘一位商贾的精明干练,他可能穿着便于行动的服饰,脸上带着一丝算计与精明。这些描绘,不仅仅是关于外在的衣着,更是关于内在的精神气质。而“举止”的描绘,更是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言谈举止,他们的社交礼仪,他们的生活习惯,都如同画卷般在我眼前徐徐展开。它让我意识到,一个时代的风貌,不仅仅体现在宏大的叙事中,更体现在每一个普通人的衣冠和举止之中。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多样性。
评分《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启发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但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方式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它并非一本简单的图册,而是将图像、文字、以及作者的解读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知识体系。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由表及里”的解读方式,不仅仅停留在对服饰外观的描述,而是深入到服饰背后的文化含义、社会功能,甚至是当时的工艺水平。例如,对于一种特定纹样的解读,书中可能会追溯到它的起源,探讨它在不同朝代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它是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的。而对于“举止”的描绘,更是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在社交、礼仪、甚至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规范。这些细节的呈现,使得整个画面变得异常生动和真实,让我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更能够启发我们去思考当下的社会和文化。它让我们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和观念,可能都深深地根植于历史之中,而理解这些历史,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
评分《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静态的读物,不如说是一场流动的视觉盛宴,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我常常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只是静静地凝视书中的某一幅图画,想象着画中人物的身份、年龄、当日的心情,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而书中的文字,就像是导游的讲解,恰到好处地为我的想象补充了历史的维度和文化的深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年龄段人物的衣冠举止的细致区分。例如,同样是官服,不同品级的官员在服饰的细节上有着怎样的差异;同样是女性,年轻的姑娘和年长的妇人,她们的妆容、发髻、服饰又有哪些明显的不同。这些细微之处,恰恰是最能体现一个社会等级森严、文化传承的真实写照。而“举止”的描绘,更是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规范下,进行言谈举止的。一个拱手,一个鞠躬,一个眼神,都可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我甚至觉得,通过这本书,我可以学习到一些古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一些在现代社会可能已经失传的礼仪。它让我意识到,衣冠举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一个人的身份、教养、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息息相关。
评分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这本书时,我就被它独特的名字所吸引。“西洋镜”三个字,勾起了我对古老童年玩具的怀念,而“中国衣冠举止图解”则预示着它将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探索那些已经远去的过往。这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关于服饰的图录,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习俗,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人物的衣冠举止的细致描绘。它不仅仅是罗列出服饰的名称和特点,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解读,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等级、文化传承,甚至是人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例如,书中可能会描绘一位官员的庄重威严,他可能身着华丽的官服,举止端庄,眼神中透露出不怒自威的气势;又或者描绘一位普通百姓的朴实勤劳,他可能穿着便于劳作的衣物,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艰辛与希望。这些描绘,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百态,也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衣冠举止是历史最直观、也最生动的载体,它们能够穿越时空,与我们进行无声的对话。
评分当我翻开《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古代服饰的书籍在我看来,大多流于形式,缺少灵魂。然而,这本书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衣冠”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一本关于“生活”的书。书中的图画精美绝伦,每一幅都如同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遥远时代的真实生活。而文字的解读,更是恰到好处,它没有冗余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古老的服饰和行为举止,变得鲜活而有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人物的刻画,它不仅仅是描绘他们的衣着,更是描绘他们的神态、他们的气质,甚至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例如,书中可能会描绘一位隐士的淡泊宁静,他可能身着朴素的衣袍,眼神中透露着超脱世俗的智慧;又或者描绘一位商人的精明强干,他可能穿着便于行动的服饰,脸上写满了对生意的热忱。这些细节的呈现,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无比真实和立体,让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他们对话。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温度,也看到了生命的智慧。
评分《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度沉浸的文化之旅。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只能提供视觉信息的书,但它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触动了我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书中的图画精美绝伦,每一幅都如同凝固的时间,将那个时代的衣冠和神态定格。而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或编者)的文字解读,它们并非简单的描述,而是充满了对历史细节的挖掘和对文化内涵的阐释。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服饰背后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的解读,例如,某种颜色代表着权威,某种纹样象征着吉祥,而这些细微之处,都折射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举止”的描绘,它不仅仅是关于静态的姿态,更是关于动态的行为。例如,书中可能会描绘一个人物的走路姿势,他的坐卧起坐,他与人交谈时的神态,这些细节都能够生动地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际交往模式。它让我意识到,衣冠举止是历史最直观、也最生动的载体,它们能够穿越时空,与我们进行无声的对话。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也让我反思当下的社会和文化。
评分当我拿起《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期待它会给我带来多么颠覆性的认知,毕竟,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书籍并非鲜见。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地改变了我对那个时代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服饰的名称和样式,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衣冠”和“举止”的有机结合,展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时代画卷。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并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语言,而是用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甚至带有故事性的笔触,来描绘那些早已远去的场景。当我看到书中对某一个人物的衣着进行细致描述时,我仿佛能感受到面料的质感,触摸到刺绣的纹理;当我看到对他们举止的描绘时,我仿佛能听到他们的笑语,感受到他们的仪态。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在许多其他书籍中难以获得的。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让我们从最细微的处着手,去理解一个时代的文化肌理。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衣着不仅仅是为了蔽体,更是身份、地位、甚至是审美情趣的象征;而一个人的举止,则更是其教养、性格、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折射。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历史,并非是宏大的事件和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用他们的衣冠和举止,共同书写的。
评分读完《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后,我的感受可以用“惊喜连连,意犹未尽”来概括。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纯粹的图鉴,会充斥着冰冷的文字和静止的图像,但事实远非如此。作者(或者说是编者)的匠心独运,将那些古老的图画与生动的文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仿佛赋予了它们生命。我特别欣赏的是,书中对每一幅图画的解读,并非简单地罗列服饰的名称和特点,而是深入挖掘了图画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象征,甚至是那个时代人们的心理活动。例如,对于一幅描绘某位官员朝拜的图画,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其官服的形制、纹样,更探讨了这种朝拜礼仪背后所蕴含的君臣关系、等级制度,甚至是通过官员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去推测他当时的心情和所处的微妙境地。这种“解剖麻雀”式的解读方式,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站在那个场景之中,去感受那份庄重、肃穆,或是其他复杂的情绪。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关于“举止”的描绘,它并非流于表面,而是触及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起居、社交礼仪、甚至是一些细微的习惯动作。这些细节的呈现,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无比立体和真实,让我对那个时代的人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共情。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关于衣冠举止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一本关于“生活”的书。
评分《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第三辑》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外的惊喜,一次知识的盛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图鉴,但它却以一种充满艺术性和人文关怀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书中的图像,每一幅都如同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那个时代美学的缩影。而文字的解读,更是锦上添花,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服饰的名称和结构,而是深入挖掘了服饰背后的文化含义、社会象征,甚至是人们的情感寄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举止”的描绘,它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在特定的社会规范下,进行言谈举止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这些细节的呈现,使得整个画面变得无比生动和真实,让我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它让我意识到,衣冠举止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一个人的身份、教养、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